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 MB
  • 2022-04-12 发布

2019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b)(含解析)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B)(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下图,完成第1~3题。1图示区域农作物的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A.平原起伏较大B.高温多雨C.人口密度较小D.复种指数高2①地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天然林减少B.土地盐碱化C.洪涝灾害D.沙尘暴3下列属于该地区优势农产品的是(  )①油菜 ②小麦 ③大豆 ④棉花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答案1.C 2.A 3.A解析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农产品为水稻、小麦、大豆等;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商品农业为主,这和当地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有关;图中的①为长白山区,其存在的生态问题是天然林减少。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6题。n4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5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6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C.入湖泥沙量降低D.草原生产量降低答案4.C 5.B 6.B解析第4题,图示区域为北美五大湖区,是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的区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保鲜期短,不适宜长距离运输,因此布局应尽量接近市场,故C选项正确。第5题,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②区域的农业活动是畜牧和玉米种植,是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属于混合农业。第6题,④区域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开垦大量的耕地,因此森林覆盖率减小,故B选项正确。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可能会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故A选项错误。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有可能加重水土流失,入湖泥沙量会增加,故C选项错误。农业生产中也可以建设人工优质草场,草原生产量不一定会降低,故D选项错误。2016年8月8—12日,“中国·大兴安岭第七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山城加格达奇开幕。据此完成第7~8题。7大兴安岭生产的“中国北极蓝莓”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大兴安岭一张天然名片,该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在于(  )A.劳动力丰富,工资成本低B.机械化水平高C.科技发达D.无污染的原始环境状态n8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答案7.D 8.C解析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大兴安岭地区以完善当地的农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条为中心。蓝莓的种植就是利用了当地无污染的环境,各种蓝莓产品的开发就是践行了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读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完成第9~10题。9农业发展过程中,七大主产区存在的问题及其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河套灌区主产区:土地盐碱化——过度农垦B.甘肃新疆主产区:土地荒漠化——降水减少C.东北平原主产区:黑土肥力下降——重用轻养D.长江流域主产区:水旱灾害频繁——季风气候10关于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主产区建设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建设成最大的商品粮基地C.华南主产区建设成商品棉基地D.汾渭平原主产区建设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答案9.C 10.A解析第9题,河套灌区主产区存在的问题是土地盐碱化,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甘肃新疆主产区存在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有关;东北平原由于重用轻养,导致黑土肥力下降;长江流域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自然原因)导致水旱灾害频繁。第10题,东北平原主产区是我国优n质稻米生产基地;黄淮海平原的棉花生产优势突出;华南地区主要是建设成为商品蔬菜出口基地;汾渭平原距海较远,不宜建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结合工业主要区位导向图,完成第11~12题。11若把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Ⅰ为迅速发展阶段,Ⅱ为产业升级阶段,则两阶段主要工业类型分别是(  )A.Ⅰ—甲,Ⅱ—乙B.Ⅰ—乙,Ⅱ—丙C.Ⅰ—丙,Ⅱ—甲D.Ⅰ—丙,Ⅱ—乙12关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在注意环保的情况下,可以发展重化工工业B.我国已经处于后工业化阶段,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产品需求量日益减少C.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污染严重,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发展D.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发达,不需要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答案11.D 12.A解析第11题,Ⅰ阶段为迅速发展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可以判断为曲线丙;Ⅱ阶段为产业升级阶段,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可以判断为曲线乙。第12题,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在注意环保的情况下,可以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有人提出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优化城市布局相结合,使城市规划更好地服务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与振兴。读下图,完成第13~14题。13下列工业基地与其所在三角洲的组合,正确的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甲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乙三角洲n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乙三角洲D.辽中南工业基地——甲三角洲1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轻工业和微电子工业不发达,严重制约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B.该地区正在以广州为基础,发展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C.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D.中山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石化、钢铁和造船基地答案13.C 14.B解析第13题,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为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图甲所示区域东临东海和黄海,可判断为长江三角洲;图乙所示区域临南海,是珠江三角洲。第14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过去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现在适当发展了重工业。下图为我国广东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5~16题。15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条件之一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16广东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南部经济发展快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15.A 16.C解析第15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区位条件等有关。第16题,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南部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高。n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17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18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7.D 18.B解析第17题,通过图中各产业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并不是持续快速下降,如1998年出现升高,而2000年以后变化幅度很小;第二产业在1990—1992年比重较小,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的比重变化最大;总体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故D项正确。第18题,由材料可知,目前该市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需要适度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而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可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和空间。故B项正确。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第19~20题。19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n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土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19.D 20.C解析第1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林地面积、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都是先增加后减少,故A、B、C三项错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所以D项正确。