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M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检测(A)(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答案B解析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且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赋存量不匹配,为促进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图,完成第2~4题。2二线管道(主干线)与一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主干线)到达的最南部的城市分别是( )A.兰州、上海B.靖边、广州C.鄯善、广州D.中卫、广州3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A.中亚B.阿富汗C.西亚D.乌克兰4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张B.改善水体质量C.促进减排降污D.保证能源安全答案2.D 3.A 4.Cn解析第2题,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二线工程管道向西一直通往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西侧紧邻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故中亚可能为二线工程的主气源地。第4题,该工程可为东部沿海地区提供大量天然气,减少煤炭的使用,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A、D两项不属于环境意义。结合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完成第5~7题。5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北京B.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C.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最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D.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6关于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B.华北平原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D.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7有专家提出西线方案变调水为调电,该地区电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B.煤炭资源丰富C.太阳能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答案5.B 6.B 7.D解析第5题,南水北调东线从扬州取水;中线优势是可自流输水;西线穿越地区地势高峻,工程难度大;南水北调只是调少部分长江水到北方。第6题,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南、北方水资源蕴藏量与消费量存在区域矛盾。第7题,西线方案附近地区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东至福建和广东,2014年8月25日西段全线贯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自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地区,2014年12月12日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据此完成第8~9题。8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出地的影响是( )n①促进资源开发 ②改善基础设施 ③可能破坏生态环境 ④造成产业结构单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南水北调工程对输入地——华北地区的影响是( )A.缓解了缺水问题B.缓和了洪涝问题C.解决了盐碱化问题D.消除了污染问题答案8.A 9.A解析第8题,西气东输工程可促进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工程建设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但铺设管道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第9题,南水北调工程增加了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缓解了缺水问题,不会缓和洪涝问题,也不会解决盐碱化和污染问题。读某类型产业转移过程图,完成第10~12题。10符合上述产业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A.技术密集型工业B.资金密集型工业C.劳动密集型工业D.动力密集型工业11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污染严重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C.我国服务业发达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12关于这种产业转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B.导致迁入地失业人口增加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加剧迁出地的环境污染答案10.C 11.B 12.A解析第10题,依据该产业在各地区的发展时间及转移过程可知,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第11题,我国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吸引了日、韩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第12题,对迁出地而言,产业转n移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对迁入地而言,产业转移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当丰田汽车正在向世界第一个年产千万辆汽车企业的目标迈进时,底特律上空正被上亿美元的亏损和裁员的阴云所笼罩;随着日本汽车企业和欧美汽车厂家实力的此消彼长,世界汽车产业制造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读世界汽车工业转移示意图,完成第13~15题。13世界汽车工业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14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D.经济发展迅速,潜在市场广大15关于日本企业向中国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B.增加了日本国内就业机会C.也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的转移D.有利于日本的产业升级答案13.B 14.D 15.B解析第13题,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钢铁、石化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第14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加上人口众多,使得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吸引了众多汽车公司落户。第15题,日本企业向中国转移,会使日本国内的就业机会减少。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第16~17题。n16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B.市场C.劳动力D.原料17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 ③促进转出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6.C 17.D解析第16题,结合图例,甲、乙两地市场平均价格、技术成本基本相同,原料成本2001年甲地比乙地高得多,但2011年两地基本相同,而劳动力成本无论2001年还是2011年甲地均比乙地高得多,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第17题,产业转移对转出地来说,有利于缓解用工荒,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利的是造成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人失业率上升;对转入地可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读某跨国公司某电子工业产品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甲、乙国家或地区的产销情况图,完成第18~20题。18关于甲、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乙代表发达国家或地区B.Ⅰ阶段中,甲地处于生产阶段,乙地处于研制阶段C.Ⅱ阶段中,甲地进口产品,乙地出口产品D.Ⅲ阶段中,乙地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都大于甲地19图中第Ⅲ阶段,反映了( )nA.生产重心一直在甲地B.乙地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C.消费重心随生产重心转移D.标准化产品的生产使该产品生产的地域范围扩大20在产品进行标准化装配生产的阶段,跨国公司选择在欠发达国家投资生产,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A.有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有较便宜的地价C.有便利的交通D.有较丰富的原、燃料供应答案18.D 19.D 20.A解析在新产品阶段,研发费用高,技术要求高,故一般布局在科技发达、资本雄厚的地区;当产品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标准化生产阶段,该电子工业附加值降低,利润下降。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劳动力,为降低生产成本,电子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据图可知,甲为发达国家或地区,乙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二、综合题(共50分)21(13分)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 自治区,东到B表示的 。C处的 盆地、D处的 盆地、E处的 盆地与陕甘宁等地,是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区。(5分) (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G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 (省级行政区域)为中心的能源基地。