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49 KB
  • 2022-04-12 发布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小结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之间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和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这三个中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次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大交锋,所以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②1901~1905年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等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通过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③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斗争矛头直指儒家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2)共同点: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3)不足: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未将反封建与其经济基础联系起来。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但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又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2.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民主和科学。(2)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n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变遵循这样的轨迹:技术成果“器物层面”(师夷之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方化层面”(新文化运动)。(4)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呈现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5)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上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6)西方文化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体系创立者解决问题思想精髓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回答了“何为发展、为何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绿色“GDP”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林则徐到广东后,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开始购买外国船炮,同时派人翻译外国刊物;可他怕清议派的指摘,不敢公开提倡改革。这说明(  )nA.士大夫阶层缺乏独立精神B.清政府加强了思想控制C.西方侵略抑制了社会变革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激烈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林则徐的行为和“不敢公开提倡改革”说明当时的封建士大夫阶层仍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独立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清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故B项错误;西方的侵略刺激了中国人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当时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故D项错误。2.1868年,大学士倭仁认为中国人学“西学”,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认为“西学中源”,洋人只是对中国传出去的文化推陈出新,中国人学“西学”也无可厚非。相比之下,奕的看法(  )A.不利于洋务运动开展B.对学习西学有双重影响C.有利于民主思想传播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解析:选B 奕的“西学中源”说有利于中国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项错误;“西学中源”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是又强调西方的技术是从中国传出的,因此又不利于真正学习西方技术,对学习西学具有双重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学习西方技术,并未涉及民主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故C、D两项错误。3.严复指出,这种“保商之政”,对于国家工商业的发展,“名曰保之,实则困之,虽有一时一家之获,而一国长久之利,所失滋多”,只有“翕然反之”,才能使“主客交利”。这说明严复(  )A.反对国家保护自然经济B.认为正常的中外贸易交流有利于中国的长远利益C.认为“保商之政”对于国家毫无作用D.主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解析:选B 严复认为“保商之政”对工商业的保护,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只有“翕然反之”,正常的中外贸易交流才能有利于一国的长久之利,故B项正确。4.吴虞在1916年致陈独秀的信中强调:“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执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余焰,则不得不攻者,势也。”这表明吴虞(  )A.反对传统儒学B.认为孔子阻碍了社会进步C.主张尊重孔子nD.希望完全学习西方思想解析:选A 根据材料“阻碍文化之发展……扬专制之余焰……不得不攻……势也”表明吴虞认识到反对传统儒学是大势所趋,故A项正确。5.胡适曾把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根本精神归结为一种“新态度”,并把这种“新态度”称作“评判的态度”,也就是尼采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大革命解析:选C 新文化运动在“民主”“科学”思想指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上升到了新态度,具有“评判的态度”,故C项正确。6.1920年,《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递交到北京,该宣言宣布:苏俄放弃沙俄时期在华的特权,放弃赔款、租借地,废除中俄所订密约等。苏俄政府此举(  )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B.导致了中国革命方向的转变C.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D.推动了“三大政策”的确立解析:选D 造成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改变的是五四运动,故A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方向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方向没有变化,故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兴起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故C项错误;1920年苏俄对北京政府示好的行为,推动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故D项正确。7.“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解析:选C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与国计民生并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民权普遍化,亦与国计民生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与题意相符合,故C项正确;“民主主义”意为注重人民的民主权利,故D项错误。8.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C.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n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解析:选B 围绕着民族独立进行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民族主义早期是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为目标,辛亥革命后是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五四运动后是“济弱扶倾”,所以说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不同的时期被赋予的目标不同,故B项正确;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不符合五四运动之后,故C项错误;孙中山没有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故D项错误。9.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并未占据主导,故A项错误;题目中只是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现,并未说明西学的势力减弱,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故C项正确;题目中仅提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未提到其他思想并存,故D项错误。10.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在第二阶段,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C.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首次明确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解析:选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经过了一年的艰苦奋斗所建立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故B项错误;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故C项错误;首次明确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11.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C.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D.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n解析:选D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故A项错误;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故B项错误;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故D项正确。12.邓小平在1979年11月的一次谈话中谈到,“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  )A.我国已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确立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已解决D.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发展生产力解析:选D 由材料“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可知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探讨,即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科学无国界之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尊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材料三 明白的说,照我的意思,是要如宋、明人那样再创讲学之风,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人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只有踏实的奠定一种人生,才可以真吸收溶取了科学和德莫克拉西两精神下的种种学术、种种思潮而有个结果。否则我敢说新文化是没有结果的。——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1921年)n请回答:(1)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来矫正不平衡状态”的?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10分)(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10分)(3)材料三中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什么局限?为此,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8分)解析:第(1)问可以举出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史实。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等信息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可以借助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来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两省略号之间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三第一个省略号前和第二个省略号之后的信息归纳。答案:(1)林、魏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领导洋务运动,创办洋务企业;维新派以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主张确立君主立宪。(2)内涵:怀疑批判的精神;推崇理性实证精神;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影响: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3)局限:全盘西化。方法:在复兴儒学(孔颜之乐)的基础上批判地学习西方。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孙中山活动大事简表时间活动大事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现中山市)翠亨村一贫苦农民家庭1878~1892年先在夏威夷(檀香山)读小学和中学,后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并以第一名成绩毕业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纲领,遭拒绝。12月,成立兴中会1905年8月20日成立同盟会;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1907~1911年先后发动了潮州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倡办实业,宣传民生主义1913~1923年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并出师北伐,因陈炯明叛变受挫1924年1月20~30日,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总理身份担任n主席,提出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一系列国共合作的宣言和文件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根据以上内容,联系所学知识,以“心中伟人孙中山”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字数在200~300字之间。)(12分)解析:此题考查历史小论文,首先需要结合提供的材料,从孙中山个人的经历论述孙中山爱国、爱民族的品德,可以从孙中山从改革到革命的历程论述;其次需要对孙中山的理论成就进行论述,可以结合新旧三民主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论述,归纳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答案:示例:心中伟人孙中山孙中山一生就是为了救民族、救中国。他求学生涯结束后不久,提出改革纲领,遭到李鸿章拒绝后,转向革命。兴中会创立时,明确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同盟会成立时,提出了“创立民国”的目标,并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后,又发动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坚决反对封建独裁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的一生也是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一生。在民主革命的道路上,1911年,他提出了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1912年,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探索了国家政权的建立。1924年,他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合作。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