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6 MB
  • 2022-04-12 发布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__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讲义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学习目标1.以山西省为例,分析该省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2.分析山西省在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能源的分类类型标准举例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利用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二、资源开发条件1.开发原则: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还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2.具体表现(1)山西省的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n(2)山西省资源开发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3)山西省的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三、能源基地建设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2.具体措施(1)扩大煤炭开采量:扩大开发规模,增加产量。如上图中的A.大同煤田,B.河东煤田,C.沁水煤田。(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上图中晋煤外运三大通道:D是大秦线,E是神黄线,F是焦—兖—日线。(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存在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2.具体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3.效果(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2)山西省不仅发挥了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而且促进了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n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改变传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2.“三废”的治理(1)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填充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2)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3.调整产业结构(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探究点一 资源开发条件有一句流行全国的谚语是:“山东山西山里有,湖南湖北湖里出。”点明了南方和北方物产资源的不同特点。读图甲“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乙“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2007年)”,回答问题。n1.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利于开采。2.山西省紧临黄河,为什么不发展水运提高煤炭外运能力?答案 黄河的水文特征不利于发展内河航运。主要原因是:①黄河作为晋、陕两省的界河,奔流在黄土高原上,多峡谷瀑布,水流湍急;②黄河的水量不大,且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航运比较困难;③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阻塞航道;④冬季气候寒冷,封冻期长。3.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答案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很大的比重,石油、天然气、核能所占的比重较小;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占有较大的比重。4.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答案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且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使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必然会加速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山西省资源开发条件评价n读“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1~3题。矿产种类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能源矿产(主要是煤)92.17金属矿产3.95非金属矿产3.88合计100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A.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B.开采条件好,综合效益高C.矿种多、质量好D.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2.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对表中数据92.17%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本地区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B.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能源矿产总储量的百分比C.它是黄土高原地区能源资源潜在价值占本地区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D.它是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能源矿产潜在价值的百分比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的(  )A.能源生产供应基地B.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C.商品粮、棉生产基地D.畜牧业生产基地答案 1.D 2.C 3.A解析 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是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第2题,正确理解表格中比较项目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第3题,本着发挥地区优势的发展方针,黄土高原地区适宜建成我国的能源基地。探究点二 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山西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n材料二 山西省不同年份工业增加值结构图。材料三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1.试评价“变输煤为输电”对山西省的影响。答案 有利影响:“变输煤为输电”,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并能降低运输成本,可增加山西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一是山西省缺水,发电要耗费大量水资源,会加重水资源危机;二是当地建设火电站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加重当地环境压力。2.依据材料二,2003~2008年各工业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 依据材料二,2008年加工工业比重较2003年上升;原料工业占主体地位;采掘工业比重下降。3.山西省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其从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答案 (1)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2)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3)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4.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 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n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措施目的实施效果扩大煤炭开采量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建设全国性能源基地扩大煤炭的开发规模,增加产煤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缓解交通压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建设了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运煤专线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建设坑口电站,提高电力生产能力,变输煤为输电;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提高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和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2.山西能源结构的问题及综合利用效益山西省通过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体如下:“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回答4~5题。n4.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是(  )①四川 ②河北 ③福建 ④辽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③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4.D 5.B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四川两省区资源丰富,但GDP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资源诅咒”省区。