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2 KB
  • 2022-04-13 发布

(课标通用)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素养全练7议论文阅读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素养全练(七) 议论文阅读一、A组 品德修养一、(2018·深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涵养几分静气宋 威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参考答案:①严格的自律;②艰难困苦的历练;③从读书中得来。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梳理的是“涵养静气”的方法,从文章第②段最后一句“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可知后文开始讲述涵养静气的方法。选文第③~⑤段,段首都有中心句,抓住它们认真分析可得答案。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论题。内容上:首段以儿子在屋内安静坐着,听表声寻表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题“静”,也使文章开头避免平铺直叙,增加文章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句段的作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方面,位于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内容上,讲述了一则与论题相关的小故事,引出了文章的论题。总体来说,以故事开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3.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论点。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写毛泽东到喧闹的地方读书,在议论文中属于举例论证,其作用是论证了本段的分论点,即其前面的一句话:“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n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本文由“我们要涵养几分静气”这一中心论点,分出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静心功夫’,还可以从读书中来”三个分论点。扣住其中任意一个分论点进行补写,只要举例典型,语言简明即可。〚导学号64714076〛二、(2018·湖北黄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带点笑容罗 兰①一位台大工学院的教授曾经在闲谈中对我说,他每次上课(特别是给新生上课),一定面带笑容。他不但面带笑容,而且尽量用说笑话的方式来讲话,使得满室笑声不绝。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理。②“剥下科学严肃、冷硬、令人生畏的外衣,显出它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趣味和美感!”这是这位名教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宗旨。③他说,本来科学是非常美妙、非常有趣的一种东西,可惜当初真正“通”的人太少,以致因为他们的不通,而不能把科学的真正面目很轻易地传授与人,而使科学蒙受了冤屈,成了深奥难解、令人不敢接近的东西。④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我一向畏惧数理科学,相信这是因为它们最初和我见面时,没有“面带笑容”。由此想来,文学、艺术、音乐之使人乐于接近,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A              。 ⑤笑容还是增进感情的媒介。笑容好比机器上的润滑油,可以减轻摩擦,使齿轮与齿轮之间的运转灵活,又犹如桌椅脚下的胶垫,可以缓和锐角,增加彼此之间的和睦与协调。B              。 ⑥当我和朋友在谈话之间,偶尔意见发生冲突时,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消灭争执而又不伤和气的办法。⑦而且我更相信,即使在你争辩或抗议的时候,如果你仍能使自己面上带点笑容,这争辩抗议也会很容易地变成了提醒与解释,减少了对方的敌意和反感,增加了胜利的机会。⑧笑容不但能表现在面貌上,而且能表现在          里。 ⑨也许我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做播音员做久了,对声音特别敏感。有好几次,接听电话时,因为对方声音里缺少笑容,被我误认为他很忙,或一面打电话,一面为办公桌上的公事在发烦,使我不敢和他多谈下去。而当我草草结束谈话,请他快去忙公事的时候,他才惊奇地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你不是有事要商量吗?”⑩我这才知道,他并不忙,也没有为公事发烦,他只是以为我看不见他的表情,因此省掉了笑容而已。还有一次,一位很熟的朋友,因为她在电话里的声音没有笑容,而使我以为她在生气。等我向她问罪的时候,她才连忙解释,并没有生气,也并没有不欢迎我的电话。后来,她才恍然想起,说:“哦!对了!我没有带上一点笑容。”笑容虽是脸上的事,但表情确乎会影响声音。当你带点笑容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必定有点喜气。当你皱起眉头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不耐烦。当你拿起电话听筒,脸上毫无表情地问上一句:“喂!你是哪位?”对方听来,准觉得你是陌生和疏远的。而假如对方通上名来之后,你还不能用笑容表示一点欢迎与惊喜之情的话,你的朋友就难免以为他的电话对你是一种无礼的打扰,而急于想要把电话挂断了!生活虽然有它严肃的一面,但如果你懂得使这严肃的人生带上一点笑容,那么,那严肃的一面也就会变成音乐与诗章了。那难道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选自《罗兰小语》,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台大教授上课面带笑容,只是为了消除他与学生之间的隔膜。B.第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笑容”比作“润滑油”“胶垫”,论证形象生动。C.“带点笑容”和“皱起眉头”表现在声音上是不同的。nD.严肃的人生因带上笑容而变成音乐和诗章,那一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情况。阅读文章第一段,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台大教授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理。2.下面这段话出自原文,你认为是放在上文的A处还是B处呢?请简要说明理由。以前小学生的算术教科书上,把2画成一只游水的鸭子,把6画成一个汤匙,把7画成一把伞柄……这正与国语的开始用诗歌体,慢慢才归纳到文法,音乐开始用唱游,慢慢才演绎出乐理相似。选     处:   参考答案:A 备选文段列举学科知识因带上笑容而使初学者乐于接受的例子,这是论证“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的论据(或“这是用来消除学习者的畏惧心理的”)解析:本题借还原语段,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层次的梳理能力。阅读原文,第④段是说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第⑤段是说笑容还是增进感情的媒介。阅读选文可以知道,选文是在说“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所以放在A处。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笑容”的含义。