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92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3.练: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2.医家有割股之心。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挥霍俱尽。后又屡试不第。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2.相关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批判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n《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八股选家马二先生为骗子洪憨仙送葬归来,途中碰到匡超人。由此,故事转到匡超人身上。匡超人流落他乡,无以谋生,只能沿街拆字,马二先生资助他盘缠回乡,并教诲一番“文章举业”“显亲扬名”的道理。回乡之后,匡超人尽心侍奉父母,“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其孝心与苦读精神感动了偶然经过的知县,在他的提携下,匡超人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后来知县被审,他惟恐祸及自己,在潘保正的帮助下,来到杭州。先与景兰江、浦墨卿、赵雪斋等一帮所谓“名士”往来聚会,互相唱和。后碰到潘保正所推荐的潘三,得其照顾,颇赚了一些银子,又在潘三的帮助下娶了妻。接下来就是节选部分。第二十一回“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写的是牛浦郎在庵里念诗,趁和尚下乡念经,偷看牛布衣诗稿,喜出望外,想在同姓“牛”字上做文章。于是请郭铁笔刻了“牛浦之印”“布衣”阴阳二方图章。卜老爹将外甥女嫁与牛浦郎。一日牛浦郎讨赊账路过庵前见几匹马在庵门口,便大着胆进去看,原是老和尚的学生做了京里九门提督,现齐大人请老和尚到报恩寺去做方丈。老和尚将庵中之事托于牛浦郎就走了。牛浦郎的祖父见店里生意一日不如一日,气出病来,不久归天,卜老爹帮办了后事。牛浦郎从坟上回来,要棺材钱的,要布钱的都来了,只得把间半房子典给屯浮桥上抽闸板的闸牌子,小两口儿搬到卜老爹家去住。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单音字①可憎(zēnɡ) ②踌躇(chóuchú) ③诰命(ɡào)④盘桓(huán)⑤装奁(lián)⑥衣衾(qīn)⑦装殓(liàn)⑧戛然而止(jiá)(2)多音字①拗 ②揣③冠④横(3)辨形组词①②③④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肄业:a.修业,学习(课程)。b.(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年限或程度而离校停学。②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n③光天化日: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④冠冕:a.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b.冠冕堂皇,体面。(2)近义词辨析①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辨析 这两个成语都形容非常紧急。其中,“刻不容缓”侧重于不容拖延,可用于形容客观的形势紧急,也可以形容主观的要求迫切;而“迫在眉睫”侧重于已在眼前,只能形容客观的形势紧迫。例句 a.楼市提案各有各的理,多数认为抑制房价刻不容缓。b.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②顾名思义·望文生义辨析 两个成语都是连动结构,但意义差别很大。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后者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例句 a.桂花蝉,顾名思义,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b.这几天“智运会”三个字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容易望文生义,把它和残疾人联系在一起。四、速读感知课文初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收到来信、参加科举)、潘三遭祸(被抓)、探视刑房——匡超人骗妻进京、停妻娶妻——回乡取结、厚葬妻子——拒探潘三、路遇牛布衣等情节。一、重点突破1.课文节选部分中的匡超人,已经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事情反映出来的?表现了其怎样的性格特点?阅读课文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匡超人无耻行为对自己行为的开脱辩解(语言、心理描写)人物性格对待家人的态度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n恬不知耻自夸答案匡超人无耻行为对自己行为的开脱辩解(语言、心理描写)人物性格对待家人的态度不顾夫人肯否,执意送她去乡下“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如何了得”“你有所不知。……有甚么不快活?”急功近利隐瞒婚史,与辛小姐再结夫妻“戏文上说……这有何妨!”败德丧行闻夫人之死,要母亲、兄长争名分“他是个诰命夫人,到家请会画的……不可自己倒了架子。”寡廉鲜耻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闻潘三入监,怕承担赏罚不明之虞,不去探望“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赏罚不明了。”