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3 KB
- 2022-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回忆小学生活格 致现在,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是4千米,由1.5千米乡村土路和2.5千米火车道组成。6年前我的学校距家不足30米。它位于屯子的中心,使每个孩子上学的距离大致上相等。那是一所小学校,房子比民房大约一倍。一年级在东侧的房间里,二年级在西侧的房间里,中间的小房间是两位老师的办公室。上下课是用电铃来呼喊的,不是一段铁轨挂在树上,然后由一个老头去敲。这说明我童年的生活环境已为现代文明所浸染,电线已同我的幼年生活扭结在一起。有电就有灯,有了灯,我们的教室就不会太昏暗。我基本上是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开始读书识字的。我认真观察过那个房檐下的电铃,在它静止的时候,在它大叫的时候。它接近一个乐器。一个手掌大的圆面,一个小铁锤。铁锤敲击它的侧面而不是正面。按下电钮,小锤就以肉眼无法追赶的速度开始原地踏步。每一步都踏响了,每一个响声还没来得及站起就被后面的声响扑倒了。它们一个连着一个,扭成一团,连成一片。其实,它的原理同树枝上挂一块铁,再用铁锤去敲是一样的,只是人力拉大了声音间的距离,给了每一个声音伸展和生长的空间。电铃的声音是那些独立、悠长的声音的有序码放,电使之方向一致,大小相等。金属悠长的余音在这里是多余的,像懒洋洋的哈欠,它被修减掉了。电将散落的、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懒散又悠长的声音很好地组织了起来,管理了起来,电说,向右看齐,齐步——跑!我在明亮的教室里,在切去尾音的规范的电铃声里开始了读书时代。我的同学有27名。二年级读完的时候,我们就从这所离家很近的学校毕业了。三年级要到距家750米的小学接着读。学校在两个自然屯子的中间,这两个自然屯是一个行政大队,相距1.5千米。学校把1.5千米从中间断开,形成两个750米的上学之路。两个屯子的孩子相向而行,各自走过750米,然后在一个操场里混合。但据我们的目测和步测,学校距另一个屯子要近至少200米。学校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1500米的中心点不难找到,那么,这200米的误差是有意的。据我分析,这与我的父亲有关。两个屯子合成一个行政大队,父亲是大队书记,也就是那里的最高行政长官。最高行政长官完全可以决定小学校的位置,也可以决定学校离自己的孩子是远还是近。最后,父亲使新建的学校离自己的孩子远了200米。原因有二:1.另一个屯子大,孩子多;2.大队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都来自那个屯子,他们对父亲有敌意,敌视的原因仅仅是父亲的姓氏。父亲小心谨慎,力争不给他们留出攻击自己的余地。于是,我向前多走的200米,就是父亲在权力上有意后退的距离。走过这条暗藏着政治的上学之路,我开始了三年级。我的同学有25名。有两名男生没有升入三年级,没有走上这条比另一侧远200米的上学之路。他们是因为严重的智障,与远出的200米无关。一个叫海,生得眉目清秀,头发还是非洲人似的小卷。他经过了两年学习,n掌握了1+2=3,但2+1=?他有时算对,有时算错,至于3-1=?他就从来没算对过一次;另一个叫彦,他的问题在文字上。他上课坐得最直,眼睛睁得最大,写字用的力气最多,但他写的字,一眼看上去,基本上不是汉字,比汉字的笔画要少一些。因为笔画少导致他写的字没能围成方块。他的字比别人的笔画重,笔画黑。他手里的笔画,都是些不老实的家伙,不用力把它们嵌进纸里,它们就会到处乱跑。他机智地抓住了一横,急忙按进纸里,又抓住了一撇,再按下去。他无暇考虑这些笔画的准确位置,只能像抓鱼一样,匆匆丢到竹篓里。他被这些横竖撇捺搞得很累,其状不比他父亲犁地轻松。我们不认识他写的字,我们包括老师认为那都是错字。他们两个不上学了,不知是被迫还是自愿。那750米又200米的上学道路上的景色他们没有看到:路两旁新栽的杨树,比我的胳臂粗不了多少。它们被春风刮得东倒西歪。叶子打着紧紧的卷,等着风的力量把自己吹开。这些小树的生命从父亲组织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开始,它们稚嫩的根须从会议的决定移植到泥土里。父亲栽树,在毁林开荒的年代,在植树不算政绩的年代。(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眼前写起,“现在,学校与家之间的距离是4千米”,然后写6年前的小学生活,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全文结构严谨,自然流畅。B.文章以“路”为线索,先介绍“现在”的上学之路,再写6年前的路,上三年级时候的路,通过对路的描写,展现了读书求学的艰辛。C.文章叙述冷静而从容,描写真切而生动,作者将自己的感情熔铸在冷静的叙述和描写中,并不直抒胸臆,这样写为文章增加了艺术张力。D.文章写道:“他们两个不上学了,不知是被迫还是自愿。”作者暗示海和彦的失学是被迫的,不是自愿的,含蓄地批判了应试教育的罪过。[解析] A项,“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表述有误,文章并没有采用倒叙手法。B项,“文章以‘路’为线索”表述有误,本文的线索应是“时间”,不是“路”,且文中并未展现“读书求学的艰辛”。D项,首先“暗示海和彦的失学是被迫的”说法不正确,文中无此暗示;其次“批判了应试教育的罪过”的说法不正确,文章的主题也不在于批判应试教育。[答案] C2.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文章通过纪实性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呼吁加强农村的文明建设,关心儿童的教育和成长。②通过对电铃的描写,反映学校普遍用电的现实,展现农村现代文明的脚步。③通过学校选址问题的叙述,展现农村的政治环境,批判落后的n政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