(1)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2)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参考答案:(1)这些学科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趣味和美感(或“这些学科美妙、有趣的一面”)。(2)笑脸(或“面对冲突时的从容心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1)联系上文“本来科学是非常美妙、非常有趣的一种东西,可惜当初真正‘通’的人太少,以致因为他们的不通,而不能把科学的真正面目很轻易地传授与人”,我们可以得知“笑容”指“这些学科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趣味和美感”。(2)阅读⑥⑦两段,可以推知出答案“笑容”指带着微笑的面孔。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文章认为,笑容在生活中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2)结合上下文,在第⑧段横线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论述完整。参考答案:(1)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笑容是增进感情的媒介。(2)声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把握能力。(1)文章的④⑤两段主要论述笑容在生活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抓住段首句可总结出答案。(2)由文章的第⑨段可以推知答案,下文在说笑容与声音的关系,所以填写“声音”。三、(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容人之功”亦为功刘根生①有人说,“既要敢于担当,又要有容人之功”。话虽不长,却令人深思。②独木再高也撑不起大厦。一个人能担当固然不易,但更可贵的是容得下他人冒尖出彩,共同成就一番事业。有家跨国公司,新任经理都会从总裁那里得到木制套娃。其中,小木娃上有张字条:如果每个人都只用比自己小的人,公司就会变成矮人;如果每个人都能用比自己高大的人,我们就会成为巨人。对管理者而言,善用“高大者”便是容人之长,本质上即是容人之功。③容人之功,体现着求同存异、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气质。赤壁之战前夕,张昭主和,周瑜主战,两人在大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赤。当孙权采纳了周瑜意见后,张昭转而积极配合支持周瑜,共辅孙权守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意见有分歧乃至纷争,并不可怕;凡事谋定之前,尽可各抒己见。但在谋定之后,则不可因观点相异而不作为甚或使绊子。张昭的故事启示人们,心中存有大格局、涵养乐见其成的雅量,处处补台、成人之美,方能凝心聚力,以求大功告成、美美与共。④容纳他人成就意味着共创共享,往往孕育着伟大的美德。普瑞舍在研究中发现水母荧光蛋白后与查菲和钱永健等分享了成果,后者接力探索,完成了荧光蛋白在其他物种上重组研究且获诺贝尔化学奖。普瑞舍说:我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他们做了我做不到的伟大工作。在西班牙自行车赛上,车手埃斯特万临近终点时不幸遭遇爆胎,只好扛起自行车向终点跑去,紧随其后的车手纳瓦罗选择跟在后面慢行,最终与奖牌失之交臂。纳瓦罗说:超越爆胎对手取胜不大道德。无论是为他人站在自己肩膀上成功而高兴,还是在竞争中坚守道义与精神,都彰显着“容人”的高尚境界。n⑤现实中,容错不易,容功尤难。有的人患有“致命的自负”,总觉得自己全知全能全善,于是事事都想捏在自己手中,不给他人表现的机会;有的人热衷揽功争功,事情做不成就推脱责任,事情做成了则忙着往自己脸上贴金,擅长做一分、讲十分。在一些地方,干事者败在了“琢磨干事者”之手,久而久之,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了干事创业的良性环境与氛围。事业成败最终在人,倘若任由这种风气蔓延,再美的蓝图恐怕也会在“落实”中走向“落空”。正因此,更须倡导与播撒容人之功的理念。⑥回溯历史,秦穆公不仅广纳天下英才,且“人之有技,若己有之”,结果“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可见,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人的成长紧密相关。社会的发展永远靠合力推动,既以“建功立业舍我其谁”的精神履职尽责,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成他人之功,心田似海、同心同德、勠力实干,我们方能赢得更出彩的人生,成就更绚丽的事业。(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24日,有改动)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参考答案: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成他人之功,我们方能赢得更出彩的人生,成就更绚丽的事业(或“容人之功”亦为功)。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要重点关注三个位置:标题、开头和结尾。并且要注意:论点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本文的标题“‘容人之功’亦为功”,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结尾句“社会的发展永远靠合力推动……成就更绚丽的事业”,也包含作者的观点,可据此概括。2.结合全文来看,“容人之功”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善用“高大者”,容人之长;(2)求同存异,从善如流(或心中存有大格局、涵养乐见其成的雅量,处处补台、成人之美);(3)为他人站在自己肩膀上成功而高兴,在竞争中坚守道义与精神,都彰显着“容人”的高尚境界(或共创共享)。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第②~④段具体解释了“容人之功”的内涵,概括要点可采用抓总领句或总结句的方式。如第②段的结尾句、第③段的首句、第④段的首句和尾句。3.第⑤段“倘若任由这种风气蔓延”中的“这种风气”是指             。 答案:劣币驱逐良币解析:本题考查短语的指代义。“这种风气”表示近指,一般指代本句话或本句话前面的内容。第⑤段列举了几种人的表现,指出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了干事创业的良性环境与氛围”。所以,“这种风气”是指“劣币驱逐良币”。4.第③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举例论证。列举张昭主和不成,转而积极配合支持周瑜,共辅孙权守土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容人之功,体现着求同存异、从善如流的胸怀和气质”这一观点,增强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列举了张昭主和不成,转而积极配合支持周瑜,共辅孙权守土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分析其作用,需要指出它论证什么观点。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5.下面这则事例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更始元年,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参考答案:不能。文中论述的观点是一个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而所给事例论述的观点侧重于“宽容他人,不计前嫌,化敌为友”,所以不能成为本文的论据。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据。解答此题,就看所给论据能不能论证中心论点。