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6.49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心灵的独白[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抒情性或哲理性的,都带有强烈的心灵独白色彩和玄思色彩,它们描述社会生活现象,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人生真理和审美规律,激发人生思考,启迪审美感悟,对当代中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由于这些文章的作者善于感悟、富于玄思、长于审美,所以要解读文本、进入课文情境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一次锻炼抽象思维和提升感悟力的好机会。《新纪元》作者以其政治家的敏锐感觉和文学家的豪迈、热情,呼唤人类和中国的一个新世纪到来。《捉不住的鼬鼠》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询时间的本质,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把时间形象化、审美化,让人在领悟哲理的同时领略文学美。《美》描写几个场景、几种神态、几段对话,生动形象地表现美的生成形态和美的本质,展示美的探索和审美过程,表达作者的审美追求和积极的人生观。新纪元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习近平语)在日本留学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五四爱国运动的著名领导者之一。1920年,在李大钊的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n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上,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7年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时年38岁。他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出版)。2.背景探寻本文写于上世纪的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作者以其政治家的敏锐感觉和文学家的豪迈、热情,呼唤人类和中国一个新世纪即将到来。历史证明,在本文写作的年代,人类的新纪元、中国现代社会的新纪元确已到来,因此本文成为历史的预言、时代的先声。3.相关知识李大钊墓碑碑文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有一座烈士陵园,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这样写道:这位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名言警句李大钊名言1.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4.人生最高理想,在求达于真理。5.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6.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回溯·期待·祝福——感怀《新纪元》“新纪元来,新纪元来!”1919年的元旦,李大钊以其激情、豪迈的笔触,呼唤人类和中国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在时过境迁的今日,重拾这篇充满开阔意境、显露人格本性的美文,n我们仍然不会不为“新纪元”携来的壮美前景所激动,不会不为先烈李大钊无所畏惧推陈出新的豪情所振奋。“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1919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应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斯时中国仍为帝国主义“强者”刀俎上的鱼肉,仍饱受列强欺凌。值得欣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了咄咄逼人的资本主义。在黑暗中踽踽前行的国人似乎能见着些许“曙光”。知识分子也以笔为戎,唤醒世人,力图挽救风雨飘零中的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新的因子蠢蠢欲动于这个行将没落的社会机体中。李大钊于是满心欣喜地发出了对“新纪元”的呐喊。果不其然,几个月后,爆发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开启了现代化的历程,印证了李大钊“新纪元”的预言。当以后见之明去体察李大钊所欲传达的意图时,我们会发现,李大钊著作此文独特的匠心与构思。在那个思想尚未完全解放、马克思主义尚未获取优势话语权的年代,他是多么巧妙地传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念,虽然只字未提马列。在批判天演进化论与马尔查士(马尔萨斯)人口说之“大错”后,李大钊含蓄地推出了另一番新的社会景象,指明了新的社会改良、社会革命之途:改良生产制度,打破国家界限,“人类都得一个机会同去作工”,衣食无“侵夺暴掠”,劳工阶级“武器在手”,“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劳工阶级联合“全世界的同胞”,实现民族自觉,实现“欧洲联邦”,进而实现“世界联邦”。一幅公平、正义、和谐的美好画卷在李大钊如椽大笔下徐徐铺开。寥寥数语,又现《共产党宣言》!既然“新纪元的曙光”业已出现,国人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沐浴其中呢?李大钊真正着意乃在于,用美好的前景、如诗如画的未来,去激励、鞭策生活于“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中的早已习惯腐朽传统的“四万万”国人,鼓励他们“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开创一个新纪元!“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以其优美豪壮的语言,向国人传播了新的理想与观点。然李大钊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坐而言的理论家,更在于他是一个起而行的实干家。为了“自由、平等的生活”(李大钊:《双十字上的新生活》),为了挽救陆沉之神州,再造伟大中华,李大钊在尚未启蒙的白色恐怖中,首传马列主义,指明社会主义道路;引导五四新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创未来。