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6.65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单元导读] 这几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有着丰富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一切现实终将变为历史,历史也将烟消云散,唯有文学作品可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录下来,像一串凝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凝视,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动人的北平》写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写了当时北平种种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景象,又写出了北平的独特“性格”和它的“动人”之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黄鹂——病期琐事》写的是普通小鸟,记的是病期琐事。文章托物言志,大有深意,富有哲理。动人的北平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福建龙溪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早年留学美国、德国。1932年起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推动了小品文的创作,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6年旅居美国。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定居台北。著有《剪拂集》《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谈》《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2.背景探寻1923年,林语堂结束了他在欧美的留学生活,在北大任教。那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复古势力和从新文化运动中分化出的资产阶级右翼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开始合流。当时的北京正处于军阀统治之下,本文所描绘的古老的北平五方杂处、兼容并蓄,n在人们传统的生活状态之下,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变革的思想暗流涌动。作者为当时语丝派的急先锋,指斥过所谓“中华民国”实为“中华官国”。但在本文中,他只表达了对自己生活过的这座城市的怀念与留恋。3.相关知识论语派1932年9月《论语》在上海创刊,林语堂、郁达夫等先后任主编。1937年8月因抗战爆发而停刊,1946年12月复刊,至1949年5月停刊。提倡“幽默”及“语录体”文学,发表抒写“性灵”的小品文、掌故丛谈等。现代文学史上,一般把在该刊及《人间世》《宇宙风》等同类刊物上发表小品文的主要作家称为“论语派”。名言警句林语堂经典语录1.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人生不过如此》2.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吾民》3.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我的愿望》4.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苏东坡传》5.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一夕话》n《动人的北平》的诗化语言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大家,在《动人的北平》中作者运用极其娴熟的语言技巧,将自由、有情味、有神韵的情感体验,通过其诗化的语言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眼前闪现出故都北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幕幕诗化景象。1.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浓厚的诗意。“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开篇第一句,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文学化的表述,充满诗意。并且用“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写北平城,开篇就将读者领进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城市。再如“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形象性强,画面感很强,语言节奏感也很强,如果分行排列就近似于诗了。还有“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虽是散文语句,但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2.诗化的语言,饱含浓浓的深情。“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这样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的一句,却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而“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细节,从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和院内栽培的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它的丰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北平的喜爱与欣赏。3.形式多样的语句,变幻多姿。如开篇是几个短句,接下来是一些一气呵成的长句,还有一些对称句(开篇几句即是)。像“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一段,用排比连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气势;用问句加重表达的语气,引起读者的注意。总之,林语堂形象化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浓厚的诗意。他以抒情的语句,表达出优雅的情怀;他以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情感;他以多变的句式,使文章摇曳生姿。秋天的况味林语堂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n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声息也没有。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般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一九四一年一月(略有删改)赏析 秋天既有丰硕成熟之美又有萧瑟肃杀之悲。林语堂笔下的秋却又独具一番宁静深远的况味。他写秋没有过多着墨于成熟与收获的金黄色,或者木叶摇落秋风瑟瑟的凄清和肃杀。而是以一种宁静淡然的心态漫语自己关于秋的体味。由淡淡的烟雾想到秋,又由秋想到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而这些事物都是作者钟爱有加的。自然有四季,人生同样如此,经过春的勃发,夏的旺盛,到了秋就成了成熟和厚重。成熟和厚重的人生在作者这里自然也就更多了对世事的旷达和豁然,以及淡看生命起落悲欢的悠然和睿智。n点击素材林语堂结婚时,当着众宾客的面,拿出婚书,对新婚的妻子说:“婚书只有在离婚的时候才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我把它烧了!”举座哗然。运用示例人生似舟,承诺是推动舟向前的波澜。人生如瓶,承诺是装点瓶美丽的花朵。在生活中,只有有了承诺,才会使我们不断实现目标;在实现中,只有有了承诺,我们才能找到生的意义和伟大。所以生活需要承诺,人生更需要坚守承诺。坚守承诺,是一种责任。作家林语堂结婚时,当着众宾客的面,拿出婚书,对新婚的妻子说:“婚书只有在离婚的时候才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我把它烧了!”举座哗然。林语堂用一生的承诺,宣示了爱情的责任,并用终生去厮守。——《坚守承诺》黄鹂——病期琐事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他的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后期创作以散文为主,大都写他对过去的回忆,他的所感、所思,富有哲理。20世纪50年代由以孙犁为代表的河北作家创办“荷花淀派”,代表作是孙犁的文集《白洋淀纪事》。作品大多以农村日常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具有感染力。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及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2.背景探寻本文写于1962年,其时孙犁49岁,20年后才公开发表,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晚华集》。“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n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1962年以后,“左”倾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命”。而抗日战争时期,党鼓励文艺战线上的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名言警句课文名句1.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2.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与黄鹂有关的诗句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黄鹂——病期琐事》的写作特色1.用象征来说理。“黄鹂”象征着“一种给人带来美的愉悦的事物”,孙犁通过养病期间对黄鹂鸟的观感回忆和描述,对照童年时代和战争时代的回忆,表现了对美的赞美及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进而揭示“美”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充分显现,表达自己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切向往。2.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又恰到好处。从叙事到篇末的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篇末的说理自然而然。3.随时间的推移,深化文章主旨。文中用“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初次见到它……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惋惜的是……它们竟一去不返”“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表达对黄鹂的情感变化,为最后揭示主旨逐层铺垫。4.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理兼美。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形象的语言来描写事物。城市里的蟋蟀吴丹红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n不可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蜓、蟋蟀卖,便兴冲冲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方块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心中的蟋蟀了吗?赏析 乡愁是城市人的一种共同心理,是现代人精神家园失落所致。现代人特别是城市人沉n浸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人变成了一种充盈着个人的欲望的动物,忙碌、喧嚣的城市使人们失去了宁静、悠闲的生活,乡村的宁静离人们越来越远了。文中儿时听到的蟋蟀的吟唱以及斗蟋蟀的故事,曾是我们曾经拥有却遗失很久的快乐。人们在尽享都市繁华与热闹之余,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残酷的竞争带来的烦躁不安和凄然迷茫。都市人的极致生活的真谛到底是什么?点击素材(1)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扬,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2)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运用示例(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一些人肩扛猎枪,游走于田野郊外,看见野兔、山鸡便瞄准猎取,一声枪响预示着一个生命的结束。这种随意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其实是对大自然生态的一种破坏。还有每到入夏时节,集市路边站满了买卖蝉蜕幼虫的人们,卖者沉浸在蝉蜕幼虫带来的金钱美梦中,买者贪婪地享用着喷香金黄的菜肴,殊不知树上的蝉声已经绝迹,蝉这种古老的物种数年后人们就应到图片中去认识了。(2)天生万物必有用,万物在世,各有各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人类在尽享自己生活极致的同时,更应该珍惜呵护自然界飞禽走兽的生命,让它们的生命极致与人类的和谐生活相依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