所给材料的关键句是“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突出的是宽容,与本文的中心论点不一致,所以不能作为论据。二、B组 读书求知一、(2018·湖南衡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n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概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者文首或者文尾的位置。仔细分析本文的内容,可知本文围绕“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进行论述,所以标题即论点。2.阅读文章第③段,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参考答案:(1)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2)往往只是有个人色彩(脾气),而不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3)让人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题方法是抓住关键词,进行整合,即可得到答案。第③段共有三个句子,每句话都包含一个答案要点。如第一句的关键词是“约束和过滤”,第二句的关键词是“时代文化内容”,第三句的关键词是“空虚和焦虑”。3.文章第⑤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参考答案:举例论证。举出读四大名著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考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一句列举四大名著的例子,即举例论证。本段的论点在段首即已提出,所以列举四大名著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段首句。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体会。答案示例: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要学会甄别和选择,要多阅读经典,不要沉迷网络,对网络上乌七八糟的信息更要有选择地吸收。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注意三个方面:一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二回答的观点正确,符合文本论点;三紧贴画线句内容展开陈述。〚导学号64714077〛二、(2018·四川眉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做大学问、真学问n王子墨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②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成了无数有担当的知识分子的期许与自勉。③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历史的评价标准却贯穿古今。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要秉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学术风骨。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中国传承数千年之久学术传统的再一次重申,为广大知识分子指明了立志求学的方向。④知识分子,当有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学术探索,也当紧贴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中寻求学术研究的立足点。马克思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学术成果,必须从实践中来,并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知识分子,也必须对国情有深邃细密的考量,对历史有拨云见日的洞察,对专业有韦编三绝的钻研,才能拿出与实践相吻合、具有厚重分量、切中时代脉搏的学术成果,才能成就学问的大与真。⑤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术界存在不少乱象,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正如有人所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清除乱象,需要知识分子以学者风骨自我勉励,在如乱花过眼的种种诱惑面前保持定力,校准人生价值的度量衡,把对物质享受的关注,转移到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知识分子专注于学术正道的上下求索,而非在利禄之途上奔竞游走,是做出真正的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学术历经千载而斯文不坠的关键所在。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也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争当时代弄潮儿。(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0字以内)参考答案: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把握论点,可从其位置来分析:标题、开头和结尾处。本文的标题就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全文也是围绕这一论点来展开的。所以,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2.第②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举例论证。举司马迁矢志不渝创作《史记》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知识分子要做大学问、真学问”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本段概述了司马迁创作的经历,是举例论证。事例与论点之间总是密切相关的,分析作用时,将论点结合起来表达即可。3.请简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首先提出分论点“知识分子,也当有所拒”,然后从反面举当今学术界存在乱象的事例进行论证,再从正面进行道理论证(或“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分别举例和讲道理”),最后得出“专注于学术正道求索是知识分子做真正大学问、真学问的关键”的结论。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答题时,先要理清第⑤段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依照“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格式组织语言。此段的第一句提出分论点,第二、三句从反面举事实进行论证,第四句从正面讲道理,第五句得出结论。〚导学号64714078〛三、(2018·湖北十堰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郑伟钦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n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带着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阅读可以拓展人生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第①段,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事;第②段用设问引出读书的好处——让人知不足,并在第③④段分层进行论述;第⑤段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并在⑥⑦⑧三段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第⑨段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分总关系。