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2022-04-13 发布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核心素养目标 思维与审美:1.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特征,认识其形象意义。2.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3.体会小说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激趣导入契诃夫以其卓越的幽默讽刺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变色龙”和“套中人”。“变色龙”已成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代名词,那么“装在套子里的人”又是哪类人的符号象征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套中人”,一识其“庐山真面目”。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答案 ①用具 ②出行 ③言论 ④骑车事件 ⑤争吵交锋微任务活动一 分析小说情节安排技巧小说情节是指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情节往往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1.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事手法和叙事角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小说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别里科夫的死亡,然后再叙述其故事。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我”是故事的见证人。n2.课文主要写了别里科夫哪些方面的事件?根据情节发展可以分成几部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主要写了别里科夫的日常生活和恋爱故事。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5段),画人物;第二部分(6—37段),写婚事;第三部分(38—40段),叙结局。3.别里科夫“恋爱、婚事”这一部分篇幅很长,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作者为何这样安排?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别里科夫在其恋爱、婚事中也有诸多“套子”,如忌惮漫画、惊恐姑娘骑自行车、不满男教师穿绣花衬衫等,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情节,更深入地揭示了别里科夫的愚昧、落后和保守,给读者极为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是小说极为精彩的部分。微任务活动二 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及其意义老舍先生说过:“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下面请大家具体剖析浮现在你面前的别里科夫的形象。1.医者仁心,假如你是一位医生,请为别里科夫诊断一下,并为其填写一张“病历表”。答案 姓名:别里科夫 性别:男 年龄:不详 职业:希腊文教师 婚姻状况:未婚 症状:六神不安、脸色苍白、垂头丧气、战战兢兢 病因:现实生活的刺激和惊吓 病源:沙皇专制制度、奴性 病害:辖制了别人,葬送了自己,阻挡了时代前进的步伐2.借助别里科夫的服饰、肖像(神态)、语言、主要经历事件等分析其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服饰: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戴黑眼镜,穿羊毛衫,耳朵眼用棉花堵住,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伞、表、刀装在套子里等。主要体现其封闭的性格特点。(2)神态:六神不安,心慌意乱,无精打采,脸色苍白,垂头丧气,唉声叹气。主要体现其胆小多疑的性格特点。(3)语言:注意别里科夫平时都爱说哪些话。不合“规矩”的事: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合“规矩”的事: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主要体现其怀旧,极力维护旧秩序的性格特点。(4)漫画事件、骑车事件:漫画事件“弄得他难堪极了”,“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骑车事件发生后,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n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主要体现其惧怕新事物,保守、落后、愚昧的性格特点。(5)争吵事件:从“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至“从此再也没起过床”这部分文字集中叙述了别里科夫同柯瓦连科争吵的过程,他曾标榜“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主要体现其虚伪、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的性格特点。3.概括别里科夫的形象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多疑,因循守旧,保守反动,害怕变革。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4.挖掘别里科夫形象的社会意义。(1)别里科夫不是校长,不是沙皇政府要员,整天战战兢兢,全城的人为什么会被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禁风的人辖制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有时还会到上级面前告密。周围的人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2)为什么柯瓦连科不怕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笔下的柯瓦连科是“新的史地教员”,暗示着他带来了新的思想。而且,不止一个人不怕他,还有促狭鬼、柯瓦连科的姐姐以及敢于打破陈规陋习的一些学生和教师,这说明新思想凉爽的清风已经吹到这个沉闷的令人窒息的小城镇的上空,思想枷锁总有一天会被挣脱。(3)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别里科夫在柯瓦连科的“推”和华连卡的“笑”中倒下了,从此再也没起过床。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华连卡的笑声一方面是正常人对“套中人”越出常轨出洋相的嘲弄,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追求自由生活的进步力量对窒息生命的反动势力的斗争的胜利。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就在这一推一笑,一滚一死中展现了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新势力轻而易举地灭掉了旧势力,表现了旧势力的必然灭亡和新势力的旺盛力量。n(4)别里科夫这一形象有什么典型意义?