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07 KB
  • 2022-04-13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5课“三言”玉堂春学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5课 “三言”玉堂春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三言”中的名言警句。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3.练:学习本文的心理描写。4.写:写一段文字,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一、诵记名言警句“三言”中的名言警句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意谓后代自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做父母的不必为他们过分地操劳。《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至于生子生孙,就是下一辈子事,十分周全不得了。常言道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2.逆子顽妻,无药可治。意谓忤逆的儿子和顽蛮的妻子都是难以制服的。《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诉冤》中有“俗语道得好:‘逆子顽妻,无药可治。’遇着这般泼妇,难道终日厮闹不成?少不得闹过几次,奈何他不下”。3.只愁不养,不愁不长。意谓一旦有了孩子,不用为他的长大发愁。《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中有“常言道得好:只愁不养,不愁不长。不觉已到七八岁上”。4.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一方有情意,另一方却无反应。《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谁知朱重是个老实人,又且兰花龌龊丑陋,朱重也看不上眼。以此落花有意,流水无情。”5.风无常顺,兵无常胜。喻指人生遇事不可能一直顺利。《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长儿是个小厮家,眼孔浅,见了这钱,不觉贪心又起……谁知风无常顺,兵无常胜,这番采头又轮到再旺了。”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冯梦龙(1574—1646),明代戏曲家、通俗文学家。字犹龙,别号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少有才气,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为“吴下三冯”。他发n愤著书,将主要精力贡献于搜集、整理通俗文学的事业上。在小说方面,他完成了《喻世明言》(旧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选工作,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等;民歌方面,他搜集、整理过《挂枝儿》《山歌》两种民歌集;戏曲方面,他改定《精忠旗》《酒家佣》等曲本。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冯梦龙还是一位爱国者,在崇祯年间任寿宁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之因。清兵南下,他进行抗清宣传,刊行《中兴传略》诸书。清顺治三年(1646)春忧愤而死。在思想上,冯梦龙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荡,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在文学上,他重视通俗文学所蕴涵的真挚情感与巨大的教化作用。他认为通俗文学为“民间性情之响”“天地间自然之文”,是真情的流露。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表现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2.相关链接(1)内容链接《玉堂春》通过对爱情婚姻生活的描写,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提倡男女双方相互尊重和平等,同时也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吏部尚书王琼之子王景隆(小名三官)遵父命到京城讨账,看到“处处胡同铺锦绣,家家杯斗醉笙歌”的景象,喜之不尽。又为“花街柳巷,绣阁朱楼;红袖邀欢,娇姿丽色”所迷魂,来到一秤金家,结识了“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便数尽满院名姝,总输他十分春色”的玉姐。两人一见钟情,因为王景隆有钱,所以老鸨也是极尽奉承之能事,两人更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发誓白头偕老。