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96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解析] 本题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从后文“大破纳兵”可以看出,是刘玄佐他们打败了李纳,因此可以确定,前面部分的意思为“李纳反叛,李洧在徐州归附了朝廷,因此李纳猛烈地攻打李洧”,据此可以确定答案为C项。[答案] C[参考译文]刘玄佐,是滑州匡城人。(刘玄佐)年少时放荡不羁,不经营事业,为县里捕捉盗贼,触犯了法律,吏人鞭打凌辱他,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大历年间,李灵耀占据汴州发动叛变,刘玄佐趁其不备,偷袭占领了宋州,朝廷下诏让宋州隶属永平军,节度使李勉上表奏请让刘玄佐代理宋州刺史。德宗建中初年,升职而兼任御史中丞,任宋、亳、颍节度使。这时李纳反叛,李洧在徐州归顺朝廷,李纳猛攻李洧,皇上下诏让刘玄佐援助李洧,刘玄佐他们大破李纳军,斩杀一万余人,东南部的运粮水道于是被打通。进兵围困濮州,攻濮阳,都攻克了,两次都迫使守将投降,从而打通了濮阳渡口。朝廷提升刘玄佐为检校兵部尚书兼任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韩公裔,字子扆,开封人。充康王①府内知客。金兵犯京,王出使,公裔从行。渡河,将官刘浩、吴湛私斗,公裔谕之巧解。次磁州,军民戕奉使王云,随王车入州廨,公裔复谕n退之。王之将南也,与公裔谋,间道潜师夜起,自是亲爱愈笃。及兵退,张邦昌②遣人同王舅韦渊来献传国玺。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选自《宋史·韩公裔传》,有删改)[注] ①康王: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②张邦昌:北宋大臣。靖康之难后,被金国强立为“伪楚”皇帝。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B.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C.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D.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解析] 本题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三处,第一处,“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又谓”是“又说”的意思,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议论的人”,所以应该在“议者”的前面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第二处,“不可信”是“不值得信任”的意思,因此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以排除D项;第三处,“公裔力救渊释其罪”,据前文可以得知,康王赵构想要诛杀韦渊,后面就应该是“韩公裔尽力救韦渊,(朝廷)免去他的罪行”,据此可以排除A项。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B项。[答案] B[参考译文]韩公裔,字子扆,是开封人。在康王府内负责迎接宾客,金国的军队进犯京城,康王出使,韩公裔随行,渡过黄河,将官刘浩、吴湛私下争斗,韩公裔劝说他们,他们才和解。驻扎在磁州,军民残杀奉命出使的王云,跟随康王的车队进入州署,韩公裔又劝退他们。康王将要南行,和韩公裔谋划,在夜间从小路秘密出兵。从此康王对韩公裔更加亲近看重。等到金兵撤退,张邦昌派人和康王的舅舅韦渊来献传国玉玺。当时韦渊自称“伪官”,议论的人又说张邦昌不能信任,康王大怒,要杀韦渊,韩公裔说:“国玺自己回来,是天命。”康王于是接受国玺,命令韩公裔掌管。韩公裔尽力解救韦渊,(朝廷)免去他的罪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n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选自《北史·薛端传》,有删改)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B.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C.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D.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解析] 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地方,第一处,“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中的“为”是“担任”的意思,前面的“柱国李弼”应该是主语,因此在“东讨”的后面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项和B项;第二处,“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中“无过薛端”翻译为“没有超过薛端的”,与前面的内容是递进关系,因此中间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综合上述,确定答案为D项。[答案] D[参考译文]薛端,字仁直,本来的名字叫沙陀。有志气节操,遭遇父亲丧事,服丧合乎礼制。他和弟弟薛裕专心学习,不与外人交往。十七岁时,司空高乾邕征召他为参军。(朝廷)赐给他平阴县男的爵位。薛端生性刚强正直,每次上奏请示,不回避权贵。周文帝嘉奖他,所以赏赐他名为端,想使他名副其实。自从他掌管铨选官吏之事以来,首选的都是贤德有才能的人,即使是贵族子弟,没有才能且品行低劣的人,也从未被提拔过。大军东征,柱国李弼任别道元帅,精选幕僚英才,好多天也确定不下来。周文帝对李弼说:“我给你考虑了一名长史,没有比薛端更合适的了。”李弼答道:“是真才。”便派薛端担任此职。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奚斤,代人也,世典马牧。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幕容伯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世祖即位,为司空。世祖征赫连昌,遣斤率兵袭蒲坂。昌守将赫连乙升闻斤将至,惧,弃蒲坂西走。斤追败之。斤入蒲坂,收其资器,百姓安业。真君九年薨,时年八十。世祖亲临哀恸,谥曰昭王。(节选自《魏书·奚斤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慕容伯n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B.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慕容伯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C.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慕容伯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D.太宗即位/为郑兵将军/循行州郡/问民疾苦/太宗幸云中/斤留守京师/昌黎王慕容伯儿反/斤闻而召伯儿/穷问款引/悉收其党诛之/[解析] “为郑兵将军”中,“郑兵”“将军”之间不能断开;“闻而召伯儿”的主语是“斤”,而且原文意思是说慕容伯儿谋反,而不是“反斤”,所以应该在“反”和“斤闻”之间断开,故答案为D顼。[答案] D[参考译文]奚斤,是代郡人,世代主管养马、放牧。太宗即位,奚斤担任郑兵将军,巡视州郡,询问百姓疾苦。太宗前往云中,奚斤留守京城。昌黎王慕容伯儿谋反,奚斤听说后召来伯儿,穷加追问,使他从实承认罪过,拘捕他的全部党羽并诛杀。世祖即位,奚斤担任司空。世祖征伐赫连昌,派遣奚斤率领军队袭击蒲坂。赫连昌的守将赫连乙升听说奚斤将到,畏惧,放弃蒲坂向西逃跑。奚斤追击打败他。奚斤进入蒲坂,收集他们的物资器械,百姓安居乐业。真君九年逝世,时年八十岁。世祖亲自前往,极为悲痛,奚斤谥号为昭王。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兖、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馀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践阼,拜小内n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节选自《周书·卢柔传》,有删改)[题型专练]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B.