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群文通练一 帝王治国主题解说 帝王只遵从先祖、政体和孔教的遗训,不易为任何人所控制。皇帝是选任官员的最后决策者,选拔时,他必须权衡能力和忠诚,或根据手下官员的表现决定其命运。诸葛亮在《将苑·知人性》中讲道:“夫知人性,莫难察焉。”可见,连“智圣”也不免对选人用人发愁。帝王的行为代表着王朝的利益,不受规则的约束,因此,他就是法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仁宗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北征还,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二十二年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趾采办,汰冗官。官吏谪隶军籍者放还乡,诏文臣年七十致仕,河溢开封,免税粮。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夏四月,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夏税方急,乃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趣命中官具楮笔,令士奇就门楼书诏。庚辰,帝不豫,辛巳,大渐,崩于钦安殿,年四十有八。赞曰:“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节选自《明史·本纪第八·仁宗》)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B.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C.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D.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n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指古代帝王、诸侯的妻妾妃子中所生的长子,后来泛指王侯的嫡长子。B.监国,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常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或重臣留守宫廷处理国事。C.大赦,中国古代皇帝在登基、换年号、立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对已判罪犯减刑或免刑。D.冗官,指闲散官员,或无专职而备执行临时使命的官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体恤士卒。仁宗受命检阅卫士时,因为体恤士兵寒冷让其吃饭后再检阅,说明他有体恤百姓之心,因此受到太祖的称赞。B.仁宗宽厚本分。朱高煦、朱高燧一直图谋夺嫡,仁宗表示对此不知,只专注于本职;图谋拥立朱高燧事件败露后,仁宗尽力为其开脱,使其免罪。C.仁宗广施恩泽。他登基以后,停止宝船、市马及采办,淘汰冗官,放官吏还乡,诏七十岁文臣致仕,免税粮等一系列行为,可以称得上是惠政不断。D.仁宗行事果断。洪熙元年夏,山东等地出现饥荒,面对紧急情况,他当机立断命令杨士奇拟诏减免粮税,没有预先通知户、工二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译文: (2)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九月,(朱元璋)还应天,论功行赏。先是,太祖救安丰,刘基谏不听。至是谓基曰:“我不当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二十六年夏四月甲子,如濠州省墓,置守冢二十家,赐故人汪文、刘英粟帛。置酒召父老饮,极欢,曰:“吾去乡十有余年,艰难百战,乃得归省坟墓,与父老子弟复相见。今苦n不得久留欢聚为乐。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远贾,滨淮郡县尚苦寇掠,父老善自爱。”秋八月庚戌,改筑应天城,作新宫钟山之阳。辛亥,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师二十万讨张士诚。御戟门誓师曰:“城下之日,毋杀掠,毋毁庐舍,毋发丘垄。士诚母葬平江城外,毋侵毁。”既而召问达、遇春,用兵当何先。遇春欲直捣平江。太祖曰:“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为士诚臂指,平江穷蹙,两人悉力赴援,难以取胜。