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80 KB
  • 2022-04-13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专题六第16课秦始皇本纪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6课 秦始皇本纪——千古一帝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2.思维:认识并评价秦始皇形象。3.审美:详略得当的叙事艺术赏析。学法点拨 本文记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独裁的暴君、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秦始皇的事迹。学习本文,首先要认识其人,了解他在统一天下后采取的各种政策,正确评价其功过。本文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详略分明。要记住作者详写始皇什么,略写其什么,认识这样安排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对始皇的态度。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特别是本文的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诗美晨读途经秦始皇墓许 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赏析] 该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秦始皇与汉文帝进行了两方面的对比,一是陵墓,始皇墓高大雄伟,文帝陵衰败荒凉;二是两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个“崩”,一个“拜”。通过对比,鲜明、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n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寡人以眇眇之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为置王,毋以填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虽万世世不轶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同“渺”,渺小,微小 (2)同“镇”,镇压,安定 (3)同“弼”,辅佐 (4)同“趣”,趋向 (5)同“藏”,这里是“藏进去” (6)同“迭”,更迭2.一词多义(1)下(2)复(3)并(4)面答案 (1)攻下/下交/在下位的人/放下 (2)重复,因袭/免除徭役赋税/再 (3)傍,沿着/兼并 (4)当面/背(向)/脸3.古今异义词(1)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时秦地不过千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土地方圆。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军队方面指军队以外的部门、团体等;本地,当地。(2)古义:不超过。今义: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指明范围,含有往小里或轻里说的意味;仅仅;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3)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4)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主要的,最拿手的。(5)古义:直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降越君,置会稽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法度衡石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博士七十人前为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树草木以象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动词,坑杀 (2)名词作状语,向东 (3)使动用法,使……投降 (4)数词作动词,统一 (5)名词作动词,上前 (6)意动用法,认为……是好的 (7)使动用法,使……满 (8)名词作状语,当面;形容词作动词,加重 (9)名词作动词,栽树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定语后置句 (2)宾语前置句6.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n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安定那里。(2)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3)突然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助,靠谁来救援呢?(4)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度禁令。(5)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二、常识识记古代帝王的祖庙古代帝王认为祭祀是一件国家大事,因此把祭祀的典礼归入“吉礼”,列为“五礼”之首。祭祀主要是祭祖先和神祇(qí),目的是对祖先或神灵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古代天子、诸侯都建立宗庙以供祭祀,来求取庇佑。其中,帝王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右各为三昭三穆,所以“七庙”成了王朝的代称。古代帝王一直是立七庙来祭祀祖先的,到了王莽时增建了黄帝太初祖庙和帝虞始祖昭庙,这样就有了九庙之说。宗庙又叫太庙、祖庙,国家有了大事,一定要到宗庙去祭告,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皇帝即位时,在宗庙里拜祖先、会群臣、受印玺,称之为“庙见”,表明正式掌握了国家大权。[说明:《秦始皇本纪》文白对译见附录]Ⅱ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概括内容。答案 ①群臣谏议,确立帝号 ②实施改革,巩固政权2.下面是秦始皇一生主要事件表,请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概括内容。n答案 ①确立帝号 ②实施郡县 ③咸阳宫大辩论微任务活动一 认识并评价秦始皇形象1.请结合秦始皇所做所为分析其形象特点。事 件形 象统一六国议帝号实行郡县制咸阳宫大辩论及“焚书坑儒”郦山下葬答案 事 件形 象统一六国指挥若定、战无不胜、奋发有为的开国皇帝的形象议帝号好大喜功、自鸣得意又自命不凡的秦始皇实行郡县制锐意改革、革故鼎新、善纳雅言的有作为的新君形象咸阳宫大辩论及“焚书坑儒”愚昧荒唐、残暴无知的昏暴之君郦山下葬穷奢极侈、滥用民力的昏君形象2.如何看待秦始皇这个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秦始皇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如统一度量衡、文字,强令起用王翦n,重用王家父子等;同时又骄奢淫逸,暴虐凶残,如坑杀在赵国时的母家仇人、焚书坑儒等等。他在历史上成功地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集权的专制国家;同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为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条件。不过,也应看到他的“焚书坑儒”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带来的劫难。