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4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安徽蚌埠质检]1841年,美国国会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因为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是( )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义和团运动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3.下列两幅图片是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表现。这说明( )中国《点石斋画报·牙山大胜》日本《风俗画报·成欢大激战之图》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事实4.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B.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5.20世纪初,革命党人高举“排满兴汉”的大旗,发动革命并取得了胜利。中华民国建立后,《临时约法》提出“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这成为中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口号之一。这反映辛亥革命( )A.消解了民族压迫与歧视的现象B.促使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有力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形成D.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完全转型n6.[2018·山东滨州期末]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的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由此可知( )A.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B.爱国主义成为那一时期的主旋律C.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D.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7.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的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 )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革命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8.192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土地法的不断变化发展表明( )A.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变迁调整土地法令B.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度C.标志着中国苏维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D.这些法律不符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9.1937年6月13日《申报》刊登《克隆斯达海军》电影广告(下图),对此广告推断正确的是( )A.红色文化是当时上海的主流文化B.播放该片旨在激励人民抗战精神C.中苏联合抗日引起西方列强不满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建立10.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东北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 )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推动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11.[2018·江西南昌二模]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见证人、分析人和批判大师,他的思想不仅赢得了大批追随者,甚至也获得了他的敌人的尊重。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优秀成果nB.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C.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理论指导D.形成了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12.彼得格勒起义胜利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开端,随后,革命烈火在各地燃起。在广大人民特别是士兵和农民的支持下,到1918年春,俄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可推知,十月革命( )A.巧妙利用了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B.及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C.有效制止了资产阶级政府的反攻D.恰当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018·安徽马鞍山质检](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对明清之际天崩地陷式的巨变实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在当时的士人群体中颇具号召力,可当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清朝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战争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式及主导价值》等(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之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区别。(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20分)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n图(a)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图(b) 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根据材料,提取一项图(a)到图(b)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明确,史实运用合理,说明充分。)(20分)单元小卷(四)1.C [解析]“磕头”体现了中国外交是朝贡外交,而西方拒绝“磕头”体现的是条约外交,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故选C。外交礼仪之争是表现而非本质,A项错误;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而非本质,B项错误;中英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是表现而非本质,D项错误。2.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映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与材料中“要摈鬼子不费难”相符,故选C。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运动,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改革方案,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A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是不断加深的,而义和团运动晚于太平天国运动几十年,B项错误;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时期中国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项错误。3.C [解析]材料中表明对同一战役有不同报道,故选C。“不能客观反映”的说法武断,A项错误;材料表明记载史事方式相同但内容不同,B项错误;“不能复原”的说法武断,D项错误。4.B [解析]据材料“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可知英国是要维护其在华权益,保证其在中国贸易利益,故选B。据材料“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根据所学可知,英国维护的是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可知英国只为维护本国的利益,C项错误;据所学,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英国丧失殖民霸主地位,D项错误。5.C [解析]材料“‘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体现了民族团结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故选C。材料“革命党人高举‘排满兴汉’的大旗,发动革命并取得了胜利”说明当时民族复仇和民族压迫观念流行,不可能短时间内消解,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项错误;材料中“‘五族共和’的治国理念”有利于推动政治民主化,但不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完全转型,D项错误。n6.B [解析]材料中陈独秀说“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爱国“天经地义”,这直接体现了在当时爱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是主旋律,故选B。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爱国“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也就是说他也肯定学生大多数的爱国行为,只是反对不合理的爱国行为,A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声浪越来越高,并不是山东问题出现后才激发爱国主义,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早就产生,C项错误;材料中是反对不理性的爱国行为,并非否定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因此不能体现五四运动阻碍了社会发展,D项错误。7.B [解析]巴黎公社55周年是指1926年,此时中国正在进行国民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其意在指出要靠国内民众的力量进行国民革命,而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选B,排除A。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已经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了,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际援助的内容,故D项错误。8.A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1928年、1929年、1931年进行了三次土地政策改革,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土地法进行及时调整,故选A。“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达到最高度”的表述不符合实际,B项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C项错误;题干中所提及的法律都非常契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D项错误。9.B [解析]1937年正处于中国的抗战阶段,所以此广告意在宣传抗战精神,激励民众,故选B。红色文化是当时上海的主流文化这一说法本身错误,A项错误;中苏联合抗日此时并未形成,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D项错误。10.D [解析]解放战争之前,东北地区是我党在兵力和实力上唯一超过国民党的战区,并以东北解放区为战略基地逐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故选D。国民革命的波及范围并没有达到东北地区,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赣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同样在东北没有根据地,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控制范围同样没有达到东北地区,C项错误。11.D [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是一套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故选D。马克思的敌人并不会因为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优秀成果而尊重马克思主义,A项错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终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这必然是为其敌人所痛恨和鄙视的,B项错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同样必然为马克思的政敌所不容,C项错误。12.D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士兵和农民的支持,说明有了工农联盟的支持,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相继建立起来了,故选D。材料中并未涉及利用一战的有利时机,A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列宁在1917年4月发表的“四月提纲”中提出的,B项错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发动了武装镇压,C项错误。13.(1)主要区别:前者侧重文化认同,后者强调国家观念;前者主张尊华贱夷,后者主张民族平等;前者受儒学影响,后者受西学影响;前者影响有限,后者影响深远。(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积极作用: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对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习惯以文化为优先认同单位的古代士大夫”得出前者侧重文化认同,据材料二“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得出后者强调国家观念;据材料一“在他们看来,王朝的覆灭便等同于文明的灭绝。在这种痛苦感情的刺激下,以‘华夷之分’提炼出来的民族主义”得出前者主张尊华贱夷,据材料二“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得出后者主张民族平等;据所学得出前者受儒学影响,后者受西学影响;据材料一“当亡国的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当清朝皇权依靠文化的普世主义确立自己合法性的时候,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也随之瓦解”得出前者影响有限,据材料二“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n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并结合史实得出后者影响深远。第(2)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得出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第二小问,对民主革命的作用,可以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等角度回答;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可从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等角度回答。14.示例:信息: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1933年更为多样。说明:1933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大批农民党员,为“工农武装割据”作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团结社会各阶层抗战,中共吸纳大批拥护抗日的中小商人、地主、知识分子入党,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世纪30年代党员成分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策略,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解析]首先根据图示提取变化的信息: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1933年更为多样。再结合所学知识,尤其是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说明两者的不同,最后进行总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