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78 KB
  • 2022-04-13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四讲之四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词鉴赏四讲之四阅读一首诗,能知道它美(妙)在何处,能就诗的某一点、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能从某个角度写出美(妙)的一二来,这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基本活动和目的,也是高考考查古诗的一个基本要求。可惜,有时大量繁琐、机械的训练,让我们连这一基本的审美感知都失去了,做完了一道诗歌鉴赏题,竟不知它“美”在何处。赏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赏析的对象可以是整首诗,可以是诗中某个字,甚至一个标点。从高考的角度看,一般是以“句子”(含某联某阕)为赏析对象的。赏析语句是一种综合运用诗歌鉴赏知识的题型。它几乎涵盖了诗歌鉴赏的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所有的知识点。1.(2017·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 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2.(2017·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①岑 参n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一般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意思是“江水回旋,两边的山崖对峙,像两兽相斗;乌云笼罩,太阳隐去,群峰攒聚”。“斗”字生动地描写了崖石耸峙对立的陡峭、峥嵘之势。“攒”字刻画了光线不明,群峰好像连在一起的密集、重叠之态。探究活动 题型特点与答题要点1.题型特点(1)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2)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因为句子中包含着字、词,组成了诗。因为赏析语句显得格外重要,也是近几年常见而重要的题型。它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诸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n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这些题。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3)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一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学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联。2.答题要点答好这种题型有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1)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内容角度,一是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另外有意象、语言等角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切入的角度,所以给选择带来了难度。一般而言,要从两个角度同时切入: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如顾及语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至于具体到一首诗,到底从哪一个或哪两个角度切入,是要因诗而异的。一般而言,应从特征最明显、最突出的角度切入,类似于表达技巧中的“大中取特、多中取主”吧。(2)效果这是与角度相并列的答题关键词。换言之,答好这种题型,既少不了“角度”,也少不了“效果”。赏析句子之妙,所谓“妙”,就是使用了什么方法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在古诗中,艺术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3)分析“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就是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3.演练体悟(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黄钟]人月圆倪 瓒n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注]。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 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这首元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多个画面重叠展现的效果。②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人日[注]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注 人日:正月初七。试对前两句中的虚词“才”和“已”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才七日”,用“才”突出七日时间之短;“已二年”,用“已”表示两年时间之长。以时间的长短对比表现在外时间之长,以入春时间之短,反衬离家时间之长,表达思归之切。解析 赏析时一要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二要分析这两个虚词对表现诗歌主旨的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请对“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几句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梅花已经凋谢而不甘心零落,在零落飞下的瞬间也要显现出美丽的姿态,要学那雪花轻盈地在空中回旋起舞,“学雪随风转”,运用拟人手法,具体表现了梅花面对陨落所不甘丧失的美好的资质,写出了所有有情的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是自然界乃至人n世千古共同的悲哀。这几句景物描写为下面写人的活动和愁苦心境(“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作了很好的铺垫。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这两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两句之所以为后人所传诵,主要在于“送”“滴”两个字用得尤妙。“送”字用拟人手法,化无意为有情,生动地写出了清风吹送荷香的情景;“滴”字既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写荷香以“送”,写竹响以“滴”,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而不直写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解析 赏析句子而从“炼字”角度切入,这是很重要的角度。说明赏句与赏字是相通的。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千秋岁①秦 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 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金明池。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春去也”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n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方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请赏析本词末句“鸿北去,日西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末两句以景结情,写景寓情。(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2)写天际广漠之景物,与首句相呼应。(从结构方面赏析)(3)目送飞鸿北去,心向故国神州;眼看白日西下,则是忧虑国势殆危。(从内容方面赏析)(4)鸿雁北去,白日沉沉,意境苍茫,寓无尽意于寥寥景语。(从意象、意境方面赏析)(5)意象凄凉,境界开阔,既豪放,又深婉。(从词风方面赏析)解析 该题提供了多角度赏析佳句的典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