C.第⑦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理解。第②段“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是个设问句,它的作用主要是引起下文;第③段论证“知定力不足”,第④段论证“知才具不足”,可见第②段和③④两段是总分关系。3.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答案示例:道理论证。引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突出论证这一段的分论点——“贵在坚持,忌躁贵恒”,让人易理解,易接受。n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荀子的话语中可看出“跬步”与“千里”、“小流”与“江海”的关系就在于坚持积累,读书也是一个坚持积累的过程,而这正论证了本段的分论点——贵“在坚持,忌躁贵恒”。4.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事;然后用设问引出“读书的好处——让人知不足”的观点,并分层进行论述;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后,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答题时,先要理清文章是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然后依照“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格式组织语言。本文前两段引出论点,第③④段分别论述“知定力不足”“知才具不足”,第⑤段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后,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三、C组 成长励志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人生立志须趁早赵九如①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②“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③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④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身处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乐。⑤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代”发人深省。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⑥哲人有言,“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扬起理想的风帆,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地驶过万重山。(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人生立志须趁早。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主要观点的能力。概括中心论点,要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立志须趁早。2.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n参考答案:不能。因为第②段论证了对个人而言立志的重要性,第③段论证了立志要趁早的重要性,这样的文段安排符合文中“立志非常重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一句,符合论点的逻辑顺序,使文章论证严密,结构严谨,如果调换顺序则没有这样的效果,所以不能调换顺序。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②段论述了对个人而言立志的重要性,第③段论述了立志趁早的重要性,这样的文段安排符合论点的逻辑顺序,所以不能调换顺序。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远大的志向需要有理想与信念的支撑。同时,第⑤段将春秋战国时期、魏晋时期、当代西方社会与当今我国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对比,有力地证实了追求远大志向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作答,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一般是证明本段的观点。第⑤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本段的观点是“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4.从选文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美好的愿景?参考答案:①人生需要趁早立下远大志向;②要坚守信念,矢志不渝,为志向执着付出。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要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③④⑤段都有中心句,把它们找出来进行概括可得到答案。二、(2018·江苏无锡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1.文章第①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参考答案:引用“二王”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解析: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开头段叙述“二王”的故事,自然是为了吸引读者;另外,开头段在讲完故事后,紧接着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点出了中心论点;最后,这两个事例,还是作为事实论据出现的。2.请概述第③段的论证思路。n参考答案:首先提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的观点;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三种表现来论证缺乏恒心一事无成;最后引用古人的话指出有恒和无恒产生的结果不同,从而强调要做成事情贵在有恒心。解析:本题考查理顺论证思路的能力。仔细研读第③段,分析句子之间的内容关联:首句概括性强,是本段的观点,可看作是全文的分论点;接下来用三个“有的人”引领了三类人的例子,对段首的分论点进行举例论证,点出缺乏恒心的后果;然后引用古人的名言,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段首观点。最后一句话强调做成事要靠有恒心。3.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理解。参考答案:鲁迅认为两类人是可敬的,虽然落后但坚持到底的人和对前一类人持认同态度的人,他把这两类人比喻成“中国将来的脊梁”,强调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关键句的能力。分析画线句可知,鲁迅盛赞了两类人,一是“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一是“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说他们是“中国将来的脊梁”,其实强调了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三、(2018·贵州遵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磨①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②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③磨,缔造辉煌。