• 3.62 MB
  • 2022-02-12 发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14文言文二则(课堂教学课件)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第一课时 学弈 2 第二课时 两小儿辩日 14 文言文二则 新课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 你怎样理解这些警句?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1 第一课时 《孟子 · 告子上》 学习下围棋 弈 学 了解作者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 “亚圣” ,后世将 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 初读古文 学 弈 ( yì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hóng )鹄( hú ) 将至,思援弓缴( zhuó ) 而射之。虽与之俱( jù ) 学,弗 ( fú )若之矣( yǐ ) 。为是其智弗若与( yú )?曰( yuē ) :非然也。 注意停顿 学 弈 ( yì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hóng )鹄( hú ) 将至,思援弓缴( zhuó ) 而射之。虽与之俱( jù ) 学,弗 ( fú )若之矣( yǐ ) 。为是其智弗若与( yú )?曰( yuē ) :非然也。 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 理解文意 弈秋 ① ,通国 ② 之 ③ 善 ④ 弈者 ⑤ 也。 ①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②通国:全国。 ③之:的。 ④善:善于,擅长。 ⑤者: …… 的人。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 ① 弈秋诲 ②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③ ,惟 ④ 弈秋之为听; ①使:让。 ②诲:教。 ③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④惟:只有。 译文: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 ① ,一心以为有鸿鹄 ② 将至,思援 ③ 弓缴 ④ 而射之。 ①之:指弈秋的教诲。 ②鸿鹄:天鹅。 ③援:拉。 ④弓缴:弓箭(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 译文: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一人虽听 之 ①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 ②。 之 ① : 指弈秋的教诲。 之 ② : 鸿鹄。 虽与之 ① 俱 ② 学,弗若 ③ 之矣 ④ 。 ①之: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②俱:一起。 ③弗若:不如。 ④矣:了。 译文: 这个人虽然与 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为 ① 是其 ② 智弗若与 ③ ?曰 ④ :非 ⑤ 然 ⑥ 也。 ①为:因为。 ②其:他,指后一个人。 ③与:同 “ 欤 ”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吗。 ④曰:说。 ⑥然:这样。 译文: 因为他的智力不如 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⑤非:不是。 “ 之”的多种意思: ① 的; ② 指弈秋的教导; ③ 他,指 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 ④ 鸿鹄。 1.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2. 惟弈秋之为听 ( ) 3. 一人虽听之 ( ) 4. 思援弓缴而射之。 ( ) 5. 虽与之俱学 ( ) 6. 弗若之矣。 ( ) ① ④ ② ③ ③ ① 课堂练习 看图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品读感悟 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 01 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学习本文的体会。 02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而第二个人在学习时三心二意,所以结果不同。 做任何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 专心致志  成功 一心二用  失败 条件一样 态度不同 你能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吗? 课堂小结 概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 多朗读 看注释 懂句意 释全文 明道理 课后作业 1 . 背诵课文; 2 . 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读一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 3 . 推荐网站(中国孟子 chinamengzi.com ):上网学习孟子的其他文章。 板书设计 学 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另一人 思鸿鹄将至 结果: 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 道理: 做事应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设疑导入 孔子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会是一个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小儿辩日》。 2 第二课时 了解孔子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 论语 》一书,留传于世。 了解作者 列子: 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著有《列子》,其学说归同于老、庄,是介于老、庄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传承人物。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一书中保留了不少古代的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齐人攫金》等。 初读古文 两小儿辩日 dòu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 “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yú cāng shú rǔ 注意停顿 两小儿辩日 孔子 / 东游,见 / 两小儿 / 辩斗,问 / 其故。 一儿曰:“我以 / 日始出时 / 去人近,而 / 日中时 / 远也。” 一儿曰: “ 我以 / 日初出 / 远,而 / 日中时 / 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 / 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 / 盘盂,此不为 / 远者小 / 而 / 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 / 沧沧凉凉,及其日中 / 如探汤,此不为 / 近者热 / 而 / 远者凉乎?”  孔子 / 不能决也。 两小儿 / 笑曰:“孰 / 为汝 / 多知乎?”  重点字词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论,争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认为 离 正午 及日中则如盘盂。 到,到了 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 寒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探汤 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 孰 谁 汝 你 孔子不能决也 决 判断 梳理文意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 “ 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不能决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早晨,太阳慢慢地出来了,圆圆的,红红的,大大的;中午,太阳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圆圆的,小小的,亮亮的。 闭上眼睛,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太阳的样子。 品读感悟 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太阳的样子,一个形容早晨的太阳,一个形容中午的太阳。 车 盖 盘 盂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会有什么感觉?中午,太阳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于强烈的阳光下,你的身体热起来了,不断地热着,不断地热着,都快热得受不了了。 闭上眼睛,在自己的脑海中继续想象太阳。 从课文中选择两个词语,来形容你对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早上太阳的感觉,一个形容你对中午太阳的感觉。 沧沧 凉凉 探 汤 “ 车盖 —— 盘盂 ”“ 沧沧凉凉 —— 探汤 ” 每组词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合作探究 车盖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大 小 冷 热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 1 )根据视觉判断 ( 2 )根据感觉推论 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一个说早上近中午远,一个说早上远中午近。两小儿各说各的观点,各说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谁也不肯罢休。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辩 斗 分角色表演 “ 辩斗 ” 的场景 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 不能 决也 自主表演 “ 问孔子 ” 的情景 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 你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 “ 孔子说 ” 开头;如果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来写,那就用 “ 孔子曰 ” 开头。 依你之见,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还是日中时去人近?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地球 早晨 太阳 地球 中午 课堂总结 《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 “ 问答式 ” 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作者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讲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形象,也体会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课后作业 1. 背诵古文。 2.搜集 关于孔子的名言和故事,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另一儿 远(凉) 日初出 日中 远(小)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近(热)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