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甲戌,败张天骐于湖州,士诚亲率兵来援,复败之于皂林。二十七年冬十月庚申,召诸将议北征。太祖曰:“山东则王宣反侧,河南则扩廓跋扈,关陇则李思齐、张思道枭张猜忌,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决胜?”遇春对曰:“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太祖曰:“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诸将皆曰善。(节选自《明史·太祖纪》,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B.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C.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D.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蕃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是宋辽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的开国皇帝的庙号,以前开国皇帝的庙号多用高祖。B.阳,与阴相对,是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阴则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C.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用、御览、御旨、御赐、御驾亲征。D.庚是地支之一,地支共10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自我批评。他救援安丰,刘基劝阻不听,后来,他认识到了刘基建议的正确性,救援安丰才是一步险棋,又谈论天下走势。B.朱元璋思慕乡土。他离乡十几年后,回乡扫墓,并与父老兄弟欢聚一堂,请父老们善自珍重,教导子弟忠孝勤农。C.朱元璋严明纪律。他要求部下在攻下城池的时候,不许杀掠,不许焚烧房屋,不许挖掘坟n墓,并嘱咐不毁坏张士诚母亲的坟墓。D.朱元璋深谋远虑。无论是讨伐张士诚,还是北伐灭元,他都是先让下属发表意见,然后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给出自己的意见。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友谅乘虚直捣应天,大事去矣。乃顿兵南昌,不亡何待。译文: (2)以我百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直捣元都,破竹之势也。译文: n答案精析1.C [“在位一载”的主语是“仁宗”,“在位”作谓语,“一载”作补语,成分完整,“用人”跟在后面多余;“岂不……哉”构成完整的反问句,不能断开,故排除A项。“用人行政善”错,应是“用人行政”作主语,“善”作谓语,“不胜书”作“善”的补语,“善不胜书”不可断开,故排除B项。“涵濡”与“休养”内容相近,均为施政的理念,两词间不能断开;“使天假之年”为假设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为此假设的推理,应从“年”后断开,“涵濡”“休养”都属于“德化”的内容,应在“德化”前断开,故排除D项。]2.A [“古代帝王、诸侯的妻妾妃子中所生的长子”错,应为“古代帝王、诸侯的正妻所生的长子”。]3.A [“因此受到太祖的称赞”错,太祖称赞他是因为他在回答太祖提问时表现出了“君人之识”。]4.(1)世子守卫北平,善于抚慰士卒,凭借一万人抵抗李景隆五十万部队,城池依靠他得以保全。(2)救济百姓的穷困应当如同救火灾救水淹一样,不能犹豫。有关官员顾虑国家财用不够,必然拿不定主意。解析 (1)“拊”解释为抚慰,“众”解释为部队,“全”解释为保全。(2)“溺”解释为水淹,“用”解释为财用,“不决”解释为拿不定。参考译文仁宗皇帝,名为朱高炽,是明成祖的长子。年幼时端庄稳重沉静,喜欢学习,跟随儒臣研究讨论不止。洪武二十八年,被册封为燕世子。太祖曾经命令他与秦、晋、周三位世子分别检阅卫士,唯独他落后回来。问他。他回答说:“早上很寒冷,等吃了早饭然后才检阅,所以落后。”太祖又曾问他:“尧、汤时发生水旱之灾,百姓依仗什么?”回答说:“依仗圣人有体恤百姓的政治。”太祖高兴地说:“孙儿有做人君的见识啊。”成祖起兵,世子守卫北平,善于抚慰士卒,凭借一万人抵抗李景隆五十万部队,城池依靠他得以保全。此前,郡王朱高煦、朱高燧都因为聪明狡黠得成祖喜爱。而朱高煦参军有功,宦官黄俨等人又阿附朱高燧,于是暗中图谋夺取嫡子的地位,诬陷世子。