虚伪势利,忘恩负义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瞒二位先生说……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无智无耻2.结合课文谈谈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文通过描写匡超人由一个纯朴善良的农家子弟,最终堕落为士林的丑恶之人,通过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等一系列的言行展现,揭示了在科举制度毒害之下人逐渐变为衣冠禽兽的社会现实。匡超人的转变是科举之毒的“巨大”作用。作者对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二、疑点探究3.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他的变质,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的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后者,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也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总特征。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是匡超人变质的又一重要内因。未发迹的他已初露势利之心。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n三、美点赏析——成功的细节描写手法4.课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请举例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如:离别新婚妻子辛小姐时,匡超人“含着一包眼泪”,而闻结发妻子郑氏死时,却是“落下几点泪来”,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他的虚伪。再如:匡超人吹嘘曾经选过九十五种选本,风行海内,连外国都有,北方五省读书人都拜“先儒匡子之神位”,被当场揭露还嘴硬,对人物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了夸张描写。四、随堂写练5.本文中,堕落以前的匡超人,是一个比较淳朴善良的农村青年,是一个真实可感的匡超人。他在外漂泊时内心仍旧牵挂着父亲;在兄长面前懂得谦卑;父亲生病时他会悉心照顾。但是,他的人性逐渐被扭曲,人格逐渐蜕变。为了名利逼妻回乡,为了前途忘恩负义,为了实现他自己心中的人生价值暴露了他的虚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丧失了自己的本性。你如何看待匡超人的这一转变?请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俗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是千百代人经验积累的结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或许你会说什么“出淤泥而不染”,但那样的概率极小,否则,孟母干嘛三迁家门?因为两千年前,她老人家就明白“近墨者黑”的道理。匡超人本是淳朴善良的青年,但在社会这个染缸里逐渐堕落,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试想,如果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温暖与和谐,个人能够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人生的成功,他的人性又怎会扭曲?电影《刑杀之法》中,卧底警员JOE,在与毒犯共居同处两年后,彻底变成了认同黑道生存法则,不愿再做回警察的毒犯。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奇医·奇方张舟平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n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工夫,就给弄好了。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这年秋天,日本鬼子打进了阿城。原阿城驻防司令麻五摇身一变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成了阿城第一号大汉奸。一天夜里,宋先生正襟危坐在八仙桌旁捧读一本颜色发黄的线装书,突然,寂静的大街上传来一条游狗狺狺的惨嗥,似遭受了什么重物的捶击。接着一串哒哒的马蹄声响过来。随后,就有人跳下马,咚咚地砸门。宋先生打开门,面前那人提着一盏马灯,影影绰绰一身军人打扮。军人十分恭敬地问候宋先生。宋先生垂眼一瞅,知道来人是已投靠了日本人的麻五的副官。副官叫宋先生上马。宋先生略一沉吟,说,是你家哪位姨太太不舒服吗?副官说,是麻司令。他老人家今晚就寝前不知怎么回事瘫软不能站立了,有劳先生去看看。先生笑了,这就去吗?副官一只手提着马灯,一只手紧按着腰间盒子枪的枪套,语气冷冷地,马上去!宋先生扫了一眼副官,又微微一笑,说,好的。先生说着便去后院牵出了他的那头小毛驴。另一个伪军模样的人走过来,欲扶宋先生。先生摆摆手,抓住鞍辔,腿一跨,很矫健地上了毛驴背。走吧,他说,走吧。宋先生是在子夜时分走进麻五的驻地的。麻五在床上蛤蟆样哼哼着,见了宋先生,一连声说,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这阵儿只觉着浑身酥软,像没有骨头似的。说着就要往起爬,竟是动不了。宋先生乜一眼一摊稀泥样的麻五,上前看了看病情,说麻司令病得不轻呢,我给你开几剂方药吃吃看。这里有两样药引子,是万万不可少的,你要务必弄到,方能见效。说罢端坐到一张紫檀方桌前,铺开纸张,挥笔就是一剂方药。药引子另纸附上,写的是:石松籽五钱,夏枯草五钱。三天后,麻五的副官骑着马又上“一文堂”来了。其时宋先生正在药房配药,见到麻五的副官,宋先生也没放下手头的活,只散淡地问一句,麻司令的病好些了吗?没有。副官说,先生你开的药剂好像疗效甚微。