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12 KB
  • 2022-04-12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柳永词二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柳永词二首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又一座高峰,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宝库。宋词艺术多姿多彩,艺术风格多种多样。阅读鉴赏时应从文本精美的语言入手,把握作品的表达技巧,联系作者的人生际遇,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感悟词的美妙,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对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第13课 柳永词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认识并体会柳永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及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3.学习柳永写景抒情真挚感人,构思巧妙,千回百折的艺术特色。浣溪沙秦 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诗意解读 秦观常用凝练的语言,谐婉的音节,描写淡雅凄迷的景物,表达哀怨的情绪。这首词是写春愁的。词中描写了一个细致幽微的感觉中的世界。开篇“漠漠”二字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写广漠的空间,四面八方都被“轻寒”包围封闭着,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另一方面,这笼罩天际的寒意,使人感到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凄清冷漠。在词人眼中,这“漠漠轻寒”犹如深秋般肃杀萧瑟。所以说“晓阴无赖似穷秋”,“无赖”者,无奈也,既可理解它指“晓阴”,又可把它理解为上楼人的感受。这两句是写楼外之景的。“淡烟流水画屏幽”则宕开一笔转写楼内那画着淡烟流水的屏风。无论是楼外的“轻寒”、“晓阴”还是楼内那烟雨迷蒙、流水淙淙的画屏,它们所传递的感觉都是清冷、沉寂和凄凉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是传诵千古的一联名句,“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似乎都是写景状物之语,可是“梦”与“愁”却是言情写意之词。情与景互相交融,心和物浑然一体,这与其说是重在刻画春雨的形态,莫如说意在传达出诗人惆怅忧伤的主观情愫。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梦”?又到底为何而“愁”?词至结尾也没有回答,作者只以闲雅恬淡的笔调写道“宝帘闲挂小银钩”。他是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无聊之感,来欣赏这“宝n帘”随意闲挂在美丽小巧银钩之上的那份富丽精美、雍容闲雅的姿态,同时也是以一种淡淡的哀伤,欣赏玩味这“宝帘”内外浑然一片的“轻似梦”、“细如愁”的意趣境界的。名句识记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考点演示 赏析“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的奇妙。答案 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轻”和“细”的共同点,就将四种原本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恰当、新奇的比喻。词人将比喻反其道而行,表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使这两句诗构建出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一、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任屯田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柳屯田。他出身于世代儒学仕宦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使这些词调得到广泛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局面。其代表作如《满江红》、《望远行》、《雨霖铃》等,都如一幅幅山水画卷,读之如置身于自然景色之中。《望海潮》一词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景色,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他的俚词对于金元曲的形成可称开风气之先,对后世词人也有重要影响,故柳词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乐章集》传世。二、写作背景《蝶恋花》柳永出身于世代儒学仕宦之家,青年时代在汴京度过,生活放荡,是一位风流才子。他为人放荡不羁,仕途坎坷,一生抑郁不得志,多往来于秦楼楚馆之间,与教坊乐工歌伎相交,相传死后是由歌妓们集资为其营葬。其风流韵事、离情别意之举司空见惯,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诸多旷世之作。本词即词人自己漫游江湖之中,触景生情,春愁难耐,相思骤生,为他的意中人而作,或为排遣心中抑郁而作,历史上并无明确结论。《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是他从家乡福建崇安赴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谊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时的赠词。当时,孙何徙两浙转运使,礼贤下士,爱好词艺,故柳永作词相赠,以博得孙何的称扬和赞誉,可见,柳永亦有升迁之意,仅是一生潦倒不得志而已。n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坚定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完颜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1.填空。(1)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著有《乐章集》。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以赋为词”是他慢词重要的创作特点。(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3)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4)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高楼(2)拟把疏狂图一醉。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3)衣带渐宽终不悔。衣带渐宽:(因为相思而使得)人越来越瘦了(4)为伊消得人憔悴。消得:值得(5)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重要(6)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7)怒涛卷霜雪。霜雪:比喻浪花(8)天堑无涯。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指钱塘江的壮阔一、结构图示《蝶恋花》n二、要点赏析1.阅读《蝶恋花》,回答下列问题:(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由此可见上片中的“春愁”指的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现了词人甘愿为思念伊人日渐消瘦、憔悴的一片痴情。由此可见,上片中的“春愁”是指对伊人的思念。(2)王国维在谈及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时,又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做学问,成就事业应具有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2.阅读《望海潮》,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展现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的?试简要举例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在上片中,写杭州的繁华,以“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详细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则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2)这首词写景状物擅长使用数字,请举例说明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语气,使该词呈现出豪放之气。三、疑难探究3.请简要分析《望海潮》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从地理位置上看: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是形胜之地。②从历史传统上看:它是江南名城,自古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区。③从自然景观上看:街巷河桥、钱塘江堤、西湖山色,美不胜收。④从市井面貌上看:一派商业繁荣、民殷财阜的景象。⑤从百姓生活上看:人烟繁盛,市民殷富,百姓嬉嬉。n一、基础巩固1.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一组关联词语,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始备。柳永(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②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③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④即变“雅”为“俗”答案 ③①④② 关联词:不仅(不但)、而且。2.填空题(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诉衷情近柳 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描写秋景,江南水乡的秋色在词人的感受中是平远开阔、疏淡优美的。B.词的开篇“雨晴气爽”两句总写登楼远眺。先以“雨晴气爽”烘托环境气氛,给人以舒适清新之感。C.“断桥”、“幽径”、“渔村”、“孤烟”,这些衰残的意象,渲染出荒凉寂寥、凄清冷落的气氛,它们在临近黄昏的江上秋色的背景中构成了秋色平远的画面。D.“脉脉朱阑静倚”一句呼应上片中的“遥认断桥幽径”,暗示了词人一直在江楼上默然凝伫。“脉脉”二字突出了词人“静倚”“朱阑”、凝望沉思时的如痴如醉,难以解脱。答案 Dn解析 “脉脉朱阑静倚”一句呼应上片中的“伫立江楼望处”。4.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抒发了词人“秋光老尽”的迟暮之感,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蝶恋花柳 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了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阑之久与怀想之深。B.“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这里点明了“春愁”的具体内容,也说明了“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生”字增加了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C.“草色烟光”句展示了主人公望断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阑、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D.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感染力更强了。答案 B解析 B项没有点明“春愁”的具体内容。6.结合下片内容,简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表现词人的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下片写词人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他的满怀愁绪挥之不去。结尾“衣带渐宽”二句陡然一转,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表现了词人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满江红①柳 永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n注 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词人为押韵改为“从军乐”。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暮雨初收……苇风萧索”几句写的是傍晚泊船的情景,以动态描写为主。B.从“几许渔人飞短艇”开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写的是天更加黑下来,渔人们驾着小舟,匆匆回到村落中去;那舟上的点点灯火,闪耀在夜空里,映照在江水中,在黑暗中向前飞行。C.渔人的家庭生活的欢乐,使词人更加感到自己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的生活,回去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D.词人一早醒来,见船沿桐江在向前行,美丽的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桐江上空腾起一阵广漠浓密的晨雾,江中碧波似染,岸边峰峦如削;船过严子陵滩,只见白鹭在船尾飞翔,鱼虾在船旁跳跃。答案 A解析 A项应为“以静态描写为主”。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情怀。(2)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词人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词人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美景和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