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17 KB
  • 2022-04-12 发布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0课 酬赠诗四首学习目标 1.了解张籍、元稹、朱庆馀、柳宗元的生平及文学作品。2.掌握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3.把握张籍、元稹、朱庆馀、柳宗元的创作风格。4.掌握酬赠诗的艺术特点。丹阳送韦参军严 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诗意解读 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别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交代了送行地点在丹阳的外城边。“行舟”表明友人将从水路离去。此时,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这一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由于思念,站在江边长时间地遥望着,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诚朴真挚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现画图,做到了言有尽而意不尽。名句识记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考点演示 找出诗中你认为最富表现力的字,并对其加以简要分析。答案 “秋”字。表面上写萧瑟凄凉的秋景。实际上却是表达友人离别后自己内心的难舍和忧愁。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心”上有“秋”谓之“愁”。所以“秋”还是双关语。n一、作者简介张籍(约766—约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任国子博士,后为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有《张司业集》。张籍作品多为古风和乐府,与王建齐名。其诗平易流畅,多有口语入诗。他的诗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其代表作《征妇怨》、《筑城词》、《野老歌》、《将军行》等,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者在战争、赋税、徭役等方面的暴政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种种身份的苦难劳动者的心愿。这些诗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十五岁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初年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长庆二年官至宰相,四个月后调同州刺史,又任浙东观察使,53岁暴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元稹与白居易友善,同倡新乐府,世称“元白”。他主张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有《新题乐府》和《乐府古题》等诗,借以“讽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但讽刺力度远不及白居易诗,他说:“词直气粗,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于人。”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除诗歌外,元稹还创作过一篇唐传奇《莺莺传》,为后世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提供了故事框架。传奇中莺莺、张生性格鲜明的形象,虽最终以莺莺被弃的悲剧结局结尾,却使全文笼罩在浪漫的气氛中,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间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又曾客游边塞,和张籍相交甚厚。诗多五律,风格与张籍相近,内容多写个人生活,但诗意清新,描写细致。柳宗元(773—819),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一起发起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顺宗永贞元年(805),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革新集团核心人物,时任礼部员外郎。同年八月,宪宗李纯即位,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改任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死任所。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影响了他的文学主张,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韩愈一致,主张文道并重,反对那种没有内容只有华丽辞藻的作品。他注重继承前人的成就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柳宗元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艺术成就为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在描述山水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被贬后孤独忧郁的心情,体现了柳宗元游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意深远,是杰出的讽刺作品。代表作“三戒”中的《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黔之驴》各有所指,具有针对性,作者对于它们所代表的人物的痛恨使作品呈现出严峻、深沉、尖锐、犀利的风格。柳宗元在诗歌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这类诗不同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隐逸闲适,而是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n二、写作背景《节妇吟》此诗另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将拒绝之意表达得极为委婉,李师道读后,也觉无可奈何。《酬乐天频梦微之》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七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极为不易,好友的来信自是倍加珍贵。白居易赠元稹一首诗,问元稹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您。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因此,元稹一接此诗,老朋友的深情令他深深感动。赋诗一首回告白居易: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在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唯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对好朋友的惦念、感激,和欲梦不得的凄苦之情表达得入骨三分。《近试上张籍水部》这首诗又题为《闺意献张籍水部》。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张的答诗回得妙,珠联璧合,成为文学史上传诵的佳话。《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柳州,世称“柳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他正当壮盛之年,“一斥不复,n群飞刺天”(韩愈《祭柳子厚文》),政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堙厄感郁”心情的写照。1.填空。(1)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国子司业,有《张司业集》。(2)元稹,字微之,有《元氏长庆集》,唐代著名诗人。(3)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故称“柳河东”;作品有山水游记合集《永州八记》,寓言《三戒》等。(4)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5)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6)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海畔尖山似剑铓。铓:刀刃的顶端(2)洞房昨夜停红烛。停:放置,安放(3)唯梦闲人不梦君!闲人:不相干的人(4)妾家高楼连苑起。苑:园林(5)事夫誓拟同生死。拟:打算3.翻译下列诗句。(1)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译文:我了解您对我的情谊是明明白白的,但我甘愿侍奉丈夫,发誓要同生共死,矢志不移。(2)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译文:我现在因为生病而心神恍惚,不能自主,只梦见那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梦不见你!(3)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译文:海边的群山诸峰仿佛是无数利剑的锋芒,秋天草木变衰,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更使人百感交集,愁肠欲断。n一、结构图示《节妇吟》婉拒→顾全名节、忠贞不渝二、要点赏析1.阅读《节妇吟》,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主人公情感上的矛盾,并说说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答:答案 情感:对“君”的埋怨——对“君”的感激——为“良人”自豪——对“良人”的忠贞——对拒绝“君”一事感到遗憾、哀伤。