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1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游褒禅山记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褒禅(bǎo) 庐冢(zhǒnɡ) 奴仆(pú) 荒谬(miù)B.华实(huā) 窈窕(yǎo) 懈怠(dài) 瑰丽(ɡuī)C.蛮夷(yí) 负咎(jiù) 迷惑(huò) 幽暗(yōu)D.渔父(fù) 谨慎(shèn) 罕至(hǎn) 梵语(fàn)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4、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常用籍贯或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B.庐冢,也叫“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C.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的“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北面。D.浮图,也称浮屠或佛图,是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本意是佛或佛教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指和尚。n6、根据提示写出《游褒禅山记》中对应内容。1.“有志矣,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2.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3.“然力足以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苑方秦地皆芜没,山借扬州更寂寥。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金陵古都的帝王气象早已消失,连当地的百姓都不知道前事,充满浓厚的历史沧桑感。B.颔联是实写,寓情于景,上句写金陵的园林已荒芜废弃,下句写群山倚靠扬州,更显得荒寂冷清。C.颈联上句中的“荒”“暗”两字营造了一片昏暗的景象,而“月晓”则生发出一丝光亮,令人顿生喜悦之感。D.尾联落笔帝王陵墓,抒发朝代更迭、盛衰无常的感叹,揭示了本诗的主题。2.“空场老雉挟春骄”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读下篇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n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2.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3.你认为在读书学习乃至人生中,“志”“力”“物”三个要素哪个更重要?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馀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n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1.下面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B.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C.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话/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D.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B.“视事”,指官吏到任开始工作.C.“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后历代沿置,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从小喜欢该书,一旦过目则终生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见者服其精妙。B.王安石力主变法,先后在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方面采取了变法措施。C.韩琦的规谏上疏给皇上后,皇上有所感而觉悟,想听从他的意见,把被贬到外地任官的吕海调回。nD.王安石的变法遇到了重重阻力,从朝中许多大臣到两宫太后,都反对变法,于是王安石被罢免,变法失败。4.翻译句子。①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②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10、《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与朋友一起游后洞后,因随別人中途退出而发出感慨:“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足见盲从之害。请就此确立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300字左右。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项,“褒”应读bāo;B项,“华”应读huá;D项,“父”应读fǔ。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项,古义:十分之一。今义:①数字“11”;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C项,古义:不平常。今义:副词,很、十分。D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侧”是名词作状语,“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A项中者在句中起停顿作用,其余B、C、D项中三者都译为“……的人”。5答案及解析:n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关于“阴”“阳”的表述有误。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6答案及解析:答案:1.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2.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解析:7答案及解析:答案:1.C2.既有对金陵王气消失的伤感与无奈,又寄寓了对盛衰无常、昔盛今衰的无限感喟。本句表面写景,“空场”突出金陵的空荡、荒芜,“挟春骄”写出野雉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自由自在飞翔的情态,实则借景抒情,金陵原为繁华帝都,如今荒芜一片,只有野雉在空寂的场地自由飞翔,突出金陵王气消失,也寄寓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解析:“而‘月晓’则生发出一丝光亮,令人顿生喜悦之感”分析有误,“催月晓”说的是昏暗中啼叫的公鸡催落了残月,体现的是时间流逝的速度之快,抒发了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感叹,“生发出一丝光亮”与全诗的整体风格不一致,也看不出喜悦之感。8答案及解析:答案:1.这篇文章以记游为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者治学的道理。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褒禅山名字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而是具有学者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褒禅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者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才能看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作者最后又写“仆碑”,与篇首“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相呼应,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2.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和后洞游人的n多少悟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而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而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尽吾志”的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3.【观点一】最重要的是“志”。志向,是成功的导航,是事业的基石,是前进路上的指南针。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只会在空中东摇西摆,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有了志向而不去努力也是不行的,一个人想要成功,关键是确立了志向以后,要坚持不懈“不随以止”。【观点二】“力”更重要。即使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能成功。【观点三】“物”更重要。有志是观念的东西,有志而无力,或者没有发展的平台和物质基础,均不可能成功。即使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取得成功。解析:9答案及解析:答案:1.C;2.C;3.C;4.①只是后代所谓的大儒,大都是平庸没有作为的人,所以世俗都认为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不能用在处理时务上罢了。②御史中丞吕诲议论王安石的十大过失,皇上因此贬吕诲出京任官,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的职位。解析:2.“位高于太师”有误,应为“位次于太师”。3.原文没说“把被贬到外地任官的吕海调回”。10答案及解析:答案:保持理性,拒绝盲从 王安石与朋友游褒禅山后洞时,中途因有人懒于前进而退出,“不得极n夫游之乐”。事后,王安石很后悔自己的盲从。人生路上的盲从,失掉的可就不会是这简单的“游之乐”了:邯郸学步,不仅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还丢失了自我;东施效颦,不仅没有变成美女,反而弄得更加丑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圣哲孟子的话道出了不唯书、不盲从的重要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点明了要有理性并坚持独立思考。孔子也说过:“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有一次,丰子恺先生画一个人牵羊,画了好几根绳子,一位老人对他说:“绳子只要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即使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离群而另觅生路。”所以,在面对选择时,我们应保持理性,拒绝盲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