微任务活动二 叙事艺术赏析本文在叙事上是如何安排材料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史记》的叙事艺术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司马迁在对材料的处理上体现着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叙事有详有略,笔锋纵横捭阖,白描、铺陈、渲染等笔法的采用,使宏大场面和琐事细节自然和谐地组合为有机整体,从而使《史记》的行文有一种酣畅疏荡的气势,充溢于字里行间。②这篇本纪以秦始皇的活动为中心,以编年记事的形式,逐年叙写,简中有繁,概括与重笔相间。比如,选文第1~11段,历数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调兵遣将,乘胜进击,并吞六国。对每一次战争的叙述,少则40字,多则150字,简洁而有力,几十次战争依次排列,扑面而来,读之顿感秦之强大势如破竹、不可阻挡,横扫六合,势在必然。充分表现了秦始皇卓越的军事才能。③秦统一中原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诸如议帝号、封立诸子、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等等。司马迁对这些事件的叙述,又浓墨重彩,不惜笔力。④在对每一次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司马迁更注重通过人物对话展示人物性格。比如,咸阳宫关于学古与师今的一场大辩论,辩论双方各展其能,你方唱罢我登场,极尽口舌之才。在这场学古与师今的辩论中,秦始皇虽然话语不多,但他坐山观虎,静观其变而又把握战局,最后一个“可”字,足见他对这场辩论的控制能力。其实,在每一次的改革中,都体现了秦始皇卓越的政治能力。⑤选文除了对材料的处理上简繁适度外,还在叙事的顺序上有所波澜。比如,秦始皇死后埋葬,司马迁采用补叙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秦始皇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大兴土木人力建造郦山墓,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也让人们窥见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这段补叙,衔接自然,天衣无缝。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请结合历史谈谈这种说法的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虽然也存在过夏、商、周等名义上统一的国家,但是不论从民族形态、政治结构还是社会经济形式上来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中华帝国的形成,是从千古一n帝秦始皇开始的;而且从秦始皇开始,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也确立了下来,一直被沿用到清代。除了在政治上建立了皇帝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做了一些统一的工作。点击素材秦始皇的历史贡献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又焚书坑儒,大兴土木。首建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影响中国达两千年之久。运用示例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正如对秦始皇一生的功过,评说不一。他经过十年的兼并战争,结束了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他改革了国家的政治体制,统一了文字、法律、交通和度量衡。同时,秦始皇也是一个少见的暴君。他焚书坑儒,大造阿房宫和骊山墓穴等;他制定的残酷的刑法、繁重的徭役和赋税,给广大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功绩而忽略他的罪行,更不能因为他的错误而抹杀他对历史的贡献。千古一帝秦始皇提起他,人们总会想到,在数千年前,那样荒凉的大地上,几十万衣衫褴褛的农民像奴隶一样,在像凶神恶煞一般秦军士兵的驱赶下,用最原始的方法,搬巨石,挑泥土,建造一个浩大的陵墓——骊山墓,在这座高达55米周长2000米的巨大陵墓面前,人好像蝼蚁一样渺小。有的人因为过度劳累跌倒了,他的同伴同样步履蹒跚地去扶他,监督的士兵只是冷漠地看着这一切,然后用力地用皮鞭抽打在他们的身上,大声地训斥道:快点干活,耽误了工期小心我要了你们的脑袋。工匠们认真地雕刻着石头上的花纹,如果稍微有点差错或者延误了工期,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他们一共用了30多年完成了这座浩大的皇陵,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和勋章,那是另一种超然的奖励,得到这种奖励以后将没有世俗的困扰,那里黄金铺底,美女如云,这,就是天国,因为秦二世为了先王以后的陵墓和机密不被人发现,所以在建成以后就把他们灭口了,而这个陵墓的主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秦始皇。秦始皇携历代积蓄的强大国力,凭自己的英明神武,横扫天下,问鼎中原,可歌可泣。称帝后,废除分封,加强中央集权;修筑长城,巩固边关;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泽被天下苍生,可谓前不见古人、后难见来者的千古一帝!他奏响了秦颂绝响n,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他焚书坑儒,几代人的心血竟被付之一炬,他穷奢极欲,视天下百姓如狗!名垂千古的伟大和千古罪人的错误,让人无比崇敬,又让人扼腕叹息。他是一个政治英雄,又是一个专制暴君。秦始皇是以“暴”闻名于世的,自古以来,许多政治、史评偏爱用“暴虐”二字一口将秦始皇骂倒,然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早就看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如何评价秦始皇的“暴”,必须做具体分析,否则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一段历史和一个历史人物。如果忽略了由西周王制到秦朝帝制的社会变迁在若干重要指标方面相对弱化了社会性暴虐这个基本事实,如果不将社会性暴虐、时代性暴虐、制度性暴虐和个体性暴虐有所区别,就很难正确认识秦始皇这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自称皇帝的人,也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以后绵延数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君主都称自己为皇帝,他加强了自己的中央集权,在国内实行郡县制,并且把军权死死地握在手里。统一了文字,大秦帝国内使用一种新型的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后来的隶书,也就是楷书的前身,提高了书写效率,这对今天的文字影响很大。他同时统一了度量衡,以大秦帝国规定的度量衡为标准,其他的任何形式的度量衡都是违法的,并且使用者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测量土地所用的亩这个单位一直用到今天。另外他还颁布车同轨的法令,让全国的车都成为一个规格,修建三条战略公路,以便在边境发生战争或者有人叛乱的时候军队可以快速地开进和部署。另外在水利方面修成了灵渠,这些对后世人们的生活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与历代帝王比较,秦始皇的功业无人匹敌,但秦始皇的弊政也相当严重。他集中体现了中华帝制的优点与弊端,甚至成为这种制度的文化符号。因此,有人誉之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为“独夫民贼”。直到今天,关于秦始皇一生的是非、善恶、功过,依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带来了无尽的启示,也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思考……微感悟: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游至郢陈 游:巡游,游历B.是以诸侯并作作:兴起C.群臣皆以为便便:方便D.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机:机关答案 Cn解析 便:有利,适宜。2.