也许诚如他自己所说:“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牺牲》)正是n在这种乐观的革命激情引导下,无数如李大钊般的先烈前赴后继,为营造美好的“新纪元”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安稳与幸福。革命成功来之不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诚如李大钊所言,“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我们坚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朝着更新更美的生活,团结一致,继往开来,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新纪元”!(有删改)失去了的灰墙——李大钊殉难地寻觅记(节选)李 洁我去过最早的北京大学校园——景山东街的马神庙遗址。民国初年的北大,躲在现在的沙滩后街的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里,只余门口墙上的一方文物保护纪念牌在讲述当初的辉煌。民国六年(1917)年末,李大钊就是从这个已经开始衰败了的庙门外走了进来,一直走到院子的最北头,那儿有座乾隆皇帝的某位女儿遗下的梳妆楼,当时被改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他的良师益友章士钊把兼任的图书馆主任(馆长)让给了他。于是,翌年初春,从善如流的蔡元培校长便把聘书发给了年方二十八的李大钊。从二十八岁进入北大,到三十八岁殉身主义,李大钊人生的最后十年都是在北大度过的。这十年,正是其生命大放灿烂之辉的十年。只是,我看到的这座大杂院儿,墙挨着墙,户挤着户,早先的图书馆早已不复存在,一排排教室也尽沦为拥挤的住宅。八十年前一个极不寻常的人文的渊薮,现已成了京城里极为寻常的居民大院儿。两个戴着“巡逻”黄袖标的老太太告诉我说:这儿是中宣部宿舍。1889年,在距北京以东百余公里外的河北乐亭县一户地主家里,一个遗腹子哇哇降生人间,只一岁多,他母亲又病逝了。是爷爷养大了他。富裕而开明的爷爷让他六岁即进了私塾,使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名——李耆年。等他长到十岁时,爷爷又让他与本村的赵纫兰姑娘完婚。比比小丈夫,十六岁的新娘真是花样年华。但等丈夫到了十六岁那年,却离开妻子远行了,因为他要去考秀才,后来因科举制被废才不得不改入了新式中学。读李大钊身世,突然联想到这样一个饶有意味的现象,即李大钊与其堪称一代人杰的北大同事们,竟都有相同的家庭背景——他们都出身于殷实人家,但既不是豪门巨富之后更绝非贫下中农子弟,他们都有自幼受传统教育的较好家境,却又都因家庭的变故不得不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辛酸;而且,巧的是,他们都早早失去了父亲!诗云:“无父何怙?”怙就是n依靠,自小失了依靠的男孩子,在其人生最可塑的阶段,不得不使自己的性格变得格外内向与坚韧。除了超人的天资外(这当然是前提),他们靠自强自立的处世态度和敏而好学的进取意识,使自己一踏入社会便有了极高的起点,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成为一呼百应的领袖人物。不信你看——校长蔡元培,出身于绍兴城里的钱庄之家,十一岁丧父。与蔡同在绍兴城长大的周树人、周作人兄弟,也是当地的高门坎里的子弟,但其父辞世那年长子周树人也不过十六岁。陈独秀是当高官的叔父的嗣子,因为他不满两岁时生父即死于疫疾。而胡适的父亲先后宦游台湾与上海,父亲死时他仅四岁。比比他的同事们,李大钊“失怙”最早,家境也最庄户——他是靠爷爷那九十亩耕地的地租喂大的农家后代。农家后代为什么不在故土河北乐亭县好生读书,却只身去了大都市天津读什么“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刻,人们才在他写于狱中的文字中知道了他早年离乡游学的原委: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这时的李大钊,仅仅十八岁。没像城里人那样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思潮,却也不乏救国之鸿志,每当我们民族走向衰弱时,总有几位精英如旭日破云出世照亮整个神州。走出家门的李大钊,就是这样一轮越来越耀眼的旭日。北洋法政学校的创办者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袁氏在拉扯起一支全新的北洋军队的同时,还不忘培养未来的行政、司法管理人员。于是,一心救国的李耆年便选择了这所学校。凭较好的成绩考入该校后,他把学名“耆年”和字“寿昌”都改了,改成了日后响彻中国近代史的“大钊”与“守常”。原先的名与字都是期盼长寿不复蹈父母短命之意,但这位志存高远的人不在乎是否活得长久,一心勉励自己要成为坚韧不拔的有为者——“钊”意为勉励,“守常”与“寿昌”同音但取持之以恒之意。他入校不久就开始参与政治活动,不仅参加了罢课请愿活动,还开始发表见解独到的政论文章,其文采赢得人们尊敬,甚至被公认为“北洋三杰”之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法学堂的创办人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但国民却并未当家作主,血气方刚的李大钊根本不顾及自己乃袁氏门下的“高贵出身”,公开在文章中喊出了“共和自共和,幸福何有于吾民也!”的悲愤质疑。n赏析 本文随着地点的转移来叙写对李大钊的景仰之情。论才华,他不比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人高;论见解,可能也比不了陈独秀、章士钊等人。李大钊先生是以自己近乎完美的道德力量赢得人们钦敬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李大钊。点击素材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李大钊先生有一副有名的对联表达了他的革命信念:“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上联中“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运用示例孙中山先生也曾说:“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李大钊也告诫我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先贤的教导在耳畔回荡,一个人只有敢于担当,才能走向成功;只有敢于担当,才会被历史铭记。苏武敢于担当,才会不为匈奴的威逼利诱所动,成为后世楷模;林则徐敢于担当,才会有虎门销烟的壮举,成为民族英雄;詹天佑敢于担当,才能成功修筑京张铁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正是这么多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巨人的存在,中华民族才不断发展,一步步走到今天,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勇于担当,走向成功》n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周涛,1946年生,祖籍山西。