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68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能力提升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每年都给我国造成很大的损失,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1~3题。1下列有关我国防灾减灾的基本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2下列属于非工程性防御工作的是( )A.研制、发射地球资源卫星进行自然灾害的监控B.退耕还林及打坝筑堤C.三峡水利枢纽工程D.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对不同人群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3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解析第1题,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第2题,“非工程性防御工作”是关键信息。进行减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非工程性措施,D项符合题意。第3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工程,掌握其主要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海防林工程的作用是防风抗灾和固岸;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的作用是防洪;修建西气东输管道和兴建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是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答案1.B 2.D 3.B救灾物资的储备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不同地区灾种有差异,所以救灾物资的储备应因时、因地、因灾种而异。据此完成第4~5题。4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 )A.武汉B.成都C.西安D.昆明5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起重设备等多用于以下哪种灾害的储备?( )A.地质灾害B.海洋灾害C.生物灾害D.气象灾害解析第4题,节水设施、救生器具、净水剂比重大,说明该区域可能水文灾害较频繁,武汉多洪灾。第5题,顶升设备、破拆工具多见于建筑物倒塌的救助清理,导致建筑物倒塌的主要是地质灾害。答案4.A 5.A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据此完成第6~7题。6关系到抢险救灾过程中救援物资到达时间的是( )A.救灾物资的种类B.救灾物资的数量C.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D.救灾物资的生产7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选址条件应该有( )①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 ②交通运输便利 ③市政条件较好 ④靠近火电、核电等能源基地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n解析第6题,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主要与交通和运输距离直接相关,故选C项。第7题,影响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址的因素主要考虑安全、交通便利、后勤服务条件较好,故选C项。答案6.C 7.C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第8~10题。8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③是防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D.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9图中①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护农田B.“三北”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左右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我国陆地面积的40%以上D.“三北”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解析第8题,①是“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②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洪涝等;③是沿海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对沿海地区的侵袭。第9题,“三北”地区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要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第10题,“三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因此“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三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为干旱,因此大规模植树造林是不行的,森林覆盖率不可能提高到50%左右;“三北”防护林具有生态效益,同时也能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答案8.C 9.B 10.C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既需要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个人参与;既需要高深的灾害科学研究,也需要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第11~12题。1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不包括( )A.灾害监测、灾害预报B.防灾、抗灾、救灾、灾后重建C.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D.召开联合国大会12下列关于我国防灾减灾主要手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是防灾B.灾害预报是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活动的科学依据nC.灾害监测是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D.我国已能对所有自然灾害作出准确预报解析第11题,我国防灾减灾的手段主要有灾害监测、灾害预报、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手段,同时防灾减灾又是一项社会行动,需要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第12题,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是灾害监测;防灾是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还不能对所有自然灾害作出准确预报。答案11.D 12.B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4年1月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材料二 经核定,2013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38818.7万人次受灾,1851人死亡,433人失踪,121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7.5万间房屋倒塌,770.3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1349.8千公顷,其中绝收3844.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808.4亿元。材料三 减灾系统工程框图。(1)2013年我国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808.4亿元,约占当年GDP的 %,损失巨大。我国应当坚持减灾与增产并重的原则,减灾效益是十分巨大的,符合“十分之一法则”,也就是灾前拿出 投资用于防灾,可以得到 甚至更多的经济效益。 (2)减灾是一项社会行为,政府在减轻灾情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哪些?(三条即可)(3)家庭应该采取哪些减灾措施?(至少列出三条)解析该题以2013年我国灾害损失相关状况为背景,综合考查防灾减灾的社会行为和个人行为。第(1)题,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每年因灾损失巨大,由材料中相关数字可计算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大约为1.02%,“十分之一法则”是很形象地表述减灾投入收益的,理解难度不大。第(2)题,政府是社会行为的组织者,结合材料三,分别从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三个层面列举政府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第(3)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其减灾措施是否得当,是影响受灾损失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加强教育,全面提升家庭减灾能力,努力降低灾害损失。比如准备避难袋;认真学习相关灾害的基本知识;购买保险;培养应对灾害的良好心态;注意收听相关预报、预警;学习一些基本技能等。答案(1)1.02 一分 十分(2)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主要包括加强自然灾害科学研究,组织减灾科技攻关,实施减灾工程,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提高灾害预警和救援能力,制订减灾规划,健全灾害管理的法规,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开展社会减灾教育,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3)家庭采取的减灾措施有认真学习相关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培养应对自然灾害的良好心态;准备必要的救灾物资,比如避难袋;购买保险;注意收听相关预报、预警;学习一些基本求生技能,比如游泳。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彝良县发生里氏5.7级地震,12时16分又发生里氏5.6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云南省民政部门紧急调拨帐篷、棉被、大衣各6000件和2000套折叠床等送往灾区,部分救灾物资已开始发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灾区紧急调拨550顶帐篷、棉被2000床、夹克衫2000件;云南省红十字会派出救灾工作组赶赴灾区并紧急调运药品、帐篷、棉被、夹克衫等物资。期间,救灾队伍调集工程车辆奋力抢修道路,电力部门积极组织施工队伍抢修受损电网。昆明铁路局19时13分开出第一趟抗震救灾专列,为灾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运力支撑。(1)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目的是什么?n(2)如果让你确定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你将按怎样的条件确定基地的地点?(3)如果让你管理某救灾储备基地,你将选购并储备哪几类救灾物资?(4)除了建设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外,我国还实施了哪些减灾策略?解析第(1)题,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一种有效的防避灾害的措施,也是为了灾害发生后减少救灾物资筹备的时间。第(2)题,“国家级”是题眼,应从覆盖全国范围的角度归纳。第(3)题,可从满足灾民生活、搜救受灾人员、抢救伤员、御寒取暖四个角度归纳。第(4)题,应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全球自然灾害的变化特点两个角度分析。答案(1)有效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应急能力。(2)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交通运输便利(宜邻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市政条件(通信、供水、供电等)较好。(3)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4)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大力推进减灾系统工程;实行减灾分区管理;减灾要与资源开发、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意识;加强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