有什么现实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别里科夫已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成了一切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害怕新生事物、反对任何改革的人物的代名词,别里科夫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就在于他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因此,他使人们感到惧怕和憎恶;他的可悲下场,又是反动腐朽势力灭亡的预兆,因此能激起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勇气,推动社会前进。在现实生活中,别里科夫式的人物还没有绝迹,我们要坚决跟抱着旧思想不放的人做斗争。别里科夫这一艺术典型,永远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启示。微任务活动三 分析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主题。因此作者总是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当中来表现。本次任务我们就来重读文本,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1.当时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在文本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社会氛围?(1)再读文本,找出描写当时社会环境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②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2)概括当时社会氛围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关键词:恐怖、沉闷、紧张、严峻、无聊、杂乱。2.小说中这些环境描写有着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营造了一种恐怖、沉闷、紧张的氛围,整个社会被高压笼罩,新生力量还很微弱。(2)是人物生长的社会土壤,为人物荒唐的言谈举止、心理行动提供了依据。(3)暗示主题。沉闷、压抑、恐怖的局面并没有因为别里科夫的去世而改变,隐约感到这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言外之意是只要沙皇专制制度还没有被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中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生活就还是老样子。作者是在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要想让社会有新气象,就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n3.借助有关资料,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俄罗斯,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契诃夫在日记里曾写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罗斯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罗斯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是的,恐惧和害怕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千方百计地想保护自己,把自己装在自认为安全的“套子”里。别里科夫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有了上述背景提示,我们发现环境的描写也暗示了主题。微任务活动四 赏析精彩语言1.“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连用八个“不敢”,运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别里科夫对人们的辖制无所不及,强调了别里科夫的思想影响之大、威力之大;凸显全城人对别里科夫的恐惧。2.“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套中人”不光辖制别人,给别人造成痛苦,对自己也是一种折磨,是“苦事”。可见“套子”既“套人”,也“套己”,危害匪浅。3.“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此句在情节安排上有何作用?“差点”一词有何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此句承上启下,巧妙地由上文一般性的叙写转入对别里科夫婚事的讲述。别里科夫是一个被套子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的自我封闭的人,但这样的人竟然“差点”结了婚,“差点”一词表明了作者的惊讶。同时,“差点”一词在这里已经点明了别里科夫的婚事是以悲剧结束的。但读者急于要了解的是,别里科夫在这场恋爱中到底经历了多少“不能承受之痛”。小说这样写,能够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4.“‘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试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n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运用语言、表情细节描写的手法,将别里科夫见到恋爱漫画后极端恐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辛辣地讽刺了以他为代表的旧势力的荒谬绝伦和不堪一击。5.“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试赏析这段话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再现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荒唐可笑的思想和言论,尖锐地讽刺了旧势力对新事物诚惶诚恐的心态。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旧制度旧思想的牺牲品,是一个值得我们同情的形象。也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应该是我们批判的对象。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观点一)我认可前一种观点。小说中有多处直接描写别里科夫的文字,能直接表现出别里科夫生活在恐惧之中,他整天畏首畏尾、战战兢兢。他不能拥有正常的生活,他和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有着某些相似的生活遭遇,他们都是旧制度旧思想的牺牲品。我们应该同情他。(观点二)我认可后一种观点。别里科夫虽然有其可悲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用许许多多的“套子”来约束辖制身边的人,使这些正常人很难拥有正常的生活。他代表着沙皇旧制度旧思想处处辖制别人,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应该受到批判。(观点三)我认为应该综合两种观点来辩证看待别里科夫这一形象。