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65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65练中国近现代先进思想与科教文化1.(2018·辽宁辽南协作校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学外语的热潮。先是广播、电视等媒体起了带动引领的作用,拉开了群众性学外语活动的序幕。1972年10月2日,《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之后多家地方电台跟进,立即受到社会热烈欢迎,60万册讲座教材在新华书店很快被抢购一空,市场上收音机的销售量也因此而猛增。1983年,英语学习电视节目“跟我学”(followme)开播,更加激起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刊登“跟我学”教材内容的《电视周报》增加了50万的订户。……时至今日,外语学习在中国早已从社会走进课堂,成为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学段的必修重要课程。中国人不仅在学生时代要学外语,甚至参加工作以后,不管其职业与外语有没有关联,也还要学外语。一个重要原因是,外语尤其是英语在现时的中国考试文化中已占据突出重要地位,不仅各类升学考试,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资格,就连职称评定也要求外语考试必须过关。学习和掌握外语已成为影响中国人人生前途的关键因素。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汉语热”日渐升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4000万,109个国家的3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许多国家的中小学也教授中文,社会上各种汉语培训机构不断增加,发展势头迅猛,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在世界各地开办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官方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都首尔正式设立,到现在为止,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孔子学院的培训对象不分老幼,涵盖学生、教师、政府官员、商务人员等各个阶层。当前,孔子学院已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推广汉语和汉文化的龙头产品。——以上材料摘编自百度文库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比较说明中国“外语热”和全球“汉语热”特点的异同。(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外语热”和“汉语热”兴起高涨的原因。(13分)n2.(2018·湖北武汉四月调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革命的内涵,如图所示: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及以前政治文献中“革命”一词的用法,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例如,康有为和王韬在谈起法国大革命时……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一词众多新含义开始出现,表达知识分子风气或以诗言志的“诗学革命”、打破不平等的“女界革命”“经济革命”和推翻旧王朝的“排满革命”。然后“社会革命”“家庭革命”“文学革命”“科学革命”“产业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出现,其含义均为这些领域发生彻底变化和相应主体在该领域实行根本变革之意。材料三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由绅士公共空间导致严重的社会整合危机——即中国士大夫学习西方现代社会组织方式失败而引发,其后果是中国新知识分子对前一段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重构。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五四以后,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革命观念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并且重新实现社会整合,中国也由以儒家伦理为根据的传统社会演变为由革命意识形态笼罩一切的现代社会。(下表是《新青年》中“革命”所指涉的国家,以出现的次数为单位) 卷别国家卷1卷2卷3卷4卷5卷6卷7卷8卷9季刊不定期刊法国24711781088164俄国1266163294899106美国31英国51——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金观涛《革命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n(1)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前后“革命”观的变化,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用传统革命观对待法国大革命的原因。(12分)(2)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来的“革命”观与中国古代“革命”观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的看法。(13分)3.(2018·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是十六世纪的事,但是真正对照和冲突的时代到十九世纪才开始。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慢慢接触,慢慢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迅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采纳吸收,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与将来》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12分)n答案精析1.(1)相同:语言学习的形式、途径多样(或答:既有社会办学,又有学校课堂教育);语言学习的群众基础雄厚(或答:学习人数多,不分长幼,涵盖社会各个阶层);语言学习的热情高涨。不同:中国的“外语热”,内在动力起绝对主要的作用;政府推动,政策导向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益带有某种强制色彩。世界的“汉语热”,中国的宣传和推动产生重要影响;各国社会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学习汉语主要出自主动、自愿而非强制。(2)中国的“外语热”: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同西方交往日益扩大;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进一步同西方密切联系,向西方学习的动力和条件;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引导、推动;现实严峻形势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全球的“汉语热”: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和辉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壮大,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话语权空前提升;中国对外积极主动地宣传和推动。2.(1)变化:从顺从天道进行周期性王朝更替,到社会的各领域发生彻底变化或实行根本变革。原因: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是大动荡、大破坏的同义词;和平改造清政府以变法图强。(2)相同点:都强调所谓的“天道”。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惨烈程度,暴露出了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弊端,让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传统的民主政治的道路存在巨大的隐患;巴黎和会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对中国国家利益的任意处置,让相当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幻想不断破灭;苏俄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新的代表劳工阶级利益的民主政府,让相当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把救国道路的选择聚集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群众上;从此,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农中去;中国革命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3.示例1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变革趋新。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逐渐摒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使得中国迈出学习西方文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一步认可西方的技术优势;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在寻求中国传统文化认可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西方立宪制度的思想,把中国学习西方引入制度层次;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积极传播“民主”、“科学”等西方思想,大力批判儒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启蒙底层民众,传统文化逐渐在西方价值观的n洗礼下变革趋新。结论:在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中,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严重挑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传统文化不断被批判、颠覆,在新时代的洗礼中变革趋新、融旧铸新。示例2论题:中国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坚守传统。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虽然开始反思自身的缺陷,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承认西方技术的先进性,但并未涉及文化层面;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学习西方技术,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充满自信,认为无改革的必要;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进行,足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虽然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胡适提出“整理国故”,甄别传统文化糟粕与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坚守。结论: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传统文化虽然遭到猛烈的冲击,但是其价值内涵依然有颇多可取之处,并得到一众知识分子的支持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