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68 KB
  • 2022-04-13 发布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钢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的商业思想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B.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D.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2.春秋后期,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了“贵”“富”合一到“贵”“富”分离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D.工商食官的制度被打破3.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说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C.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化D.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4.《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是指A.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在客观上得到了传播B.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C.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D.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6.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殖民垄断公司。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这两类垄断组织都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C.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D.是政府直接对经济干预的产物7.“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工业化只局限在大不列颠。不列颠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的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这主要表明英国A.奉行重商主义政策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维护工业垄断地位D.推行专利保护制度8.“1937年6月-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的货币发行量增加了1445亿倍,物价上涨了4万亿倍。……1949年4月,上海1000余家机器工厂,开工的不到100家。1947-1948年间,天津电修配业由363户减为216户。”材料实际上表明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经济过热B.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极为艰难C.良好的投资环境促使民族资本急剧膨胀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政治腐败政局动荡n9.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机纱与土纱的占比情况(单位:%)。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A.中国传统经济生命力顽强B.西方商品在华倾销遭到了遏制C.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阻D.中国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压制10.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11.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B.其目的是适应抗战的需要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D.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12.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D.推行土地流转违背了经济规律13.漫画《展翅高飞》反映出了A.农民们对土地改革的拥护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C.“大跃进”对生产速度的追求D.改革时代农业发展的原因14.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5.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内容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并且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这一举措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B.稳定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C.有利于粮食短缺问题的解决D.标志着户籍制度开始法律化16.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上市。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A.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B.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C.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D.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n17.据布里滕统计,1895年我国报刊共有15家;1895—1898年间,数目增加到60家;1913年有487家;五四运动时期数量更为激增,当时《中国年鉴》的估计是840家,《申报》认为有1134家。材料反映出A.辛亥革命后掀起思想解放风B.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创办C.五四运动广泛传播民主科学D.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18.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今者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此令!”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A.改良社会风气B.恢复汉族传统C.推翻专制统治D.革除满清恶俗19.1937年8月12日,国民政府制定的《战时电影事业统制办法》规定:“中央电影摄影场会同军委会政训处电影股,联合上海各影业公司合组一总机关,由中央电影事业处负责总其成,指挥及分配全部工作。"这一规定旨在A.强化对思想的引导B.促进电影产业发展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巩固抗日统一战线20.下表为清末民初上海竹枝词中不同类型知识分子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由此可知,当时上海的知识分子身份词语传统保守知识分子传统开明知识分子中西之间的知识分子新型知识分子夷221051洋0381286西061588其他中性词05220A.具备开放的近代视野B.摆脱了自身传统观念C.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D.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21.尽管美国人对富兰克林·罗斯福个人及其内外政策褒贬不一,但他们均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该说法的依据是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了破坏C.新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D.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暴露22.针对英国经济出现颓废、政局不稳的情形,1979年5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重振英国经济。至1988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下降至4%,国家由财政赤字转为盈余。以上材料反映了A.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撒切尔夫人重新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英国走出了经济“滞胀”局面D.凯恩斯主义已被英国政府扬弃23.