他确实是沙皇制度的牺牲品,身上充满着悲剧性。但他同时又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影响约束着别人的生活。“套子”既“套己”更“套人”。这样的人物阻碍新生思想,阻碍社会发展,我们应该既可怜他,更要批判他。助读材料1.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①他们是同时代的著名短篇小说家。②他们的创作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堪称王。③他们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艺术造诣精湛,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互相媲美。2.重视积累素材的契诃夫契诃夫非常重视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创作素材。1890年,契诃夫到流放犯人的库页岛进行考察,用卡片记录了一万多个流放犯和移民的生活状况。有一次,他对一位青年作家说:“我用笔记本记下我的一切见解和印象。本子中,还没有利用的材料,足够我写五年。”契诃夫曾经说过:“如果我是医生,那我就需要病人和医院;如果我是作家,那就得生活在n人民中间。”3.契诃夫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契诃夫在涉足文坛不久,就把“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和“高超的写作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作为创作的座右铭,创造了契诃夫式的独特艺术风格:①善于创作短小精悍、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无论是他初期的那些描写阴暗或灰色生活的小说,还是他晚期写的那些充满着对新生活即将来临的预感的作品(包括小说和剧作)都具有这样的风格。②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截取平凡素材、平凡人物,加工成艺术的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客观的描绘和刻画,于平凡中见伟大,从中表现重要的社会内容。③尽一切力量制造浓郁的抒情气氛,抒发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融褒、贬、哀、乐之情于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④他的剧作除具有以上特点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如剧本《海鸥》和《樱桃园》就是这种独特艺术风格的范本。必备知识积累卡片字词知识1.①契诃夫(qìhē) ②祈祷(dǎo) ③滑稽(jī) ④撮合(cuō)2.讥诮(qiào):冷言冷语地讥讽。3.怂恿(sǒnɡyǒn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4.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5.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一、文学评论解剖别里科夫的套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作品。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写出了套子的巨大作用,体现了作者对套子的深刻思考。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条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可看作是对套子作用的印证。可以说,套子决定了别里科夫一生令人可笑、可厌的命运。首先,生活套子把别里科夫套蠢。本来,人在雨天出门,要打雨伞,穿雨鞋,这是生活常识。别里科夫竟天天装在这个套子里,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一年四季,不管天冷天热,有蚊子没蚊子,“床上挂着帐子”。他找对象,准备结婚,并不是出于内在情感需要,而是为了不乱“男大当婚”的俗套。他的口头禅就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n即“千万别乱套啊”!他满脑子世俗成见,一旦适应一种套子,一种生活方式,就把这种方式死搬硬套到各种生活之中,主观脱离客观,有着像堂吉诃德一样的愚蠢,套子已使他完全失去了主体意识,失去了理性。其次,思想套子把别里科夫套坏。小说写于1898年,当时俄国沙皇政府实行白色恐怖和高压政策,经常颁发限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法律、法令。别里科夫是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其貌不扬,人们对其不屑一顾,大家甚至不能想象他是一个可以结婚的人。然而,他在沙皇各种套子的束缚下,心地变坏了,成为沙皇统治的鹰犬。他不但自己视报纸上的条文为金科玉律,而且还要求别人也落入圈套。“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如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中学生顽皮闹事,“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由于他搬出沙皇的法律条文压人,随时都可能向上面汇报,出卖人,大家都怕他。“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这个城市在他生活的十五年间,全城的人“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足见别里科夫对人们危害之大。这个小人物凭借套子的威力,发挥着对人们的震慑作用。他在和柯瓦连科吵架时,口口声声要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并威胁说:“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这完全暴露出了他一副沙皇忠实走狗的嘴脸。最后,诸多套子把别里科夫套“死”。别里科夫是在与柯瓦连科吵架后气死的。这个“气”有两个方面:一是气在受到了柯瓦连科的怒骂和怒推。柯瓦连科把他骂得很凶,推得很重,他口舌上无力抗衡,拳脚上也不能相迎,一副狼狈相,又遭到女朋友哈哈大笑的奚落,人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二是气在柯瓦连科明目张胆地乱套,并毫无顾忌,这是他气死的主要原因。十几年来,城里人都对别里科夫敬畏三分,不敢乱套,唯独柯瓦连科压而不服,言谈举止大出格,大乱套,别里科夫感到无力制止,“礼崩乐坏”,他痛心疾首,结果忧郁不堪,气急败坏,得病而死。他死死抱住套子不放,极力维护套子,最终为套子献出了生命,成为反动套子的殉葬品。赏析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认识到:契诃夫在作品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的主体性问题。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可以反抗环境。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跳出洞穴,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而别里科夫的悲剧就在于他缺乏主体意识,极力维护旧制度,最终成为其牺牲品、殉葬品。二、故事新编假如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结婚了新婚生活是幸福甜蜜的,但华连卡毫无幸福甜蜜的感觉。