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83 KB
  • 2022-04-13 发布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友情提醒: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00分。祝你考出好成绩!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4.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n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相思爱情,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5分)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B.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C.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5分)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1.5分)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C.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D.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爱的名义袁省梅一九四六年深秋的一天,羊凹岭的阳光很好,风也柔和,绸子般拂在李妮的脸上。李妮纳着鞋底,竖起耳朵听屋里男人跟人低低地说话,她不安地向左右巷子看个不停,一针要拉扯好一会儿。   n男人他们在说什么?李妮不知道。男人不跟她说。李妮是男人的童养媳,男人却唤女人姐。男人从县城的学堂回来后,就忙了起来,经常出去,一出去,几天都不回来。也有人来家里找男人。人一来,男人就唤李妮出去,嘱咐她别远走,坐门口。李妮知道男人是叫她看着人,她隐隐觉得男人在干大事,可她不问,一句也不问,提着蒲团端着针线笸箩就坐到了大门边,有人来,她就咕咕地唤鸡,或者咪咪地叫猫。屋里的声音倏地就静默了。有一天,李妮从门缝看见屋子的土墙上挂了一块红布,红布的一角有灿灿的镰刀锤子样。男人和两个人站在红布前,举着拳头……李妮一惊,针扎到了手上,心慌慌的轻手轻脚地又坐到了门口,还好,巷里没人。李妮听说过红布的故事。李妮没想到男人也跟红布有关系。李妮的心一下子热热的。 一个深夜,男人发高烧,咳咳着唤来李妮,把一个布包交给李妮,说,姐,这个很重要,关系着五仙村一村人的命。男人说,姐,你行吗?李妮说,你行我就行。男人点点头,说,姐,让你受苦了。李妮眼里一热,却装作镇定地说,放心,我在,信就在。李妮把信揣在肚兜里,转脸走时,说,我有一个事。李妮说,我想在那块红布前,也举一下拳头。男人不解,为啥?女人说,因为你在红布前举过。男人的心一下就柔软了起来,心潮涌涌荡荡。男人是没想到他的童养媳他的姐姐,一个看上去粗粗笨笨的女人原来有思想觉悟。男人从墙缝里掏出一团柴草,柴草里摸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李妮看见了那块红布。男人把红布挂在墙上,告诉李妮这是党旗,共产党的旗。男人说,在党旗下宣誓,就是共产党员了,就要为人民做事。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流血牺牲不怕,严刑拷打不怕。男人看着李妮说,你怕吗?李妮说,不怕。男人说,入党,得经过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审查。李妮说,我等。李妮要走时,男人扯过一条围巾给李妮围上,说,冷,小心点。n李妮知道,围巾是男人县城的女同学送给他的。可李妮没有拒绝。李妮喜欢男人给她的这份温暖。李妮没想到送完信回来后,屋门洞开,不见了男人。李妮抱着围巾,瘫坐在地上,嗷嗷地哭。李妮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再看见男人时,是在县城的乱坟岗。男人被敌人暗杀了。日子长长短短地过着,李妮的每个晚上,都要抱着那条围巾说一会儿话,家长里短,社会变革,唠唠叨叨,有什么就说什么。隔上一段日子,李妮还要把那面党旗拿出来,挂在墙上,想起男人在党旗前举拳头的样子,也举个拳头,笑一阵,哭一阵。好多年后,县志上有了男人的名字,县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也刻下了男人的名字。男人是解放战争时期一名共产党员,组织参加了多次对敌战斗,发展了多名共产党员……年老的李妮每年都要抱着围巾抱着那面党旗去陵园祭奠男人。李妮去的日子不是清明节,而是男人叫她送信的那个日子,是她在党旗下举拳头的那天,也是男人给她围上围巾的那天。李妮把党旗挂在碑前,上了供品,点了香烛,围上围巾,举起拳头,喃喃一会儿,然后,就走到碑前,在男人的名字上划来划去,划着划着,李妮的脸上就划出了一行行的泪水。李妮从陵园出来,还要到政府办公地方去。李妮要政府给她一个名分——她是男人的媳妇。李妮一遍遍讲她的童养媳的故事,讲婆婆给他们成亲的故事,讲男人跟人在党旗前宣誓的故事……独独的,她不讲自己送信、放哨的事。李妮觉得这些跟她要的名分没有关系。政府经过调查,给了李妮军人家属的荣誉,再编写县志时,男人的故事里就多了一个名字——李妮。政府还要给李妮一笔抚恤金,李妮不要。李妮抱着男人给她的围巾,抹着眼泪说,有这个名分就够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5分)A.小说开头部分描写的羊凹岭深秋平静的风景和李妮纳鞋底时的神态、动作等紧张状态形成对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小说中“男人的心一下就柔软了起来,心潮涌涌荡荡”这一句,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人对李妮的怜爱和敬重。C.小说采用顺叙手法,脉络清晰。同时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叙述视角集中,刻画出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D.小说文字简洁,善于运用动词。如小说中加点的“掏”“摸”两个动词,n反映出男人在当时的局势下,对收藏党旗的谨慎。5.小说中的“李妮”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6.“红布”与“围巾”在文中内涵深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一、古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知识考查(本题共5小题,12分)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1.5分)A.蚓无爪牙之利B.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8.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1.5分)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铸以为金人十二9.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5分)①填然鼓之②其曲中规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王无罪岁⑤天下云集响应⑥积善成德⑦履至尊而制六合⑧却匈奴七百余里⑨而耻学于师A.