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97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量:4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1、本套试卷共二道大题。2、本套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按照血缘关系构成的金字塔式宗法等级制度是A.王——卿大夫——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卿大夫D.王——卿大夫——士——诸侯2.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3.“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5.假使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的工作很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是A.太尉B.丞相C.廷尉D.御史大夫6.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7.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封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8.(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A.施恩于诸侯子弟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n9.从左图到下图的变化体现了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皇权不断得到强化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10.《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县制度B.设置枢密使C.实行三省制D.实行行省制度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以“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3.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1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5.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说明内阁参与决策,有决定权C.体现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D.反映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16.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n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17.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方式程序罪名约40万约4.2万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举手一审制怠慢神与蛊惑青年6000501抽签据此可知雅典民主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B.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C.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18.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A.雅典民主具有合理性B.雅典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雅典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雅典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19.一位美国法学家不得不承认:“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为5千万,但现在有8亿7千万人生活在由罗马法所造就体系之下。”这表明A.罗马法适用范围很广B.罗马法影响范围很广C.罗马法内容庞杂,成就辉煌D.罗马法征服并控制了世界20.西汉大臣贾谊曾上奏,“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之罪不加其身”,得到文帝的认可。而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如果让恶人逃脱罪责,“就会挖空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由此可见A.罗马法更强调公平和正义B.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C.罗马法维护社会各阶级的利益D.罗马法对中国古代法律影响深远21.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破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22.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23.威廉·布莱克斯通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24.n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会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正式确立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D.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25.1783年,英国政坛不稳,一年内更换了三届内阁。英国议会下院又对刚上台执政的小威廉·皮特内阁提出了“不信任案”。但小威廉·皮特未向下院称臣和接受辞职,而是要求英王乔治三世下令提前解散并重新选举下院。为保持内阁的相对稳定,英王批准了小威廉·皮特首相的要求,下令将未满任期的议会下院解散。材料表明A.英国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B.英国内阁与议会可以相互监督制衡C.解散下院不利于英国政坛稳定D.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的机制被破坏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共一道小题,计2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指定的答题栏内)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意义?(4分)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中国大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3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分)材料四: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4)材料四中“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2分)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4分)益阳市箴言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n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CBBDCBDCDAD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CCCABACABCB二、非选择题:(共25分)26、(25分)(1)特点:官员从世袭变为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4分)意义: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后世影响深远。(任答两点得4分)(2)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分)(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3分)原因:北宋地方制度的弊端;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4分)(4)设计:君主立宪政体(制度)。(2分)控制: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法律至上、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