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B.C.D.答案 A解析 A项①不含通假字,②“卒”同“猝”。B项①“填”同“镇”,②“拂”同“弼”。C项①②“见”同“现”。D项①“取”同“趣”,②“颁”同“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五帝地方千里B.百姓当家则力农工C.群臣皆以为便D.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答案 C解析 C项古义:认为。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A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中央下属的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军队方面指军队以外的部门、团体等;本地,当地。B项古义:在家。今义:主持家务;主要的,最拿手的。D项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A解析 A项均为“到”。B项向/到。C项来/按照。D项代词,代齐国/表希望语气。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A.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C.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D.降越君,置会稽郡答案 B解析 B项与例句均为意动用法。n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曰:“去‘泰’,著‘皇’。” 著:附着,这里有“保留”之意B.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唯:希望C.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则:就D.郡置守、尉、监置:设置答案 C解析 则:就是。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Dn解析 A项凭借/用。B项这/正确。C项认为/把……铸为。D项结构助词,的。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死而以行为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制定谥号。(2)(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9.秦始皇平定天下后,做了哪几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事情?其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创立新制(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②其目的是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客观上也有利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人。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即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①,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固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适②。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沛公因以属吏。项王至而斩之。遂以亡天下。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注 ①始皇弟:《秦始皇本纪》谓“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②适:同“敌”。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上帝之禁也 禁:禁止的事nB.当远避宫以禳之禳:祈求消除灾祸C.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素服:平时的衣服D.夷其三族夷:诛杀答案 C解析 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世打猎时亲手射死了一位行人,赵高让他的女婿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B.赵高逼迫二世是为了让子婴做皇帝,所以二世死了之后,赵高就把子婴叫来,把玉玺交给了他。C.子婴即位之后,担心赵高再作乱,就制定计策,引诱赵高入宫,然后命令韩谈刺杀了他,诛灭了他的三族。D.司马迁认为李斯在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并且导致后来赵高专权方面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答案 B解析 赵高的本意是自己做皇帝,并不是为了子婴。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即因劫令自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赵高就让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2)二世上楼台观看,看到卫士拿着兵器朝向宫内,非常害怕,赵高就乘机逼迫二世让他自杀了。(3)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解析 第(1)句中的“移上林”前面省略了介宾结构“把尸体”,另外要注意“劾”是“弹劾”的意思。第(2)句中的“即”和“因”是两个词,分别是“就”和“乘机”的意思;另外,还要把省略句“高即因劫令(之)自杀”中省略的部分翻译出来。第(3)句中的“皆”是“都”的意思,“本”是“真相”的意思,“乃”是“就”的意思。13.司马迁和世人对李斯的评价有什么不同?n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功臣,死得冤枉;而司马迁认为李斯不致力于政治清明,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和,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是很愚蠢的选择。参考译文李斯死后,二世任命赵高为中丞相,无论大事小事都由赵高决定。赵高自知权力过重,就献上鹿,称它为马。二世问左右侍从说:“这是鹿吧?”左右侍从都说“是马”。二世惊慌起来,以为自己迷惑,就把太卜召来,叫他算上一卦。太卜说:“陛下春秋两季到郊外祭祀,供奉宗庙鬼神,斋戒时不虔诚,所以才到这种地步。可依照圣明君主的样子再虔诚地斋戒一次。”于是二世就到上林苑中去斋戒。整天在上林苑中游玩射猎,一次有一个行人走进上林苑中,二世亲手把他射死了。赵高就让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赵高就劝谏二世说:“天子无缘无故杀死没有罪的人,这是上天所不允许的,鬼神也不会接受您的祭祀,上天将会降下灾祸,应该远远地离开皇宫以祈祷消灾。”二世就离开皇宫到望夷宫居住。二世在望夷宫里住了三天,赵高就假托二世的命令,让卫士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手持兵器面向宫内,自己进宫告诉二世说:“山东各路强盗大批大批地来了!”二世上楼台观看,看到卫士拿着兵器朝向宫内,非常害怕,赵高就乘机逼迫二世让他自杀了。然后取过玉玺把它带在自己身上,身边的文武百官无一人跟从;他登上大殿时,大殿有好几次都像要坍塌似的。赵高自知上天不给予他皇帝之位,群臣也不会答应,就把子婴叫来,把玉玺交给了他。子婴即位之后,担心赵高再作乱,就假称有病而不上朝处理政务,与宦官韩谈和他的儿子商量如何杀死赵高。赵高前来求见,询问病情,子婴就把他召进皇宫,命令韩谈刺杀了他,诛灭了他的三族。子婴即位三个月,刘邦的军队就从武关打了进来,到达咸阳,文武百官都起义叛秦,不抵抗沛公。子婴和妻子儿女都用丝带系在自己脖子上,到轵道亭旁去投降。刘邦把他们交给部下官吏看押。项羽到达咸阳后把他们杀死。秦就这样失去了天下。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和,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