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64 KB
  • 2022-04-13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学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课 《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2.读: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3.练: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点。4.写: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一个人物。一、诵记名言警句《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1.有眼不识泰山。2.胜败乃兵家常事。3.却之不恭,受之太过。4.福无双至,祸不单行。5.乐极生悲,否极泰来。6.灯蛾扑火,惹焰烧身。7.送君千里,终须一别。8.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9.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11.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12.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后曾在钱塘(今杭州)当过两年官。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史籍曾载宋江等36人造反的事迹,而后水浒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宋末元初,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戏剧相继问世,最后由施耐庵等在前人话n本的基础上创作出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2.相关链接《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杰出小说。它是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富有典型性的艺术概括,通过描写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真实。全书的精华所在,是从“官逼民反”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显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及其发展,赞颂了梁山英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自豪感。全书也表现了农民起义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本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宋江到东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李逵不知内情,以为宋江无非是贪恋女色,寻花问柳,于是怒火中烧。正当皇上与李师师私下相会,宋江等暗地商量趁此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他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宋江等杀出东京城,却不见了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便带了大队人马回到梁山。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一路又横生了枝节:先是在四柳村乔装成“真人”,替庄主狄太公捉“鬼”;然后路过荆门镇,又发生了课文中所叙述的故事。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写的是燕青往泰安州和擎天柱任原相扑,使鹁鸽旋,把任原撺下献台。任原徒弟起哄,李逵动怒相打,卢俊义等接燕青回山,不见李逵,派人去寻。李逵到寿张县县衙,装作县官判案,放了打人的人,枷了吃打的人。又去学堂吓跑教师,吓哭学生。被穆弘拖回。天子听了御史大夫崔靖的启奏,差陈宗善太尉去梁山泊招安,以拒辽兵。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单音字①弩弓(nǔ)    ②瓮中捉鳖(biē) ③蹊跷(qiɑo)④呼延灼(zhuó)⑤揪住(jiū)⑥攧翻(diān)⑦绾个扣儿(wǎn)⑧撅嘴(juē)⑨掳掠(lǔ)⑩发髻(jì)⑪尪羸(wānɡ)(2)多音字①与     ②蹊③屯④泊(3)辨形组词①②③④n⑤⑥⑦⑧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心口不一致。②造次:匆忙,仓促;鲁莽,轻率。③蹊跷:奇怪,可疑。④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⑤瓮中捉鳖:比喻要捕捉的对象无处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2)近义词辨析①负荆·负疚辨析 两词都有“做错事情、向他人认错道歉”的意思。“负荆”侧重指请求别人的责罚谅解,程度深。“负疚”侧重指对不起别人,只是感到不安,认错的态度没有前者强烈。例句 a.是我做得不对,甘愿负荆请罪,请老师责罚。b.事情没有办好,感到负疚。②逼上梁山·铤而走险辨析 两个成语都有“被逼得走投无路而冒险、反抗”的意思。但“逼上梁山”重在反抗,多指的是正义的行动,或由于某种客观原因促使自己不得不做。“铤而走险”重在冒险,所指的行动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例句 a.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大部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吗?b.我倒卖文物确实是铤而走险,没有想到触犯了国家的法律。四、速读感知课文1.请简要概括《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刘太公一家敬佩梁山好汉,王江、董海二人,依附草木,假名托姓,自称宋江,刘太公听得说是替天行道,便叫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结果王江、董海二人将刘太公女儿掳去。李逵下山,闻知此事,勃然大怒,不明真相,径回梁山泊,严斥宋江玷污了梁山声誉,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宋江与李逵立下军令状,下山对质,查清真相后,李逵深悔鲁莽,负荆请罪,戴罪立功,抓住假宋江,为民除害,将功补过。2.本文在谋篇布局方面匠心独运,构思巧妙,结构完整,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文围绕“李逵负荆”这一喜剧片段,精心安排了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天色已晚,李逵和燕青投宿刘n太公家,听到刘太公夫妇声泪控诉“宋江”抢掠了他们的女儿,李逵听后,便暴跳如雷,怒气冲冲地回山,大闹忠义堂,与宋江以头相赌,经过对证以后,知道并非宋江所为,于是李逵便负荆请罪,最后戴罪立功,牛头山杀贼救女而回。整个故事一环紧扣一环,既扣人心弦又符合事情发展的趋势,情节跌宕起伏,而又开合有度。一、重点突破1.刘太公说抢走女儿的是宋江,李逵为什么就信以为真?这表现了李逵怎样的性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刘太公描述的形象和时间,分别符合宋江的装束、行程。因宋江前些日子,正月十五闹元宵去会李师师,在时间上具备了作案条件。刘太公夫妇连夜啼哭,声泪俱下控诉“宋江”,且李逵是个直爽之人,他不做调查,轻易相信,故一口认定是宋江所为。这一方面表现了他疾恶如仇、眼睛里揉不进沙子的性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鲁莽。2.