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诗人、散文家,现为兰州军区创作室主任。有诗集、散文集二十余种,曾获全国诗集奖,第一届鲁迅(散文)奖和全军八一奖等。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周涛是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诗人写散文,在拜伦看来,那就是一种堕落。然而,成为散文家的周涛并没有因此而堕落,写散文让他找到了一个更能展现自己才华的领域和便捷表达生命感悟的文体,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对当代散文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2.背景探寻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周涛转向散文创作,以狂飙突进之势把中国散文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周涛独特的散文语言将他对西部的挚爱表现得宽广而深厚,执着而优美。在巨大的时空背景下揭示了民族丰富的自然史和心灵史。其文章汪洋恣肆、纵横捭阖,在自然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理性的思索和寻找人类文明的宏大命题,具有庄严的生命色彩。雄浑苍凉的文字中不失细腻敏锐的灵性和智者的幽默,构成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中蔚为壮观的一幕。名言警句关于时间的名言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n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5.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歌德《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赏析这是一篇情理兼备、文质并茂的散文。作者就“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描绘时间的形象,探询时间的本质,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来写“时间”,表现了绮丽的想象,语言有如诗句一样优美。本文写得很“散”,又有些深奥,细察其文理似可看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各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写,共同组合成一篇“时间片论”。第一层:开篇至“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中心问题:时间是什么?第二层:“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至“但我们经常向别人曲背弯腰、胁肩谄笑”。中心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时间?第三层:“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至最后。中心问题:时间怎么对待我们?先看第一层,作者试图化抽象于有形,用各种比喻描写“时间”:“如水”,“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唯一的裁判,如神”,“如奴隶”,“钟表里的刻度”,“一只看不见的手”,“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松鼠”。这些喻体总的特点是形迹诡秘、不可捉摸、灵活自由、法力无边。这是以文学的方式描写“时间”,因其抽象、空洞,故而用这些繁多的比喻表现它的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未必有科学性、准确性,但是有形象性、审美性。讨论“时间是什么”是文章的起点,也是全文的必要基础。这是将时间人格化、神化,表达对时间的神秘感和崇拜心理。再看第二层,写世人对时间的态度,列举一些现象,表现世人的劣根性。本来时间仁慈、慷慨,给予世人甚多,但世人不珍惜时间,不珍惜自己所得,令万物之主“时间”,也令作者失望。作者在此以世人的任性、惰性和自私性衬托“时间”的灵性和神圣性。这第二层是在第一层已经充分描写时间的形象和本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描写,由写时间转入写人类,其中暗含逻辑关系。n最后看第三层,写时间怎么对待人类,又回到描写时间本身。文章继续运用比喻,对时间的形象和特点作更为深入的探讨。首先出现“鼬鼠”的形象,这是全文最重要、最生动的一个比喻,而且还有点题的作用;再有,把时间比喻为残酷的力量、凶猛的力量,对人类无情。前面第二层写时间的温柔的神性,这一层写“时间的另一属性”,从不同方面显示时间的特性,或许是因为世人对时间不珍惜才招致时间对世人的最后的不恭敬。总之,文章在描绘时间形象、探讨时间本质的同时,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心、好奇心,表达了对世人无力把握时间的无可奈何之情。光 阴赵丽宏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世人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施舍一分一秒。n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有时,短暂的一瞬会化成永恒,这是因为他把你的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有时,漫长的岁月会变成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赏析 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点击素材周涛就“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描绘时间的形象,探寻时间的本质,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表达了对时间的敬畏心、好奇心,也表达了对世人无力把握时间的无可奈何之情。运用示例人生短暂,光阴易逝。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回瞻往事,感慨万千。人生的变是肯定的,但正是这种无觉的变化,让人不知不觉地白了头。面对夕阳,李商隐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遗憾;面对浩瀚的长江,苏轼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伤感;面对滚滚的黄河,李白发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劝诫。