第5题,山西省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点三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读“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n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答案 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3.分别说出隔离护坝和固沙草方格的作用。答案 隔离护坝: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上涨流入采掘区;同时阻挡采掘区和复垦区的煤渣等进入河流,造成河水污染。固沙草方格:阻挡沙丘的侵袭,防止沙丘掩埋道路。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5.其他工程及生物措施还有什么作用?答案 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滞蓄排泄的矿坑水和雨季大气降水,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固沙草方格和乔木、灌木结合形成防风体系,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还能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矿区环境的作用。6.对这个生态环境建设方案,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答案 对这个生态建设方案,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提出不同的建议。例如生物措施中,可发展林—灌—草的防护体系,利用草地发展畜牧业,增加经济收入,这样就能生态、经济兼顾,有些矿坑不需要填充复垦,而是保持一定的水面发展淡水养殖,在此基础上加以绿化和美化,建成生态旅游区,供游人休闲娱乐等。山西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2)调整产业结构n(3)“三废”的治理[拓展延伸]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的综合比较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省能源基地煤炭资源都很丰富,资源条件优越,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鲁尔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综合整治效果明显,山西省能源基地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成功的经验。二者对比如下:项目德国鲁尔区山西省能源基地开发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法国等国家的铁矿区近,水源丰富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水源不足;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市场广阔早期主要生产结构传统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煤炭采掘业为主存在问题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开发使市场压力加大,环境问题突出综合整治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治理环境污染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n6.图示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直接(  )A.加剧水土流失B.造成土壤盐碱化C.破坏地表植被D.引起草场退化7.为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煤炭产量B.将涉煤企业外迁C.扩大煤炭的外运能力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答案 6.C 7.D解析 第6题,图示地区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直接破坏地表植被。该题问的是造成的直接影响,水土流失、草场退化都是间接影响。大水漫灌才会引起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第7题,为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等措施。煤炭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A、C选项都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将涉煤企业外迁,显然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图表特征: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相似,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试题中极为常见的图形之一。                   读图,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n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 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 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 ④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下列描述符合2010~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是(  )①煤炭不占重要地位②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③石油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④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消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1.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2.图中其他能源的比重。1.煤炭一直居主导地位,①错误;煤炭、石油、天然气比重总和降低,②正确;石油从17.6%下降至17.1%,③正确。2.其他能源比重从0.5%上升至2.6%,④错误。D开发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下面为“2013年欧洲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n(1)图中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2)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  )A.减少灰霾天气B.减少紫外线辐射C.消除城市热岛效应D.消除酸雨危害答案 (1)C (2)A解析 第(1)题,对比图中四个国家各种能源所占消费比重,可知丙国水电比重最大,水电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碳排放量比较低,所以最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国家是丙国。故选C。第(2)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减少尾气的排放,减少灰霾天气,对紫外线辐射没有影响,会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危害。故选A。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在山西潞安集团正式“出油”,16万吨煤基合成油是我国煤间接液化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个项目。读图回答1~2题。1.目前,我国在山西启动“煤变油”工程,其布局理由是(  )A.山西石油资源十分短缺B.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C.山西科技力量强大D.山西输油管道密集2.从图示信息看,山西“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B.环境污染严重C.水资源短缺D.消费市场狭小n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山西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启动“煤变油”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第2题,从“煤变油”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该工艺需要用大量的水,而本区水资源短缺。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4题。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答案 3.D 4.B解析 第3题,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夏季高温多雨,城市化水平不高,水资源缺乏;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第4题,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采取的共同措施。5.(2018·贵州省钟山区水钢实验学校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与动力。若各国政府的能源政策从2009年起不变,则未来世界对一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未经加工原始状态下的能源)的需求如下图所示。(1)根据上图说出目前世界的能源构成及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2)试分析世界能源在开发和利用上的整体趋势。n(3)简述世界未来大力发展太阳能的意义。答案 (1)构成: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环境问题:矿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还会使大气中CO2增加,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2)能源的总体需求量呈上升趋势;需求更趋于多元化;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发展;新能源将是未来能源的主体。(3)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分布广,储量大,永不枯竭;可避免引发能源危机,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解析 (1)读图可知,目前世界的能源构成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化石燃料燃烧主要带来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2)世界新能源开发力度越来越大,总体需求量上升,能源利用日趋多元化,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低碳化,未来能源的主体将是新能源。