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5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下期衡阳市八中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请注意: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30※2,共60分)1.下表是不同历史文献关于禹传启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下表:文献记载内容古本《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庄子·人间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史记·夏本纪》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A.禹的做法曾引起激烈的反对B.有扈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部落C.“家天下”不符合时代潮流D.启通过战争巩固了禅让制2.下表中的两则史实反映了商代:1“今夏多罪,天命殛之。”—商汤讨伐夏桀的誓词2“先王有服,恪谨天命”—盘庚迁殷后的训示A.借助神权强化王权B.依据血缘分配权力C.君王权力日益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度3.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周康王(西周第三位国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A.充分反映了西周“以番屏周”的弊端B.全面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体系C.佐证西周通过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D.反映西周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机制4.在封建社会中,由于皇帝名号的确定,于是其亲属均有专属称号,如皇帝父母为“太上皇”、“皇太后”,妻曰“皇后”“殡妃”,子曰“太子”“皇子”,女曰“公主”,孙曰“皇孙”,这些称号体现:A.皇族地位的独尊B.统治者腐朽无能C.血缘关系的亲疏D.等级制度的森严5.下图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6.下列对图1、图2所示历史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n图1唐末藩镇割据形势图(902年)图2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910年)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7.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8.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性格描述结果吕端老成持重,宽厚多恕,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对于各种争议和分歧,很少发表意见。被太宗称赞为“吕端大事不糊涂”,在宰相位置上退休。毕士安张洎、毕士安候选翰林学士,最后毕士安胜出,理由是“但(张)履行(资历)远在下尔”。官至宰相。病逝时宋真宗亲至其府邸哭吊,异常悲恸。寇准书生气浓,对社会现实很敏锐,有胆略,有锐气,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似嫌不足。三次为相,三度被贬,终雷州司户参军,病逝于雷州。材料表明:A.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B.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C.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D.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9.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D.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10.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A.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B.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C.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D.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11.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A.皇权被严重削弱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宦官凌驾于皇帝之上D.内阁制名存实亡12.《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n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13.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A.生命至上B.城邦优先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14.据统计,公元前425年以后,雅典每年用于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的工薪总数就达100-110塔兰特。这体现出:A.城邦财政已不堪重负B.城邦对公民参政的激励C.雅典工薪制度的完善D.公职人员队伍扩编严重15.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实际上表明苏格拉底:A.认识到直接民主弊端B.反对手工业者参政C.赞赏雅典的民主制度D.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16.古代罗马法规定,奴隶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对逃亡的奴隶严加惩治。但又规定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论处。这反映出罗马法旨在: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宣扬天赋人权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D.调和阶级矛盾17.19世纪英国法学者亨利·梅因《古代史》一书中写道:“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的制度中来的,并且是为了外国人的利益而制定的。”这表明万民法适用于:A.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B.罗马共和国的女性公民C.罗马共和国的外邦人D.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18.光荣革命后,在英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这表明:A.责任制内阁尚未成熟B.国王“统而不治”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D.三权分立制确立19.2003年3月,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称伊拉克战争。对于这次战争的决策,英国国王可以做的是:A.主持内阁会议,要求内阁成员一致同意出兵B.要求议会同意给战争拨款C.在对伊拉克出兵的决议上签字D.邀请美国一起出兵打击伊拉克20.下表目录为某著作的局部,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小州的胜利”,指参议员每州两名顾及小州利益B.“着火的房子”,反映联邦制下出现危机C.“人类的五分三”,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来计算人口D.“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功绩远大于局限21.美国的两党制在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政治选举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激烈争夺的战场B.美国的两党制经常引发暴力冲突nC.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D.民主党和共和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22.“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反映出法国:A.共和制将被君主制推翻B.共和制不适合法国国情C.君主制是历史发展必然D.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23.“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德国议会权力不受皇帝限制B.德国开始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C.德国议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D.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24.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自19世纪起,徳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的特殊道路。这里的“偏离”和“回归”分别指:A.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B,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C.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D.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25.下面是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英国、德意志帝国、法国和美国实行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②代议制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③英国和德国的君主都是虚位元首,没有实权④英国和德国的权力中心都是议会,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26.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27.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28.时间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n1859年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1861年n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上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29.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30.(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A.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B.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n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D.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第II卷(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改编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材料二官职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的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的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前代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10分)(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10分)32.【改编题】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20分)一、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n二、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10分)n三、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10分)四、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10分)n五、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10分)六、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10分)n七、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10分)八、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10分)n九、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10分)十、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10分)n十一、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10分)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政治”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2018年下期衡阳市八中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30※2,共60分)12345678910AACADBBBCB11121314151617181920BDBBACDACBn21222324252627282930BDBCCAAADB二、非选择题(40分)31.【答案】(20分)发展:(任答两点可得4分)1,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2,选拔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3,选拔范围扩大,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4,选拔官吏的权力由地方门阀士族转变为国家。意义:(任意三点6分)1,提高官员素质;2,扩大并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3,加强了中央集权;4,形成重视文化教育的社会氛围;5,实行了相对公平的竞争。(2)同:(任意三点6分)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2,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3,考生来源广泛。异:(两点可得4分))中国:服务于君主专制制度;英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32.【评分细则】(20分)1,列出某朝代三要素并打分,基本合理,给5分;其中缺失政治要素的考生,不给分。2,对所开列的要素进行合理地论述,论述一项给5分,两项给10分,三项给15分。注意缺失政治要素的考生,酌情给予一定分数,但应不超过10分。【答案】示例:宋朝得分:制度6分;科技8分;经济9分。说明:北宋初期实行一整套制度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设置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但也压抑了地方的自主能动性。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极大发展,实行糊名誊录法,扩大了科举录取官员规模,官制复杂,形成冗官局面。北宋在科技上有大发展,新式火药武器层出不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货币方面开始出现纸币,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经济重心于南宋时期完成难移。政府财政来源中商业税成为重要部分。城市经济功能凸显,出现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