惜时如金,时不我待,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最美的光彩。美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曹明华,1962年生,上海人,作家、学者。20世纪80年代,曹明华曾是中国高校间名噪一时的文学新星,有“大陆三毛”“校园散文家”之誉。散文集有《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世纪末在美国》等,译作有《才华横溢的念头》等。n2.背景探寻《美》选自《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在现在看来或许“粗浅”“落后”,但文中的女生还是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新女性的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美的认识,反映了作者和爱美女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3.相关知识“我认识她是通过她的散文,那是今年的初夏,我编了许多年的散文,乍一读她的‘手抄本’,顿觉耳目一新,仿佛闻到了一股校园特有的清新的紫罗兰芳香……了解了有关她创作、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一二,再读她的散文,觉得她的散文的紫罗兰芳香更浓郁了!”——陈先法(中国作协会员)名言警句关于美的名言1.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2.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3.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4.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5.充实之为美。——孟子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美》的写作特点1.语言形象化文章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思考,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的,所以语言形象化的特点非常明显。形象化的语言,即感性化的语言,如“安逸、闲适,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直线”,即以感性的语言形式表现理性的内容,既给人以理性的启示,又给人以鲜明的审美形象。再有,后半部分关于美的讨论堪称经典,是作者极富才思的表达。n2.本文节奏感,起伏感鲜明本文出自女性作者之手,不但显示了女性在生活中丰富的感受,而且体现出了女性作者的语言风格:细腻、直露、流利,有意造出一些节奏感、起伏感。例如“一声热切的提议,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向她那双明澈的眸子投去含笑的一瞥”“——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哎?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我猜,那可爱的小脑瓜,又在以它独特的频率转了、转了……”,与男性散文作家的刚劲、豪爽、凝重的语言风格区别很大。3.标点的巧妙使用本文较多地借助标点符号来传情达意,其中省略号用得特别多,既造成情节流动的中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又表示此处有余味可品,提醒读者留意。论 美纪伯伦于是一个诗人说:“请给我们谈美”。他回答说:“你们到哪里追求美?除了她自己做了你的道路,引导着你之外,你如何能找着她呢?”除了她做了你的言语的编造者之外,你如何能谈论她呢?冤抑的、受伤的人说:“美是仁爱的、柔和的,如同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她自己的光荣中半含着羞涩,在我们中间行走。”热情的人说:“不,美是一种全能的可畏的东西,暴风似的,撼摇了上天下地。”疲乏的、忧苦的人说:“美是温柔的微语,在我们心灵中说话。她的声音传达到我们的寂静中,如同微晕的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动。”烦躁的人却说:“我们听见她在万山中叫号,与她的呼声俱来的,有兽蹄之声、振翼之声与狮子之吼。”在夜里守城的人说:“美要与晓暾从东方一起升起。”在日中的时候,工人和旅客说:“我们曾看见她凭倚在落日的窗户上俯视大地。”在冬日,阻雪的人说:“她要和春天一同来临,跳跃于山峰之上。”在夏日的炎热里,刈者说:“我们曾看见她与秋叶一同跳舞,我们也看见她的发中有一堆白雪。”这些都是他们关于美的谈说,n实际上,你却不是谈她,只是谈着你那未曾满足的需要;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她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她不是那你能看到的形象,能听到的歌声;却是你虽闭目时也能看见的形象,虽掩耳时也能听到的歌声。她不是犁痕下树皮中的汁液,也不是结系在兽爪间的禽鸟。她是一座永远开花的花园,一群永远飞翔的天使。阿法利斯的民众呵,在生命揭露圣洁的面容的时候,美,就是生命。但你就是生命,你也是面纱。美是永生揽镜自照。但你就是永生,你也是镜子。赏析 纪伯伦是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文中,纪伯伦借先知之口,批评了一般人对美做出的描述,指出美是生命,人们容易被表象蒙蔽,却忘了自己便是美的。诗人在这里用艺术的散文诗形式和优美语言,形象地阐述了美的作用与意义。点击素材“安逸、闲适,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直线。奋斗中的挫折好比一条曲线的‘波谷’,成功,则好比‘波峰’——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妙的曲线,构成了富有弹性的生活。”运用示例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而耳聋,被赶出校门。但他靠图书馆自学,造就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躺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人们都艳羡顺境中安逸,都在极力摆脱逆境中的挫折;其实顺境中安逸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直线,奋斗中的挫折好比一条曲线的“波谷”,成功,则好比“波峰”——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妙的曲线,构成了富有弹性的生活。——《用挫折铸就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