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 M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2.掌握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产业转移概况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分类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的目的:从本质上讲是追求更高的利润。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①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a.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b.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减少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③市场a.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开辟国际市场。b.为了避开多种限制,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c.市场不断变化,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判断1.国际产业转移只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2.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 √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顺利实现向国外转移,可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n(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1)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业。(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和增长期的产业。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1)表现: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2)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1)转移国或地区: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2)转移对象国或地区:缓解就业压力。探究点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上图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答案 根据上图结合东亚经济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2.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答案 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生产成本又会增加,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n3.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答案 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除了中西部劳动力价格低外,还受资源开发、政策鼓励等多种因素影响。4.归纳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答案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读“棉纺织工业在全球的转移路径示意图”,完成1~2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棉纺织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劳动力价格低C.市场广阔D.技术水平高2.20世纪90年代棉纺织工业由我国沿海城市转移到新疆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新疆交通便利,便于棉纺织品运往内地B.新疆邻国多,便于棉纺织品出口nC.新疆长绒棉产量高,接近原料产地D.新疆石油资源丰富,能源充足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棉纺织工业转移到日本的主导因素是廉价的劳动力,B正确;日本种植的棉花较少,A错误;当时的日本市场不广阔、技术水平不高,C、D错误。第2题,新疆盛产长绒棉,所以棉纺织工业由我国沿海城市转移到新疆的最主要原因是接近原料产地,C正确。探究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皖江(长江安徽段)城市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苏、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从产业结构和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分析“腾笼换鸟”对苏、浙、沪等沿海地区的影响。答案 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出,有利于苏、浙、沪等地区产业升级,使生产要素集中到高新技术等产业。地理环境: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2.产业转入对安徽皖江地区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 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大量吸收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皖江地区劳动力就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n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A.经营成本较低B.淘汰落后产业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D.政府的优惠政策4.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3.B 4.B解析 第3题,淘汰落后产业是东部地区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推力,不属于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东部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主要是能耗较高、污染较严重、附加值较低的原料导向型产业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中西部地区环境恶化。n图表特征:产业转移示意图主要是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回答(1)~(2)题。(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之间的转移情况。(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图中找出产业的迁出区和迁入区。看图可知,从1998~2012年,M地区是制鞋生产企业的迁出区,N是制鞋生产企业的迁入区。(1)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①成本因素:从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能源和资源价格等方面分析。②市场因素:一般是本国或本地区市场饱和,需要开拓新市场。③环境因素:一般是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2)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①地区:一般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n②部门:一般是先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然后,再向外转出知识密集型产业。(3)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人文景观)。 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1)~(3)题。(1)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 )A.市场、产业基础B.原料、劳动力C.交通位置、技术D.政策支持、资金(2)服装产业的大量转移,对四川省的主要影响是( )A.跨省人口流动减少,省内人口流动增加B.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结构升级C.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D.产业升级困难,生态环境压力增大(3)未来,我国服装产业( )A.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B.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C.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D.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答案 (1)B (2)A (3)Cn解析 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新疆是我国主要的优质棉产区,服装生产原料丰富;四川人口数量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故答案选B项。第(2)题,四川是我国人口大省,劳动力丰富,是东部地区民工的主要输出地,服装产业的转入,增加其就业机会,将使流向东部地区的人口减少,同时省内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增加;服装产业的转入将优化四川的产业结构,缓解人地矛盾,但不可能使其因此成为西部制造业基地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服装业转出有利于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故答案选A项。第(3)题,未来,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服装生产分工明确,东部主要为研发、销售基地,中西部则为加工生产基地,多集聚布局,各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更突出,规模效应将增强。答案选C项。韩国在沈投资额连续多年居世界各国在沈投资的首位,沈阳也成为最适合韩国人在华投资创业的城市之一。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箭头表示国际产业转移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从区际关系判断伴随着箭头①而流动的主要是( )A.资金、技术、信息B.劳动力、市场、土地C.原料、能源、政策D.运输、水源、污染2.韩国将部分汽车工业转移到我国沈阳等地,主要原因是为了( )①充分利用当地资金 ②充分利用当地较为便宜的土地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箭头①表示韩国企业向沈阳投资,其流动要素是资金、技术、信息。第2题,发达国家将部分汽车产业转移到我国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广阔、地价较低等。下图是“我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n3.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资金和技术占优势的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4.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经济发展C.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D.可能给迁出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答案 3.A 4.C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以发展技术和资金占优势的产业为主。第4题,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家具制造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近年来逐渐向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国成为承接该产业的最佳国家。近年来,由于家具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国内木材资源的开发。材料二 图甲是美国家具进口额、中国家具出口额及中国对美国家具出口额分析图,图乙是我国家具行业各省市出口占比示意图。(1)据材料描述美国家具进口额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n(3)我国在承接家具产业转入时,哪些省份具有突出优势?