你怎样评价李逵这个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李逵是《水浒传》中最具反抗精神的农民英雄,正直、豪爽、率真、朴质、无私是李逵英雄性格的一种光辉表现,如选段中李逵听刘太公一说,便认定宋江“不是好人了也”,甚至对宋江直呼其名:“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这些语言描写便是李逵这种性格的很好体现。李逵也有简单、鲁莽、不讲策略和思想狭隘等缺点,如李逵回到梁山,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一段文字,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李逵的简单、鲁莽的性格特点。李逵身上的缺点也来自农民,他对阶级命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直觉上。淳朴包含着无知,坦率又近乎莽撞,这些缺点,固然反映了当时农民身上的落后性,但和他具有的优秀品质相比,毕竟是次要的。对于一个农民英雄来说,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二、疑点探究3.李逵为什么会成为《水浒传》中笔墨最多、形象最鲜明的人物之一?结合时代说说有什么特殊的文化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因为他“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不拘礼法,不计名利,不做作,不掩饰,保持一颗童心,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的“假道学”的虚伪做作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个性的真诚和解放,而这又是人性中最为可贵的地方。三、美点赏析——多种手法表现人物4.试结合所选文本的动作、语言描写分析李逵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答案 选文主要表现了李逵鲁莽正直、疾恶如仇、崇尚正义的性格。李逵即使是对他最崇敬的宋大哥,也是如此。就是对这样一个自己崇拜的人,一旦发现他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李逵也绝对不会客气,选文就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当他听说宋江抢夺民女,顿时火冒三丈,回到梁山后,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接着,“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生动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既正直,又鲁莽。李逵眼睛里揉不进沙子,耳朵里听不进一个“奸”字,他对事情的真伪根本不做判断,就采取了行动。他和宋江立下军令状,并以人头做赌注,后来发现抢夺民女之事并非宋江所为,只好愿赌服输,在燕青的劝说下,到宋江面前负荆请罪。但是,即使请罪的时候,李逵的嘴也还是硬的。“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一个活脱脱的硬汉形象,给我们诠释着英雄的本色。后来李逵戴罪立功,抓住假宋江,为民除害。节选部分这一系列的情节,生动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粗蛮、鲁莽、正直、率真、敢作敢为、知错能改。四、随堂写练5.李逵的语言是极具特色的,它是李逵形象的标志,更在李逵性格的塑造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借宿刘家庄遭拒绝,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从他这种不顾及礼节的求宿方式中,我们对他的粗鲁可见一斑;又如庭斥宋江,李逵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从中我们又看到了他疾恶如仇的一面。请写一段文字,以个性化的语言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3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门被踢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问:“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生气地说:“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怎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在一旁的李星使劲咽了咽口水,神情恍惚道。n纯朴的嗜血者我对李逵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这个莽大汉匍匐在底层,却活得洒脱奔放、无牵无挂,而且那么坦荡率真,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简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全无心机的大男孩。在许多方面,他身上凝结了底层人的可贵品质。可是,情感的亲近是一回事,理性的选择又是一回事。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李逵为什么会让人害怕?也许是他过于无拘无束了,破坏的能量太大了。鲁迅说过:“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水浒》作者却用欣赏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托出了一个“嗜血者”形象:他的板斧向来是“排头砍去”,而且动不动就“杀得手顺”。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有是非曲直好说的。《水浒》虽然处处是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连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也径直写作“小衙内倒在地上……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制造这一幕的正是“黑旋风”!也许为了逼使朱仝上山入伙,无论哪个梁山好汉对一个小孩的生命都是不屑一顾的,但这种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似乎只有李逵去做才合适。李逵崇尚暴力,流血越多,越是兴奋,但他并不像一般的流氓无产者那样浑身充满无赖气息,反而那么纯朴,纯朴和嗜血在他身上奇怪地统一起来了。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嗜血者当然让人恐惧,而一个纯朴的嗜血者除了带来恐惧,还让人困惑。为什么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李逵完全不把生命当回事。他把杀人和流血看得像一场游戏,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做赌注,“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仿佛大家脖子上顶着的不过是割了一茬还可以再长的韭菜。在一个全然不知怜惜生命的人的眼里,旁人难以理解的血腥行为也就变得自然和正常了。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点评 李逵这个快意恩仇的梁山好汉,很多人都羡慕不已,施耐庵在写作时对其也是非常欣赏的。但作者却反弹琵琶,从另外的角度进行述说,提出李逵是个“淳朴的嗜血者”的观点。观点另类,却不偏颇,支撑作者观点的材料都可以在《水浒传》小说中找到。所以,本文的反弹琵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n①梁山好汉多性急。一则因他们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年少气盛,自然性急。二则因他们多为北方大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乱世尤然。②李逵毕竟是李逵,耿直之间透出的是英雄本色,小肚鸡肠、优柔寡断便不是李逵。③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④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⑤⑥答案 B解析 ①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句中强调的是“性急”,不合语境。