(3)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既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又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答案 1.D 2.Cn解析 第1题,两条曲线虽然都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不同。从两条曲线的关系看,从1990年开始两线在不断接近,2007年后,GDP曲线反超能源消费量曲线,说明单位GDP能源消费在不断降低。第2题,从两条曲线的变化看,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随着能源消费的增长,GDP在不断增长,能源供应充足能够加快GDP的增长。但是影响GDP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并不完全取决于能源储量大小。我国人均能源有限,能源的供应并不充足。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3~5题。3.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4.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有(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②辅以公路建设 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④大力发展炼焦业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不属于为了加强山西煤炭外运而修建的铁路的是(  )A.包兰线B.神黄线C.大秦线D.焦—兖—日线答案 3.A 4.C 5.A解析 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的措施。第4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建立以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能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与运原煤相比质量上有所减轻,但体积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对交通的压力。第5题,为了加强晋煤的外运,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国家修建了神木到黄骅港的神黄线、大同到秦皇岛的大秦线、焦作到日照的焦—兖—日线。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读“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6~7题。n6.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关于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6.D 7.C解析 第6题,煤炭的深加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煤炭的气化,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焦炉气和二氧化硫等部分气体的回收,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图中涉及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发生转移。第7题,生产结构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减少了煤炭的外运量,当地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增多,加快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8.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n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9.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A.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化发展B.上海市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C.广东省应将高科技企业向新疆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D.青海省应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答案 8.B 9.A解析 第8题,根据图例可看出资源诅咒高危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和贵州,自然资源丰富,以初级产业为主;贵州风沙活动不强烈;贵州和山西不会发展边境贸易。第9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应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10~12题。10.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B.资源耗竭C.产业升级D.生态恶化11.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交通布局C.发展旅游产业D.促进商业发展12.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甘肃玉门B.福建厦门C.辽宁鞍山D.湖北武汉答案 10.B 11.A 12.C解析 第10题,由材料可知,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该地的棕地形成原因为矿产资源的枯竭,故选B。第11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综合整治过程中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都是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故选A。第12题,辽宁鞍山为我国铁矿石产地,适宜采用和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故选C。n1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蕴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资源、交通、市场四个方面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答案 (1)分布特点:上游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中游水能、(煤炭)资源丰富;下游:石油资源丰富。(2)开发条件:位于我国中部地带,临近工业中心,离市场近;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煤炭储量大,埋藏浅,煤层厚,煤质好,且有多种矿产,综合开发效益大(但水资源短缺);交通四通八达,但运力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制约着煤炭外运。14.(2018·广西桂林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智利享有“铜矿王国”的美誉,是全球最重要的产铜国,产出了全球近30%的铜矿,但采矿成本处于全球最高水平。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有关,铜矿给智利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增加了其经济的脆弱性。近年来,为扭转亏损趋势,智利铜业公司积极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下图为智利简图。n(1)分析智利铜矿开采成本高的主要原因。(2)分析智利过度依赖铜矿导致经济脆弱性较强的原因。(3)说明智利铜业公司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的可能领域,并阐述理由。答案 (1)地处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夏季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生产成本高;铜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引发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国家经济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3)铜矿冶炼和加工。理由: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智利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解析 (1)智利的铜矿产地处于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大部分地区纬度较低,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生产成本高;铜矿开采易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高;地处偏远山区与沙漠,采矿的运营成本高。(2)铜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大规模的开发,铜矿资源量不断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过分依赖铜矿出口,国内经济会经常受到铜矿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经济不稳定;智利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一次强震对大型铜矿造成的破坏可能引发国内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国家经济以铜矿开采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经济脆弱。(3)中国与智利可以在铜矿冶炼和加工方面加强合作。与智利相比,中国铜矿冶炼技术较先进,可为智利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智利铜矿资源丰富,发展冶炼加工可提高铜产品出口比重,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考点题点细目表考点题点题目序号自然资源综合开发1.能源的开发1~9,13~14,152.矿产资源的开发163.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10~1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