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53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生物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比较原核细胞拟核和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拟核细胞核A没有核膜、核仁,有染色体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B遗传物质是RNA遗传物质是DNAC转录和翻译能同时同地点进行转录和翻译不能同时同地点进行D只遵循基因分离定律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2.下列生物中不同于其他三个生物的是A.B.C.D.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C.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D.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4.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核膜但不一定具有中心体B.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含有遗传物质但遗传信息不一定都储存在DNA中5.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n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可能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B.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C.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D.未调节细准焦螺旋6.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②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③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④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⑤在乙中观察应使用细准焦螺旋,并调整光圈⑥若甲在10X物镜下观察到了64个细胞,将物镜换成40X后还能观察到4个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⑥7.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病毒的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B.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物质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C.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析出的蛋白质仍未失去其生物活性D.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8.某同学为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abcden来源羊血猪肝蛙表皮棉花霉菌水溶性+-+-+灰分+-+--染色反应甲基绿溶液--+--斐林试剂-----苏丹Ⅲ溶液-+---双缩脲试剂+---+碘液-----注:“+”有(溶解);“—”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下列对a〜e推断最合理的是A.蛋白质、脂肪、染色质、纤维素、蛋白质B.蛋白质、脂肪、染色质、葡萄糖、麦芽糖酶C.血红蛋白、脂肪、DNA、纤维素、纤维素酶D.血红蛋白、脂肪、RNA、麦芽糖、纤维素酶9.下列根据各概念图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内,甲图中a和b可以表示淀粉和糖原的关系B.若乙中a和b分别代表DNA和RNA,则乙图可以代表原核细胞内的核酸C.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中心体、高尔基体和细胞生物膜系统之间的关系D.丁图a、b、c可分别表示蛋白质、激素和酶之间的关系10.研究人员测定了甲、乙、丙三种大分子化合物和动物X、植物Y体细胞干重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百分比(如下表),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n元素CHONPCaSX55.997.7614.629.333.114.670.78Y43.576.2444.431.460.200.230.17甲73~7711~12.59~12乙52~587~840~45丙50~556.5~7.319~2415~24极少极少A.同质量的物质甲彻底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多于乙和丙,甲是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B.生物个体X、Y的遗传物质不会是甲、乙、丙中的任何一种C.由于X体内钙的含量明显高于Y,说明X很可能有肌肉抽搐的症状D.X的细胞中C元素的含量很高,说明其体内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甲1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两种氨基酸含有S元素,已知某一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一个S原子。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蛋白质分子除了含有S元素外,还含有C、H、O、NB.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以得到20种氨基酸C.该蛋白质可能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D.该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12.下列关于“多样性”的分析正确的是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其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B.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其四种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及其空间结构不同C.变异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具有多样性D.生物的多样性只是生物与自然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13.在玉米种子发育到玉米幼苗的过程中,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B.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储存在玉米种子的细胞内,可用于细胞代谢的水是自由水D.适宜环境中,玉米幼苗生长较快,每个细胞内无机物的积累量越来越多n14.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I)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是不对称分布的B.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C.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与磷脂双分子层相关,也与某些蛋白质相关D.O2、CO2、甘油和葡萄糖可以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15.黄花风铃木和野兔体内细胞的某些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元 素CHONPCaS黄花风铃木43.576.2444.431.460.200.230.17野兔55.997.4614.629.333.114.670.78A.依据N、S含量可推知,野兔细胞内蛋白质含量较多,该动物体内的无机盐对维持酸碱平衡均发挥作用B.黄花风铃木的含水量比野兔多C.依据表中C的含量可知,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D.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均很大16.诺瓦克病毒是引起机体发生急性腹泻的一种单链RNA病毒,全年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对此描述正确的是A.组成该病毒的碱基种类及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5、8B.该病毒内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4种C.该病毒可以利用自身的核糖体来合成蛋白质D.被该病毒感染的主要对象的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1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涂片后,若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口腔上皮细胞的DNA和RNA进行染色,首先需要盐酸进行处理涂片,下列不属于盐酸作用的是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B.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nC.将DNA与蛋白质分离D.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18.心血管疾病目前是发达国家所有疾病中的头号杀手。