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2.53 KB
  • 2022-04-13 发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除法第5节路程教案北师大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5节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材第79~81页的内容。1.结合具体的问题,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以及总价、数量与单价等常见的量,理解速度和单价的意义。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掌握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价÷数量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式,了解其余四个数量关系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模型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构建并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难点: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书写速度单位。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投影出示教材第79页主题图。竞走成绩表时间/分路程/米松鼠4280猴子4240小兔3240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格,并猜一猜谁能赢,为什么?通过刚才的两次比较,你觉得速度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设计意图:这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持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到:时间相同时,谁走的路程多谁就快;路程相同时,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这里不仅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还将他们的着眼点引到“单位时间里如何比较快慢”这个核心问题上。1.学生思考:要想比较小兔和松鼠谁走得快,需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2.小组交流,明确。要判断小兔和松鼠谁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走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分钟,那么松鼠1分钟走了280÷4=70(米),而小兔1分钟走了240÷3=80(米),n70<80,因此,小兔走得快。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1)1时、1分、1秒。像这些每小时、每分、每秒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叫作它的速度。(2)速度的简便写法。速度的简便写法可以用一条斜线把它分成两部分,左边是路程单位,右边是时间单位。追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3)你还知道哪些速度单位呢?引导学生创造出其他的速度单位,并进行板书。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相对复杂的单位名称,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读和写中,识记速度单位的表示,理解速度的含义,以突破难点。4.试一试第1题。出示教材“试一试”中的情境图,师提问:(1)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2)那怎样求速度呢?学生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3)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直观、更形象。(4)解答问题后,通过提问“每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总结。5.总结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仔细观察这三道数量关系式,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运用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这里围绕“总结——归纳”两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6.试一试第2题。哪个商店的黄豆便宜?怎样比较呢?试着算一算。师:每千克黄豆的价格就是单价,黄豆的总价钱叫作总价,几千克叫作数量,那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总价、数量和单价的关系吗?学生根据算式总结,教师板书:总价÷数量=单价。1.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并追问学生思考的过程。2.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从而得出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这是体现数学学习价值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的基础上,选取学生所熟悉的自然现象,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和能力。请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n路程、时间与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总价÷数量=单价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合作练习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交流探索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探索、创造并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不仅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而且通过交流,相互间的意见、见解得以“碰撞”和“启迪”,构建起对问题的更新、更深层次的理解,最终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探究中升华、情感在合作中融通的目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