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8 KB
  • 2022-04-13 发布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知识针对练第31练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1练中国古代经济政策1.春秋末年,社会结构已逐渐由贵贱之别转向职业区分,形成了士、农、工、商“四民”。该变动出现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礼乐文化秩序遭到破坏B.贵贱等级的界限渐趋崩溃C.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D.官府控制工商局面被打破2.(2018·福建省厦门市二模,25)史载汉文帝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武帝时“天下奢靡趋末,百姓多离农田”,成帝时“民弥怠惰,趋末者重”。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A.社会风气腐化堕落B.政府坚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政府统治危机严重D.四民分业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3.汉初改变了秦朝“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的做法,“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  )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4.(2018·陕西渭南二模,25)西汉桓宽《盐铁论》记载:“吴王专山泽之饶,海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这说明了当时(  )A.亟须遏制地方腐败势力的膨胀B.专营专卖政策产生负面影响C.盐铁专卖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D.推行集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5.(2018·湖北武汉四月调研,25)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C.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6.(2018·湖北荆州三模,25)公元755年,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总数为8914705户,人n口52919309人,后来,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总数仅为1933174户,人口16990386人。为此,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进行税制改革以增加收入B.推行均田制以稳定自耕农C.遏制土地私有化发展趋势D.按人口标准征收租调力役7.(2018·广东汕头三模,25)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8.(2018·广东省二模,27)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B.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C.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D.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9.(2018·重庆市三模,27)明代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雇农,有长年为地主佣工的长工,有按季佣工的短工,有按月受值的月工,有临时受雇的日工。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农村部分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B.农村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农村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D.农村自然经济开始瓦解10.(2018·安徽宣城二模,27)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A.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B.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C.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D.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11.(2018·湖南怀化一模,27)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n扩大到内地。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又写成“元”)。这反映了(  )A.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C.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D.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12.(2018·福建泉州市二模,27)1684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1685年,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C.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n答案精析1.D [材料表明,人们对社会阶层的划分由贵贱之别转向职业区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和周王室的衰微,导致了工商食官制度的衰落,由此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人们对社会阶层的划分即由贵贱之别转向职业区分,故D项正确。]2.B [据材料“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天下奢靡趋末,百姓多离农田”“民弥怠惰,趋末者重”可知由于政府坚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百姓却背本趋末,社会风气腐化堕落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政府坚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政府统治危机严重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四民分业的社会结构趋于瓦解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3.B [材料强调对经济活动控制的减弱,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通过“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放松对民间的控制,从而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故B项正确;根据“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可知私人收入也有很大增长,故C项错误;材料里描述对经济管制的放松,没有涉及到社会分配问题,故D项错误。]4.D [材料中“吴王专山泽之饶,海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表明没有实行官营的消极影响,因此需要推行集权经济,即盐铁官营,故D项正确。]5.C [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导致商业环境紧张,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体现出政府经济集权,与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是相冲突的,故C项正确;D项只体现出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政策,没有反映出“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名声扫地,故D项错误。]6.A [材料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减少,是因为户税负担沉重,为此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进行税制改革,实行两税法,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以增加收入,故A项正确;均田制在唐朝中期已经瓦解,故B项错误;唐朝政府改革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故C项错误;两税法实行以财产多少为征税标准,故D项错误。]7.A [据材料“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到“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说明政府限制土地兼并,有利于保护自耕农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土地买卖文书”反映的农业的土地买卖而不是商业贸易,故B项错误;据材料“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反映农业土地买卖减少而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据材料“西北的高昌国”和“安西都护府”可知材料涉及的都是西北而不是南方经济,故D项错误。]8.C [由材料内容可知明朝统一赋税征收制度,减少征收环节,防止官吏苛扰,以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业发展。减轻农民的贫困不是明政府实行材料中举措的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政府统一赋税征收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而不是增强中央政府的财政实力,故B项错误,C项正确;明朝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9.C [资本主义生产指以机器生产、以盈利为目的,题干无反映,故A项错误;虽然明代大土地所有制发展,但题干未提及,故B项错误;题干中“大量的雇农”中有“按月受值”的n雇佣工人,故C项正确;农村中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一般是在中国近代以后,且自然经济解体是纺织分离、织耕分离、农产业日益商品化,题干无提及,故D项错误。]10.D [材料的主旨是倭寇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不属于商帮,故B项错误;“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明朝海禁政策,致使中小商人阶层、徽商充当倭寇,来追求海外贸易的合法化,故D项正确。]11.B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在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地域范围扩大,说明康熙皇帝调整了以前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正确;入超说明进口大于出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大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并不符合随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故D项错误。]12.D [材料“对外贸易兴盛”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说明社会地位优越的官员从事地位低下的商业行为,社会价值观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