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有了《本草纲目》的诞生,才有了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了“扬州八怪”之首席。④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中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中掉以轻心,酿成悲剧。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⑤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⑥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摘自《青年文摘》2018第11期,有删改)1.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参考答案:承受磨难,我们才能变得更好(或“只有经历磨难,我们才会取得成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①段末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第②段末的“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等句,分析整理,即可得出答案。2.第④段画线句子除用了例证法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对比论证。用莫言和拿破仑的经历作对比,证明了“欢乐和盛誉也是一种磨难”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n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此句列举“他”和“拿破仑”的事例,“相反”一词又表明作者是用他们作对比。其作用就是有力地证明了此段的观点。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3.文章第③段和第④能否调换顺序?结合文本分析理由。参考答案不能。理由:因为第③段和第④段之间有递进(逻辑)关系,困难和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难,然而欢乐和盛誉更是人生的一种磨砺(它们之间存在层次上的递进关系)。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论述思路。第③段论述的是“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第④段论述的是“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从“痛苦、失败”到“欢乐和盛誉”,自然是一种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注意分析“更是”这一词语的意思,这是个表递进关系的标志性词语。4.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引用了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再次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加了权威性和说服力;(2)再次总结中心论点,提出希望与建议;(3)在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解析:此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第⑥段是文章的结尾,有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同时这个语段又引用泰戈尔、司马迁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导学号64714079〛四、D组 热点话题一、(2018·安徽合肥包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杜绝校园餐浪费须从供给发力周继坚①据媒体报道,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城市餐饮浪费总量惊人,而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调查显示,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有分析认为,学生对校园餐饮满意度较低,良好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的双重缺失是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是家庭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使其受益终生。报告指出,仅以某大城市为例,该城市中小学生每年校园餐饮的浪费总量估算值约7780吨,折合经济损失约1.6亿元,而浪费掉的这些食物所占用的耕地面积约为28万公顷。如果放到全国范围内来看,数字无疑将更加惊人。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有限的国家,仍有数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正视校园餐浪费问题。③中小学营养餐浪费成为普遍现象,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学校认为学生“不爱吃”,受访学生则反映营养餐“不好吃”。在校园餐饮满意度调查中,只有14%的学生对校园餐饮表示满意,53%的学生则认为校园餐饮口味、质量有待提高,33%的学生更是直接填“不满意”。可见,虽然校园营养餐搭配合理、方便快捷,但很多中小学生并不满意,他们“用脚投票”,宁愿走出校门用餐也不吃营养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④客观来讲,校园餐饮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因此,我们无意苛责配餐公司。实际上,由于加工条件有限、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校园营养餐的确在口味、口感等方面难以尽如人意。正所谓“众口难调”,面对成千上万不同饮食习惯的中小学生,有限的校园营养餐毕竟不是自助餐,加上中小学生自身挑食、偏食等不容忽视的因素,校园营养餐和学生的需求之间的“脱钩”在所难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营养餐没有改进的余地,没有提升的空间。⑤杜绝校园餐浪费最根本的途径,仍然是从供给上发力,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校园营养餐“不好吃”、学生“不爱吃”的问题。笔者认为,杜绝校园餐浪费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持续发力: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甄选机制,选择那些品牌信誉度好、产品质量高的配餐公司面向校园提供餐饮服务,其中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在注重营养结构的同时,合理提升校园餐的质量和口感;其次,要优化校园餐从制作、运输到发放的全部流程,采取有效措施,缩短配餐时限,提升配餐速度,并建立配餐督促机制,形成合理的校园餐加工场地布局;最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丰富校园餐配餐种类,在分类指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餐饮需要,包括实现学生自主“点餐”等。n⑥杜绝校园餐浪费是一个系统工程,背后是一整套的餐饮管理和食育教育。