但后来王三官钱财用尽,被鸨儿设计轰出妓院,又遭人抢劫,贫困交加,沦落到了讨饭度日的光景。这日王三官到关王庙烧香,不想碰到了一个熟人。节选的部分便由此开始。三官在玉姐的资助下,得以回到家乡攻读,最后获取功名而得以刑部观政。且说玉姐自从上了百花楼,从不下梯。山西商人沈洪因慕玉堂春大名,特来相访。玉姐践诺誓言,不接待沈洪。而老鸨贪图沈洪的银子,设计把玉姐卖给了沈洪。沈洪带玉姐回山西老家,激怒了结发妻子皮氏。皮氏下毒药死了沈洪,却嫁祸于玉姐。玉姐屈打成招,被关入狱。再说三官为官之后只是想念玉堂春,全不以迎娶刘氏为念。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官终于寻到了玉姐的下落,并且为玉姐平反了冤案,惩处了坏人,救玉姐出狱。三官带玉姐回到南京,当日正了妻妾之分,姐妹相称,一家和气。(2)关于“三言”“三言”是指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三言”中的作品,主要表现了城市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有较浓厚的市井气息。其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最多,也最具特色。另外,揭露官僚n地主阶级的丑恶,描写知识分子的悲苦,歌颂普通劳动人民的诚信和友谊,也是“三言”中常见的题材。作者编著“三言”的目的,在于劝谕、警诫、唤醒世人,有明确的社会功能。“三言”中每个短篇小说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其中明代拟话本有七八十篇。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单音字①香腮(sāi)     ②老鸨(bǎo)  ③城隍(huánɡ)④钗钏(chāichuàn)⑤押花(yā)⑥丝绦(tāo)(2)多音字①济     ②相③挣④落(3)辨形组词①②③④⑤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应允:应许。②奉承: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③温顺:温和顺从。④哄诱:诱骗。⑤收讫:收清(收讫这两个字常刻成戳子,加盖在发票或其他单据上)。(2)近义词辨析①度过·渡过辨析 度过:用于时间方面。渡过:用于有水面的空间或难关、危机。例句 a.我们的祖国艰难地度过了这困难的时期,迎来了胜利的辉煌。b.绵羊渡过的河水,饿狼也要舔一舔。②委曲·委屈辨析 委曲:a.(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b.事情的底细和原委;c.勉强服从。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例句 a.委曲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b.没来由地受到埋怨,我实在感到很委屈。四、速读感知课文1.“三言”素以情节曲折动人见长,试分析《玉堂春》加以证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答案 《玉堂春》以风流才子王景隆与青楼美女玉堂春的爱情为主线,布置全文,情节曲折动人,环环相扣。救公子——三官贫困交加,讨饭度日。因“他这人家有钱的另一样待,无钱的另一样待”,三官无法判断玉姐对自己的态度,故而让金哥去试探。结果出乎三官的意料,玉姐不仅一往情深,而且还帮助三官脱离窘境,自然而然引出了下面的情节。发誓愿——三官、玉姐重逢,两人难舍难分。为了证明爱情的真挚,两人一一许下誓愿。这一情节随着两人感情的发展而水到渠成。因为要践诺誓愿,又为下文玉姐设计与鸨儿周旋做了铺垫。立契约守节——为了践诺誓言,大胆、泼辣、机智的玉姐,设计智斗鸨儿。在公众场合数落亡八、鸨儿的罪行,逼迫亡八与玉姐立下契约。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形象地突出了玉姐多情、专一、机智的性格特点。2.玉堂春是怎样设计和心上人相逢并赎身的?她利用了亡八、鸨儿怎样的弱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玉堂春借十五日还愿,在城隍庙私见王三,嘱托他巧打扮,设计骗过鸨儿于春院相会,又将首饰器皿赠与王三,王三离去。玉堂春设计怨亡八图财杀人,大街上怒骂鸨儿、亡八买良为娼,见利忘义,图财杀人,以讨公道为名,逼迫鸨儿写下了自己的赎身文书。鸨儿、亡八的弱点:贪财图利,轻信他人。n一、重点突破1.结合文本,分析玉堂春的主要性格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多情、专一、坚贞。当三官钱财散尽,鸨儿逼得三官和玉姐两人进退维谷时,玉姐说:“哥哥,当初劝你回去,你却不依我。如今孤身在此,盘缠又无,三千余里,怎生去得?我如何放得下心?你若不能还乡,流落在外,又不如忍气且住几日。”三官落难后,授意金哥去寻玉姐,金哥发现“那玉姐手托香腮,将汗巾拭泪,声声只叫:‘王顺卿,我的哥哥!你不知在那里去了?’”玉姐的动作、语言都表现出玉姐在三官离去后,茶不思,饭不想,整天以泪洗面度日。多情、专一的玉姐跃然纸上。同时,玉姐盟誓不再嫁,且与亡八、鸨儿周旋,目的是践诺盟约,这是对爱情的坚贞。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玉姐的多情、专一、坚贞。(2)善良、纯洁。玉姐生活在“他这人家有钱的另一样待,无钱的另一样待”的污浊环境中,却出淤泥而不染。