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86 KB
  • 2022-04-13 发布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7宋词四首学案粤教版必修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7 宋词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凝噎(yē)    暮霭(ǎi)   千堆雪(duī)憔悴(qiáo)(cuì)巷陌(xiànɡ)酹江月(lèi)羽扇纶巾(ɡuān)金戈铁马(ɡē)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罇)”,酒杯]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故(2)道(3)国(4)顾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大江东去(名词用作状语)向东(2)强虏灰飞烟灭(名词用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3)赢得仓皇北顾(名词用作状语)向北(4)都门帐饮无绪(名词用作动词)设帐(5)尚能饭否(名词用作动词)吃饭(6)多情自古伤离别(动词的为动用法)为……伤心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都门帐饮无绪古义:没有好的情绪。今义:没有头绪。(2)大江东去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大河。(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古义:指英雄的流风余韵。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n(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情形,光景。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宾语前置句)译文:无处寻觅英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主谓倒装句)译文:可笑我多愁善感,以至于过早地生出了白发。(3)故国神游。(宾语前置句)译文:神游于当年三国的古战场。[常识·速览]识作者才子词人——柳永柳永(约987-105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宋代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魄,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苏轼(1037-1101),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词》,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作品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词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n旷代才女——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大部分珍藏的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作品有《漱玉词》。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她早年曾作《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典雅、协律、精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词坛飞将——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他出生的时候,北宋已经沦亡了十多年,他的出生地历城,早已被金人占领。他青年时就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作品有《稼轩长短句》四卷。流传至今的词作共计有六百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了顶峰。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同时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识背景《雨霖铃》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告别恋人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念奴娇·赤壁怀古》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写诗讽刺新法(即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苏轼游览了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借古代英雄周瑜之少年有为,感叹自己事业无成、时不我待。《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作于词人任镇江知府时。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不同意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他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识常识n词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规定了每首词的格律、音韵、字数、句数、段数等。有些词只有词牌,有些词有词牌也有题目。根据词调的长短,词大致又分小令(单调,58个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绝大部分宋词都划分段落,一段叫一“片”或一“阕”。仅有单片的词叫单调,单调词都是小令。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韵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雨霖铃》主要表达和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设想了离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功业无成的思想感情。《声声慢》表达了女词人的丧夫之痛和对丈夫的深深怀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愿为祖国效力的爱国热情。[文脉·梳理]n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答案】 ①骤雨初歇 ②无可奈何 ③凄凄惨惨戚戚④吸取教训[文本·深读]■自主探究·········································································一、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的问题。1.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与情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2.“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情景交融,颇为人称道。试分析这一句中蕴含的景与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它既描绘出清秋拂晓的凄凉清寂之“景”,还包含如下“情”:“柳者,留也”,词人为未能留住自己的爱人而惋惜;“除却天边月,没人知”的孤独;残月如钩,勾出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眷念。n二、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下面的问题。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历来被人们称道,说说其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继而因此而有所感: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像东流的江水,后浪推前浪,一去不复返了。词人在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不仅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而且突出了词作“怀古”的思想感情。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景非常有气势,尤其是“穿”、“拍”、“卷”三个动词,将赤壁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波涛急流澎湃的气势以及浪花飞溅的奇丽形象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贴切地描绘了出来,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4.作者是如何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衬托,“小乔初嫁了”这句是用以美人衬英雄的手法。这样写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年纪很轻,从而衬托出周瑜年轻潇洒且才华横溢。②肖像描写,“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毫无惧色,“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气势不凡。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首词中讲的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生如梦”的感慨,这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三、阅读《声声慢》,回答下面的问题。6.开篇十四个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答案】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表达上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写外在动作,表现作者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冷冷清清”写所处环境气氛,表现作者孤单寂寞的处境和心境,由此反映出作者的晚景凄凉;“凄凄惨惨戚戚”直接写内心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这样把诗人惆怅迷惘、凄清寂寞、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揭示,逐层加深,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②这些叠字形成了音律的回环往复,增强了词的音乐性。7.为表达“愁”情,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主要意象是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②淡酒——无用(愁浓);急风——难敌(愁情);过雁——怀乡思旧(离愁,凄冷愁苦);黄花——憔悴(喟叹哀愁);梧桐、细雨——凄凉(愁思不绝)。四、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下面的问题。8.词中运用了很多典故,请找出一处,说说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②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③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昔对照,不堪回首。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⑤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9.