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MB
  • 2022-04-12 发布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学习目标1.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2.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主要发展特点。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工业化与城市化(1)影响: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相互关系:2.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阶段主导产业优势条件不足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策与侨乡的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外商投资规模小,吸引外资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较慢第二阶段(1990年后)高新技术产业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n(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①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酸雨危害加剧。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③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2.调整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规划与管理: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n探究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条件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答案 纬度较低,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答案 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是著名的侨乡,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答案 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资金、技术也随之流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发展的条件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国内背景对外开放政策先机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n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内因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有利于招商引资[拓展延伸] 长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优势区位条件优越性及其表现优越性表现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对内、对外交通便捷①处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②通过京沪、沪杭等铁路线联系全国铁路网经济联系范围经济腹地广阔位于沿海、沿江两个最发达的经济地带的交叉点上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①长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劳动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农副产品供应供应充足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基地之一,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n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南部经济发展快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只有A项。第2题,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探究点二 问题与对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材料二 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规模过度膨胀,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居住、教育、交通、治安管理、环境问题等。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答案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并自2000年后超过珠江n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比较,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市场腹地等方面存在劣势。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企业更趋向于理性地寻求最优区位的发展,这就使珠江三角洲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因此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迁往长江三角洲或其他地区,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呈较明显上升趋势。2.结合材料一、二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答案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为何还要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较大的石化、钢铁等工业?答案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的轻工业产业链短,产业后劲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弱。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便利的交通发展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及其对策(2018·海南地理)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地处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森林覆盖率高,是传统的“木匠之乡”。2008年后,大批在沿海务工的南康木匠返乡开办家具企业,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南康已有家具企业75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产值达1010亿元。据此完成3~4题。3.南康木匠大批返乡开办家具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南康资金雄厚B.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C.南康木材丰富D.沿海地区家具需求上升4.目前,南康家具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  )A.增加木材进口B.挖掘本地市场C.加大宣传力度D.组建企业集团答案 3.B 4.D解析 第3题,进入21世纪后,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型升级,因此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促使南康木匠大批返乡,故B正确。与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位n于中部经济地带的南康经济相对落后,南康资金雄厚不符合事实。材料显示南康家具产业所需木材从东南亚进口且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销往全国各地,说明南康木材原料不丰富,且材料中未提及沿海地区家具需求状况,故A、B、D错误。第4题,当前南康家具产业产品面向中低端市场,缺乏品牌产品;南康家具企业多达7500多家,企业数量多,彼此之间易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因此组建企业集团,可以协调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故D正确。增加木材进口,挖掘本地市场,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但不是最有效措施,故A、B、C错误。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自然资源邻近××,地理位置优越(不便);地形平坦开阔(崎岖);适宜(不利)的气候条件;土壤肥沃(贫瘠);水源充足(缺乏);自然资源丰富(缺乏)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国内(国际)市场广阔(狭小);交通便利(不便);劳动力丰富(缺乏)而廉价(价格高),劳动力素质高(低);科技发达(落后);优惠的政策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5年京津冀一体化构想受到空前重视,这一构想有利于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下图是京津冀区域略图。n(1)分别列举京津冀三地的优势工业部门。(2)根据自然条件,分析张家口建设为生态涵养区、承德建设为高科技园区的合理性。(3)简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对缓解京津冀城市化问题的积极意义。答案 (1)北京: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天津:化工工业。河北:钢铁(能源)工业。(2)张家口建设生态涵养区,有利于阻挡风沙(减少沙尘对京津地区的危害),(位于河流上游,)有利于改善河流水质。承德位于京津东北部,位于与京津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不易受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环境质量好。(3)减轻人口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减轻城市住房压力。解析 (1)河北省内煤铁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钢铁工业;天津有海盐,可以发展化工工业;北京为国家首都,高等院校聚集,科技发达,人才汇聚,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张家口位于该区域的西北方向、海河的上游,建生态涵养区可防风固沙,同时保证整个区域的用水质量。高新科技园区的选择需要考虑环境、科技、交通等方面,承德位于该区域的东北方向,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环境质量好。(3)从缓解就业,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分析。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n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成本降低④政策优势突显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1.C 2.A解析 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地区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但进入阶段Ⅱ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4.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n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3.D 4.B解析 第3题,读图中的数据可知,第一产业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产业在1990~1991年间并不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下降,并且所占的比重较小,这些都说明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第4题,从目前产业结构看,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就是要继续增大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而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是不现实的,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只是优化的第一产业结构。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则将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范围,进行整体规划。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图。(1)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圈吸引外资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2)说明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环境的影响。(3)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整体规划的意义。答案 (1)地处沿海,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对外开放程度高;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扶持;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等。(2)工业的集聚效应加强;城市化加速,城市化水平提高;大气、水污染加重,城市环境压力增大。(3)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大、小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大、小城市合理分工;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圈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地处沿海,位置优越,交n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结合所学知识还可归纳吸引外资的其他优势,如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支持等。第(2)题,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的集聚效应会加强;人口增多,环境压力会增大。第(3)题,从基础设施利用、信息交流、规模效益等方面分析即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据此回答1~3题。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A.轻工业基地B.商品农业基地C.外贸出口基地D.棉花生产基地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矿产资源丰富C.地理区位优势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答案 1.C 2.D 3.B解析 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地势平坦;热量丰富,降水丰沛;经济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便于接受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依靠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该地水热资源丰富,地形平坦,粮食复种指数高,成为我国商品农业基地之一;该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合棉花的种植。第3题,本区矿产资源缺乏,是其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下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据图完成4~6题。n4.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5.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关键条件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是著名的侨乡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6.如上图所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的数目迅猛增长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答案 4.B 5.B 6.C解析 第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②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第5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著名的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均具有的条件,不属于关键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国外寻求出路,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那么这些产业也难以进入。可见,这一时期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其关键条件。第6题,由图示可以得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城市数目迅猛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7~8题。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8.“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  )A.工商业B.农牧业C.第一产业D.旅游业答案 7.D 8.A解析 第7题,产业转移日渐加强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8题,“城中村”是指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n9.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D.虚线箭头代表能源和资金10.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转移答案 9.B 10.C解析 第9题,珠三角处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粤东地区次之;粤西和粤北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资源、劳动力丰富。一般从发达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地区的是资金和技术,从欠发达地区转移到发达地区的是资源和劳动力。第10题,石化工业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会减轻对珠三角的环境污染,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11~12题。→→→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1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12.以下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n答案 11.D 12.A解析 第11题,甲、乙两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虽有差异,但都是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第12题,甲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是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乙地区以苏南地区为代表,是上海等大城市产业向外扩散导致的城市化。下图示意“1978年~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13~14题。13.1978年~2007年,该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14.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答案 13.B 14.D解析 第13题,该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产值也呈上升趋势。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年前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1990年后第二产业推动城市化进程。1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____工业。n(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了以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劳动 轻纺(2)技术 高新技术(电子电器)(3)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有上升,尤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16.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材料二 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2000年2005年苏南地区59.670.3苏中地区37.756.0苏北地区31.251.5(1)结合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结合表,描述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请分析说明原因。答案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化水平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科教水平等。(3)①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型缺水现象;②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③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④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3)江苏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且发展迅速,人口稠密。经济发展中存在能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减少等问题。考点题点细目表n考点题点题目序号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工业与城市发展1~1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