请说明理由。答案 (1)美国家具进口额不断提高,呈上升趋势。家具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家具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本土家具产量减少,进口量增大。(2)我国家具市场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经济快速增长。(3)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具有承接优势。交通便利;海运发达;劳动力充足;劳动力素质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家具进口额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家具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方面阐述。第(2)题,我国成为家具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国的原因可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土地价格等方面分析。第(3)题,我国沿海地区,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读“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1.该产业可能是( )A.碳酸饮料生产B.计算机软件开发C.电子装配D.汽车制造2.承接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往往( )①科技发达 ②劳动力丰富 ③工业基础好 ④市场广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列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调整促进了东莞的产业升级B.第一次调整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C.加剧了图示区域的产业竞争D.降低了硅谷的失业率答案 1.C 2.D 3.Bn解析 第1题,由图中产业转移最早地区为“硅谷”,可推断该产业可能是电子装配工业。第2题,劳动力丰富和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产业转入的优势;科技发达程度台湾和广东都不如“硅谷”;台湾和广东的工业基础不如世界上其他发达地区,因而工业基础不是优势。第3题,第一次调整是由美国“硅谷”到台湾新竹,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但增加了“硅谷”的失业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下图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4~5题。4.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②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③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④广西消费市场广阔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5.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技术 ②资金 ③地形 ④气候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 4.A 5.D解析 第4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转型,导致甘蔗种植区西移,故①正确;东部地区并不一定会出现环境退化,②错误;广西由于经济落后,蔗糖生产成本较低,故③正确;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在全国,广西人口较少,市场没有东部地区大,④错误。第5题,甘蔗生长需要湿热的气候,广西地跨北回归线,中南部是平原,故气候和地形适宜甘蔗种植,③④项正确。技术对甘蔗种植影响不大,①错误;甘蔗种植对资金的需求不大,②错误。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6~8题。6.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C.技术D.交通7.由图可知( )n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B.与Ⅰ类国家合作,集中发展甲类和乙类产业C.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答案 6.B 7.A 8.C解析 第6题,从甲产业的时间和国家类型看,可知甲类产业为劳动力导向型,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第7题,由图可知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为发达国家。Ⅱ、Ⅲ类为发展中国家。降低成本,获取利润是产业升级的动力。第8题,我国在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中应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9~10题。9.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7年由甲地向乙地转移的某类企业,可能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B.节能环保企业C.服装、鞋帽生产企业D.高端装备制造业10.该类企业迁出后,对甲地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B.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C.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D.改善交通,提升交通通达度答案 9.C 10.Cn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劳动力成本增长最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7年由甲地向乙地转移的企业应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四个选项中服装、鞋帽生产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选择C。第10题,企业迁出会减少就业,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A、B错;可以有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C对;对改善交通,提升交通通达度影响较小,D错。(2018·全国文综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3题。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1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1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答案 11.A 12.D 13.A解析 第11题,看图可知,该公司不断减少生产厂,研发中心和总部逐步向上海迁移,说明M公司将重心转移到自主设计方面,关闭自有生产厂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第12题,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第13题,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自有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n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情况(下表)。时间主要产业20世纪70年代传统手工业20世纪80年代轻纺工业20世纪90年代初期家用电器制造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21世纪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1)皖江城市带中,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说出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3)说明产业演变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4)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哪些?答案 (1)合肥 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2)由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导向型产业。(3)提高环境质量;缓解资源短缺;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4)邻近长三角地区;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廉价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n解析 (1)读图,皖江城市带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合肥,所以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合肥。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区域内合肥的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2)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是由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导向型产业。(3)主要转移出的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和污染较严重的工业为主,这样的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转出区环境质量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4)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劳动力及土地价格优势等方面分析。15.“广东制造”曾是一张享誉全球的名片。名片的过去,写的是“产业加工”,如今,这张泛黄的名片已经要改写——产业转移,腾笼换鸟,升级为“广东创造”。下图为“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粤东、粤西、粤北及邻省吸引产业转入的有利因素。(2)为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粤东、粤西、粤北等地需要对新迁入的企业设置必要的“门槛”。请你对“门槛”的设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你认为广东省实施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将对广东省及邻省产业结构、产业分工、生态保护三方面带来哪些有利影响?答案 (1)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价格较低;内部交易成本较低;有利于转入产业开辟和扩大新市场;环境压力较轻。(2)迁入企业环境污染较小,限制或禁止污染严重的产业迁入;迁入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限制技术落后难以升级的产业迁入。(3)产业结构:珠三角地区通过产业转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并使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和提升;加快了粤东、粤西和粤北及邻省工业化进程,并优化第一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分工:促进广东省及邻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生态保护:使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改善。解析 第(1)题,粤东、粤西、粤北及邻省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和环境压力方面。第(2)题,为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门槛”的设置从环境和技术两方面考虑。第(3)题,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了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了第三产业;促进了广东省及邻省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使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得到缓解。考点题点细目表考点题点题目序号区域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及其影响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