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通过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这些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10.词作的结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以悲剧结束的,这句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由廉颇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慨。这一句集中体现了全词的主旨。■合作探究············································································11.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作者思想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感情的一种抒发。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谈谈你的看法。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观点一)这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叹,是词人在被贬黄州,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词。(观点二)苏轼一生以治国安天下为己任,爱国为民是他的最高理想。即使在这样一个人生的低谷,他也并没有想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观点三)词人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人生如梦”之感慨纯属人之常情。它是词人在和周瑜对比之后发出的,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词人追求奋发向上的人生的一种积极表观。(观点四)“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它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词人入世、出世的矛盾心理,看似是“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文白..对译雨霖铃    n念奴娇·赤壁怀古    n声声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n  [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巧借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作者巧借典故,借古喻今,言难明之志,抒忧愤之情。典故运用自然贴切,融叙事、写景、议论为一体,使作品语言含蓄、蕴藉,避免了一般豪放词派直接抒情的直白、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品味、思考的广阔空间。定义: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使单薄的内容充实丰富、使烦琐的语言简洁明了,因而借助过去历史故事、名人逸闻、寓言笑话、诗词歌赋等,这种表现手法叫作“用典”。作用: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强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2.写法指导(1)要熟悉掌握大量典故,这样在需要时才能用得上,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典故。要避免创作时头脑空空联想不到有关典故。n(2)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比如“琴心”之典故源于汉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运用在男女相爱中贴切,运用到其他亲情、友情、交情上就会不当或牵强。(3)要特别掌握典故的活用,可以根据句子需要变换调整,如:“高山流水”的典故,在古人诗词中就有各种各样提法:“子期”、“知音”、“弦断”、“伯牙高山”、“流水高山”、“琴曲流水”、“断弦人”等多种用法。(4)要注意典故的生命力。典故运用是为了传达思想,因此,不可把过于冷僻生涩的典故写进文章。3.迁移运用结合上文所讲的巧借典故的方法,写一段运用典故的文字,字数在400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 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看见未庄的男女洗头时都用一种黏稠的绿色的像鸟粪一样的东西在头上涂抹,一打听,才知道这叫洗发水。阿Q于是发现了商机,赶紧注册了一家日用品公司,专门生产洗发水。阿Q将厂房建在未庄旁边的未河边。这未河原本清澈见底,鱼虾众多,谁知前几年假洋鬼子与赵太爷合伙办了一个造纸厂,废水全排到未河里。现在河里鱼虾早已绝迹,河水也已变成了深绿色。阿Q将厂址选在这里,就是为了就地取材,用这一池绿水做原料。很快厂子建了起来。阿Q雇了吴妈和小尼姑做工人,吴妈提水,小尼姑往水里掺洗衣粉,阿Q再往里撒一些香料,就这样一桶洗发水就制成了。阿Q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阿Q又到外地去收购了一些洗发水瓶,然后将厂里生产的“产品”分装到瓶中,拿到外面去销售。起初,阿Q的洗发水无人问津,产品严重积压。阿Q于是又动起了脑筋。阿Q到电视台去做了一个广告,宣称:未庄Q公司生产的全新绿色瓶装飘柔,保证让您秀发亮丽动人,乌黑飘逸。广告的效应果然惊人。很快,阿Q的产品就变得畅销了。阿Q腰包逐渐鼓了起来。[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苏轼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会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和人们的心坎上。在那三国人物曾竞风流的赤壁面前,他便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虽然,他并不能挽留住什么,但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应用角度】 “态度”、“信念”、“心胸”等。2.精彩应用n我梦到了,梦到苏东坡在我梦境里的那略一皱眉。是初来黄州任知府时,满目的荒芜也敌不过心底的荒凉与那点心酸,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的凄凉;是东坡心傲时犯下的“乌台诗案”,其实错的并不是那句“明月枝头鸣,黄狗卧花心”的荒唐,而是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无奈。我看到的他,是“永不背叛感觉”的性情中人,又何尝不是横绝百年的男子,天资卓绝的才人,最后,不也是释然了?不然,如何唱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超旷?他的一生,是一只荆棘鸟,最后用最痛来换取所有的最美好。[佳作·领悟]宋词的忧伤张佐香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亮点借鉴】1.悟开头文章第一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文笔简约却又意味深长。既通过“挂满”、“网住”等词语形象可感地写出了“词”在宋朝的文学地位,同时领起下文,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2.悟选材文章选取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典型词人,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安排。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现了这些代表性的词人的作品中那无尽的忧愁和哀伤。3.悟语言文中句式长短结合,用词准确富于变化,使文章音韵铿锵,充满气势,多处使用比喻,生动形象。如:“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4.悟主旨n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如果说东坡常用“安时而处顺”的态度来排遣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到了“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执手相看泪眼”;深婉含蓄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仕途坎坷的欧阳修“为伊消得人憔悴”;姜白石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宋词中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漂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情境相通的那一刻,宋词会跨越千年的门槛,跋山涉水而来,叩响我们心的弦索。感谢古典的宋词,感谢宋词带给我们的哀愁与忧伤。其实,我们是需要哀愁和忧伤的,需要它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读宋词,说明我们的情感和灵魂还没有真正板结和尘封,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它不是凭理性所能获得,而是由爱来理解。一颗善良的悲悯的有着文化底蕴的心灵,在感受生活感受人生时,在国破家亡的战乱中漂泊天涯,万千愁绪哀思齐赴心头,创造了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的宋词情境。缘此,引起百代之后众生的共鸣。“哀愁”的内涵各不相同,但它恰恰是人们常常产生,而且永远具有的一种感情。n一定能够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酒杯)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付,抵挡)C.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损害)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C [C项,损:极,表示程度高。]2.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置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D [A项,“故国神游”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为“应笑我多情”;B项,“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3.下列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人词风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A [词分豪放和婉约,李清照虽为婉约派代表之一,却也有雄壮之语;苏轼首开豪放派之风,却也不乏“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婉约别致。不过大体上晏殊、姜夔、李清照属婉约一派,而“苏辛”及岳飞等无疑属豪放一派。]4.下列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D.最后两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若无的离情别愁。Dn [D项,理解不正确。如果说,这首词的情感从“寒蝉凄切”到“竟无语凝噎”,还是比较哀伤的话,那么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下,便是凄惨了。因而最后两句抒发的愁情不是若有若无的。]5.下列对《雨霖铃》一词下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正面话别,下阕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B.“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C.“今宵”三句实写作者醒后所见之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D.“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C [“今宵”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