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在二战中功勋卓著,战争结束后,举行大选,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将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列为自己目标的工党却赢得393席,工党领袖艾德礼当选首相。工党得以上台执政主要由于A.二战后人民普遍反对战争与渴望和平B.工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C.工党的主张顺应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D.英国要在两大阵营对峙中寻找平衡24.1935年,罗斯福政府签署了最新税收法案,该法案“确立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高税率:最高个人所得税为75%,财产税为70%,公司收入税为15%”。这说明,该法案A.旨在解决联邦政府的财政危机B.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C.抵制了私人资本对工业的投资D.保证了“以工代赈”政策实施n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成累万金”,“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由政府组织生产、销售、严禁私自铸铁、煮盐)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材料二宋代的盐、茶、铜、酒等商品,由政府专卖,成为禁榷,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即所谓“官商分利”……宋高宗要求户部向他报告市舶贸易的收支情况。宋代政府还经常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各地商税定额和税率,调整税卡布局,惩治那些刁难商人、苛征商税的官吏。——摘编自汪圣铎《两宋货币史》材料三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四十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是非常可怜的,基础也是非常薄弱的。首先,民族工业有所发展的只是轻工业,重工业不但没有丝毫进步,而且比较重要的煤矿几乎全部被外人夺去。其次,这四十年当中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绝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很低。再次,从每一个厂矿的历史来看,都各有自身所遭遇的艰苦经历,不但在它的创立过程中有千折百磨,就是在成立之后,依然是困难重重,经营无利,即使勉强支持数年之后,仍不免于改组易主;能屹立不摇,始终如一的比较少,能继续发展并不断由企业本身中积累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的就更少。——摘自《论障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傅筑夫教授的谈话追记》材料二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以上材料摘编自《荣氏家族百年神话》材料三今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经营困难,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民营经济的声音,这引起高层关注。11月1日,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为此,习近平还提出六大政策举措,包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摘自《回首2018—习近平的这一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9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如何走出困境健康发展?(7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茅盾的小说《春蚕》是一篇反映春蚕丰收成灾的农村主题小说,发表于1932年11月,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六十岁的老通宝年轻时,他家就因为养蚕年年都好而“发”起来,“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稻田和十多亩桑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老通宝自从看到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通宝家败下来了,“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n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第Ⅰ卷1.【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商鞅变法后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尽管西汉时桑弘羊提出农商并重,但并未推广,所以到宋代仍有很多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这说明自商鞅变法后整个封建社会“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故答案选B项。中国自秦以来历代商业政策的主流都是重农抑商;商鞅和桑弘羊的主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不能片面地理解古代商业思想导致了经济发展迟滞,如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故A、C、D项排除。【答案】B2.【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渐瓦解,工商业日益繁荣,出现了一些拥有大量财富的大商人,故D正确;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战国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的影响,工商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不会是工商业的发展的直接原因,故C错误。【答案】D3.【解析】由材料“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可知,不抑制土地兼并,使得农民无地或者少地,使得农民向地主租赁土地耕种,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这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故选B。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关信息点,故A错误;这项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故C错误;D项的说法与材料“百姓康乐”的情形相反,排除。【答案】B4.【解析】材料表明明清时期,人们置办产业,首先是土地,然后才是其他。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投资土地回报大且无风险,资金流向土地的结果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B正确;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不是特别繁荣,故A排除;闭关锁国是其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排除;资本主义萌芽需要涉及雇佣关系,题干中没有提到,故D排除。【答案】B5.【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上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故C项正确。A项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排除;社会变革是指特定社会阶段内,不同阶级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司法、军事等不同手段的调整而进行的大规模利益分配变化方式,BD两项不属于社会变革,排除。【答案】C6.【解析】东印度公司推动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建立,比如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操纵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要求瓜分世界,二者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故B正确;托拉斯等垄断组织,适应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东印度公司在工业革命以后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殖民垄断公司、垄断组织对经济欠发达的欧洲国家也有不利影响,C选项表述太绝对,错误;东印度公司是政府干预的产物,这种垄断贸易公司有政治特权,后面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没有政治特权,排除D。【答案】B7.