她足不出户,因为别里科夫总对她说:“亲爱的,结婚后女人可不能整天在外面抛头露面,那不合规矩!”不久,华连卡n与他大吵一场,原因是华连卡要办个圣诞晚会,但别里科夫坚决不同意。“你总是不让我干这,不让我干那!”华连卡冲着他大嚷,一边把一个花瓶砸在了地上。“你,你轻点……给人听见多不好!”别里科夫有些结巴。“对,开圣诞晚会可不要出什么乱子,千万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带着你的这一套,滚吧!”华连卡气冲冲地跑出了那套子般的新房。别里科夫失神地站在那里,半晌才吐出一句话:“走吧走吧,可千万别传到督学的耳朵里!”华连卡走了,回到莫斯科她父亲的住所。听说她在那晚成了舞会的皇后——圣诞节前莫斯科的夜晚总是那么热闹。消息不断传来,别里科夫变得越来越惶恐了。他总是疑神疑鬼地认为别人在议论他,笑话他。终于有一天,他收到了一纸离婚协议,并要他去洛甫斯基子爵家。这个子爵不是别人,正是华连卡现在的保护人。第二天,别里科夫去了莫斯科,一下火车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子爵家。对于当局的召唤,他是不会落下一分钟的,尽管这一回他似乎并不想去。子爵看见别里科夫来了,冷冷地说:“你该知道叫你来的原因吧?那件事你同意吗?”“这,这个……”别里科夫战战兢兢地说,“这恐怕不好吧,要是传出去……”“少啰唆,这是命令,当局的命令!”子爵不耐烦地说。“当局的命令?”别里科夫掏出手帕擦擦额头的汗,说,“这样就没人敢嘲笑我了,我,我同意离婚。”他们很快就办好了手续。别里科夫回到了小城。似乎全城的人都知道他离婚了,但谁也不去问,只在背后暗暗议论。直到有一天,小城中的每个人都收到了一幅漫画。上面画着别里科夫手拿离婚证书,穿着雨鞋,得意地嚷:“这是当局的命令。”下面缀着一个题名:“离婚了的anthropos。”那漫画别里科夫也收到了一份,他从此一病不起。“婚姻也是一座坟墓。”——收拾别里科夫遗物时,人们发现了写在写字台上的这句话。赏析 本文借鉴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夸张手法,在原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想象,把别里科夫胆小怕事、害怕变革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语言生动幽默,构思新颖别致,不失为一篇佳作。这两篇文章在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解剖别里科夫的套子》属于评论性文章。它通过对别里科夫生活、思想等方面诸多“套子”的剖析,意在强调别里科夫在这些“套子”里,既是主动的——是自我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必然体现;又是被动的——是社会环境对这类人的残害。从而启示人们: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假如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结婚了》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作者借助合理的想象、大胆的假设使别里科夫的形象更加丰n满,幽默、生动的语言更是对别里科夫的胆小怯懦、迂腐可笑的性格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你对别里科夫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自己的感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致别里科夫沉重的希腊文压弯你的躯壳,愚蠢的沙俄大衣,裹住一个没有血肉的灵魂。权柄的黑伞能遮蔽太阳的光辉么?岸然的大盖帽,也难掩住伪君子的面影。你的墨镜全然滤去春天的色彩,塞耳的棉花却敌不过飞鸟的齐鸣。你有嘴,只会念叨残喘的文告,而你的双脚,永远永远,在污泥辙印中踽踽独行。你活着——是一只口袋,妄图将世界塞进你的套子;你终于死去——遗憾那一抔黄土没能埋葬你那游荡的幽灵!素材点击 《装在套子里的人》用漫画式笔法塑造了一个可悲又可憎的形象——别里科夫,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套上种种有形或无形的套子;更可恨的是,他还用自己的套子式的论调去套别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他的可悲之处在于,千方百计地用一层一层的套子隐藏自己,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隐藏,反而将他醒目地暴露在了众人的面前。当他已经被异化成套子的时候,这件套子却又仿佛成了那一撮白色,使得他在别人眼里成了一个异类,被身边的人挤压排斥,直到最终走向坟墓——一个永远的套子。这个生活在套中的可怜人最后却被自己的套子套死,极具讽刺意味。别里科夫的死寓意深远,耐人寻味。n角度运用精彩运用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无形的套子。一是心理上的套子。人的一生是艰辛奋斗的过程,难免会有失败、挫折,难免会有嫉妒、仇恨,难免会有打击、迫害。若将这一切化为不快,那你会止步不前,那你会报复还击,那你会消沉、堕落甚至走向死亡。抛开这样的心理套子吧,将失败挫折化为动力,将嫉妒仇恨化为云烟,将打击迫害化为坚强,那你就会有阳光般的笑脸、阳光般的心情、阳光般的事业。二是思想上的套子。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惧怕新生事物,维护现存制度,他所坚守的落后、保守、反动的禁令及规范、习惯等,辖治了小城几十年,还将永远地辖治下去。这样的思想套子是可怕同时又是可恨的。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正是因为去除了思想上的套子,才有让世人瞩目的成就。试想,若不是“一国两制”的深远构想,怎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日趋繁荣,而这是对“一国一制”的正统观念的突破;若不是先有经济特区的林立,后有西部大开发,又怎能让中国经济迅猛腾飞,而这是对“同步发展”的落后教条的摒弃;若不是有今日的四面出击掌握主动的外交内政策略,又怎能有中国的让全球倾慕的话语强势与内在实力,而这是对“韬光养晦”思想的修正。幽默的讽刺手法课文借鉴作者自始至终用含蓄幽默的讽刺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的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别里科夫出场时,文章对其装束和生活习惯的描述,就使人感到他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对别里科夫“婚姻事件”的整个过程的描写,充满了轻松的戏谑和幽默的讽刺。作者有时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描写,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写别里科夫白天辖制这个,辖制那个,“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而到晚上,他却“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夜,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吓人实则虚弱的本质。运用点拨讽刺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要达到这种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手法:1.漫画勾勒法。漫画式的讽刺就是把人或事的假、恶、丑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n2.