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56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清兵卫与葫芦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读一部优秀的小说,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读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优秀小说的情节往往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一部优秀小说的情节如此引人入胜,秘密何在?很多研究者认为,是因为故事情节的设计。小说的基本特征是故事性、叙述性,情节是构成小说的必备要素。作者往往在情节的精妙设计中彰显出个人的写作魅力。本单元共选了两篇外国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在桥边》。这两篇小说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运行十分成功,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在简洁顺畅的记叙描写中反映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言简意赅。课标定位1.领会两篇作品的内容与题旨是如何表达或体现的。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认识情节发生的途径及其效果。3.体会小说中情节与细节的关系,增强在阅读和写作中对细节的敏感度。学法指导1.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找到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2.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3.见微知著,品味细节的内在意义。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n第9课 清兵卫与葫芦两种人性的单纯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两种人性的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第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儿童的生命刚从原始的自然中分离出来,未开化的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原始的单纯。第二种是超越的单纯,与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伟人,包括伟大的圣徒、哲人、诗人,皆通过信仰、沉思或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种沟通,他们的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的单纯。在两种自然之间,在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社会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会阻止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数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纯。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性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赏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赏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一、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n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06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学。1910—1917年发表《到网走去》《剃刀》《克罗谛思日记》和著名中篇小说《和解》。1918年经过短暂停顿后,重新执笔,以创作上新的成就,蜚声于大正文坛,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人物,主张善比单纯的美更美,支持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观点,要求充分地发展个性和自由地表现自我。其代表作包括《在城崎》《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暗夜行路》《赤西蛎太》等。二、写作背景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周围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体现了“白桦派”的文学主张。三、审美视窗小说之神——志贺直哉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以其惊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写作风格而被誉为“小说之神”。他的小说很多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直接抒发自己的情绪体验,即使是用第三人称讲别人的故事,作者其实也站在作品背后说话,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喜怒哀乐都灌注于对故事的叙述之中。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对于志贺直哉来说,实际生活和文学创作,互为手段与目的,息息相关。而观其作品可以发现,与父亲长达16年的不和,成为志贺直哉文学创作的极大动力,也是其文学的创作源泉,父子的冲突与对立是志贺直哉文学作品触及最多的主题。在与父亲对立中,接受了近代自由、平等思想以及基督教洗礼的志贺直哉开始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日本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白桦派的中流砥柱。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志贺直哉是二次大战中少数有良知的不为日本军国主义摇旗呐喊的日本文艺家,郁达夫曾经评价他“大可以比得中国的鲁迅”。1.识记字音(1)单音字①葫芦( ) ②茶卤( ) ③古董( )④檐廊( )⑤呵斥( )⑥沉默( )⑦橘子( )⑧干涉( )⑨砸碎( )n⑩槌子( )⑪隐瞒( )⑫薪水( )(2)多音字①朝 ②觉③模④参答案 (1)①hú ②lǔ ③dǒnɡ ④yán ⑤chì ⑥mò⑦jú ⑧shè ⑨zá ⑩chuí ⑪mán ⑫xīn(2)①zhāo cháo ②jiào jué ③mó mú ④cān shēn cēn2.辨形组词(1) (2)(3)(4)(5)(6)答案 (1)摊派 沙滩 (2)唠叨 旱涝 (3)脏乱 赃物 (4)喘息 湍急 揣测 (5)挟持 狭小(6)疲倦 缱绻 蜷缩3.近义辨析(1)顽固·顽强辨析:“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多含贬义。“顽强”指坚强、强硬,表示赞许之意。例句:《父爱如山》中的老父亲虽然有点________,但他对儿子的那种无私的爱,那种面对生活困难________拼搏永不低头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答案 顽固 顽强(2)厉害·利害辨析:“厉害”是形容词,凶猛、剧烈。“利害”是名词,利益和损害,如“利害关系”。例句:人民币升值比武器更________,如果中国政府不控制人民币升值的幅度,那就是对着自己扣动扳机,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并不了解其中的________关系。答案 厉害 利害(3)干涉·干预辨析:“干涉”是指过问或制止,多指不该管硬管,把自己的意图强加于人,语气较重。“干预”是指参与过问(别人的事),是一般的过问或参与,可能给对方一定的影响,语气较轻。例句:①粗暴__________别国内政是侵犯别国主权。②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计划经济制度下形成的企业遍地开花的现象非常严重,企业普遍较小,达不到较高的经济规模,再加上政府的__________,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比较困难,很难取得规模效益。