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9.41 KB
  • 2022-04-12 发布

2019高中地理第一章海洋与海岸带第一节海洋与海底地形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图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 海洋与海底地形课后作业读“海洋水温曲线图”,完成第1~2题。1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水比热容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2若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减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保持稳定,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解析第1题,考查表层海水温度和垂直方向水温的变化。曲线②表现的特点是随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第2题,由①的表层水温在25℃左右可以确定其不可能在高纬度海区。观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大致以1000米深度为界,0~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不大。答案1.D 2.C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4.6‰。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C.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4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n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解析第3题,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第4题,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密度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答案3.C 4.A读图,完成第5~6题。5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暖流C.寒流D.径流6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化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B.5月C.7月D.10月解析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也就是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其他海区盐度低,其主要原因是有长江水的汇入,起到了稀释作用。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变小,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其他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在2月份左右。答案5.D 6.A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完成第7~9题。7乙处海底地形可能是(  )。A.大陆架B.大陆坡C.海沟D.海岭8甲、乙、丙、丁四处,岩石年龄最老的是(  )。A.甲B.乙C.丙D.丁n9关于甲处附近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是寒流B.位于北半球,是暖流C.位于南半球,是寒流D.位于南半球,是暖流解析第7题,等深线深度由两侧向乙处递增,且乙处是该海域中深度最深的,应为海沟。第8题,海沟是洋壳的消亡处,是海洋中岩石年龄最老的。第9题,由等温线自北向南递减,判断是南半球;等温线向北(温度高处)凸出,判断有寒流流经。答案7.C 8.B 9.C下图为贯穿南美大陆及大陆东西两侧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垂直与水平方向不依同一比例尺绘制),读图,完成第10~11题。10图中海底岩石年龄最年轻的是(  )。A.甲处B.丙处C.丁处D.戊处11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明显分界线是(  )。A.乙处B.庚处C.己处D.辛处解析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处,离洋中脊越近,岩石年龄越年轻,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分界线。答案10.A 11.A12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为(  )。A.阿留申海沟B.秘鲁—智利海沟C.东加海沟D.马里亚纳海沟解析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是世界最深的海沟。答案D读“某地区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完成第13~14题。13甲处地形为(  )。A.海沟B.大陆坡C.海岭D.大陆架14甲处地形一般分布在(  )。n①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处 ②岛弧、海岸山脉外侧 ③大洋中心 ④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13题,甲处深度约6000米,呈带状分布,为海沟。第14题,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多分布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交接处或岛弧、海岸山脉外侧;洋中脊多分布在大洋中心;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答案13.A 14.A下图中M是陆地,其余为海底地形,完成第15~16题。15关于图中的海底地形搭配合理的是(  )。A.N——大陆坡B.O——海沟C.P——大陆架D.Q——大洋盆地1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P处深度很大,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沟 ②P处深度很大,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海沟 ③P处两侧多火山、地震、泥石流和滑坡 ④以P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板块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第15题,N为大陆架,P为海沟,O为大陆坡,Q为大洋盆地,故选D项。第16题,P为海沟,是由板块碰撞形成的,多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陆地上。海沟一般是板块的分界线。答案15.D 16.C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我国第20航次远洋科考在太平洋海区进行环境调查,在东太平洋海区进行热液硫化物探查,下面是某校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此收集的太平洋部分洋底地层年龄分布示意图。(1)请解释A和B附近多火山的原因。(2)将图中的火山①~④按形成年代由老到新排列。(3)解释B处海底地形的成因。(4)请利用该图信息解释洋盆的形成过程。n解析本题考查了海底地形的类型及形成原因。图中A处为洋中脊,是板块的生长边界,距A处越远,岩石的形成年代越古老;B处为海沟,是板块的消亡边界,由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洋盆的形成过程可依据海底扩张理论进行解释。答案(1)A、B分别位于洋中脊和海沟附近,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④③②①。(3)B处地层年龄最大,根据海底扩张说可知此处为洋壳消失的地方,为海沟;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此处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低而向大陆板块下俯冲,并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