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 MB
  • 2022-04-12 发布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即器物—制度—思想。2.理解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体西用”思想的特点及实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3.掌握不同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2)清朝君臣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2.概况代表贡献地位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四洲志》与《各国律例》等资料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2.主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3.含义: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5.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6.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主张n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4)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2.康梁等维新思想康有为主要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思想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思想作用有力地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但很快失败。4.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点拨]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军事技术,说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西方的认识是肤浅的,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其首开向西方学习的风气,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因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思考1] 《海国图志·序》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作者著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提示:目的:学习西方科技,抵御列强侵略。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阐释] “中学”与“西学”“中学”意为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其核心是纲常名教。“西学”则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产阶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点拨] 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差别(1)“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坚船利炮、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2)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其理论核心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3)两者差别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思考2] 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材料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主要是什么?提示: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的潮流。n主题一地主阶级救国主张的特点[核心必记]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3.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史料印证]材料一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有偏狭自大、不合时务的陈腐观念,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一表明林则徐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开近代中国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结尾一句为关键句,指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和内容。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郑观应《盛世危言》思考:材料二中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他的思想有何新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批评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变化: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说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接触并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主题二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原因及评价[核心必记]1.特点:把西学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融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2.原因(1)主观上: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因此,康有为借助古n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2)客观上: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采用“儒表”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减少阻力。3.评价(1)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2)维新派要求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具有进步意义。(3)维新变法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君主专制,促进了人民觉醒和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发展,具有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4)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依据,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史料印证]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维新变法时期)出版的译著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范围之广,为世所罕见。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顽固守旧的社会风气,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中国通史》材料一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新闻出版及翻译事业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材料二 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新全球史》材料三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思考:据材料二分析,康、梁等人印刷了哪些“小册子”?康有为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重新解释”?据材料二分析其思想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原因。提示:“小册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等。“解释”:康有为把古文经典斥为伪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特点:利用儒家思想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合理性。原因:传统儒学在中国根深蒂固,借用孔子的权威减少变法的阻力。n[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 “开眼看世界”1.1962年,钱实甫介绍《海国图志》时,将该书分为筹海篇、地图、地志、宗教、历法、般外情、技艺仿制、天文地理八个部分。这说明(  )A.《海国图志》并未介绍西方技术B.《海国图志》的内容较为广泛C.晚清向西方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D.《海国图志》的内容不断充实解析:选B 钱实甫介绍《海国图志》时,将该书分为筹海篇、地图、地志、宗教、历法、般外情、技艺仿制、天文地理八个部分,这说明《海国图志》的内容较为广泛,故B项正确。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解析:选B “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最早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后的林则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故B项正确。3.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是一种寻求“制夷”之策与挽救中国于危亡的开放思想,它的着眼点是(  )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军事技术方面解析:选D 鸦片战争后,先进知识分子看到西方的坚船利炮,认识到军事技术先进的重要性。因此,他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故D项正确。题组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对右面的历史漫画表达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科学技术能彻底治愈画中人的病症B.学习西方尚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上nC.已经认识到只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国D.清政府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解析:选B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说明当时学习西方尚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上,故B项正确。5.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  )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解析:选A 据材料信息“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可见郭嵩焘主张洋务不仅仅在于官办,更要利用民办进一步壮大,可见较最初的洋务思想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题组三 维新变法思想6.“不简单的抛弃传统,而以西方近代精神重新解释传统,努力实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里评价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C.康有为D.陈独秀解析:选C 根据材料“以西方近代精神重新解释传统”,可知是主张用西方的理念来解释中国传统思想,根据所学,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用儒家思想来阐释变法主张,宣扬向资产阶级政体转变,故C项正确。7.晩清浙江钱塘人孙宝這早期主要读古书,如《左传》、《明史》等,后来他所读之书主要是《西事类编》、《日本外史》、《万国近政考略》、《天演论》等。这说明(  )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变化B.东南沿海开放程度较高C.民族危机影响国人思想D.变法革新成为时代主题解析:选C 材料信息“《危言》、《西事类编》、《日本外史》、《万国近政考略》、《天演论》”反映当时民族危机严重,国人觉醒,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故C项正确。8.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B.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nC.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D.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解析:选C 根据“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其君臣上下,……无壅遏不宜之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君主立宪政体的信息,与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课下能力提升十四](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此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解析:选C 《海国图志》是魏源编撰的,但这并非满清贵族不学习《海国图志》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而当时的“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闭目塞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故C项正确;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被打破,故D项错误。2.“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报纸书刊,并把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材料中的“他”(  )A.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C.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解析:选A 根据题干中“采访夷情”“钦差”“翻译”等信息判断“他”是指林则徐。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A项。B项指的是魏源,C、D两项分别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3.1866年,恭亲王奕在奏折中指出:“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这一主张(  )A.准确概括了中西学间的关系B.得到了守旧势力的一致认可nC.摆脱了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D.有助于减轻西学传播的阻力解析:选D “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这种说法能增强国人对西学的认同感,可减少传播的阻力,故D项正确。4.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  )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解析:选C 据材料信息“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可知已经超出了洋务思想的范畴,故C项正确;A、D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奠定维新变法理论基础的是康有为,B项错误。5.《申报》在评论甲午中日战争时称:“中国自二十年来,亦未尝有志自强……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此观点反映了当时国人(  )A.放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忽视了新式人才的培养C.学习西方科学道路的破产D.重新审视“师夷长技”的可行性解析:选D 据材料“中国自二十年来,亦未尝有志自强……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可知此观点反映了当时国人重新审视“师夷长技”的可行性,故D项正确。6.1897年梁启超编辑出版《西政丛书》,其内容分史志、官制、学制、公法、农政、工政、商政、兵政等,“凡书三十二种,都是当时讨论西洋政事的切要之书”。这反映了维新派(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抵制学习日本C.主张建立共和制度D.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共和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进而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故正确答案为D项。7.“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材料中先生的政治主张是(  )nA.主张民主共和 B.提倡民主科学C.主张君主立宪D.倡导中体西用解析:选C 民主共和与材料中“感今上之恩”不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发生于辛亥革命之后,与材料中“非徒感今上之恩”“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非徒感今上之恩”“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表明主张君主立宪制,而“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也符合康有为的思想,故C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主张,与材料中“倡民权”不符,故D项错误。8.“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解析:选C “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可知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是有益的,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有为等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说:“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渐湮。今之聚书,务使海内学者知中国自古有穷理之学,而讲求要用之意,亦未遽逊,正不必惊望而无极,更不宜画界以自封。”——龚郭清《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会通中西的贡献》材料二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做完整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思想观点,说明康有为该观点的本质意图。(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10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近年西政西学,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古孔子先发其端,即历代史书、百家著述,多有与之暗合者”“讲求要用之意”“更不宜画界以自封”等信息,可以概括康有为的思想观点;本质意图是考查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概括即可。第(2)问,n据材料二“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形成了近代中国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1)观点: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主张中国应借鉴西方思想文化。本质意图:为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寻找理论依据。(2)原因:形成了近代中国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