答案 ①干涉 ②干预4.词语解释n(1)光彩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形容闪亮发光。(2)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或害怕的样子。主旨归纳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热爱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地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发出了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的呼吁。1.小说首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文首段用简练自然的语言概括全篇,把整个情节线索勾勒出来,但惟独留下一个缺省——“这件事”,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2.“葫芦”在小说中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②是叙事的焦点——清兵卫痴迷葫芦、清兵卫发现葫芦、清兵卫上课玩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始终没有离开葫芦。③“葫芦”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自然、美、和谐。④深化主题,葫芦的最终归宿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进一步深化主题。3.清兵卫为什么放弃自己收藏葫芦的爱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原因具体表现清兵卫的反应最终结果客人不认同真是小孩子,买几个奇特的、很大的葫芦淡淡的一句“这样的好呀”,足见他的执拗放弃了自己的爱好n教员不理解不舒服、不会有出息、没收、干涉、训斥“连哭也没有哭一声”,“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惊愕表情表现受打击之大。家长不支持很不高兴、呵斥、使劲揍、砸清兵卫沉默了,“脸色发青,不敢做声”,震惊→恐惧→痛苦→绝望4.清兵卫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启示:①从小说中教员与父母角度看,老师、家长应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能以权威压制孩子的发展。小说中清兵卫对葫芦富有天赋般地痴迷,却没有得到教员、家长的认同,相反却遭到教员的训诫和来自父亲的揍骂,扼杀了孩子的审美天性。②从孩子的角度看:对自己正当的爱好兴趣,要敢于去争取、维护,并勇敢地坚持下来。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了,令人感到悲哀!但更令人悲哀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放弃爱好,并且毫无怨恨。一个曾经有着天才般独到审美力的孩子,可能会没有了甚至永远地消失了自己的创造火花。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1.精巧的结构小说采取倒叙的手法,开头便交代清兵卫放弃了自己对葫芦的爱好,转而热衷绘画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放弃了自己曾那么热衷的葫芦呢?小说留下了悬念。这个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再次写到故事悲剧性的结局:清兵卫放弃了自己的爱好,而且早已不再怨恨教员和父亲,又热衷于绘画了。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结尾与开头呼应,意犹未尽,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强化了小说的主题,而且令人深思:清兵卫的这个爱好,能坚持多久?真正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小说结构的精巧可见一斑。2.传神的细节描写小说为了充分地刻画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痴迷,充分地运用了细节描写。课文第2段至第6段集中写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脑袋看成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这时候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子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作葫芦了。”并且他还赞叹道:“这葫芦真好!”我们想,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读到这样一个经典的细节描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忍俊不禁,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却又完全合乎生活的真实,形象地展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n《清兵卫与葫芦》续写父亲还是不喜欢清兵卫去绘画。父亲把清兵卫叫到自己房间,生气地对儿子说:“干绘画这行的,一点出息也没有。如果画的画有人赏识还好说,还可以卖几个钱。万一没人赏识呢,连成本都收不回。”他叹了叹气,继续说:“你只要专心学好文化课就行了。如果你以后瞒着我去绘画,我对你不客气!”清兵卫沉默着,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他轻轻地点了点头,离开了父亲的房间。他瞒着父亲,每天放学后,都会拿着画图工具跑到清水河边。所谓的画图工具,就是一支铅笔和几张白纸而已。他坐在清水河边的草地上,画着那火红的夕阳,还有那五彩的晚霞,有时也会画在河边玩耍的小孩,画天,画地……起初,他画的画十分难看,因为自己根本没学过画画,慢慢地,有一些进步了。他把自己画的画装在一个很长很长的木盒里,然后把木盒藏在了床底下。他担心被父亲找到。因为他清楚,这些画一旦被父亲发现了,下场肯定和他所搜集的葫芦一样。教室里,上着那无聊的文化课。清兵卫没有心情听,便在文化书上画起了画。正当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绘画中时,老师已经站在了他的旁边。他旁边的同学没有提醒他。老师在清兵卫的左耳前怒吼了一声,他吓得大叫了一声——“啊!”顿时,全班都笑开了花。接着,老师把清兵卫的文化课本给撕了。“你以后不用听课了!”老师很生气地说。这时,班上的同学笑得更欢了。放学后,老师去了清兵卫家,跟他的父亲说了这件事。老师说:“您的儿子竟然在我的课上画画,而且把画画在了书本上。如果您是为了您的儿子好,就不要再让他画画了,画画这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的。”老师走后,清兵卫心里一阵悲凉。他全身都不停地哆嗦着。站在一旁的母亲也很担心地望着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我知道你一直都瞒着我画画。”父亲说,“既然你喜欢的话,那就画吧,我不想干涉你了。这是你的自由。但是,我希望你不要因为画画而耽误了在学校的学习。”清兵卫呆住了。母亲也呆住了。清兵卫心里有千万个疑问,但是他不敢问。每天放学后,清兵卫依旧去清水河边画画,这已成了习惯。n一天,清兵卫心血来潮,打开了藏在床底下的长木盒。木盒上积了很多灰了。自从父亲支持他绘画后,这木盒已派不上用场了。他看了几眼,便把木盒放进了床底下。清兵卫不知道,盒子里少了张画,那张画画的是他和父亲的脸紧紧贴在一起,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的灿烂。品读 这篇文章续写得很成功,作者赋予了故事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既描写出了现在家长与老师的心理,也赋予了文章一定的积极色彩。家长与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的确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发现美、尊重美、促成美。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那老头子昂着神采奕奕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B.“让我看一看。”