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任何物质进行运输的通道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C.核孔运输障碍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核孔复合物发生改变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19.如图所示为糖的常见种类及其转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B.单糖→二糖→淀粉其中,单糖指的是葡萄糖C.图中①可能是肌糖原,在人体内肌糖原水解可以补充血糖D.图中②可能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叶绿体内合成20.—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把每个细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细胞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得到表1、表2所示数据。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表1时间/d1234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8162200表2时间/d12341030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797877746765A.出现表1实验数据是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B.对比表1、表2实验数据,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C.表1中无核部分没有立即死亡是因为其中含有部分代谢所需的物质、酶等D.该实验没有设置对照,因此n表1和表2中的实验数据不能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二、非选择题(共4道,50分)21.(11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是化合物,图中X、Y、Z分别为构成Ⅰ、Ⅱ、Ⅲ的基本单位。E、F是化合物分布的场所。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Y、Z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Ⅰ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Ⅱ呈现________色。(3)图中A是__________,Z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4)蓝藻中的遗传物质是上图中的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或字母)。(5)上图中的Ⅱ与Ⅰ比较,化学组成上的不同点是22.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是通过各个层次的信息和反馈调节等活动维持其自身稳定,执行其正常功能。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表示细胞间通讯中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一种方式。(1)在图1中,含DNA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n(填标号);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禽流感病毒与图1中结构____________(填标号)的化学组成最相似。(2)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藏在染色质(体)上,因容易被________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请用一句话描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1细胞是制备细胞膜的理想材料吗?请从结构上说明理由。(4)经化学分析,图2中分子①的化学成分是由一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由n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其中侧链基团中共有氨基A个,羧基B个,则①中有________个肽键,有________个氮原子,有________个氧原子。(5)细胞膜的功能,除图2所体现的之外还具有的功能。23.下图表示爪蟾卵母细胞核质蛋白注射实验结果(核质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请据图回答:n(1)核质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65×103,用蛋白水解酶进行有限水解,可以分别得到头部片段和尾部片段。从图可知,核质蛋白有限水解后,得到的头部和尾部片段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为________。(2)从图可知,核质蛋白的亲核输入信号存在于________片段;核质蛋白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________,说明该通道对物质的通过是具有________的。(3)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核质蛋白有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4)在真核细胞的周期中,核膜有规律地解体与重建。那么,子细胞的核膜是来源于原核膜的碎片,还是来自其他膜结构?假设子细胞核膜来自原核膜碎片。请完成下面的验证实验。①操作步骤A.将变形虫培养在含有3H-胆碱(胆碱是膜中磷脂的组成成分)的培养基中,使n________标记。B.将取出,移植到变形虫中,获得重组变形虫。C.培养重组变形虫,观察一个细胞________。②实验结果和结论:A.实验结果: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都带上放射性标记。B.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图表示某种感染细菌的实验室培养过程,其中Ⅳ中出现6个菌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Ⅳ中是固体培养基,与Ⅱ(Ⅲ)中的液体培养基所含的基本成分相同,都含有,不同的是制作Ⅳ时加入了______以使培养基呈固态。(2)鉴定前进行细菌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次接种均应在_____条件下操作,防止杂菌污染。(3)Ⅳ中出现的理想菌落应分别由__________所形成。若菌落连成片,则应对Ⅲ中的培养液进行__________处理再接种;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__能初步鉴定可疑细菌。(4)为进一步了解这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方便对症下药,现用青霉素、罗红霉素进行实验,请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湛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n高二级生物科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2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BCABBC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DCDBCBD二、非选择题(共4道,50分)21.(11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氨基酸(2)核糖核酸细胞质绿(3)N、P(4)Ⅱ(5)构成Ⅱ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构成Ⅰ的五碳糖是核糖(1分);构成Ⅱ的碱基有胸腺嘧啶而无尿嘧啶,构成Ⅰ的碱基有尿嘧啶而无胸腺嘧啶(1分)22.(12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①⑧(或①④)(全对才给1分,多写、错写都不给分)③(2)碱性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3)不是(1分),因为图1细胞有多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和细胞核(1分),得到的生物膜膜不是纯净的细胞膜(1分)(4)n-1n+An+1+2B(5)作为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1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1分)23.(12分,每空1分)(1)165090(2)尾部核孔选择性(3)DNA聚合酶RNA聚合酶(或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或核糖体蛋白等)(4)①核膜被3H(生物膜系统被3H)带有放射性标记的核未标记的去核(或正常的去核)周期②两个子细胞(的细胞核)子细胞核膜来自原核膜碎片n24.(15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1)水、碳源、氮源、无机盐(2分,写对2~3个给1分,4个全对给2分)琼脂(2)让细菌繁殖,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菌用于实验(2分)无菌(3)单个活细菌稀释特征(4)分别配制浓度适宜且相同的青霉素、罗红霉素无菌溶液(浓度适宜且相同1分,无菌1分);再分别处理Ⅳ中各两个菌落(1分),另两个菌落作对照(1分);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分);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1分)。[或分别配制浓度适宜且相同的青霉素、罗红霉素无菌溶液,准备多个与Ⅳ相同的(无菌)培养基,平均分成三组,用青霉素、罗红霉素溶液分别处理两组,另一组不处理作对照,然后同时对三组进行接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