在这方面,教育和卫生等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可以做得更多。一方面,需要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引导中小学生认识到珍惜粮食的社会意义,引导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知识,养成更加健康的就餐习惯。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校园餐生产机构、制作流程的监管力度,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甄选机制,下大力气淘汰一批只看收益、没有追求的配餐公司,建立责任追究和黑名单制度,倒逼配餐公司改进校园餐质量,动态跟进校园餐的质量和安全。(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4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杜绝校园餐浪费须从供给发力。解析:本题考查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标题就是论点。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参考答案:不可以删去。“明显”是一个表示程度的词语,表明了校园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若删去,则无法准确表达这一意思。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解答此题,主要把加点词去掉前后句意的变化说出来即可。3.第③段列举数据的内容是什么论据?有何作用?参考答案:事实论据。列举大量的数据,论证了“中小学营养餐浪费成为普遍现象,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只有14%的学生对校园餐饮表示满意,53%的学生则认为校园餐饮口味、质量有待提高,33%的学生更是直接填‘不满意’”明显是使用了事实论据,列举大量的数据,论证了段首句的观点。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论证方法就是为论证观点服务的。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开篇列举大量数据,表明校园餐浪费现象严重;接着分析并指出校园餐浪费源于中小学营养餐与学生的期望值的心理落差;最后提出“杜绝校园餐浪费须从供给发力”的中心论点,并给出相应措施。整个论证过程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要抓住点明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没有词语作为标志就要仔细阅读文章内容,读懂内容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连接词组织语言。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可能会对哪些部门产生较大的触动。答案示例:学校、配餐机构、教育和卫生等主管部门。解析:这是一道拓展题。首先要读懂原文,看看原文中都指出了哪些问题,涉及哪些行业、部门,然后作答。二、(2018·黑龙江龙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最可悲的教育,是寒门养贵子①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父母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看中“富养”孩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倾其所有地供养孩子。②但普通家庭再怎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无法凭空假装富裕。结果是,父母在身后负重前行,子女在人前过得光鲜亮丽,还嫌父母没见识,不懂生活。③真正的富养,富在见识和眼界。可是,在焦虑的现代社会,“富养”早已被人误读,许多父母简单地将“富养”理解为“砸钱”,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④之前去四川支教时,见到一个现象:支教的那个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见孩子一面。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他们给孩子买最新的iPad,每个月给他们高于当地生活水平的生活费。结果呢,这些孩子却花大量时间用iPad看小说、玩游戏,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最新的科技产品。他们在物质上贫乏吗?比起周围的孩子,他们的物质条件算是好的,但有了基本的物质,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教育,他们仍然缺乏眼界和知识。⑤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家长们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孩子。⑥在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16岁的武亦姝在舞台上表现的自信与从容令人折服。她至少有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用她的话讲就是:“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但她并不是n一个诗词的复读机。她的诗词沉淀,是出于热爱,更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她父母喜欢阅读,家中藏书很多。⑦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面,双门洞的孩子都是“富养”长大的,他们富在精神世界,富在父母给了他们很多很多的爱……孩子们也从父母身上继承了贱兮兮的乐观、穷兮兮的精致,以及好强。虽然生活很清苦,但大家在一起比什么都开心。⑧给孩子很多爱,他才会明白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也许贫困的家庭会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到成人世界的不易,但也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父母,进而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⑨富养不是为了满足孩子对富人生活的想象,而是教会孩子在生活的苦难面前坚强、坚韧,体贴父母的不易,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付出改变不如意的现状,让他们明白:唯有精神的成长、意志的坚强,以及勇气的磨炼,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⑩西方精英教育坚持一个育人准则:终身学习和全面成长。这是保证财富代际传承的必要条件。所以,“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摘自《意林》2017年12月24期,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示例:“富养”要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或“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理解。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答题时,要格外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段。“‘富养’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而是富在养精神、见识和自我修养”这一句,结合全文来看,可以作为中心论点。