说着走近去一个一个地仔细玩味。C.“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D.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托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槌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答案 C解析 A项“神采奕奕”应为“光彩奕奕”。B项“玩味”应为“把玩”。D项“托付”应为“寄托”。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志贺直哉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发表第一篇处女作《菜花与少女》。B.清兵卫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装上酒,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C.清兵卫居住的小镇,是个商业码头,虽然算个市镇,其实是很狭小的,一条细长的市街,只要二十分钟就可以走完了。D.城崎温泉,位于日本海沿岸,是首屈一指的山阴地区的温泉胜地。著名作家志贺直哉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到访过这里,小说《在城崎》使城崎温泉闻名日本的主要原因。答案 Cn解析 A项重复,应删去“第一篇”。B项语序不当,“装上酒”放在“用手巾包好”之前。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山阴地区的首屈一指的”;另外,最后一句句式杂糅,应删去“的主要原因”。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总是静久思动,动久思静。就像旅游,在家的时间久了,就有出去旅游的冲动。在外面流浪久了,又会有回家的向往。叔本华的“钟摆理论”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陷入痛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在一切物质需求已达到满足的境况下,能够继续自己对爱与美的不懈追求,③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对一个人极大的挑战。答案 ①静和动是一对矛盾体 ②在需求已得到满足时会陷入无聊 ③使自己终生不必陷入无聊的境地4.请将下面的句子用“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为开头重组,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被教员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去扔掉。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这时候,教员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训斥了一顿之后,教员终于没有注意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清兵卫的母亲却哭了起来,唠唠叨叨发了许多没意味的怨言。n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在这儿,清兵卫又被骂了“没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5.选文写清兵卫上课偷偷地在桌子底下摩擦葫芦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浓墨重彩地写清兵卫对葫芦的兴趣,他最会欣赏葫芦了,他被教员没收去的葫芦居然能卖极高的价钱,这说明他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偷偷”说明清兵卫的爱好不被别人理解,只能小心呵护着,也表现出一种无奈。6.“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这句话写出了清兵卫的什么心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现了清兵卫痛失葫芦后痛苦无奈的心情,也揭示了粗暴和专制的严重后果。7.清兵卫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与爱好,对孩子痴迷葫芦采取了反对、压制的手段,粗暴地砸碎了清兵卫的宝贝葫芦,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清兵卫的父亲是一贯粗暴的封建家长的代表。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沼泽地[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唯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说“发现”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了?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n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扑哧一声,会没到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中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社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这个记者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唯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我”看来,位置的不显、框子的简陋、作者的无名,足以使参观者对其不屑一顾。nB.《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世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C.“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这句话指的是画家老早就疯了和画家生前为焦躁和不安所折磨,沉浸在痛苦和危机之中无法自拔这两层意思。D.本文的“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而真正的主人公则是已去世而未出场的画家。作者通过记者之口讲述了这个画家的孤独、潦倒、疯癫,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和人生观。答案 D解析 A项文中第一段“画面上……不屑一顾吧”主要是画面本身,而不是题干所说。B项还包括画家及其创作生前已不为人所承认和理解,人们早已无视他及其艺术的存在。C项抹杀了画家耗尽全力的抗争,否定了《沼泽地》洋溢的激情与生命力。9.小说以“沼泽地”为题有什么用意?请概括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主要情节围绕这幅油画展开,揭示了故事的内容;②象征画家所处的恶劣艰难的艺术创作环境;③烘托画家的艺术形象,更好地表现出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④深化作品主题,艺术家在严酷的现实中仍然保持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观,表达了作者对画家的尊重。10.“我”两次评价《沼泽地》是杰作,两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别是什么?谈谈你认为能称得上杰作的艺术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含意:第一次的含意是油画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第二次的含意是在艰难的处境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人生追求的作品更是杰作。应具备的特点:①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给人深刻的印象;②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③有着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艺术个性;④能够给人带来激情和心灵的震撼,让人从中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