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答案D解析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来划分,如地形区、温度带;也可以按人文要素来划分,如经济区、文化区。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这种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2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答案A解析松嫩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利于机械化生产,且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属温带季风气候,生长期较短,不适宜种植冬小麦、棉花和油菜;耕地多为旱地,黑土广布,水稻种植较少;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由东向西减少,西部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3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C.农作物是一年两熟至两年三熟D.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答案D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受河网阻隔,地块较小,耕地分散;其土壤经人们长期改造,以肥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的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人类活动也明显不同。据此完成第4~5题。n4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地形C.距冬季风的远近D.纬度和距冬季风的远近5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主要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棉花;松嫩平原——玉米、春小麦、大豆B.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松嫩平原——玉米、冬小麦、大豆C.长江三角洲——小麦、花生;松嫩平原——玉米、花生D.长江三角洲——小麦、甘蔗;松嫩平原——玉米、甜菜答案4.D 5.A解析第4题,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两地的纬度位置差异以及冬季风的影响大小不同。第5题,长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好,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读图,完成第6~8题。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7下列能够正确体现图乙所示区域特征的有(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④⑦⑧8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乙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6.B 7.B 8.Bn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图甲为我国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图乙为长江三角洲。两地的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第7题,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种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第8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市场影响,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种植花卉、蔬菜的比重上升,粮食、塘鱼比重有所下降。读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完成第9~11题。甲乙9深圳和喀什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河流众多B.科技发达C.地理位置优越D.交通发达10甲、乙两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A.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B.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C.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交通线分布D.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矿区分布11阿克苏号称“中国长绒棉之乡”,与我国其他产棉基地相比,其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热量充足C.降水较多D.土壤肥沃答案9.C 10.A 11.An解析第9题,深圳经济特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喀什经济特区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是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两地地理位置都非常优越。第10题,甲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乙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沛,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且南临南海,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第11题,阿克苏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优质长绒棉的生产。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我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材料二 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条件甲乙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2)长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答案(1)见下表。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条件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乙水源不足丙水、热充足(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n社会经济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状况。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多、地块小、土质黏重;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中粮西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织地理学家进行以“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为标准的“新天府”评选,河套平原被列入我国的“新天府”名单。图甲是我国某省区略图,图乙为该省区传统民居景观示意图。甲乙(1)简述河套平原成为我国“新天府”的主要自然原因。(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当地民居门窗的朝向,并说明原因。(3)该省区是我国风力发电大省,简述其风力发电的积极意义。答案(1)北部山地(阴山)阻挡冬季冷空气侵入;夏季暖热,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黄河横贯东西,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2)朝东南方向(朝南)。当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门窗朝东南(朝南),可使光照充分照进屋内,采光条件好;避免冬季冷空气直接吹进屋内(起到保暖作用)。(3)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利于环境保护。解析第(1)题,其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势、水源、土壤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该地区为内蒙古,位于中纬度地区,门窗应朝向正午太阳所在的方向,同时应朝向冬季风背风方向。第(3)题,主要从资源的开发、环境的保护及对当地经济的带动等方面分析。能力提升n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第1~2题。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A.橡胶种植北界B.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2同一界线可以画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A.客观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答案1.D 2.C解析题干中“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这一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气温为指标。第2题,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扮演了过渡角色。我国南、北方自然特征存在差异,导致建筑物景观明显不同。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有关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B.北方民居的墙体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C.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南方的大D.北方民居的屋檐较南方的窄4地理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北方建筑物特点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强——平原地形B.墙体严实厚重(保温御寒)——冬季寒冷漫长C.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降水量大D.房屋进深和高度大(利于通风、纳凉)——夏季湿热答案3.C 4.B解析南方和北方民居建筑风格的差异深刻反映了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上的差异,南方湿热、北方干冷。第3题,北方地区降水少,屋顶坡度比南方小。第4题,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漫长,与南方相比墙体严实厚重,利于保温御寒。读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完成第5~6题。n5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6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答案5.C 6.B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比重南方大于北方,耕地面积北方多于南方;估算知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北方水资源比重远小于耕地资源比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第6题,我国北方水资源总量与南方差异大,主要是降水偏少引起的。某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经常被其他地区的人们称为“怪”,陕西和云南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云南十八怪:四季服装同穿戴,鲜花四季开不败,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十八怪:面条似裤带,房子半边盖,手帕头上戴,秦腔不唱吼起来……据此完成第7~8题。7在传统的民居中,陕西的房子“半边盖”,而云南却出现底层空置的竹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陕西的煤炭资源丰富,废弃的煤井便成了居民的房子B.云南竹子多,且竹子可以驱蚊防虫C.陕西人多地少,云南人少地多D.陕西气候干燥,黄土具有直立性,适宜建窑洞8出现云南“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面条似裤带”的主要原因是( )A.云南盛产大米,陕西盛产小麦、玉米B.云南降水丰富,陕西气候干燥C.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nD.云南水蚀严重,陕西风沙危害严重答案7.D 8.C解析第7题,陕西气候干燥,黄土直立性强;云南当地竹子多,适合建竹楼,人住上层,通风凉爽。第8题,出现云南“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面条似裤带”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1题。9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B.劳动力、技术C.气候、地形D.市场、交通10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C.水热资源丰富D.人均耕地面积大11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答案9.C 10.C 11.A解析第9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最大。第10题,与①区相比,③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③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①区。两地土壤均较肥沃。第11题,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南地区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第12~14题。n12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13对甲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14四幅图片所在经济区中工业经济最强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12.A 13.A 14.B解析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农业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大豆种植较少。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震较少,工业发达。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充足,热量不足。长城沿线以北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较轻,荒漠化严重。★15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25°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的特点。(2)简述图乙中所示国家的地形特征。n(3)填表完成图中①②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造成的汛期差异。补给类型汛期差异比较①河流②河流(4)说出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比较二者在农业分类中的共同点。答案(1)等温线数值东部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西部由南向北递减;东部沿海较为稠密,西部内陆较为稀疏。(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以平原、盆地为主。(3)补给类型汛期差异比较①河流以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春汛和夏汛②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无明显汛期(4)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共同点:商品农业、现代农业、密集农业。解析第(1)题,考查等温线的判读,可从数值和疏密两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经纬度与轮廓判断该国家为法国,其地形特征的判断主要依据河流的流向。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甲为东北亚地区,①河流域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一年有两个汛期;②河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无明显汛期。第(4)题,A地位于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B位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不宜发展种植业,经济发达,是世界重要的乳畜业分布区。16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区域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1)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n(2)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答案(1)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2)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解析第(1)题,M城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同时M城位于山前冲积扇上,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注意该题要从有利的自然条件方面回答。第(2)题,N城作为边境城市,其经济的发展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能源资源、特殊的人文景观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还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优惠的政策、充足的资金等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