(2分) (3)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意义是 。(3分) (4)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3分) 答案(1)新疆维吾尔 上海市 塔里木 柴达木 四川(2)河西走廊 山西n(3)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4)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可发挥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解析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途经甘、宁、陕、晋、豫、皖、苏,东到我国最大城市——上海。我国山西省煤炭储量丰富,已成为我国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生产基地。我国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与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西气东输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西气东输还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压力的减轻,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环境改善,相关产业的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等。22(16分)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2分) (2)填下表。(6分)代号能源输送方式主要目的地AB(3)D、E能源基地的建设,对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是 。(2分) (4)我国目前建设的若干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特点是 ,这样分布的原因是 。(3分) (5)为减轻我国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有 。(3分) 答案(1)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或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2)如下表所示。代能源输送方主要目的地n号式A天然气管道长江三角洲地区B水电超高压输电京津唐地区(3)可以减少矿物(或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城市大气质量(4)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运输便利,利于储备石油和就近供应(5)加紧勘探、开发国内新油田;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国内其他能源;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率;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用油解析图中A位于塔里木盆地,能源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天然气;B位于黄河上游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大量输往京津唐地区。D、E均为水电基地,水电是清洁能源,可减轻大气污染。减轻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之一。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处于我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材料三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是我国建设最早、建设最好的特区,曾经的“速度深圳”已经逐步被“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所取代,深圳的企业出现了大规模外迁的局面。深圳产业转移线路图(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 。(2分) n(2)材料二中,A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次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 产业。B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的 产业。(2分) (3)试分析我国在深圳率先建立特区的有利条件。(3分)(4)深圳传统的产业部门除转移到省内的东莞、惠州、中山、河源等地外,在 、 、 等省区也相对集中。这些省区成为深圳产业转移移入地的原因是什么?(5分) (5)哪些因素导致深圳企业大规模外迁?企业大规模外迁可能给深圳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4分)答案(1)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2)劳动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3)紧邻香港,交通便利,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著名的侨乡等。(4)湖南 江西 江苏 靠近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比较便利,地价较低,劳动力廉价,有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等。(5)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针政策,地价和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已不明显,水资源与能源紧张,改善深圳生态环境和人口压力的需要等。部分人口失业,就业困难;一些高科技企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也在外迁;短期内经济增长速度趋缓。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知识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知,第一次产业转移由香港迁往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目的是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及优惠政策,以降低成本;第二次产业转移地主要为欠发达的相邻地区,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升,能源、水资源紧张,生态压力大等。产业外迁可能会对迁出地经济、就业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24(5分)下图表示某公司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a、b两国为发展中国家,c、d两国为发达国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在Ⅰ阶段,该企业向a国进行产业转移,其主要目的是利用a国的 。(1分) (2)在Ⅱ阶段,该企业向b、c、d三国也进行了产业转移,其主要目的是 。(1分) (3)若控股公司在日本,那么影响其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3分)答案(1)廉价劳动力(2)占领当地市场(3)国内市场狭小;劳动力价格上涨;内部交易成本上升。n解析第(1)题,在Ⅰ阶段,a国的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料,产品销往国外,a国又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较落后,所以向a国转移产业的目的是利用廉价劳动力。第(2)题,在Ⅱ阶段,图中显示该企业的产品都是在国内销售,所以该企业向b、c、d三国转移产业,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第(3)题,联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日本国内市场狭小,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使生产成本提高;受国内环境的影响,内部交易成本上升。附加题(1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主要有: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及交通运输网络设施;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的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具备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区域有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材料二 (1)上海成为我国除香港外“总部经济”外资企业最多的城市的主要原因包括( )(2分)①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网络先进发达 ④人才密集,科教发达 ⑤现代化服务体系较为完善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2)下列城市组合最可能形成“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的是( )(2分)A.上海—苏州B.上海—银川C.北京—南京D.重庆—温州(3)根据“总部经济”理论,欠发达地区如能跻身“总部经济”价值链的制造基地环节,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哪些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任答三条即可)(6分)答案(1)C(2)An(3)①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促进就业;③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④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⑤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服务管理水平。(任答三条即可)解析本题主要借助“总部经济”理论考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转移及区域分工协作的相关内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获取最大的利润,跨国公司在进行产业转移时往往将企业总部布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制造基地布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而形成一个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分析时应注意,制造基地的选择往往与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