含蓄对比法。即对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3.夸张的语言描写。就是用言过其实的描写,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可笑和可鄙之处。《阿Q正传》中鲁迅对阿Q头上的癞疮疤的描写:“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夸张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可悲、可笑。即时训练请运用幽默的讽刺手法描写一个人物。2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他一面说,一面骑着坐骑冲出去。他的侍从桑丘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满不理会,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前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这时微微刮起一阵风,转动了那些庞大的翅翼。堂吉诃德见了说:“即使你们挥舞的胳膊比巨人布利亚瑞欧(希腊神话里和神作战的巨人,有一百条手臂)的还多,我也要和你们见个高下!”(《堂吉诃德》片段)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的日常生活是需要合理的套子来规范我们的言行、思想。这样的套子不仅是禁闭我们自由的枷锁,是保障各项生活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的原则。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天都会被一些合理的无形的套子制约住。(      ),也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规矩”。在这些“规矩”制约的面前,人们__________地工作生活,每天都要__________地和同事们交流磋商,严格遵守“规矩”被看作是__________的纪律,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博弈冲突中,不求落得遍体鳞伤,只图相安无事。但是中国有句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类的集体活动,从“丢手绢”的小游戏,到篮球足球等世界级的大比赛,哪一样能抛规弃矩?常言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社会只有有了规矩,我们的生活才能井然有序。尽管很多人都把冲破规矩追求自由看成是__________的事情,倘若生产生活中没有纪律准则,一切都将会混乱无序,寸步难行。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样的套子不仅是禁闭我们自由的枷锁,而且是保障各项生活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的原则。nB.这样的套子是禁闭我们自由的枷锁,还是保障各项生活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的原则。C.这样的套子不是禁闭我们自由的枷锁,而是保障各项生活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的原则。D.这样的套子虽然是禁闭我们自由的枷锁,但也是保障各项生活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的原则。答案 C解析 根据上下文语境,原句应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A项“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错误。B项“是……还是……”是选择关系,错误。D项“虽然……但……”是转折关系,错误。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合理的套子具体指的是什么B.制度、纪律、法规、准则这些被人们称为合理的套子C.制度、纪律、法规、准则就是这些合理的套子D.这些合理的套子可以理解为制度、纪律、法规、准则答案 D解析 注意上下文中“一些”“制约”“也就是”等词语的提示作用,在句式上还要和“合理的无形的套子”相照应。A项没有明示“套子”的内容包括哪些。B项只注意了与下句的衔接,忽略了对“套子”所指内容的确认。C项表述语气过于生硬。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战战兢兢 平心静气 理所当然 大快人心B.六神不安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大快人心C.六神不安平心静气顺理成章振奋人心D.战战兢兢心安理得顺理成章振奋人心答案 A解析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六神不安: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大快人心: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振奋人心:令人精神振作。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运用夸张手法凸现“套中人”的色厉内荏,既有力地鞭笞了其可厌可憎,又无情地嘲笑了其极端虚弱。)B.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新旧两种事物的较量,揭示了沙皇专制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行将没落。)nC.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别里科夫怕冷、虚弱的性格。)D.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形象的比喻,传神地描绘出别里科夫因自己的威严受到嘲弄和挑战后气愤不安的情景。)答案 C解析 句中虽然有“好像”,但只是表猜测,不是比喻词;“怕冷”也不恰当。5.仿照下面的示例,用《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元素另写三个句子。示例:祥林嫂,你的门槛,如绳索,勒住生命的咽喉;鲁四婶,你的呵斥,如针尖,刺痛心灵的伤口;鲁迅,你的杂文,如投枪,投向罪恶的心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别里科夫,你的思想,如套子,套住小城的活力;华连卡,你的笑声,如匕首,刺穿了别里科夫的胸膛;契诃夫,你的小说,如猛药,医治迂腐的人们。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本体要与《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关。6.下面是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一幅插图。请为这一幅插图拟写一则解说词,突出某一细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不超过1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无论晴天雨天,他都要穿雨鞋、带雨伞、戴墨镜、塞耳塞,甚至一定要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他是一个不仅将肉体装在套子里,而且灵魂都被各种“套子”紧紧地束缚着的“套中人”。