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6.12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三)一、选择题(2018·成都期中)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A.90天B.115天C.130天D.140天2.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答案1.B2.C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在4月1日至4月11日,成熟期在7月21日至8月1日,经计算可知春小麦的生长期在102~122天之间。第2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南部比北部播种期和成熟期都要早。东部山地播种期晚于同纬度中部平原区;西部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而播种期和成熟期较晚。(2018·山东潍坊模拟)雨育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制度。下图示意伊拉克雨育农业和灌溉农业分布区及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据此完成3、4题。n3.与灌溉农业区相比,该雨育农业区()A.地形平坦,平原广布B.热量丰富,光照充足C.降水较多,水土流失较严重D.河流众多,灌溉便利4.改善该雨育农业区发展条件的最有效措施是()A.发展集蓄水工程,集蓄雨水B.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C.修建温室大棚,减少水分蒸发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答案3.C4.A解析第3题,图中雨育农业区位于河流上游,而灌溉农业区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中下游地区多平原,故A项错;图中灌溉农业区纬度较低,且气候干旱光照充足,B项错;结合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可以看出,相比南部的沙漠气候,雨育农业区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n水土流失较为严重,C项正确;由于雨育农业区是“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故灌溉便利错误,D项错误。第4题,从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可以看出,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故可以发展集蓄水工程,集蓄雨水以缓解旱季缺少的状况。(2018·济宁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cm。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完成5、6题。5.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6.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答案5.C6.B解析第5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第6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则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则⑤错误。(2018·重庆二模)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根据材料完成7~9题。7.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C.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8.“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A.旱涝B.冻害C.高温D.大风9.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n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答案7.B8.A9.D解析第7题,绿肥作物种植于茶园茶树行间,可以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同时由于绿肥作物充斥行间,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从而提高茶叶品质,故选B项。绿肥作物种植于行间,对茶园气候作用不大;D项与茶叶品质关系也不大。第8题,“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中,开沟是给排水问题,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与旱涝、与水相关的因素,故选A项。第9题,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故选D项。(2018·福州模拟)下图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的提高B.耕地面积的扩大C.交通条件的改善D.市场需求的变化11.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A.土地盐渍化B.温室效应增强C.水资源短缺D.土地沙漠化答案10.D11.C解析第10题,市场需求是决定农民种植什么作物、种植面积大小的关键条件,D项正确。土壤肥力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因素,与粮食结构无关,A项错误。耕地面积扩大,总产量增加,对粮食结构影响不大,B项错误。交通条件改善不会影响粮食结构的变化,C项错误。第11题,读图可以看出,粮食结构变化主要是水稻的产量增加,说明水稻种植面积增大。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可能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的短缺,C项正确。土地盐渍化是不合理灌n溉造成的,A项错误。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B项错误。水稻产区用水量大,土壤水分含量高,不会出现沙漠化,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2018·河南3月适应性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生猪养殖业是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猪生长要求15℃以上,在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占70%。近年来,受养殖利润不断提高、南方家庭散养带来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国家政策引导等影响,中国生猪养殖企业竞相北上,在东北地区兴建了规模庞大且现代化的养猪场,东北地区生猪养殖规模持续上涨。下图为2012年中国生猪省际产销流通分布示意图。(1)描述中国生猪省际产销流通的空间分布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南方地区相比,分析东北地区发展生猪养殖业的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生猪养殖的不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为东北地区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城市群是生猪的主要流入地区;吉n林、四川、河南、山东是生猪流出的主要省份;流向上呈现出北猪南运和西猪东运的格局。(2)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便于大型养殖场建设;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支持;接近玉米主产区,饲料成本低;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冷凉,动物疫病发生概率低,药物使用总量少,药物成本较低;相比家庭散养,养殖场规模化饲养污染处理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环境承载力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3)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自然条件下生猪生长速度慢;气候寒冷,生产设施设备耐寒性能要求高,建设成本较高(冬季猪舍保温防寒成本费用高)。(4)加大科技投入,加强防疫系统的建设及生猪养殖人才的培养;进行生猪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生态农业,对猪场排泄物进行再生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生猪优势品种特色养殖,打造东北生猪品牌效应;建立生猪产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政府出台鼓励、补贴政策,加强金融支持。解析第(1)题,空间分布特征可从生猪生产和销售空间分布与流通关系方面分析。图示信息可明确反映流入地与流出省份。第(2)题,优势条件主要从土地、气候、劳动力、环境等农业区位角度分析。东北地广人稀,是主要的玉米产区;比南方气温低、生态环境更优良,因经济较落后而劳动力成本较低。第(3)题,注意审题“气候”“不利”。材料中提及温度要求,结合东北气温特点分析即可。第(4)题,可从产业更强(规模化等)、更优(品牌与质量提升),效益更好(产业链、深加工)以及环境治理角度分析。13.(2018·长沙模拟)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江平原昔日是以“北大荒”闻名的蛮荒之地,现在却成为我国有名的稻米城,大米输出量占全国的15%,是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在《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新天府评选中成为明星,最终排名第六位。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大分布区,见下图。n(1)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沼泽空间分布上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江平原现在沃野千里,其耕地主要是由沼泽改良而来。分析该区土壤肥沃的自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俗话说“南稻北麦”,我国水稻的传统优势产区都在南方。但三江平原的农田现在有60%为水稻田,粮食总产量达1500万吨,70%作为商品粮输出,商品率远比南方的水稻生产基地高。(3)试分析三江平原能够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及商品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面积由北向南减少。北部降水丰富,气温偏低,蒸发量小,冻土层深厚,地表水不易渗漏,冷湿的环境使其沼泽广布;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2)沼泽草甸植被有机质生产量大,气温低,分解微弱,有机质保存多;沼泽地势一般较低,淤积的有机物也较多。(3)沼泽被大量改良成耕地;自然条件优越(地平土肥水足,特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其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能很好地满足水稻的生产条件);全球变暖的影响使水稻种植界线北移;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余粮多。解析第(1)题,据图可看出沼泽北部多、南部少;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则可n从气温、降水角度分析。第(2)题,土壤肥沃程度是以有机质含量为衡量标准的,要从有机质含量多角度分析,注意耕地“由沼泽改良而来”,则分析沼泽有机质含量多的原因即可。第(3)题,注意本题有两个问题:成为水稻生产基地原因、商品率高的原因。成为水稻生产基地,要分析满足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商品率高,关键在于人均粮食多。(2018·河北衡水模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14、15题。14.“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答案14.D15.B解析第14题,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可能使部分耕地不再耕作,则播种面积可能减小,则①正确;劳动力减少,必然要提高机械化耕作,则②错误;农药用量增加与劳动人口迁移关系不大,则③错误;劳动力减少也会导致农业科技推广滞后,不利于技术进步,则④正确,故D项正确。第15题,耕地流转,必然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则机械化、专业化水平会提高,故B项正确。区域专业化生产,可能会使农产品种类减少,则A项错误;因规模扩大,则更依据市场需求种植,从而农产品价格波动会减小,则C项错误;机械化生产会更大解放劳动力,则人口不会大量向农村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