三官与玉姐庙中相见:“玉姐叫声:‘哥哥王顺卿,怎么这等模样?’两下抱头而哭。玉姐将所带有二百两银子东西,付与三官,叫他置办衣帽买骡子,再到院里来,‘你只说是从南京才到,休负奴言。’”“你败了三万两银子,空手而回,我将金银首饰器皿,都与你拿去罢。”这些描写写出了玉姐得知三官贫困交加时,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且情定终身,表现了玉姐的善良、纯洁。(3)机智、泼辣。玉姐骂亡八、鸨儿“你这亡八是喂不饱的狗,鸨子是填不满的坑。不肯思量做生理,只是排局骗别人。奉承尽是天罗网,说话皆是陷人坑。……”,显示出其泼辣的性格。“要我回去,须立个文书执照与我”“若写得不公道,我就扯碎了”“须要写收过王公子财礼银三万两”“众人先押了花。苏淮只得也押了,一秤金也画个十字。玉姐收讫”,这些描写体现了玉姐的机智。2.试简析小说是如何利用矛盾冲突揭示主题思想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作 用三官与亡八、鸨儿的冲突玉姐与亡八、鸨儿的冲突n答案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作 用三官与亡八、鸨儿的冲突三官钱财用尽,被鸨儿、亡八轰出妓院,又遭人抢劫,最后靠讨饭度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社会风气的恶劣玉姐与亡八、鸨儿的冲突亡八、鸨儿在榨取完三官的钱财后,又逼玉姐接客,玉姐内心不容,一再周旋后,矛盾达到白热化揭露了以鸨儿为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和卑劣品质,歌颂了底层妇女的聪明智慧和高尚品德3.简析玉堂春与王景隆“话别”一节(“如同久旱逢甘雨……送公子出去了”)的精彩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首先,一句“如同久旱逢甘雨,好似他乡遇故知”使分别之后的那种相互之间椎心的思念、相见之时的欢愉之情跃然纸上。其次,二人又到分别之时,相互担心对方会忘记自己,对跪起誓的细节描写又进一步表现出了自己对对方的爱恋之情。玉姐不顾鸨儿对自己的惩治而将金银首饰器皿等值钱物品都赠予王景隆的具体表现,对王景隆在此时首先担心玉堂春的处境的描写。“话别”一节的精彩之处在于细致入微地将二人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二、疑点探究4.对于《玉堂春》的大团圆的结局,你有什么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大团圆的结局符合人们的意愿,也是古代人民的共同心声,文学作品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它也高于生活,是表达作者主观愿望的文学作品,它贴近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文章故事情节曲折,渲染了人物性格,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朴实和社会的黑暗。使我们看到了王堂春的善良多情、坚贞,泼辣、机智。也让我们看到了王三官的多情、正直。他们二人的情感也正由此展开。文章内容丰富,将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的鸨儿与亡八见利忘义、卑鄙无情。真善美与丑恶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大团圆的结局相映照,充分显示了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鄙弃了世俗金钱的爱情,将真爱这个话题留在我们心中。三、美点赏析——成功的人物心理描写5.本文在心理描写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表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文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成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处:①金哥去见玉姐,“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n也在孤老院讨饭吃’”,这几句内心独白真切地表现了金哥对王三官的同情,也流露出他调侃诙谐的性格特点。作者写金哥对王三官的称呼,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可谓达到了细腻的程度。②老鸨听说三官“满载金银”归来,“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右想……”,这一串心理活动,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露出来。③在鸨子上了钩,“一发不肯放手”时,写王三官“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表现了王三官不露声色的机敏——把假戏真演,恰到好处。④在鸨子呼唤玉姐出来见三官时,玉姐不语也不答应。作者这时又点染出鸨子的复杂心理:“这一时待要骂,又用着他。”鸨子的这种隐忍不发,不是她有涵养,而是怕失去财源。