药理全对,怎能无效?这就奇了。宋先生放下手里的活,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司令吃了枯草,可除草性;吃了松籽,当具松质。怎会无效呢?副官一脸茫然。宋先生缓缓地说,麻司令他把药引子吃到哪儿去了?当然是肚子里呀!副官觉得宋先生的话有些愚蠢。宋先生双手一拍,难怪不管用,我是要他把药引吃到心里去呀……n副官莫名其妙地去回话了。当天,有人看见宋先生提着药箱,骑着毛驴去城外出诊了。从那天起,阿城的人们再也没见过宋先生。后来,有人传说,宋先生明里是个坐堂的郎中,暗里却在给城外赛虎岭上的抗日游击队供应着紧缺药品。传说又说,麻五的副官那天回去将宋先生的话一五一十学说给麻五后,麻五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五官扭曲得极可怕。宋先生的那番话惹恼了麻五,他想暗害宋先生,但宋先生早已经参加八路去了。传说还说,宋先生当了八路,一身戎装,一改书生派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带领除奸队干掉了狗汉奸麻五……抗战胜利后,宋先生的名字和那张奇方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点评 宋先生有五“奇”。一奇在医术。阿城名医,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接骨神技手到病除。二奇在医德。有一文没一文均看病给药,不求利益;从不要求请他出诊的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三奇在用药。医术高超,开出的药却无效,用开出的奇特药引子讽刺棒喝汉奸。四奇在机智镇定。麻五副官拿枪逼他出诊,他不慌不惧;写下讽刺挖苦麻五的药方,从容端坐;副官质问药效,他从容对答。五奇在身份。表面上是名医,实际上还可能有多种身份,充满神秘感。另外,小说用传说交代宋先生医术之外的另一个侧面,进一步突出宋先生之“奇”。通过传说,交代宋先生的身份、去向,使宋先生先前的所作所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情节发展更真实、可信,表现人们对宋先生的敬仰、赞美,也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增强了可读性。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给谏大喜,进去和夫人说下,择了吉日,张灯结彩,倒赔数百金装奁,把外甥女嫁与匡超人。B.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朗朗乾坤之下!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D.时间过得真快,好像昨天刚刚进入高中,可转眼间离毕业的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心里不免有些惆怅。答案 C解析 C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此处用来形容科学家的勇气不恰当,属贬词褒用。A项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B项朗朗乾坤:指政治清明,天下太平。D项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的人,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nB.总是你这天灾人祸的,生生的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送死了!C.行业标准有利于市场竞争更加规范,只有不断优化商业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才能使一家公司良性发展。D.我们应该完全有信心吸收一切人类的优秀资源,包括后现代的好的方面,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迈向新时代。答案 C解析 A项句式杂糅,删掉“的人”。B项语序不当,“生生的”放在“女儿”后面。D项“一切人类的优秀资源”有歧义。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余素鄙陋,一事无成,反受此殊遇,非陨首结草,不可报也!B.日前,因家庭之故,辱贤弟垂示,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乎?C.贵稿因排版问题所搁置,延误甚久,十分抱歉,现已出版,万乞见谅!D.礼物微薄,聊表私衷,万望笑纳,事情进展如何,仍望随时告知。答案 B解析 “垂示”,意赐示,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语境中是弟弟对兄长,所以不合适。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逻辑方法。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富兰克林曾将天上的闪电与地面的电火花这两个长期被人们认为是毫无联系并且截然不同的客观对象作了比较,认识到两者有十二个方面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文学评论家通过对《悭吝人》的阿巴贡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这组“吝啬鬼”的比较,更清楚地发现:吝啬鬼的典型性格就是将一钱一物都视为一本万利的万能之神,但是在资本主义阶段和封建主义阶段却有着不同的表现。比较思维有两个翅膀,一是求同思维,一是求异思维,两翼协同扇动,才能飞得高远,所以③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也可以在同类对象之间进行 ②相同点③我们在进行比较时往往会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5.