【解析】根据“不列颠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的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可知,英国为了维护其工业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故C正确;根据“工业化只局限在大不列颠”可知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后英国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A错误;“工业化只局限在大不列颠”可知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此后英国推行对外扩张政策,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并非专利保护,排除D。【答案】C8.【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滥发纸币等措施,导致“上海1000余家机器工厂,开工的不到100家。……天津电修配业由363户减为216户”,民族工业企业发展极为艰难,故B正确;选项A仅是材料表面现象,排除;材料反映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并非民族资本急剧膨胀,C错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排除D。【答案】B9.【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13年之前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土纱的比例远高于机纱,1913年之后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土纱仍占一定的比例,这说明中国农村传统纺纱业的顽强发展,体现了传统经济生命力顽强,故A正确;仅从机纱与土纱比例无法说明西方商品在华倾销遭到了遏制,故B排除;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土纱仍占一定的比例,也不能说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阻,故C排除;材料数据未涉及中国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政策,故D排除。【答案】A10.【解析】n材料主要强调了,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纺织业领域里出现了洋棉纱代替土棉纱的现象,根据材料“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汉口等地区购买的数量惊人,说明当时中国局部地区手工棉纺织业被西方洋棉纺织冲击,中国小农经济出现解体现象,即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当时在中国局部地区洋人棉纱畅销,没有涉及到中外贸易的顺差或逆差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北地区,不能由此推断出内地的整体衰落,故B选项不选;材料强调了洋棉纱在晚清时期畅销,没有涉及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故C选项与题干无关。【答案】D11.【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于1935年,故A错误;“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这是为了应对抗日战争的需要实行的盐业专卖制度,故B正确;该制度推动了官僚资本的膨胀,不利于近代化发展的潮流,故CD错误。【答案】B12.【解析】材料说明20世纪90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家庭经营模式符合农民意愿,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故A正确;材料“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说明规模经营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农业发展,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产经营方式,不是土地所有制形式,排除C;材料反映规模经营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没有体现土地流转违背了经济规律,排除D。【答案】A13.【解析】从漫画信息来看,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与两个翅膀配套的:一方面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是科学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联系所学可知,这是改革开放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D项。漫画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期,不是土地改革时期,也不是三大改造和“大跃进”时期,排除A、B、C项。【答案】D14.【解析】根据“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结合所学可知,90年代初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下海经商,下海潮体现了大家顺应改革潮流的一面,故A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有两个: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也不符合题干的意思,排除B;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C错误;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强调的是所有制结构,和题干意思不符合,排除D。【答案】A15.【解析】材料中的“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家严格控制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因素。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刚开始,还没有出现粮食短缺问题,排除C项;D项中的“开始法律化”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16.【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时期,经济成分复杂,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开设证券市场、发行债券上市都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这是顺应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的需要,故B正确;新中国成立之初处于恢复国民经济时期,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故A错误;开设证券市场、发行债券上市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故C错误;恢复国民经济并不等于完成资本积累,故D错误。【答案】B17.【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在19世纪末的时候,报刊的数量很少,即使有增长的趋势也十分缓慢,但在辛亥革命后,报刊数量增长迅速,可见辛亥革命后我国民众阅读报刊的人数大增,说明出现思想解放的潮流,故A正确;如果清末政府严格控制报刊创办,那么也不会出现1895—1898年间报刊数量的增长,故B错误;C项未体现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前这段时间的变化,故C错误;报刊业的繁荣与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大幅提高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答案】A18.【解析】依据材料“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社会风气,故A正确;由材料可知其主要目的是改变社会风气,而不仅仅是为了恢复汉族传统,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封建专制问题,故C错误;“革除满清恶俗”是手段,而不是主要目的,故D错误。【答案】A19.【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电影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时间可知,1937年正值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1937年中日战端既起,电影界人士不无骚动,材料中的国民政府的规定旨在强化对思想的引导,使电影为抗战服务,A项正确;促进电影产业发展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同材料规定无关,排除C;材料是国民党的措施,同巩固统一战线无关,排除D。故选A。【答案】A20.【解析】从表中的数据可以清晰地发现部分知识分子对夷的使用频次大大低于洋、西,上海是五口通商之重镇,处于中外冲突交汇的前沿,知识分子对中国之外世界的理解增强,表明夷夏大防观念在逐步消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C正确;A不符合“传统保守知识分子”,排除;B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涉及民族观念的词汇检索及频次,无法体现上海“西化的水平领先全国”,排除D。【答案】C21.【解析】n从材料中“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可知罗斯福极大加强美国总统作用。