与她此前此后开口便骂的行为对比,更显出她扭曲的贪婪而丑陋的人格心理。四、随堂写练6.本文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成功,使作品中人物心理真实细腻,人物形象饱满生动。请写一段文字,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一个人物。3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令狐冲慢慢转过身来,只见岳灵珊苗条的背影在左,林平之高高的背影在右,二人并肩而行。岳灵珊穿件湖绿衫子,翠绿裙子。林平之穿的是件淡黄色长袍。两人衣履鲜洁,单看背影,便是一双才貌相当的璧人。令狐冲胸口便如有甚么东西塞住了,几乎气也透不过来。他和岳灵珊一别数月,虽然思念不绝,但今日一见,才知对她相爱之深。他手按剑柄,恨不得抽出剑来,就此横剑自刎。忽然之间,眼前一黑,只觉天旋地转,一跤坐倒。过了好一会儿,他定了定神,慢慢站起,脑中兀自晕眩,心想:“我是永远不能跟他二人相见的了。徒自苦恼,复有何益?今晚我暗中去瞧一瞧师父师娘,留书告知,任我行重入江湖,要与华山派作对,此人武功奇高,要他两位老人家千万小心。我也不必留下名字,从此远赴异域,再不踏入中原一步。”呼唤当代冯梦龙陈鲁民n每读“三言”,我都会由衷地赞叹,冯先生真是人间奇才,一枝如椽大笔写尽世间百态,令世代读书人如醉如痴。今天,他的文学价值又借助现代影视技术被充分挖掘,大放异彩,风光无限。粗粗一算,光是从“三言”故事里编成的戏剧、电影、电视剧就有数十部之多,其中我们非常熟悉的,有久演不衰的京剧《玉堂春》,有改编成各种版本、各种艺术形式的《白蛇传》,有改编成电影、戏剧的《杜十娘》《秋翁遇仙记》《十五贯》《唐伯虎点秋香》《千里送京娘》等。我在想,如果冯梦龙生在今天拿版税,仅他的“三言”一部书,不论是拿书籍一版再版的版税,还是拿影视戏剧的改编税,他都能轻轻松松成亿万富翁。还不算他的其他著作,像《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东周列国志》等三十多种。就说《东周列国志》吧,那里边的西施败吴、勾践复国、荆轲刺秦、孙庞斗智、管鲍分金、吕不韦弄鬼、秦始皇统一,都被反复改编成各种影视剧,风行一时,要拿版税,肯定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每年的作家富豪排行榜他都要毫无悬念地名列前茅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冯梦龙是对中国影视剧贡献最大的作家,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改编成影视剧的作品能超过他的。如果没有冯梦龙的作品,可能我们的一些影视频道都会面临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时下,为什么那么多影视剧一再重拍,关键就在于没有好本子,没有好编剧,只好炒剩饭,翻来覆去拍那些老题材,短的拉长,旧的翻新,文的变武,素的变荤。试想,如果影视界有几个像冯梦龙那样讲故事的好手,编传奇的专家,今天的影视剧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因为今天的现实生活远比冯梦龙那个时代要更热闹,花样更多,各种消息、新闻传播更快,可供艺术创作的故事素材选择的余地也更大。可惜如今的一些影视戏剧编剧或才气不济,功力不够,或缺乏慧眼,想象力不足,又不肯下苦功夫去精雕细刻,只好坐在家里胡编乱造一些远离生活、缺少情趣、没有艺术魅力的故事,令屏幕前的观众感到索然无味,很难看下去。有时候,拿着电视遥控器换频道换了一圈,也没几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电视剧。众人一直都很推崇曹雪芹,他自然当之无愧,毕竟《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至今无人逾越的高峰。可也千万不要小看了冯梦龙,他的那些或长或短的故事,文采斐然,情节曲折,高潮迭起,构思精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活泼,同样也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珍品。过去他的文学地位不高,如今仍有人以冯梦龙的珍品太俗为由,拒绝在文学殿堂里给他一个更显眼的位置。其实,世间事都是辩证统一的,大俗大雅之间往往并不矛盾,大俗之作若能俗到极致,俗出名堂,俗得精彩,就能赢得广大读者,照样能流传千秋。君不见,“离了洪洞县”的玉堂春一声“苦啊”,至今回响在我们耳旁;妖娆多姿的白娘子那回眸一笑,给西湖平添了断桥残雪、雷峰夕照,还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呼唤当代冯梦龙,希望我们的文学长廊里再多出现几个杜十娘、白素贞、玉堂春……点评 文章假设冯梦龙活在当代,其价值便显现了出来,他的作品可以为影视剧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而现实却是编剧们远离生活,只好闭门造车,弄出一些难看的作品,所以作者要呼唤当代冯梦龙的出现。作者的观点可以说是现实影视剧创作的当头棒喝,引人深思。n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生如寄,来去匆匆。这世界上,有些书可以______________,一掠而过,有些书则需要、也值得投注生命、情感和智慧,浸淫涵泳,反复研读。