①③④/②⑥⑦/⑤/⑧⑨B.①③④⑧/②⑥⑦/⑤/⑨C.①③④⑦/②⑥/⑤/⑧/⑨D.①③④⑦⑧/②⑥/⑤/⑨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5分)A.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家,提出“性善论”,政治上倡导“仁政”,推行王道,反对霸道。B.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完善了孟子性善论的学说,主张“明礼仪”、“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贾谊,西汉洛阳人,是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过秦论》即是一篇著名的政论宏文,通过论史讽喻,委婉地批评了当时的政治,有振聋发聩的效果。D.韩愈,唐朝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陈言务去”、“词必己出”的口号。n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2)以致天下之士(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君子不齿(5)非我也,兵也(6)序八州而朝同列(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0.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张曰韬,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①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召父老约曰:“彬党至,若等力与格。”又释囚徒,令与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党果累骑来。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岁灾,物力大屈,无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张推官,一钱不入,即欲具刍秣,亦无以办。”言已,彬党疑有他变,乃稍退,驰使告彬。曰韬即上书巡按御史言状。御史东郊行部过常州,谓曰:“事迫矣,彬将以他事缚君。”命曰韬登己舟先发,自以小舟尾之。彬党果大至,索曰韬,误截御史舟。郊使严捕截舟者,而阴令缓之。其党恐御史上闻,咸散去,曰韬遂免。彬亦戒其党毋扰,由是常以南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为御史。杨廷和等之争织造也,曰韬亦上言:“陛下既称阁臣所奏惟爱主惜民,是明知织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犹不已,实由信任大臣弗专,而群小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崔文辈二三小人尝浊乱先朝,今复蒙惑圣衷,窃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闻织造一官,行金数万方得之。既营之以重赀,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帝不能用。席书以中旨拜尚书,曰韬与同官胡琼各抗疏力争。既受杖,犹占疏劾奸人陈洸罪。未几,竟死。隆庆初,追赠光禄少卿。节选自《明史·张曰韬传》①江彬;曹任明朝边将,后成为明武宗义子,统领镇军,恃宠擅权。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5分)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馆府县印/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馆府县印/C.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nD.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5分)A.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高一级中央朝廷考试的人,即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B.父老,古代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年岁大德望高的人担任,有时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称。C.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其后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并承担缉捕盗贼等职责。D.织造,明清于江宁、苏州、杭州各地所设的专门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的机构,也指该机构的相关官员。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5分)A.张曰韬不惧江彬,智勇以对。江彬放纵党羽横行州县。在他们将抵达常州时,张曰韬发动民众积极应对,最终使江彬党羽疑有他变而退去。B.张曰韬上书御史,赢得主动。阻止江彬党羽之后,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江彬横行情况,恰逢御史东郊率领部队路过常州,设计保护了他。C.张曰韬积极进言,指陈政弊。杨廷和等争论织造之利勢,张曰韬积极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进言未被采用。D.张曰韬不惧龙威,抗疏力争。皇上下旨任命席书为尚书,他与同僚胡琼上书竭力反对;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书揭发奸臣陈恍的罪行。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6分)(1)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内,而大臣能尽忠于外者。(2)既营之以重赀,而欲其不责偿于下,此必无之事也。(一)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5.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白帝①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n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①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1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5分)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颔联对仗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17.