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42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B卷)[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区域的含义1、2、3、4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6、7、8、9、12、1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0、1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B.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线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答案 A解析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材料中“银色中国”指的是终年积雪的青藏高原地区;“金色中国”指的是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干旱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黄色中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的北方地区;“绿色中国”指的是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主要是低山丘陵,故A项正确。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是自然分区,自然区没有明确的界线,B项错误;由于每一个区域范围广阔,因此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比如①从东到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C项错误;区域间是相互联系的,故D项错误。n2.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B.②—“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C.③—“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④—“黄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答案 A解析 “金色中国”是由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远,降水少,以荒漠为主,多为金色的沙漠,A项正确。“银色中国”是由于海拔高,冰雪广布;“绿色中国”指的是南方地区植被覆盖好,郁郁葱葱;“黄色中国”指的是北方地区黄土遍布,故B、C、D三项错误。海峡西岸经济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其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相邻,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完成3~4题。3.材料中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各区域间的( )A.差异性B.整体性与差异性C.整体性D.阶段性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经济区域之间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侧重点、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差异性的体现。4.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答案 B解析 图中经济区域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但其内部的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n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回答5~7题。5.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④雨热同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6.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农业条件的比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肥沃,而长江三角洲是水稻土,其单位面积产量小于松嫩平原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C.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一年两熟至三熟D.长江三角洲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答案 A解析 松嫩平原的黑土和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都是肥沃的土壤。由于长江三角洲纬度低,热量充足,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其单位面积产量大于松嫩平原。7.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主要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答案 B解析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故B项符合题意。读图,回答8~9题。8.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n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答案 B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图甲为我国东北地区,图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两地因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9.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有(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①②⑦⑧答案 B解析 图乙所示区域为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土壤为水稻土,农业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充分说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据此完成10~11题。10.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作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之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 在开发早期,受环境的制约,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发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随着科技的进步,到农业社会,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11.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现阶段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答案 C解析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城市密集,粮食的商品率下降,在全国的“粮仓”地位下降。二、综合题(共56分)12.图一和图二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28分)n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城市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A-3.54.918.825.921.45.5B7.211.318.226.723.611.2(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4分)(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12分)(3)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4分)(4)根据图二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答案 (1)年均温高;气温年较差小。(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同点:图一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图二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3)见下表:甲区域乙区域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更大工业高度发达劳动力条件劳动力丰富劳动力素质高(4)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工业基础好,工业协作条件好;科技力量雄厚;海运发达。解析 第(1)题,由表中气温统计数据看出,B地的年均温高、气温年较差小。第(2)题,水资源的调配,从自然原因上看缺水是因为水资源的总量不足和季节分配不均,这主要与气n候有关。第(3)题,要结合中美两国国情并根据题目要求从经济和劳动力两方面分析。第(4)题,读图可知,C城市为洛杉矶,最大的工业部门是航空航天工业。位于西部沿海,附近有丰富的石油,故靠近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该地经济发达,工业协作条件好;有美国著名高校,科技力量雄厚;位于沿海地区海运发达。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江苏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工业。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下图为江苏略图。材料二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其基本一致。(1)简述江苏境内长江的水文特征。(8分)(2)指出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分析图示这两种粮食作物分布差异的自然成因。(10分)(3)简析江苏发展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有利条件。(10分)答案 (1)水量大、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流速缓),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2)甲代表(冬)小麦,乙代表水稻。自然成因:小麦分布区域地处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为半湿润区),以旱田为主;小麦具有喜温、耐旱的习性。水稻分布区域地处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以水田为主;水稻具有喜热、喜水的习性。(3)盛产棉花、蚕丝,有海盐资源,分别为纺织工业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产品可远销国内外市场;地处沿海地区,临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江苏省人口众多,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社会协作条件好。解析 第(1)题,从流量、流速、水位变化、结冰期等方面总结河流水文特征。第(2)题,读图判断甲分布于淮河以北,是北方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以旱地为主,故其代n表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乙分布于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区,以水田为主,故其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第(3)题,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又是我国的蚕丝产区,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又有政策支持,临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近海港,海陆交通便利,产品远销国际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位于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经济区之间,易接受先进的技术,工业基础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