毫无疑问,成书于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名著《世说新语》,就应当属于后者。《世说新语》自其成书以来,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它所传递的那种特立独行的“魏晋风度”有如__________,彪炳千古,令无数读书人心向神往,讽咏步武,历一千五百余年而未曾稍歇。《世说新语》每则所记,一般有一个中心人物,(      ),作者的企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中心为人物,相对独立的组成一条“故事链”。条目与条目之间,__________,既留下了大量“空白”,又可独立欣赏,对此,有人__________,但后来的小说如《水浒传》《儒林外史》“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布局结构,未尝没有受其影响。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浅尝辄止 冰清玉洁 藕断丝连 不以为意B.走马观花 光风霁月 藕断丝连 不以为然C.浅尝辄止 冰清玉洁 拖泥带水 不以为意D.走马观花 光风霁月 拖泥带水 不以为然答案 B解析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冰清玉洁:形容高尚纯洁。语法上做谓语或状语。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人属于主位,宾位则处其他人物B.主位属于此人,其他人物则处于宾位C.此人处于主位,其他人物则处于宾位D.主位处于此人,宾位则处其他人物答案 C解析 由前一句“一般有一个中心人物”,后面的主语应该用一个代词承接前面的宾语“一n个中心人物”,所以需要补写的句子前半句的主语应该是“此人”,由此排除B、D两项;后半句则应该和前半句句式一致,由此可确定答案为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中心为人物,组成相对独立的一条“故事链”。B.作者的企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相对独立的一条“故事链”。C.作者的意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D.作者的企图,大概是想以一个具体人物为中心,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故事链”。答案 C解析 “企图”是贬义词,结合语境,可知应是“作者的意图”,排除B、D两项;A项“以中心为人物”不合逻辑,另外“相对独立的一条”多重定语语序不当。故选C。4.下面一段文字是山西洪洞县对戏剧《苏三起解》在当地演出的态度,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洪洞县人们对“洪洞县中无好人”这句话的理解和对这部戏剧的态度。“理解”不超过30个字,“态度”不超过15个字。不管人们对《苏三起解》那出戏熟悉的程度如何,“洪洞县中无好人”这句台词却是尽人皆知。出自苏三口里的这句唱词,是对封建社会黑暗官衙的一种控诉,她是在洪洞县蒙冤收监的,在行将离开洪洞起解太原之时,在“将身来在大街前”之后,自然要向洪洞人民诉说自己的不幸,自然要在大庭广众之前证明自己的清白。苏三实在是太冤了,以至于“未曾开言我心内惨”,她乞求“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在诉说中,她越说越气,终于在悲愤交加之中,在“九也恨来十也恨”之后,喊出了那句“洪洞县中无好人”的心声。一向旷达意远的洪洞人心里清楚,那是在骂贪官污吏和邪恶势力,并没有“打击一大片”的意思。相反,洪洞县的人民也都十分同情苏三的不幸遭遇。《苏三起解》在洪洞照演不误,洪洞人民不仅看得有滋有味,若遇名角唱到精彩处,也同样鼓掌叫好,就是明显的例证。(1)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1)苏三骂的是洪洞县的贪官污吏和邪恶势力,而不是洪洞县所有的人。(2)欢迎这部戏剧在这里演出。5.依据课文《玉堂春》的内容,为下面的对联补写出下联。上联:玉堂春智勇兼用赚得赎身文契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王景隆贫困交加终赢红粉才女二、阅读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却说杜十娘在舟中,摆设酒果,欲与公子小酌,竟日未回,挑灯以待。公子下船,十娘n起迎。见公子颜色匆匆,似有不乐之意,乃满斟热酒劝之。公子摇首不饮,一言不发,竟自上床睡了。十娘心中不悦,乃收拾杯盘,问道:“今日有何见闻,而怀抱郁郁如此?”公子叹息而已,终不启口。问了三四次,公子已睡去了。十娘委决不下,坐于床头而不能寐。到夜半,公子醒来,又叹一口气。十娘道:“郎君有何难言之事,频频叹息?”公子拥被而起,欲言不语者几次,扑簌簌掉下泪来。十娘软言抚慰道:“妾与郎君情好,已及二载,历尽艰难,得有今日。然相从数千里,未曾哀戚。今将渡江,方图百年欢笑,如何反起悲伤,必有其故。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公子被逼不过,只得含泪而言道:“仆天涯穷困,蒙恩卿不弃,委曲相从,诚乃莫大之德也。但反复思之,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必加黜逐。