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4 KB
  • 2022-04-12 发布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突破第六章专题一单诗精练六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诗精练六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风雨中诵潘邠老①诗韩淲②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③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④。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 ①潘邠老:北宋诗人潘大临,字邠老,其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名闻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成篇者。②韩淲:南宋诗人,南渡后迁居江西上饶。曾短期出仕,因当政者力主议和,被斥免后家居二十年。③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内。④行藏:出处,行止。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正逢风雨,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景象恰相吻合,于是即景生情,落笔成章,虽直引前人成句入诗,但妙合无垠,别成佳作。B.首联既说明了节令、天气和地点,更通过满城风雨的环境烘托,独上吴山远眺大江的行为展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孤独黯然、满脸忧郁的形象特征。C.第三句写自己年届晚境,老眼昏花,既然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的地步,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月催人、老之将至的悲慨,又有不戚戚于此的超然。D.颈联写自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诗人无尽的痛苦和感伤。这两句一放一收,延续上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2.论者谓此诗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答:    n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引用,写快到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B.颔联委婉抒情,既有年华渐老的感叹,也有无论入仕出仕,都意气轩昂的进取。C.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D.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2.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       n答案精析第一组1.B [“孤独黯然、满脸忧郁的形象特征”分析不准确,主人公也有积极顽强的一面,其不顾老迈,冒雨登山的举动便为明证。]2.“今古骚人乃如许”句收束上联的议论,强调自己和古今诗人有共同的感受,“乃如许”三字以虚写实,蘊含万千慨叹。后一句不解说这“如许”的感受究竟如何,而是化情入景,以景写情。眼前的苍茫暮色和耳畔的澎湃江潮,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拓展了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回味。第二组1.B [B项不是委婉抒情,而是直抒胸臆。]2.不矛盾。①壮心:诗人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②断肠:诗人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跌宕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油然而生悲愁。③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38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诗意 满城的风声雨声,原来是重阳佳节悄悄地临近;我独自登上了吴山,眺望着浩荡的大江。老眼昏花,看不清景物,我已经不再计较距离的远近;壮心开朗豁达,再不把出仕与归隐放在心上。自古以来,郊野的景色令诗人们忘情地吟咏;可眼前萧瑟的秋景,却使人黯然神伤。古今诗人都是如此,与我相仿,我眼看着晚潮澎湃,一片苍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