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一)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12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3)荀子的《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4)荀子的《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与韩愈在《师说》中“,”的观点是相近的。(5)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回答了梁惠王的“,”的疑问。(6)《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暴政,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一、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4题,6分)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5分)n①像苏东坡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是人间难能有二的。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②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③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专家教授请教。④他兴冲冲地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报社,满心期待着好消息,结果等来的却是报社认为这是一篇质量太差,不刊之论的消息,心情非常沮丧。⑤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上,中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使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⑥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高职学生不能自恃在专业技能方面怀瑾握瑜而掉以轻心,应努力拓宽知识的广度,增强就业竞争力。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1.5分)A.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有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B.在克服大风沙、强干旱、大温差等不利条件之后,沙生芦苇、沙生柽柳、河西菊、沙拐枣、甘草、骆驼刺等植物在西北大沙漠地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C.大溪地位于南太平洋。这里的夏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一派绮丽的热带风光,被誉为“太平洋上的明珠”和“世界乐园”。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打破了简单地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模式,生动地阐述了眼前利益与长久利益的内在联系。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1.5分)A.昨日收到您的来信,十分高兴。好久不见,甚是想念;我现在工作、身体、家庭都很好,承蒙垂念,本人不胜感激。B.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也可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了,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C.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尽绵薄之力,我们这些年轻人没有理由贪图享受,不尽心尽力。D.我反复挑选、试穿,售货员不厌其烦,还给我端来茶水,服务真是热情周到,像这样的商店,以后我还会惠顾。n22.下面的文字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1.5分)①某科学研究所后院有座坟,②坟前竖着一块纪念碑,③碑上用中英文刻着“谨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的铭文。④善待实验动物的尊严,是科学工作者的责任。(1)有语病的一处的序号,(0.5分)(2)修改:。(1分)一、写作(4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便对主人说:“您应将烟囱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不予理会。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牛摆酒,对邻居们表示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座,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弯烟囱的人。有人对这家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有火灾,如今论功请客酬谢,为什么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邀请,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n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必修三参考答案1.C(1.5分)解析:C项范围扩大。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的。2.D(1.5分)解析:“对比论证”错。3.C(1.5分)解析: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说法错;B项“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中“都”错,第二、第三层次的读者也能够做到的这一点;D项“一位读者”“无数读者”错,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人数众多。4.C(1.5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叙述视角,集中刻画出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尖锐矛盾冲突,扣人心弦”这一表述与小说内容不符。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之间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5.(4分)①情感深挚,终身不改。她深爱着男人,终身为他守护,解放后她渴望获得的只是一个名分——烈士的妻子,不要政府抚恤金。②向往革命,追求进步:从她向男人表示“想在那块红布前也举一下拳头”的愿望,以及后来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取出党旗挂起举拳等场景,可见她深受男人革命理想的熏陶,思想积极向上。