你我流荡,将何底止?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日间蒙新安孙友邀饮,以我筹及此事,寸心如割。”十娘大惊道:“郎君意将如何?”公子道:“仆事内之人,当局而迷。孙友为我画一计颇善,但恐恩卿不从耳!”十娘道:“孙友者何人?计如果善,何不可从?”公子道:“孙友名富,新安盐商,少年风流之士也。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仆告以来历,并谈及难归之故。渠意欲以千金聘汝,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而恩卿亦得所耳。但情不能舍,是以悲泣。”说罢,泪如雨下。十娘冷笑一声道:“为郎君画此计者,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那千金在那里?”公子收泪道:“未得恩卿之诺,金尚留彼处,未曾过手。”十娘道:“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装束方完,天色已晓。孙富差家童到船头候信。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公子亲到孙富船中,回复依允。孙富道:“兑银易事,须得丽人妆台为信。”公子又回复了十娘,十娘即指描金文具道:“可便抬去。”孙富喜甚,即将白银一千两,送到公子船中。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乃手把船舷,以手招孙富道:“方才箱子可暂发来,内有李郎路引一纸,可检还之也。”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屉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众人齐声喝彩,n喧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那孙富也来劝解。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蕴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倖。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当时旁观之人,皆咬牙切齿,争欲拳殴李甲和那孙富。慌得李、孙二人,手足无措,急叫开船,分途遁去。李甲在舟中,看了千金,转忆十娘,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孙富自那日受惊,得病卧床月余,终日见杜十娘在旁诟骂,奄奄而逝。(节选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醒世恒言》,它是“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之一。清朝小说家冯梦龙的“三言”是明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B.杜十娘是一个美丽而聪明的女子。她爱憎分明、坚强不屈。痛骂孙富、怒斥李甲后抱匣跳江表现了她不愿向卑污的社会势力妥协的精神。C.李甲为杜十娘赎身,甘受别人的冷眼。但他始终没能摆脱掉封建社会“父子天伦”关系的束缚,卑怯、自私的李甲最终背叛了杜十娘纯真的爱情。显然,杜十娘悲剧的发生和李甲没有多大的关系。D.杜十娘的英勇斗争、坚强不屈与李甲的庸懦自私、可耻可恨形成鲜明对比。杜十娘投江后,作者多次用正面描写表现群众的惋惜与愤慨,以此表现对杜十娘的同情和对李甲、孙富的憎恨。答案 B解析 A项“清朝”应为“明末”。C项李甲是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悲剧的社会根源在于封建制度本身。D项“正面描写”错,应为“侧面描写”。7.杜十娘在“沉江”之前有哪些表现?说明了她怎样的心理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当十娘知道李甲将自己出卖给他人时,便醒悟到自己选错了人,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万分痛苦失望,但又刚强而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n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指斥李甲的见利忘义、痛骂孙富的“破人姻缘”,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最后“向江心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恶势力的反抗。8.李甲大悔痛哭,杜十娘为什么仍要投江自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李甲痛哭,再次显现了金钱和爱情在李甲心中的分量,杜十娘已看透李甲的心理,同时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她知道,世上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没有自己的归宿,她用毁灭自己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