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成祖屡次北征,命令他代管朝政,裁决各种政务。四方有水旱饥荒,总是派人赈济抚恤,仁爱的名声大显。朱高煦、朱高燧和他们的党羽每天寻找机会谗毁构陷。成祖有时问太子:“你也知道有人诋毁你吗?”太子说:“不知道,我只知道尽儿子的本分而已。”永乐十年,成祖北征回来,黄俨等人图谋拥立朱高燧,事情被察觉受死刑,朱高燧由于太子的竭力开脱得以免罪,从此太子才安宁。n永乐二十二年(朱高炽)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把第二年作为洪熙元年。停止向西洋派从事贸易的船只,停止从迤西买马以及从云南、交趾采办物品,淘汰闲散无用的官员。放被贬隶属军籍的官员回乡,下诏七十岁的文臣退休,黄河在开封决口,免征税粮。戊戌,赐给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质印章各一枚,刻着“绳愆纠缪”,告诉他们协心辅助政务,凡有过失应当进言的,用印密封来报告。洪熙元年春正月,驾临奉天门接受朝见,不演奏音乐。夏四月,皇帝听说山东及淮、徐的百姓缺食物,官吏催征夏税正紧,于是命令大学士杨士奇起草诏书,免除今年夏税及所征粮食的一半。杨士奇说:“皇上的恩惠到了极点,但一定要让户、工二部知道。”皇帝说:“救济百姓的穷困应当如同救火灾救水淹一样,不能犹豫。有关官员顾虑国家财用不够,必然拿不定主意。”赶快命令宦官准备好纸笔,让杨士奇在门楼写诏书。庚辰年,皇帝身体不适,辛巳年,病危,在钦安殿驾崩,享年四十八岁。赞辞说:“在位一年,使用人才实行政治,美善之处写也写不完。假如上天延长他的寿命,让他的恩惠润泽天下百姓得以休养,他仁德教化的盛大,岂不是可以与汉文帝、汉景帝一样伟大吗。”5.D [根据对语意的理解正确断句。开头是说“我想先取山东,撤除他们的屏蔽”,也就是说山东是元兵的屏蔽。A项在“山东”前断开,显然错误。B项“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这样断句“势孤援绝”的主语就不是元兵了,显然错误。“天下”应该修饰“形胜”,而C项却将“天下”置于“户槛”后,显然错误。]6.D [“庚是地支之一,地支共10位”错,应是“庚是天干之一,天干共10位”。]7.B [原文中是说“朱元璋让父老兄弟教导子弟们要忠孝勤农”,并非“他直接教导”。]8.(1)如果陈友谅乘虚直接攻击应天,天下大势就难预料了。但陈友谅屯兵南昌,不自取败亡还等什么。(2)凭我们久经战斗的军队,去对付元朝长期享受安乐的士卒,直接攻击元朝首都,就如同破竹之势。解析 (1)“使”解释为如果;“顿”,通“屯”,解释为屯兵;“何待”解释为等待什么。(2)“以”解释为凭借,“敌”解释为对付,“逸”解释为享受。参考译文九月,太祖率大军回应天,论功行赏。当初,太祖救援安丰,刘基劝阻不听。现在对刘基说:“我不该有救援安丰之行。如果陈友谅乘虚直接攻击应天,天下大势就难预料了。但陈友谅屯兵南昌,不自取败亡还等什么。陈友谅一死,天下就不难平定了。”二十六年夏四月十三日,太祖到濠州祭扫坟墓,设守墓者二十家,赏赐旧友汪文、刘英粮食和布帛。设酒招待父老畅饮,尽情欢乐,太祖说:“我离乡有十几年,艰难征战,终于能够回乡扫墓,与父老兄弟再次相见。今天恨不能久留与大家欢聚为乐。希望父老们教导子弟忠孝勤农,不要远出经商,淮河沿岸州县还在为盗寇劫掠所困扰,请父老们善自珍重。”n秋天八月初一,改建应天城,在钟山的南面修建新宫。二日,任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军队二十万讨伐张士诚。朱元璋亲临宫门誓师说:“攻下城池的时候,不许杀掠,不许焚烧房屋,不许挖掘坟墓。张士诚母亲葬在平江城外,不要侵犯毁坏。”然后又召来徐达、常遇春询问先攻击何处。常遇春想直捣平江。太祖说:“湖州张天骐、杭州潘原明是张士诚最得力的部下,若平江陷于困境,两人就会全力救援,难以取胜。不如先攻湖州,使他们疲于奔命。羽翼折损之后,平江的势力孤弱了,可以一举攻破。”二十五日,在湖州击败张天骐,张士诚亲自率兵援救,又在皂林打败张士诚。二十七年冬十月二十一日,太祖召众将商议北征。太祖说:“山东王宣反复无常,河南扩廓飞扬跋扈,关、陇李思齐、张思道嚣张猜忌,元朝的皇位将要失去,中原大地正遭受涂炭。现在我将要北伐,从水火之中拯救老百姓,怎么取胜呢?”常遇春回答说:“凭我们久经战斗的军队,去对付元朝长期享受安乐的士卒,直接攻击元朝首都,就如同破竹之势。”太祖说:“元建国百年,元都的守备必然牢固,孤军深入,粮饷供应达不到前面,对方的救兵可以从各地调集,这是危险的战法。我想先取山东,撤除他们的屏蔽,然后再将军队转移到黄河以南、黄河以北,打掉元都的外蔽,攻占并据守潼关,卡住元都的门槛。天下的战略要地都落入我的掌握之中,然后进兵,元都势力孤单,外援断绝,不用作战,自然可以夺得。我们大张旗鼓西进,云中、九原、关陇就可像席子一样全都卷进来。”众将领都纷纷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