②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使用正确。③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不合语境。④摇唇鼓舌: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褒贬失当。⑤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使用正确。⑥余勇可贾: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使用正确。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他在东京兀自(还,仍然)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B.柴进道:“这个不妨。你先去那里等,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奇怪可疑)。”C.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消息)。D.小人只是这里剪径(直道),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答案 D解析 剪径:路上打劫,抢人钱财。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林冲、李逵、武松等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不仅他们勇武多智,而且在一次次济困扶危的义举中,显示出高尚的品格和纯朴可爱的个性。B.《水浒传》正是通过不同阶层的人反上梁山泊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根本原因。C.当宋江说要李逵捉住假冒者方肯饶去死罪时,李逵立刻“跳”了起来,一个“跳”字充分说明了李逵的内心活动,他并非真的不怕死。D.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者对李逵的刻画是十分成功的,他既是一个粗人的典型,也是一个特定年代里产生的英雄人物。n答案 A解析 当前后两个小分句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后面;当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的前面。“不仅……而且……”这两个分句有共同的主语“他们”,所以“他们”应放在“不仅”前面。4.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翻开《水浒传》,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翻开《史记》,项羽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开《三国演义》,诸葛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翻开《史记》,项羽说)英雄要有胸怀。虽然我刚愎自用,但当我无视范增高举的玉玦,任樊哙闯帐、刘邦逃走时,我就是英雄(翻开《三国演义》,诸葛亮说)英雄要有信念。虽然我事必躬亲,但当我守着先帝遗命,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喋血五丈原时,我就是英雄解析 仿写时要注意句式相近,即“英雄要有……虽然我……但当我……时,我就是英雄”。还要注意内容一致,即表达“英雄”的内涵。5.为弘扬水浒优秀文化传统,水浒学会决定举办中国水浒文化对联征集活动。请分别以“宋江的家乡”“李逵”为描述对象,各拟写一副对联。(1)以“宋江的家乡”为描述对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李逵”为描述对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休言好汉无来处 应晓公明在宋家(2)提斧杀人存孝义 砍旗扯诏为弟兄二、阅读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不觉红日西沉。安排得酒食果品海味,摆在桌上,抬在各人面前。柴进亲自举杯,把了三巡,坐下叫道:“且将汤来吃。”吃得一道汤,五七n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可。快抬一张桌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就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一来要看林冲本事,二者要林冲赢他,灭那厮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官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只见林冲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叫一声:“少歇!”柴进道:“教头如何不使本事?”林冲道:“小人输了。”柴进道:“未见二位较量,怎便是输了?”林冲道:“小人只多这具枷,因此权当输了。”柴进道:“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大笑着道:“这个容易。”便叫庄客取十两银来,当时将至。柴进对押解两个公人道:“小可大胆,相烦二位下顾,权把林教头枷开了,明日牢城营内但有事务,都在小可身上。白银十两相送。”董超、薛霸见了柴进人物轩昂,不敢违他,落得做人情,又得了十两银子,亦不怕他走了。薛霸随即把林冲护身枷开了。柴进大喜道:“今番两位教师再试一棒。”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了,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柴进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一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n。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节,写林冲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经柴进庄院,与武师洪教头较量枪棒的故事。B.“小旋风”柴进,为人仗义疏财,广泛结交英雄好汉,较棒一节,作者写他对林冲礼遇有加。C.较棒进行到四五个回合,林冲跳出圈外认输,因为戴着枷自己处于被动,柴进马上自责“是小可一时失了计较”,表明柴进疏于安排。D.洪教头是柴进庄上的武师,但目空一切,咄咄逼人,认为林冲拜访柴进是“流配军人”前来“倚草附木”。答案 C解析 这一细节明写柴进,暗写洪教头挑起竞争却有失公平。7.请简要概括选文中林冲的形象特征,并简析文中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武艺高强,机智勇敢。②隐忍退让,处事冷静。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2)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林冲这个形象,使他性格鲜明可感。①小说以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②小说尤其着力借助心理描写来表现林冲谨慎细心的性格特点。③林冲是主要人物,作者却用寥寥数笔来写,成功地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洪教头来衬托林冲,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逼真。8.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文章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情节紧凑有序,故事跌宕起伏。①以“林冲棒打洪教头”构成情节发展的主线,使结构主干突出,不蔓不枝。②故事围绕“打”字写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③情节上经过层层铺垫更能突出林冲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