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1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型5特点、特征类问答题1.(2019·武汉调研,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谕诏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纪昀、翰林侍读陆锡熊为总纂修官,领当世硕儒之士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360余人,纂修《钦定四库全书》,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历时十年,网罗万象,共采集清帝敕撰书籍、永乐大典所辑、内府藏本、地方采购及私人进献、坊间通行本等各类书籍3503种,计79337卷,99000万余字。《四库全书》名义上由皇帝“御批监制”,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查缴禁书达3000多种,150000多部。“所取之书,凡有涉及金元之处者,大抵加以修改,作为定本”,以西方科技为“异端之尤”“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至于“离经叛道……荧惑视听者,屏斥必力”。《四库全书》采取中国传统古籍的四部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部,各书分别类目时,总结吸收前人经验,达到高度精密完善的程度,代表了传统中国社会知识分类法的最高水平。——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四库全书》的特点及其成因。(12分)2.(2018·河南安阳一模,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中央行政监察体系囊括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巡抚总督都御使等,这种严密的中央行政监察网络,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来说,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脱离不了为皇权服务、加强封建统治的历史局限。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以及巡抚总督都御使的设置和沿革,虽以监察百官清廉与否为重要任务,但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监察国家官员对皇帝忠诚与否。由于封建社会皇权凌驾于监察权之上,无论是中央监察机构还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均是为了代表皇帝加强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整个国家行政体制运行的稳定。——摘编自朱建磊《试析明代中央行政监察体系演变考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监察体系的特点及作用。(13分)n3.(2019·南昌模拟,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13分)4.(2018·山西孝义名校模拟一,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选官制的特征和影响。(12分)5.(2018·株洲调研,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类似医院的组织最迟在公元2年就已经有了。那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皇帝选址,设置医生和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公元162年,皇甫规率军在外作战,适逢军队疫病流行,皇甫规便把病员集中起来治疗。公元491年,疫病流行,竟陵的王萧把自己的住宅拿出来,购买药物,收养贫苦病人。唐朝的医院都叫“病坊”,大多都是设在庙宇的。不仅长安洛阳有,其他各州亦有。宋朝医院规模空前扩大,设备完善,而且设立门诊部。在明朝几乎n每县都有一所惠民药局,都是官办的。——摘编自任应秋《中国古代医院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提炼中国古代医院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办的原因。(12分)6.(2018·黑龙江省哈九中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乡贤是指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被称为乡贤文化。商代诞生最早的乡贤——宗族长。西周设“乡师”,掌管所治之乡的教化、稽核人口数字及老幼贵贱废疾等情况,听其狱讼。春秋战国设立乡里制度,乡贤被称为“父老”。在自发性邻里自治下,帮助无法维持生存的民户得到富裕民户的借贷或救济、收养孤弱、排解邻里之间的矛盾。汉初,乡贤父老被归到集权的控制体系中来,建立“三老制”,主要职责是教化乡民为善及民间自治。东汉以来随着选官制度的变化,逐渐形成乡绅群体。他们主要由本地中小地主、科举落第的知识分子、退休返乡的中小官吏及宗族元老等一批在当地基层有影响的人物组成。明中后期,乡绅成为政府与乡民之间的连接、监管纽带,为维护乡村秩序稳定和促进基层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摘编自徐丹《传统乡贤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材料二 “文革”后,乡村从“一大二公”旧体制中解放出来,但乡村治理并未实现现代转型。至90年代,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会精英持续流失,乡村社会内部缺乏组织领导乡民进行乡村现代建设的本土精英,总体上呈现出城市的繁荣与乡村的、不断边缘化、老龄化、贫困化的双重趋势。由此,传承发扬乡贤文化成为一种共识。1998年全国人大颁布《村委会组织法》,在法律层面规定乡村自治。借助重建乡贤文化实现以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摘编自季中扬《当代乡村建设中乡贤文化自觉与践行路径》(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乡贤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社会因素。(12分)n(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乡贤文化呈现的新特点,并简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13分)n答案精析1.(1)特点:体现君主意志,推行文化专制;工程浩大,内容繁多;呈现总结性;注重分类;部分吸收西方科技。成因:统治者强化集权的需要;盛世奠定经济基础;厚重文化积淀;编纂者的努力;西学东渐。2.(1)特点:体系严密;服务皇权;承袭传统。作用:有助于整饬吏治、惩治贪官;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维护君主专制;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3.(1)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裹挟人数比例高);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影响:开创了民族文化交融的良好时代氛围,营造了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观和兼收并蓄的文化观;人口的大量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和发展,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为隋唐经济繁荣奠定基础;民族文化交融催生了制度创新,如均田制等,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4.(1)特征:选拔形式具有开放性;考查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选拔程序具有严密性、系统性。影响:促进了文官选拔体制的完善;客观上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儒学的进一步传播;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5.(1)特点:历史悠久;举办主体多元,以政府兴办为主;规模不断扩大,设备也日趋完善。原因:儒家仁义、民本思想的影响;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防止疫病的扩散、传染;天人感应观念的影响。6.(1)特点:主体是乡里品行高尚有影响力的人;历史悠久,不断发展完善;职责掌乡村教化、凝聚乡邻;实质是民间自治,被纳入中央集权体系。原因: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影响;选官制度变化;传统宗族观念影响。(2)新特点:促进乡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文革”结束,人民公社体制解体;改革开放深入;基层民主建设,法律制度保障村民自治;乡村建设面临困境,乡村社会精英流失,老龄化、贫困化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