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从生活现象说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文章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三种:①引出论点;②激发阅读兴趣;③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本文从生活现象说起,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题。3.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案示例: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家长应该在精神上富养孩子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对诗词的热爱让16岁的武亦姝在舞台上尽显风采”这一事例是明显的举例论证,该事例由第⑤段“真正优质的教育从来不是砸钱就能获得的。家长们不应该为经济不够优渥而焦虑,而应该反省有没有在精神上富养孩子”一句引起,所以其作用就是为了证明“真正优质的教育是在精神上富养孩子”这一观点。4.为了避免“寒门养贵子”的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想怎么做。答案示例:我想我应该在物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攀比,不过度消费,在家庭财力的允许范围内进行适当消费;然后在精神生活上“富养”,树立远大的目标,认真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磨炼意志,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感悟能力。作答时,一定要紧扣文本,可从“在精神上进行富养”方面来谈。三、(2018·湖北咸宁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游手好闲,手游好险①“大吉大利”的下一句是什么?正确答案是“晚上吃鸡”。“大吉大利,晚上吃鸡”,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东西,怎么就“合体”了呢?原来,这是玩家们发动“手游”大战的一句“暗号”。②2017年,我国网民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7.53亿,网络游戏用户5.83亿。单是“王者荣耀”游戏,注册用户就突破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与此同时,游戏玩家越来越低龄化,沉迷网游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约1.6亿,很多是“资深玩家”,纷纷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王者荣耀”的低龄用户比例,甚至高达54%。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王者荣耀”就曾以篡改历史人物等手法源源不断地制造快感。在游戏中,骚客李白变成了刺客,刺客荆轲变成了堂客,堂客貂蝉变成了侠客……这大约是学习借鉴了“抗日神剧”的“先进经验”,“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玩家们一步一个脚印地陷进游戏开发者精心设计的各种陷阱中,难以自拔,不愿他拔。n④此外,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玩家们可以今天拿到一双靴子,明天拿到一对护腕,几个月后拿到“终极武器”。而这种在虚拟游戏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恰好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⑤自然,这也引发了不少悲剧。以青少年玩家为例,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的有之;为打赏游戏主播,花掉家里积蓄的有之;狂打40小时手游,诱发脑梗的有之;被父亲教训,随后跳楼的有之……其实,玩家不是在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了,成了游戏的玩偶、游戏的奴隶,结果难免玩物丧志,玩火自焚。⑥化解“手游”之险,必先预防“游手”之闲。一方面,多开发有益的线上游戏,多组织有益的线下活动,使“游手”多接触正能量,冲淡和取代有毒有害的“手游”。另一方面,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游手”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滋润,把“游手”从“手游”中解放出来。同时,法律和制度层面也需跟进。比如,韩国青少年注册游戏须父母同意,美国有比较成熟的游戏分级制度,芬兰有专门的手游指南。这些他山之石,或可从源头上防止“手游达人”成为“游手好闲”的庸人懒人歹人恶人。(原文有删改)1.(原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化解“手游”之险,必先预防“游手”之闲。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答题时,要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这是论点最常出现的位置。此文先列举网民沉迷手游现象,然后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接着指出其危害,结尾又论述如何预防。通过以上分析,结尾段第一句话作为本文论点较为合适。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现在许多青少年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B.学生玩手游就会影响身心健康,荒废学业,误入歧途。C.合理的措施可以预防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化解“手游”之险。D.文章大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说法过于绝对。3.概括文章第②段举出的现象,并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参考答案:现象:沉迷网游、手游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非常多。原因:①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②在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获得的刺激感、成就感,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概括。第②段为说明玩家沉迷游戏现象列举了大量的数字,可用“游戏玩家越来越低龄化,沉迷网游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等类似的句子作为总结。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③④两段作了论述,可抓住“首先,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而这种在虚拟游戏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恰好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进行概括。4.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四个由手游引发的悲剧,证明了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很危险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从第⑤段“以青少年玩家为例”来看,该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其作用当然是为了支撑该段的中心句“自然,这也引发了不少悲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