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9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9练十四年抗日战争1.(2018·湖南长郡中学六模,30)“九一八”后,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历史研究除了重视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通史的研究外,另一个重要趋向就是对边疆史的研究的关注。这表明( )A.边疆史地研究易于出成果B.重视历史成为国人共识C.重视国史是史学界的传统D.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2.(2018·广东汕头三模,30)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这一做法( )A.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B.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3.《近代中国转型》记载某一时期,国民政府先后成立经济部矿冶研究所、国立中医药研究所、中国心理生理研究所,四川、西康、云南、新疆等各省的地质或地质矿产研究所、经济部地质调查所等新的科研机构,加大对大后方的科技开发。这一举措( )A.推动了近代经济结构的转变B.落实“教育大革命”的内容C.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D.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要求4.(2018·山西省考前适应性测试,30)1933年5月,中日两国签订《塘沽协定》,实现停战,国民政府同意将东北同中国的其他部分分割开,并承认日本在满洲的存在。该协定( )A.有效遏制了日本的侵略野心B.维持了华北地区的长期和平C.适应了国民政府的战略需要D.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意识5.(2019·山东省济南市针对性训练,29)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n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史料选取不同B.史观运用不同C.内外时局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6.(2018·山东淄博市部分学校二模,30)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7.(2018·福建漳州三模,30)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批评了党内那种否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的错误观点,指出现阶段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论断( )A.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传承与发展B.确立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C.意味着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8.(2018·山西太原市二模,30)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9.(2018·山东青岛二模,30)1936年,国民政府国防计划大纲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n将长江以南的南京、南昌、武昌及长江以北的太原、郑州、洛阳、西安定为作战根据地。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加强对国内各要地的控制B.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全力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D.开始筹划对日持久作战战略10.(2018·河北石家庄二检,29)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 )A.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1.(2018·福建龙岩市二模,30)1937年2月,国共就红军改编达成初步协议。3月11日,国民党要求改编后的红军服从南京的“一切命令”。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材料表明( )A.中共放弃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国民党没有真心共同抗日的打算C.国共两党都灵活务实调整方针政策D.国共根本立场和长远利益趋同12.(2018·黑龙江哈九中二模,30)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决定攻占长江以北各战略要地,沟通南北战场。为此,日军先后调集约24万人的兵力,于1938年1月分别从镇江和济南出发,开始南北夹击华东,国民政府先后调集60万的兵力进行抗击。该战役( )A.粉碎了日军速胜的战略企图B.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表明国民政府战略重心转移D.加快国共两党合作的步伐13.(2018·湖南怀化二模,30)1937年9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n意志及揭露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290多期。该机构的设置( )A.宣示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决心B.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C.改善了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D.奠定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基础14.(2018·湖南长郡中学5月模拟,30)1941年底,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不断挫败日军进攻。在多处给予来犯日军重大打击,最终来犯之敌狼狈逃窜,日寇重新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全面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守态势B.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C.提升了国人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信心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5.1937年9月3日,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日记中写道:“此次抗战是持久战,在得最后胜利,非争一时一地之得失,小胜不足喜,小败不足忧,须有百折不挠之精神,做屡败屡战之准备。”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陈诚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B.因淞沪会战的失败认识到持久战必要性C.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处于劣势D.国民政府早已做好了进行持久战的准备16.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华北八路军与敌人战斗一千五百余次,毙敌五万多人,牵制敌人兵力三十万以上。八路军迅速发展到十五万多人,新四军发展到二万五千人。这说明( )A.全面抗战路线取得重大成果B.华北侵华日军遭受空前重创C.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日的主力D.国共合作推动相持阶段到来17.(2018·广东珠海市二模,30)梁漱溟说,强国日本准备数十年侵略中国,而中国长时间n内战,教育经济国防都落后,理论上日本征服中国应当很容易,可抗战四年中国依然存在,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这反映出( )A.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开始破产B.中国国力强大是抗战胜利的前提C.日本的侵略战争拖垮日本经济D.中国实行持久战的战略是合理的18.(2018·福建漳州二调,30)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认为:“到1940年,华北乡间的无数农民第一次被组织起来受革命观念的教导,达到某种程度的政治和经济解放。他们现在为中国抗战构成了一个比绵延的堡垒和堑壕还要机警和有伸缩性得多的活的屏障……他们是中国动员起来抵抗法西斯恶性病侵略的健康的细胞。”这体现出敌后抗战的( )A.正义性B.艰巨性C.持久性D.群众性19.(2019·安徽芜湖一模,30)1942年2月23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指出,中国“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日本的进攻,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因为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反映了(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B.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进程C.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中国抗战D.美国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20.(2018·湖北荆州三模,30)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某一时期成为现代新儒家、自由主义、权威主义、新民主主义、和平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文化论战的阵地。材料反映出( )A.主张以改良作为社会变革手段B.北洋军阀以“主义”标榜自我C.抗战胜利后民族民主意识高涨D.