③小心谨慎,镇定从容:她承担放哨任务与男人配合默契,认真警惕;她承担送信任务(把信揣在肚兜里),胆大心细。(以上三点,答到1点给2分,任答两点或其他言之有理的说法也可,满分4分。)6.(4分)两个词语采用象征的手法,(1分)“红布”指党旗,象征着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向往,表达出主人公的思想觉悟高,追求进步。“围巾”象征着李妮与“男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后来的反复出现表现出李妮对于男人刻骨铭心的爱。(手法1分,象征的内涵各1.5分)7.B(1.5分)解析:A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比喻帝王的得力助手。今义指坏人的党羽和帮凶;C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D明智:古义指英明有智谋。今义指通达事理有远见。8.C(1.5分)解析:A宾语前置句;B判断句;D省略句,定语后置句。9.C(1.5分)解析:①③④⑦为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⑤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n7.B(1.5分)解析:荀子主张性恶论。8.(6分)(1)制止、约束;(2)招纳;(3)强,这里指声音宏大;(4)并列、排列。(5)兵器(6)使……朝拜(朝见)9.C(1.5分)解析:原文“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纵其党横行州县。将抵常州,民争欲亡匿。时知府暨武进知县咸入觐,曰韬兼绾府县印。”10.C(1.5分)解析:“缉捕盗贼”不属于御史的职责。11.B(1.5分)解析:“行”意为“巡视,巡察”,“行部”意为“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而非“率领部队”。12.(1)自古从来没有众小人在朝内蒙蔽皇上,大臣却能在朝外尽忠的。(3分)解析:“群小”、“内”和“外”,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对1分。(2)已经用重金谋取了职位,却想要他不向下面索取补偿,这一定是没有的事情(或“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3分)解析:“营”(“谋取”“谋求”等)、“责”(“索取”“求取”“索要”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大意对1分。13.B(1.5分)解析:B项中“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误。首联“雨翻盆”表明大雨已至,颈联承接“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上句“雷霆斗”指水声雨声夹杂在一起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故气氛“紧张激烈”而非“沉寂”。14.(4分)①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2分)②诗的颈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杜甫是爱国主义诗人,颈联以“戎马”和“归马”进行对比,以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15.(12分)(1)噫吁嚱,危乎高哉!(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5)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19.B(1.5分)解析:①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恰当;②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n这里应使用“不由自主”。③不耻下问,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使用不恰当;④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言论或文章的精当,无懈可击。使用不正确;⑤韬光养晦,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比喻暂且隐蔽自己的锋芒或才能,不表现出来。语境恰当;⑥怀瑾握瑜,怀里揣着瑾,手里握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使用不正确。20.D(1.5分)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回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B搭配不当。“克服---条件”不能搭配,将“不利条件”改为“困难”。C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夏天”和“太平洋上的明珠”、“世界乐园”不能搭配。应该把“这里的夏天”改为“夏天的大溪地”。21.A(1.5分)解析:B项,“忝列”指有愧于排列在其中,谦辞,用于说别人不合适;C项,“尽绵薄之力”指尽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谦辞,用于说别人不合适;D项,“惠顾”指光临,用于商家欢迎顾客。22.(1.5分)(1)④(2)把“善待”改为“维护”(或去“的尊严”)。23.作文文言文参考译文:n张曰韬,宇席珍,是莆田人。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被授职常州推官。明武宗南巡,江彬放纵他的党徒横行州县,他们将要柢达常州,百姓争相打算逃亡藏匿。这时知府和武进县知县都去朝见天子了,张曰韬同时掌管知府和县令官印。他召集乡里父老约定说:“江彬的党徒到了,你们要全力与他们对抗。”又释放囚徒,让他们与乞丐各自准备瓦石等待。不久,江彬的党徒果真有很多人马来了。父老们径直在州境上拦住他们,说:“常州连年灾害,物资耗尽,没有什么可以给你们吃的(招待你们)。府中只有一个张推官,一文钱也没有,即便是想准备牲畜饲料,也没办法置办。”说完,江彬的党徒疑心有他变,于是慢慢退去,速派使者禀告江彬。张曰韬立即上书巡按御史说明情况。御史东郊巡视所属地城经过常州,告诉他说:“事情很紧迫啊,江彬将以其他事情为借口逮捕你。”让张曰韬登上自己的船先出发,自己以小船尾随其后。江彬的党徒果真大批到来,搜索张曰韬,误截了御史的船。东郊(表面上)严令抓捕截船的人,暗中却命令慢慢进行。江彬党徒担心御史向皇上报告,都散去了,张曰韬于是幸免。江彬也告诫他的党徒不要扰乱,从此常州以南各府得以安宁。世宗即位,召他为御史。杨延和等人争论织造利弊的时候,张曰韬也向上进言:“皇上既然称赞阁臣所奏是爱国君同情百姓,这表明知道了织造的危害了。既然已经知道了,却还不停止,实在是由于信任大臣不够专一,而众小人干政啊。自古未有众小人在朝内蒙蔽皇上,而大臣能在朝外尽忠的。崔文等几个小人曾经扰乱先朝,现在又蒙蔽惑乱圣主之心,私下里作威作福。陛下为什么放任他们肆意营私,不早点赶走他们呢?我听说织造这一官职,行贿数万两银子才能得到。已经用重金谋取了职位,却想要他不向下面索取补偿,这一定是没有的事情。”帝不能采用。席书因皇帝的旨意而被任命为尚书,张曰韬与同僚胡琼各自直言上书竭力争辩。受杖刑后,仍然口述奏疏弹助奸人陈洸的罪行。不久,竟然死去。隆庆初年。被追赠为光禄少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