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8 KB
  • 2022-04-13 发布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总结提升(四)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总结提升四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2.土地制度的特点: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状态。3.经济重心:经历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布局。4.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存在,但手工业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商业较繁荣。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考题例证1】[2018·四川资阳三模]明代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由种田转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农业生产技术的高速发展B.手工业技术的巨变C.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D.世界市场的需要二、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影响人口迁移的流向。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2.伴随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逐渐由北方内陆地区向南方的东南沿海、沿江一带发展。3.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从曹魏时期开始,城市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城市的中轴线出现,城市的主体——宫城,坐北朝南、左右对称,扩大了中轴线的纵深,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城市设计思想。【考题例证2】[2018·山东滨州模拟]汉代最好的工匠是属于官府的,最好的工艺品皆是由官府所造的,而宋代的名瓷则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nA.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B.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C.程朱理学的积极倡导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异同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点产生背景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生的分布地区 只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 出现在西欧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并深入农村不同点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发展环境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重商主义的推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结果、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瓦解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同点 ①都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 ②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 ③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14—16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考题例证3】[2018·山东淄博模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  )A.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B.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D.具有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素养五 突破压轴大题——古今贯通主题递进类材料解析题【考题例证】[2016·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n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方面。【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清朝中期至近代的人口问题。第(1)问的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材料信息、归纳概括答案的能力,依据材料关键信息“社会总体稳定”“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等可知,涉及政局稳定、耕地面积、耕作技术、高产农作物的推广和赋税制度改革等方面;第二小问,在回答第一小问的基础上,联系材料信息作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联系材料二中康有为、严复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回答二者提出的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第二小问,要坚持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注意言之有理、史论结合。■方法点拨  主题递进类材料解析题一般解答思路:(1)解答要紧扣主题,注意递进类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序推进的,设问之间的答案互相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间接或直接的答案。(2)解答时注意解答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解答好第一问是关键,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挖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同时,要注意思维的逻辑顺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楚。如果是一则材料有多个设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对解题思路的培养。新论八 史学界对明朝后期社会转型的研究■史界观点观点一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引用法国一位学者的话说,n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但是,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体地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土壤环境。——赵津《从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看技术革命发生的可能性:李约瑟之谜再探》观点二 “明朝后期社会转型的研究”,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就是我国的古代社会究竟是向前发展变化的,还是停滞不前的,在我国的古代社会能不能产生近代性的因素,我国古代社会能不能向近代社会转型。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史学界和国外史学界长期以来都存在较为激烈的争论和分歧。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自身能否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能否实现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外学者向来有不同看法。不同观点尽管很多,但归结起来只有两大派别:一派是不变论、无发展论、停滞论;另一派是变化论、发展论、转型论。两派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期,即15世纪至19世纪中叶。■思考感悟(1)赵津认为中国明清社会虽然经济繁荣,但并不具备向近代“经济社会”过渡的条件,因为从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与政策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起始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将近两千年的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且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新生的先进的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显示了社会走向,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历程的起点。n专题总结提升(四)【专题纵横拓展】考题例证1 C [解析]材料“由种田转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故选C。“由种田转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不能表明农业生产技术的高速发展,A项错误;“由种田转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表明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不涉及手工业技术的发展,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世界市场的需要,D项错误。考题例证2 B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的名瓷则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和所学可知,民间名瓷在市场上流通,原因是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故选B。材料体现的是经济的发展,并未体现宋代政府政策的变化,A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经济并不是文化,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D项错误。考题例证3 D [解析]据材料“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可知,这些商人的经营行为具有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故选D。据材料“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可知,这些商人的行为是对传统投资理念的创新,而不是“颠覆”,A项错误;明清时期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瓦解始于鸦片战争之后,B项错误;材料“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并不能说明国内市场发育成熟,C项错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