矛盾:“我”应该忠于“良人”,但是我也感激于“君”对“我”付出的真情。面对矛盾、痛苦,渴望被对方理解。好处:一方面,让“君”知道“我”的困境,从而使他可以体谅“我”;另一方面,让他看到“我”对他的尊重,而不至于自尊心受损,进而恼羞成怒。(2)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答:答案 ①用语巧妙,拒绝别人却让别人比较乐于接受。②比兴的手法。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了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暗示了自己不攀附权贵、反对藩镇割据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志向和节操。2.阅读元稹的《酬乐天频梦微之》及白居易的《梦微之》,回答下列问题:(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意。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答:答案 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n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哪种情况?为什么?答:答案 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3.阅读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及张籍的《酬朱庆馀》,回答下列问题:(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答:答案 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张诗肯定了朱庆馀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答:答案 “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两诗各取一例即可)4.阅读《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前两句诗描绘诗人所见的景象。答:答案 秋天,海边山峰奇峻峭拔,万物萧条的景象。(2)“想象奇异”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加以赏析。答:答案 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以山峰为利剑,把愁肠割为千万份,撒向峰尖来望故乡,倾泻了诗人被贬离乡的抑郁愤懑和思乡念友的凄苦之情。三、疑难探究5.《节妇吟》写的是一个守节的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可是,作者张籍分明是位男性,为什么要在诗中把自己写成一个女子?诗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是怎样对应的?答:答案 注释一有这样一句:“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就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n他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如他的老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所以,这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一首政治诗。人物对应:主人公,妾——张籍;第三者,君——李师道;“我”丈夫,良人——皇帝(国家)。理由,节妇之节——臣子之节。表层意义,守节女子对第三者的婉言拒绝;深层内涵,张籍对藩镇首领李师道的邀请的委婉谢绝。6.《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述诗人思乡的感受?试作简要分析。答:答案 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来描述思乡的感受。在诗人眼里,海边的尖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在一点一点地割着诗人愁苦的心肠。特别是秋天季节,草木变衰,自然界一片荒凉,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更使人百端交感,愁肠欲断。是什么使诗人如此柔肠百结、肝肠寸断呢?下面两句通过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道出了原委:“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这两句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意思是说,如果把自己的愁肠割成千万份,把自己的身子化成千万份的话,当随风飘落在山峰上的时候仍然注视着一个地方——故乡。这就把诗人埋藏在心底的被贬远离家乡的抑郁之情,不可遏止地倾吐出来了。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似剑铓(刀刃的顶端)B.若为化得(怎么能够)C.唯梦闲人(空闲的人)D.连苑起(园林)答案 C 解析 闲人:不相干的人。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四个关键词。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中唐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杜甫的影响。柳宗元有接受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因而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关键词:柳宗元继承杜甫诗歌二、拓展提升n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注 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这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C.“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答案 C解析 “感叹自己怀才不遇”错,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4.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答案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了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濯缨”用《楚辞·渔父》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n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诗人所往之地连州。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二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C.“名惭”意为自己的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答案 C解析 C项“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辞,表达了诗人对柳士师的敬重之意。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答:答案 (1)内容上:相同点:情感相同,都是抒发离别之愁绪。不同点:对象不同,柳词抒写爱人离别之愁,刘诗抒写朋友离别之愁。(2)艺术手法上: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不同点: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水(或者答“有所思”一语双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雨后赠斯远赵蕃[注]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注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谥文节。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n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之坚定。D.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答案 A解析 “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基调”错,诗人于初春时节写诗赠友,借自己寻春觅春的执着坚定,表达对时政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殷切期待和无限希望,开篇的景物描写,从情景关系来看属于“以哀景衬乐情”。8.古人评价首联中“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为“一篇之警策”,说它“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中的“警策”与“哲理”。答:答案 (1)警策:“春其渐起但无痕”这句的意思是说,春天正逐渐临近,只是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表现了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情细腻,寓意深远,为全诗定下了明朗向上的基调。(大意对即可)(2)哲理:希望往往孕育在艰难困苦之时;对未来应充满信心;对新生事物应多加呵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如颈联为补足颔联“定有梅花当返魂”这一判断,诗人认为,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穷日日”前面冠以“要须”,“遍村村”前面冠以“无惜”,突显出要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了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