第20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地面硬化面积扩大,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故A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居民的出行距离增加,故B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故D项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规模扩大,生产、生活、交通等产生的人为热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项。二、综合题(共50分)21(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4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4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2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4分)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n解析第(1)题,考查三江平原的环境。环境的优劣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一方面,三江平原开发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另一方面,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较少,环境污染较轻。第(2)题,考查三江平原的气候条件。从图中纬度位置看,建三江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因而害虫较少。第(3)题,考查三江平原的土壤条件。一方面三江平原土壤肥沃,另一方面建三江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施用化肥较少。第(4)题,考查优质商品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的原因应从“绿色”和“米都”两个方面分析。“绿色”侧重稻米质量,应从环境质量和病虫害、化肥施用量等方面分析。建三江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虫害较少,农药施用量少;土壤肥沃,精准施肥,化肥施用量少。因此建三江可以生产绿色稻米。“米都”主要从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粮食产量、商品率、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一是材料中提到建三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二是建三江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三是建三江土壤肥沃,精准施肥,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土地资源丰富,总产量大;四是建三江人口稀少,粮食的商品率高。22(2016全国文综Ⅰ)(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3分)n(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4分)(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3分)(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2分)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23(10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快、投资环境佳的两大区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比较项目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主要区域中心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东莞、中山、江门、顺德等上海、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2003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亿美元78.2160.2(1)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珠江三角洲主要是       (政策);长江三角洲主要是      (政策)。珠江三角洲该项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   。(3分) (2)从吸引区外资金上看,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吸引的区外资金主要来自                 地区,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而长江三角洲吸引的区外资金主要来自    地区,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2分) (3)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两地区的城市化速度近十几年都很快。试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3分)(4)(多选)近几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B.沿海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nC.由于两地区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D.两地企业应在提高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答案(1)发展经济特区 开发浦东 地处东南沿海,对外联系便利;邻近香港、澳门,地处侨乡,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2)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 欧美(3)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4)BCDE解析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比较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两地城市化的主要特点,结合两地区位条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24(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材料二 图甲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图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甲乙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大西洋沿岸城市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1.01.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20n的比重/%城市化水平/%6890GDP占全国比重/%1820(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3分)(2)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    、    。(填写序号)(3分)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5分)(4)为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3分) 答案(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2)① ⑤ ⑥(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解析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大城市群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远大于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因此两大城市群都具有人口密度大的特征;从表中还可以得出两大城市群具有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等级体系完整的特征;两大城市群GDP占全国的比重较大,说明都具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特征。第(2)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在城市群中具有引领地位,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可以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第(3)题,分析图乙可以看出,苏州的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嘉兴,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嘉兴。二者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相似,形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政策等原因,苏州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交通运输条件等要优于嘉兴。第(4)题,要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不断加强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交通与信息网络;减少内部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附加题(10分)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热带经济作物仓。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分布示意图(图甲)。材料三 “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图乙)。n甲乙(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    ,北方荒地属于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 , “西大荒”主要是     。(4分) (2)简述“南大荒”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2分)(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2分)(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措施。(2分)答案(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4)原因: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措施: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的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解析本题以我国“三大荒”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该问题的解决措施。我国的“北大荒”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地形平坦,黑土肥沃,但在黑土的利用过程中出现了黑土流失和黑土肥力下降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可采取保持肥力和保持水土的措施。我国的“南大荒”地处我国华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西大荒”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