结合所学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得出,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史实性和常识性错误,尽管新政期间,总统作用加强,但仍坚守三权分立体制,排除;C项说法脱离材料主旨——总统作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有关自由放任政策及其弊端的信息,并且与主旨——总统作用无关,排除D项;【答案】A22.【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面对着经济中的“滞胀”现象,撒切尔夫人减少国家干预,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减少国家干预。故题干反映了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中改变了凯恩斯主义主张的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作法,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家过度干预给经济带来的弊端,但同时又注重政府对经济发展政策引导,体现了对国家干预政策的扬弃,故D项正确。A项,题干信息反映了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排除。B项,政府放松国家干预并不代表恢复自由放任政策,排除C项,1988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下降至4%,但不代表“滞胀”局面消失,故排除。【答案】D23.【解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工党的主张顺应了这一趋势,得以上台执政。故答案为C项。保守党也没有鼓吹战争,A项不是工党上台的主要原因,排除;工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B项;当时美苏两大阵营尚未形成,排除D项。【答案】C24.【解析】税收是一个国家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罗斯福政府对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高额征收,主要是针对富有者,此税收法案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B项正确;该法案的主要目的并非解决政府财政危机,A项错误;材料中的公司收入税相对较低,说明并不抑制私人资本对工业的投资,C项错误;该法案与“以工代赈”的实施无直接联系,D项错误。【答案】B第II卷25.(20分)【解析】(1)依据材料中“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得出:解决财政困难;依据材料中“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得出:打击豪强富商,加强中央集权;依据材料中“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得出:缓解土地兼并,稳定农业生产。(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中“宋代的盐、茶、铜、酒等商品,由政府专卖,成为禁榷”“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即所谓‘官商分利’”得出:官商分利;根据材料中“宋高宗要求户部向他报告市舶贸易的收支情况”得出: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中“宋代政府还经常根据实际收入调整各地商税定额和税率,调整税卡布局,惩治那些刁难商人、苛征商税的官吏”得出:宋代政府注意合理征收商税。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角度分析作答即可。(3)注意审题“历史变迁”一词,强调从汉到宋的变化。由材料中“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得出:两宋比汉朝航行更远,线路更多;由材料中“汉代”“置左右侯官管理”“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得出:政府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对比汉宋对外贸易的货物,由材料中“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得出:手工业产品出口种类增多;对比汉、宋官办贸易和民间贸易的地位汉代只提到官办的朝贡贸易,由材料中“宋代”“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得出:民间外贸日益发达,超过官办贸易。【答案】(1)目的:解决财政困难;打击豪强富商,加强中央集权;缓解土地兼并,稳定农业生产。(2)变化:官商分利;重视商业发展,注意商税的合理征收。影响: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3)变迁:两宋路线比汉朝更发达(航行更远,线路更多);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管理越来越规范;手工业产品出口种类增多;民间外贸日益发达。26.(20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新时期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民族工业有所发展的只是轻工业,重工业不但没有丝毫进步”,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根据“这四十年当中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绝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很低”可知,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资金少、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根据“创立过程中有千折百磨,就是在成立之后,依然是困难重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应当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从当时中国的经济政策,如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来回答。(3)当前民营经济如何走出困境健康发展,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等方面来回答。n【答案】(1)特点: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资金少、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③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诚信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27.(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然后结合中国近代史指出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再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由材料信息“六十岁的老通宝年轻时,他家就因为养蚕年年都好而‘发’起来”可以得出“老通宝年轻时依靠养蚕发家致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争影响下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带来的影响角度回答。由材料信息“老通宝自从看到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可以得出“列强商品输出冲击了中国自然经济”,反映了近代列强商品输出的影响;由材料信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老通宝家败下来了”得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等。【答案】示例一情节:老通宝年轻时依靠养蚕发家致富。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19世纪末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概述和评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杋加深,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随着民族丝织业的兴起和发展,农民才大规模地养蚕卖茧,成为主要副业和重要经济来源,并使一部分农民稍稍富裕起来。示例二情节:春蚕丰收,老通宝家却日趋衰落。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商品价格下跌。概述和评价: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国际帝国主义为摆脱危机,加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向国外大肆倾销剩余产品,导致中国丝厂的减产停产。丝厂主和茧商为苟延残喘,拼命压低茧价,以剥削蚕农作为补偿,蚕农陷于破产的境地。这就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村的真实。1932年的春蚕丰收成灾有着更深刻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根源。(“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