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民众共识n答案精析1.D [由材料“‘九一八’后,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可知史学研究的动向与现实政治需要密切相关,因而“九一八”事变后更关注研究边疆史不是因为边疆史的研究易于出成果的单纯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学术界兴起了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不能说明国人均重视历史,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后重视研究国史,说明与现实政治相关,并不是因为重视国史是史学界的传统,故C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因而学术界重视研究边疆史以求从中获取解决现实民族危机的有效措施,故D项正确。]2.D [据所学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1937年以后,故A项错误;由材料“根据日军侵华”可知不是红军战略转移,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1931年后”不符,故C项错误;由材料“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说明这些做法有利于形成反对侵略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3.D [题干中“国民政府先后成立经济部矿冶研究所……新的科研机构,加大对大后方的科技开发”,抓住国民政府,四川、西康等地,大后方等信息,推知国民政府为抗战而做的举措,故D项正确。]4.C [根据协定内容可以看出,国民政府的做法,只会助长日本的侵略野心,维持短暂的和平,故A项、B项错误;根据题目提供的时间,当时国民政府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妥协适应了国民政府的战略需要,故C项正确;全民族抗战意识的觉醒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故D项错误。]5.C [两部教科书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选取的史料不同,但这并非主要原因,史料选取的不同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故A项错误;史观运用并非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06年的教科书维护清政府统治,自然对反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持批评否定态度,而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符合国民政府的民族主义,故C项正确;1906年、1933年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相同,故D项错误。]6.B [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是1936年的西安事变,故A项错误;由于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两党关系不断调整,故B项正确;1935—1937年没有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故C项错误;新高潮指的是一二·九运动,故D项错误。]n7.D [中共一大并未客观分析当时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故B项错误;1927年八七会议,是我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故C项错误;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所以中共报告中对当时革命性质和任务的分析,有利于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抗日,故D项正确。]8.D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甲午战后,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就已经兴起,且当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是社会自发力量与中共,不是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华北事变后,故C项错误;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打着“民族复兴”旗号振奋民族精神,适应了当时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故D项正确。]9.D [1936年国民政府的国防计划,应是主要针对日本的侵华,而并非加强对国内各要地的控制,也不是针对红军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故A项、B项、C项错误;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已经承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所以此计划就是为了筹划对日持久作战,故D项正确。]10.C [材料反映的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不能体现出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消除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参加抗战的军队既有国民党的主力军,也有地方部队,反映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局面,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政府在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故D项错误。]11.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找到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共没有放弃该道路,故A项错误;没有真心共同抗日与材料中“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任命朱德、彭德怀为八路军正副总指挥”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1937年2月”“3月11日”“八一三事变后”方针政策的变化,服从于抗日的主要矛盾,说明了两党都灵活务实调整方针政策,故C项正确;国共阶级属性不同,决定双方根本立场、长远利益不同,故D项错误。]12.B [从材料“于1938年1月分别从镇江和济南出发,开始南北夹击华东”,可知反映的是徐州会战,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最大胜利,故B项正确。]13.C [国际宣传处的设置是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和揭露日军暴行,没有体现中国持久抗战的决心,故A项错误;提高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的是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故B项错误;国际宣传处的设置是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和揭露日军暴行,是为了赢得国际上的支持,这改善了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故C项正确;全民族抗战奠定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基础,故D项错误。]n14.C [“全面扭转了”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此次会战为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长沙会战的胜利极大提振了国人以及国际反法西斯胜利的信心,故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D项错误。]15.C [据材料“此次抗战是持久战……须有百折不挠之精神,做屡败屡战之准备”可知在抗日战争以来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接连败退,这从侧面反映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处于弱势地位,故C项正确。]16.A [由材料可知抗战防御阶段,华北八路军牵制敌人兵力三十万以上,八路军及新四军获得较快发展,说明中共推行的发动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取得了重大成果,故A项正确。]17.D [淞沪会战标志着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破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长时间内战,教育经济国防都落后”,强调在这种现实国情下,我们还是可以支撑,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我国在各方面落后情况下,面对日本侵略依然可以支撑,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即使敌人再强大,无奈我们退守到西半部,土地依然广,人口依然多,资源依然丰富,我们还是可以支撑”,表明我国地大物博,只有通过持久战,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故D项正确。]18.D [“他们现在为中国抗战构成了一个比绵延的堡垒和堑壕还要机警和有伸缩性得多的活的屏障”强调他们的作用,而没有涉及正义性,故A项错误;“他们是中国动员起来抵抗法西斯恶性病侵略的健康的细胞”无法体现艰巨性,故B项错误;“到1940年”仅仅是一个区间统计,无法体现其持久性,故C项错误;“华北乡间的无数农民第一次被组织起来受革命观念的教导,达到某种程度的政治和经济解放”体现了发动人民群众来抵抗日本侵略,故D项正确。]19.B [由材料“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日本的进攻,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可知罗斯福旨在强调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20.C [材料“权威主义”与“和平主义、社会主义”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两种前途命运的较量。A项出现在19世纪末,故A项错误;B项出现在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现代新儒家、自由主义”反映出抗战胜利后民族民主意识高涨,故C项正确;D项出现在192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