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85 KB
  • 2022-04-12 发布

2020届高考历史复习第11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小卷(十一)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十一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滨州模拟]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俄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斯大林模式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2.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联邦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1931年,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  )A.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落实D.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得到全面贯彻3.[2018·安徽合肥质检]修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和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两项水利工程都(  )A.是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是为了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D.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4.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抑制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A.有悖于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n5.[2018·江西赣州模拟]二战前的美国总统竞选中,候选人的品德、魅力是取胜的关键。二战后,这些因素的重要性明显下降,选民更多关注候选人对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分配的许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苏联威胁的担忧C.福利政策已经深入人心D.第三产业不断兴起6.下图为美国1992—1998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推动C.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完善7.1917年9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中写道:“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是……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表明当时在列宁看来(  )A.国家垄断粮食是巩固政权的手段B.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是最有效的C.暴力革命是巩固政权的必然选择D.普遍义务劳动是社会主义的标志8.[2018·江西上饶二模]到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以巩固。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粮食税的全面推行B.允许工农自由贸易C.农业走集体化道路D.提高了农民的地位9.[2018·山西晋城一模]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认识,史学理论界有许多说法。依据下面的说法可以断定斯大林模式(  )n 持否定态度的 “专横官僚体制”“备战型体制”“极权主义体制”等等 持批判态度的 “行政命令体制”“兵营社会主义”“早期社会主义模式”“国家社会主义模式”等等 认为是特殊的共产主义社会 “极权共产主义”“军事共产主义”等等A.是苏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方式B.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C.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D.是导致日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10.[2018·山东烟台模拟]1955年3月,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的决议指出: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而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该决议表明,当时苏联(  )A.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B.放弃了传统的农业体制C.摆脱了农业发展的困境D.政府谋求增强经济活力11.下表反映了苏联集体农庄中个体家庭收支状况,对此正确的历史解释是(  )项目1965年1970年1975年1979年家庭总收入(100%)集体农庄收入39.6%40.0%43.5%43.7%个人副业收入36.5%31.9%25.4%26.9%其他23.9%28.1%31.1%29.4%家庭总支出(100%)购买食物、衣物58.9%55.1%47.9%50.3% 社会文化与生活服务(教育、医疗等)14.0%15.0%16.0%14.5%n其他27.1%29.9%36.1%35.2%A.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成效B.集体农庄的收入持续上升C.农庄庄员拥有一定自主权D.形成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1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戈尔巴乔夫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1990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应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主要由于西方“和平演变”B.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C.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D.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018·山东滨州期中](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摘编自《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制定扶持政策之外,也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且是通过立法使这些干预手段和措施实现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联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4分)n(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18分)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时间经济思想主张 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重商主义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凯恩斯主义 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分)单元小卷(十一)1.D [解析]材料中讲述的西方国家向苏联出口机器设备比例的变化,反映了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了缓解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也将机器出口给原来封锁和敌视的国家,故选D。材料中讲述的是西方对苏联态度的变化,从原来的封锁、敌视到大量机器都出口到苏联,这不能反映斯大林模式的效果,A项错误;1929—1933年间英美国家并未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机器出口给苏联也不是因为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B项错误;苏联并未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美英不可能将危机转嫁到苏联,C项错误。n2.A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经济已经恢复的迹象,B项与史实不符,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全国工业复兴法》的落实情况,C项错误;仅材料中的两项措施不能说明政府已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D项错误。3.D [解析]田纳西水利工程体现了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而苏联建立第聂伯河水电站是苏联计划经济的内容,因此两者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故选D。依据所学,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立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A项错误;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此时美国已完成工业化建设,B项错误;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项错误。4.A [解析]“有人认为新政……抑制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是因为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故选A。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的泛滥,B项错误;“滞胀”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其深刻的根源,与罗斯福新政相隔太远,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D项错误。5.A [解析]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国家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经济发生关系,实现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故选A。对美国而言,苏联威胁属于外部问题,B项错误;福利政策的影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国家有权干预经济,C项错误;第三产业兴起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种重要表现,D项错误。6.C [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以高科技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带来了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并存的经济繁荣景象,故选C。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是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社会市场经济是二战后德国的经济模式,B项错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是二战后日本实行的经济模式,D项错误。7.B [解析]据材料“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是……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以得出,当时在列宁看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是最有效的,故选B。国家垄断粮食是巩固政权的手段不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暴力革命手段,C项错误;普遍义务劳动是社会主义的标志不合题意,D项错误。8.A [解析]由材料中“到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87%,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推知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选A。材料提及的是农业总产量的增长,这非自由贸易的作用,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在1927年后,与“1925年”不符,C项错误;农民的地位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就得到提高,D项错误。9.B [解析]由材料“专横官僚体制”“行政命令体制”“国家社会主义模式”“极权共产主义”可知,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B。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已经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且材料强调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而非向社会主义的过渡,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而非意义,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而非影响,D项错误。10.D [解析]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材料中“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说明当时苏联努力增强经济活力,故选D。A项与材料中“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自行确定”不符,错误;斯大林模式的农业体制采用集体农庄,赫鲁晓夫时期并未放弃该体制,B项错误;材料中1955年3月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而改革最终失败,C项错误。11.C [解析]从材料中其他收入也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有一定比例可知,农庄庄员有一定的自主权,故选C。苏联集体农庄是斯大林时期建立的,与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不符,A项错误;n材料反映的家庭总收入中集体农庄收入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不能体现出集体农庄的收入持续上升,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集体农庄中个体家庭的收支状况,不能体现出集体农庄形成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D项错误。12.C [解析]苏联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1990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的反应是敌对的、冷淡的,表明俄罗斯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导向,故选C。苏联解体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不是西方的“和平演变”,A项错误;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与材料的内容不符,B项错误;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与材料内容强调俄罗斯重视意识形态的导向不符,D项错误。13.(1)苏联:由新经济政策转变为到斯大林体制。原因:外部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国家落后需要发展重工业;人们没有转变思想观念,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美国: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原因: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由放任的政策难以应对经济危机。(2)美国: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长期实施。影响:美国经济恢复并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苏联: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指令性计划),具有强制性。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同时,也使产业间发展不平衡,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压制了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苏联根据材料一可知从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体制,美国根据材料二中从“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推行罗斯福新政得出从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转变。第二小问,苏联根据材料一“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新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得出人们没有转变思想观念,新经济政策缺乏相应的政治环境,结合所学可从当时苏联面临的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分析;美国的转变从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美国进行国家干预,其影响从对美国经济的恢复、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开创了二战后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方面分析;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影响从对苏联的工业发展方面分析,同时应该看到它所产生的弊端。14.示例:论题: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具有时代性。阐述: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使自由主义逐渐取代重商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这使凯恩斯主义逐渐取代自由主义。由此可见,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是时代变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结合材料首先明确观点,近代西方经济思想随时代发展不断变化。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证。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实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工业革命使得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取代了重商主义,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n的经济政策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被凯恩斯主义取代。由此可见,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