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2 KB
- 2022-02-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4*在柏林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语文要素】
2.体会微型小说微言大义、留白想象的文体特点。
3.领会课文深刻的主旨,体会课文对残酷战争的控诉,深入思考
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中的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2.能够发现小说是通过老妇人一家的遭遇表现战争灾难的,了解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一、交流资料,初感战争残酷
1.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料,梳理形
成重要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 7 月-1918 年 11 月)是帝国主义之间
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而爆发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历时 4 年
多,30 多个国家、15 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伤亡人员 3000 万,给人类
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2. 学生用一个词语描述战争的伤害。(师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梳理小说情节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依据课文情节线,概括小标题,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火车驶出柏林老妇数数(姑娘嗤笑) (老头扫视)车厢平静 老妇又
数(姑娘傻笑) (老兵解释)车厢寂静
3.引导修正故事情节图。
4.用“”画出描写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外貌的词语,这些词语揭
示了德国人民怎样的境况?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些词语揭示了德国人民当时承受的苦难。“头发灰白”“身体
虚弱而多病”说明年老了还要去打仗,战争给人们带来饥饿、苦难,
揭露了战争的罪恶。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
男子”?
(2)为什么头发灰白的后备役老兵在三个儿子死了、妻子疯了
之后还要上战场?
(3)为什么文中多次提到老妇人数“一、二、三”?
(4)无论如何火车声一定比老妇人的声音大,但为什么后面写
声音盖过了车轮声?
(5)为什么小说中多次提到小姑娘笑老妇人?
(6)文中写到车厢中两次静下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最后一
段写车厢里“静得可怕”?(车厢里的人都在想些什么?)
问题特点:关注到了文中反复出现或反复过程中有变化的词句。
2.小组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注意关注细微文字背后的留白。)
预设:
问题(1):健壮的男子都上战场战死了,暗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
深重灾难。
问题(2):年轻的死了,年老的继续打仗,甚至连年长的后备役
老兵也要投身战场,表现了战争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给普通人
的生活带来的灾难。
问题(3):老人有三个儿子;暗示老妇人精神不正常;三个儿子
的战死,给老妇人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问题(4):实际上是不可能盖过车轮声的,但老妇人的声音给人
很强的冲击力。
问题(5):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的无知;战争对这些孩子们
目前的影响。
问题(6):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
全文结尾处的“静”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人们深深的反思,反思战争
的罪恶,反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可怕灾难。
3. 结合此前板书的词语,引发讨论:对比之前大家所写的表现战
争灾难的词语,你们所看到的小细节,不见刀光、不见血影,只是如
此简单的三个数字,平常的灰白头发,一句话……你发现作者表现战
争的方式了吗?(以小见大)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课文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
《在柏林》有何深意呢?(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引导学生从文章背景去理解作品的主旨。作者将小说的背
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
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普通民
众的家庭缩影。
[教学板书]
14*在柏林
尽是妇女和孩子
一、二、三
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
以小见大
血流成河 尸横遍野
残垣断壁 国破家亡
……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时,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分小组探究文章内容,
尤其是重点讨论文中反复出现或反复过程中有变化的词句,以及课文
采用的“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体会课文
的深刻主旨,感受课文对战争的控诉,并能思考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另外,开头的导入与合作探究互相呼应,学生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这也是本次教学设计中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