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 M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貌第Ⅱ课时[专题过关检测]专题验收,高考能力实战冲关一、选择题(2018·大连一模)在云南省的腾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铺设的黑色玄武岩( )A.为图中的B类岩石 B.为图中的C类岩石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2.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 )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解析:1.B 2.B 第1题,铺设的黑色玄武岩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根据图示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的D是沉积岩。A能够形成B、C,说明B是侵入地壳上部形成的花岗岩,C是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玄武岩。A是岩浆,变质岩高温熔化形成岩浆,E是变质岩。第2题,玄武岩有气孔,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2018·洛阳联考)大石河位于燕山褶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蜒曲折。如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的聚落分布和地质剖面图。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中,丁河段村庄遭受洪涝灾害频率较高。据此完成3~5题。3.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B.断裂下陷C.背斜成谷D.向斜成谷4.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 )nA.甲B.乙C.丙D.丁5.与其他河段相比,推测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位于河流凹岸,雨季河流易决堤B.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塞河道C.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D.河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解析:3.C 4.B 5.A 第3题,根据凉水泉和九道河泉两侧的岩层形成,图示区域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是背斜被侵蚀形成,河谷的主要成因是背斜成谷。第4题,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乙,河道宽浅,水流慢,以沉积作用为主。甲、丙、丁河段的河道窄、深,水流急,以侵蚀作用为主。第5题,与其他河段相比,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位于河流凹岸,是河流侵蚀岸,雨季河流易决堤,导致洪涝灾害;河流凸岸,是沉积岸,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不只影响丁河段,应影响整条河流。根据两侧海拔高度,丁河段位于上游,河谷地势比甲、乙、丙高。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柱体高大挺拔,每棵“林柱”均有独特的造型,形成了风姿各异的土林奇观。如图示意我国云南某地土林地貌。据此完成6~8题。6.土林一般形成于( )A.高原塬面B.石灰岩台地C.谷地或盆地D.山顶7.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作用C.重力崩塌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8.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柱体( )A.旱季沙尘暴危害大,土壤遭受严重风蚀B.雨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冲刷作用强C.物理风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浅薄D.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差,土壤贫瘠解析:6.C 7.A 8.D 第6题,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貌。厚厚的土层是在低洼处沉积作用形成,再被流水侵蚀形成土林,所以土林一般形成于谷地或盆地。第7题,云南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塑造该地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第8题,该地土林柱体植被稀疏,是因为土林像柱子一样直立,地势陡峻,蓄水保肥性n差,土壤贫瘠。(2018·德阳三诊)漫湾水库是澜沧江上第一座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回水可达60km,建成后采用“蓄清排浑”的方式运行。自1993年水库开始蓄水发电以后,库区实际泥沙淤积量都大于设计泥沙淤积量。洲滩位于水库坝前约30km处。如图为洲滩附近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洲滩形成的原因是( )A.河流携带泥沙在凸岸堆积B.河流携带泥沙在左岸堆积C.陆地断裂下陷与河岸分离D.水面上升淹没周围的低地10.漫湾水库“蓄清”的适宜时间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11.漫湾库区泥沙淤积量大,最可能导致( )A.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水库防洪能力下降C.回水淹没范围增大D.河口海岸崩塌后退解析:9.A 10.D 11.C 第9题,洲滩是河流演变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河流有弯曲时,由于水流速度的差异,凸岸发生堆积,凹岸发生侵蚀,因此在凸岸易形成洲滩。第10题,漫湾水库所在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此季节因降水多、强度大,从而河水的浑浊度高,因此其“蓄清”多选在降水较少的冬季,故从10月份开始比较适宜。第11题,漫湾库区泥沙淤积量大,使水库库容减小,最可能导致回水淹没范围增大。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曲流是指河流在平缓地区形成的连续弯曲河道。流经太行山北段的拒马河,古时“水势巨大,如万马奔腾”,因此得名。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拒马河的曲流在雄峻峡谷中蜿蜒流淌,地质专家将这种独特的景观命名为曲峡地貌。2006年,十渡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为世界地质公园。如图所示为拒马河的地理位置、遥感图像和河湾形态。n(1)说明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形成曲峡地貌的地质过程。(2)改革开放以来,十渡镇的很多古村落经历了一次“萧条—复苏”的发展过程,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从以下的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①拒马河的十渡河段,每个河湾的凸岸都是古村落聚集的地方,分析其主要原因。②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古时几乎没有桥梁,每个河湾都有舟楫往来的渡口,分析其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形成曲峡地貌,先是形成曲流地貌,再经地形抬升,河流下切形成曲峡地貌。第(2)题,古镇萧条是由于经济落后、劳动力外出。古镇的繁荣是因为旅游业发展、政策的支持。第(3)题,根据凹岸、凸岸理论,河湾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利于聚落选址;河湾凹岸水流速度较快,以侵蚀为主,不利于修桥。答案:(1)早期,太行山地区地形平坦,形成曲流现象。随着地壳的整体抬升,流水沿着曲流的河床侵蚀下切,形成峡谷(曲峡地貌)。(2)萧条:十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毗邻北京城区,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居住,导致村庄的人口流失。复苏:十渡地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家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和扶持政策,促进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人口回流。(3)问题①:河湾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河岸不易崩塌,居住环境较为安全。或问题②:拒马河的水量大,流速快,不利于修桥;河湾处河面展宽,水流受到阻挡,流速减慢,便于舟楫往来;河湾处的村落聚集,人口较多,设立渡口便于居民出行。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博客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图a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使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七个……n(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的阐述。“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000万到2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图b与图a,指出其明显变化并说明变化的自然原因。(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未来将会发生的自然变化。解析:第(1)题,“十二使徒岩”的形成是海浪侵蚀作用的结果,洞穴不断侵蚀变大,形成海蚀拱桥,拱桥倒塌,部分形成岩石柱,最终形成“十二使徒岩”。第(2)题,图b中最左侧的石柱已成碎石,原因是海浪侵蚀作用。第(3)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继续受海浪侵蚀,“使徒岩”数量会进一步减少,海浪侵蚀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会形成新的“使徒岩”。答案:(1)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2)(石柱的数量减少)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由于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3)由于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使徒岩”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