Ⅱ关键能力突破训练——赏析小说人物描写技巧追源课本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技巧,一般先借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所运用的手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揣摩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刻画人物形象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完成的。它既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描写。n《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借助丰富的描写手段,多侧面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套中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接高考对人物描写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小说阅读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设题方式有:(1)作者主要是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答这类试题,须注意两大角度:赏析人物描写技巧两角度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作用阐释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性格品质。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氛围、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其他人物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烘托一般答题模式:找出描写方法+分析描写的作用+符合人物身份、体现性格特征等。即时对练[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n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儿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我甚至可怜他了。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他站住,瞧着我。……“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他似乎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请您躲开我。我n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1.课文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姐弟不同的性格、思想特征的?请结合有关语句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1)面对一个促狭鬼画的漫画,别里科夫嘴唇发着抖说:“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在骑车出行时,华连卡嚷道:“我们先走一步!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这不同的语言风格让我们体会到二人性格上的截然不同:别里科夫恼怒,老气横秋,性情孤僻;而华连卡愉快,朝气蓬勃,活泼开朗。(2)别里科夫针对骑车事件与柯瓦连科的对话。别里科夫:“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柯瓦连科:“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这是守旧思想和新思想的鲜明对比。(3)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最后的对话。别里科夫:“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柯瓦连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别里科夫虚伪阴险和柯瓦连科光明磊落的对比也十分鲜明。[课外迁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小人物契诃夫“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济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n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说。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济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到教育。”“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到教育,可是……”“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注]!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济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n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注 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B.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C.“依旧是阴暗的四壁”等三句,连用三个“依旧”,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即使逃跑了,也照样摆脱不掉当前这种无望而又可怜的生活现状。D.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济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答案 C解析 A项“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错,主人公虽然地位低下,却不是劳动人民,而是官吏。B项表述不准确,“永无出头之日”有点绝对,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范围有点狭窄。D项“贯穿全篇”错,最后一部分并没有对话。3.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动作描写。凑到小窗口倾听,暗示着主人公对热闹生活的渴望、向往。②环境描写。以外面空气清新和大街上的热闹反衬办公室的冷清,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苦恼、烦闷。③语言描写。主人公的自言自语表达了他对处境的不满、抱怨。4.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艺术构思方面: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2)环境描写方面:表现人物工作环境的恶劣,表明其小人物的身份,也交代了主人公内心充满不平的原因。n(3)刻画人物形象方面:①象征人物命运,衬托人物形象;蟑螂生活在黑暗的角落里,生命卑微可怜,迷失方向,没有出路,其实就是主人公生命的写照。②拍死蟑螂并把它烧掉,揭示出主人公内心的怨愤,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