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开头,写一段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庄周的《庄子》,是清亮通透的河,可以摆渡迷惑的众生,能够觅得源于道家经典的人生微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儒林群丑的图,可以警醒迷途的士子,能够打破源自科举制度的思想禁锢。n二、阅读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杜少卿辞荐举[清]吴敬梓①到家,娘子说道:“巡抚一个差官,拿了一角文书来寻,不知为甚事。”杜少卿道:“这又奇了!”正疑惑间,小厮来说道:“那差官在河房里要见。”杜少卿走出去,同那差官见礼坐下。差官道了恭喜,送上一角文书来。那文书是拆开过的。杜少卿看了道:“李大人是先祖的门生,原是我的世叔,所以向朝廷荐举我为官。我怎么敢当?但大人如此厚意,我即刻料理起身,到辕门去谢。”留差官吃了酒饭,送他几两银子作盘缠,打发先去了。②在家收拾,没有盘缠,把一只金杯当了三十两银子,带一个小厮,上船往安庆去了。到了安庆,不想李大人因事公出,过了几日才回来。杜少卿投了手本,那里开门请进去,请到书房里。李大人出来,杜少卿拜见,请过大人的安,李大人请他坐下。李大人道:“自老师去世之后,我常念诸位世兄。久闻世兄才品过人,所以朝廷仿古征辟大典,我学生要借光,万勿推辞。”杜少卿道:“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李大人道:“不必太谦。”杜少卿道:“大人垂爱,小侄岂不知?但小侄麋鹿之性①,草野惯了,近又多病,还求大人另访。”李大人道:“世家子弟,怎说得不肯做官?我访的不差,是要荐的!”杜少卿就不敢再说了。李大人留着住了一夜,拿出许多诗文来请教。③次日辞别出来。他这番盘缠带少了,又多住了几天,在辕门上又被人要了多少喜钱去,叫了一只船回南京,船钱三两银子也欠着。一路又遇了逆风,走了四五天,才走到芜湖。到了芜湖,那船真走不动了,船家要钱买米煮饭。杜少卿叫小厮寻一寻,只剩了五个钱,杜少卿算计要拿衣服去当。心里闷,且到岸上去走走,见是吉祥寺,因在茶桌上坐着,吃了一开茶。又肚里饿了,吃了三个烧饼,倒要六个钱,还走不出茶馆门。只见一个道士在面前走过去,杜少卿不曾认得清。那道士回头一看,忙走近前道:“杜少爷,你怎么在这里?”杜少卿笑道:“原来是来霞兄!你且坐下吃茶。”来霞士道:“少老爷,你为甚么独自在此?”杜少卿道:“你几时来的?”来霞士道:“因这芜湖县张老父台②写书子接我来做诗,所以在这里。我就寓在识舟亭,甚有景致,可以望江。少老爷到我下处去坐坐。”杜少卿道:“我也是安庆去看一个朋友,回来从这里过,阻了风。而今和你到尊寓顽顽去。”来霞士会了茶钱,两人同进识舟亭。④庙里道士走了出来,问哪里来的尊客。来霞士道:“是天长杜状元府里杜少老爷。”道士听了,着实恭敬,请坐拜茶。杜少卿看见墙上贴着一个斗方,一首识舟亭怀古的诗,上写“霞士道兄教正”,下写“燕里韦阐思玄稿”。杜少卿道:“这是滁州乌衣镇韦四太爷的诗。他几时在这里的?”道士道:“韦四太爷现在楼上。”杜少卿向来霞士道n:“这样,我就同你上楼去。”便一同上楼来,道士先喊道:“韦四太爷,天长杜少老爷来了!”韦四太爷答应道:“是哪个?”要走下楼来看。杜少卿上来道:“老伯!小侄在此。”韦四太爷两手抹着胡子,哈哈大笑,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少卿!你怎么走到这荒江地面来?且请坐下,待我烹起茶来,叙叙阔怀。你到底从哪里来?”杜少卿就把李大人的话告诉几句,又道:“小侄这回盘缠带少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方才还吃的是来霞兄的茶,船钱饭钱都无。”韦四太爷大笑道:“好!好!今日大老官③毕了!但你是个豪杰,这样事何必焦心?且在我下处坐着吃酒,我因有教的一个学生住在芜湖,他前日进了学,我来贺他,他谢了我二十四两银子。你在我这里吃了酒,看风转了,我拿十两银子给你去。”杜少卿坐下,同韦四太爷、来霞士三人吃酒。直吃到下午,看着江里的船在楼窗外过去,船上的定风旗渐渐转动。韦四太爷道:“好了!风云转了!”大家靠着窗子看那江里,看了一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杜少卿道:“天色已晴,东北风息了,小侄告辞老伯下船去。”韦四太爷拿出十两银子递与杜少卿,同来霞士送到船上。来霞士又托他致意南京的诸位朋友。说罢别过,两人上岸去了。⑤杜少卿在船歇宿。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风,船家扯起篷来,乘着顺风,只走了半天,就到白河口。杜少卿付了船钱,搬行李上岸,坐轿来家。娘子接着,他就告诉娘子前日路上没有盘缠的这一番笑话,娘子听了也笑。(节选自《儒林外史》,有删改)注 ①麋鹿之性:性格散漫,不受羁缚。②老父台:犹言“老父母”,旧时对地方官的敬称。③大老官:地主、财主。6.请结合全文谈谈杜少卿的旅途为何如此困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盘缠少,又付喜钱,遇逆风,日子久。7.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③段画线处,杜少卿为什么不直言荐举之事,而只说“去看一个朋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段画线处,韦四太爷得知杜少卿家产散尽却“大笑”,从这一细节中你读出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杜少卿淡泊名利,刚刚辞过荐举;而来霞士趋炎附势,开口便说县令。两人话不投机,所以杜少卿不愿直言。(2)读出了韦四太爷率直豪爽的个性;也表明了韦四太爷对杜少卿豪杰之气的欣赏,以及两人之间的无所忌讳的亲近关系。8.小说第③④⑤段多次写到“风”,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第③段借逆风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更富戏剧性,将主人公置于困境之中,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旨。(2)第④段中对风的侧面描写,含蓄地表现了主人公期待返家的焦急心情。(3)第⑤段以顺风烘托人物暂时摆脱困境、顺利回家的轻松愉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