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C.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D.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解析] “公”是对对方的称呼,注意要断开,“此”指上文内容,也应断开。原句标点应为:“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答案] A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B.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C.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D.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解析] “至丰阳界”意谓“到丰阳地界”,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殆”引起前面所述的结果,应断开。原句标点应为:“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年,至长安。”[答案] C[全真模拟]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B.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C.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D.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解析] 本题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三处:第一处,“及孝武西迁”翻译为“等到孝武帝往西迁移”,“西迁”应该作谓语,因此应该在后面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项;第二处,“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中“败”的主语是贺拔胜,因此应该在“胜”的前面断开,据此可以排n除B项;第三处,“武帝览表嘉其辞彩”这句话是一个连谓句,中间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综上所述可以确定答案为D项。[答案] D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丧夫的女子,“孤”指年幼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独”指年老无子的人。B.古代对人的死的描述有专用词:皇帝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C.“加”,可指在原有官职外加领官衔,以示尊崇。加官为中国古代职官体系中的常见现象,加官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制体系中重要的内容。D.20岁左右的男子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而女性成年礼为笄礼,即在女子16岁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随即以簪插定发髻。[解析] 女子15岁行笄礼。[答案]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时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B.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时,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装备轻便的骑兵去邀请他。C.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书信,都非常得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D.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解析] “邀”的意思是半路拦截。[答案] B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死者太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答案] (1)下诏让贺拔胜出任荆州刺史,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2)(贺拔胜和卢柔)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人又冷又饿,死了一大半。[参考译文]卢柔,字子刚。年少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超过亲生儿子。卢柔尽心孝顺叔母,也同孝顺自己的母亲一样。宗族的人都感叹看重他。他天性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就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元彧见到他后器重他,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魏孝武帝与齐神武帝有嫌怨,下诏让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让卢柔任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大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让卢柔任属官,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下诏让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面连接兖、豫,西面连接关中,领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与梁国言好,可以让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等到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梁国请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后来知道是卢柔撰写的,就派遣舍人慰问,并送给他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时,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装备轻便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只,爬山而走,背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人又冷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了丰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自在枯树之下过夜,寒雨打湿了衣服,几乎要冻死。大统二年,到了长安。被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户。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任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绰一起共同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屡传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义来归附。书信往返,每日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晋升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授任中书舍人。升任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郎,修撰“起居注”。后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登位,任小内史,升任内史大夫,晋位开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的有几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