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49 KB
  • 2022-04-12 发布

安徽省阜阳市振兴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振兴中学2019届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四月份第一次模拟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1.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棉花宋末元初由边疆传入内地,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妇女的家庭纺织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妇女地位也受到重视,C正确;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与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排除D。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2.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答案】C【解析】【详解】1875年中国的婚姻观念仍然受儒家思传统想影响深刻,故A项错误;“死一般的静寂”说明当时中国官员对中美联姻一事是不赞成,并不能反映中美文化趋向融合,故B项错n误;之所以“死一般的静寂”,因为中美联姻不符合当时的传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中美联姻是个人的私事,不符合传统习俗,并不能说明政府无法掌控婚俗,故D项错误。3.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初”并结合所学知识我看着,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①②正确;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③排除;19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④排除。所以答案选D。点睛:关键的时间点“1979年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4.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过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运动的参与者有: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残障人士;等等。这场政治运动最可能属于什么性质A.社会主义B.法西斯主义C.自由主义D.民族主义【答案】D【解析】n试题分析:从材料看,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人士,无论是健康人士还是残疾人士,他们都积极参加这一政治运动,这体现了民族意识,故选D。其他选项都不可能有如此广泛的参与度。考点:五四运动点评: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世界上最早成文法是《汉谟拉比法典》,故A项错误;海外贸易税是对外贸易繁荣的表现,而史实只是叙述宋元时期商业繁荣,没有提及海外贸易情况,不能得出该结论,故B项错误;史实中梁启超主张变法,不是主张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从史料“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说明中共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6.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n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时间是“1926年”,则可排除B项,因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这是比较中肯的,因而没有“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故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故D项不正确;“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则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材料类选择题,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7.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A.加剧内忧外患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激化中日矛盾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等,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朝海禁政策的消极作用,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明朝以来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中国沿海商人铤而走险,即体现由“商”到“寇”,而在由“商”到“寇”这一过程中,无疑就加剧了国家内部矛盾,而且国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国力逐渐衰落。分析比较选项,可n知,只有A符合题意。B项说法本身不正确,说法绝对;C项表述与题干内容无关;D项表述不是题干作者所要强调的。综上,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8.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费正清(JohnFairbank)说:“(中国)一场伟大的革命,或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在于它将人类最广大的一群带入到一种新秩序之中……”。费正清所言“新秩序”指的是A.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文化大革命的动乱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最多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959年是解题的一个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时间前后,使中国社会发生根本变化,从而进入到“一种新秩序”中的历史事件应该是三大改造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C.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延续了辛亥革命反封建的要求,并且达到了B所述效果,同时是解放了思想,为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基础,但这场文化运动主要还是在知识分子中展开,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为D。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性质,基于此逐项筛查。n10.“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材料中的事件应是A.遵义会议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北平和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是抗战胜利之后,国共两党为“和平建国、民主建国、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而进行的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所以材料中的事件应是重庆谈判,而非其他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庆谈判11.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方向”,是因为他提出了A.“求同存异”的方针B.“三个世界”的划分C.“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因此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求同存异”12.“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孙中山此话表明,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nA.外国势力的干涉B.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军阀之间的混战D.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存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影响13.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从而董仲舒得出了君权神授的主张,故选B。A项错误,材料探讨的是人性论,并未涉及到孔子的仁的主张;C项错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与材料思想相反;D项主张的是以儒家思想统一思想,因此与材料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家思想演变·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14.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n【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我国人民法律意识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列举的法律法规涉及多个不同的社会关系,说明法律体系日益完备,而不是仅仅法律法规数量越来越多和法律建设步伐加快,排除B、D项。15.《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原则是A.依法治国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自由平等D.保护私有财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等内容可知是在强调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体现了罗马法依法治国的重要原则,所以选A。BCD都是涉及到了私人权力和义务的内容,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6.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民取得经营和生产自主权的改革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是在1961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之后出现的农村基本核算单位。八字方针以“调整”为主,将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相当于原来初级社规模的生产队。由此排除A、B。打破大锅饭,鼓励多劳多得,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排除C,D符合题意。n1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是指实行农业合作化,“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故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业合作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红歌”不是抽象的革命口号,更不是单纯的政治符号。它能够广泛流传而且经久不衰,主要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内涵。下列几首红歌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归为同一时期的是①《过雪山草地》②《保卫黄河》③《地道战》④《延安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过雪山草地》是长征时期的作品;《保卫黄河》《地道战》 《延安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故选D。n19.汉武帝元狩五年规定“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没入其器物。”这项政策有利于①加强中央集权②促进商业发展③增强国家财力④稳定市场物价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敢私铸铁器卖盐,钛左趾(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没入其器物。”可知体现了汉武帝的盐铁官营的政策,这一政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商贾势力,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财力,也有利于打击投机行为,稳定市场物价,但是官府垄断盐铁业,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排除②,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20.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A.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C.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主要是强调苏格拉底劝勉败坏青年们去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而和材料的这个主旨吻合的只有B,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n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21.1602年建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付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该公司的历史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我们知道一个时间点: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22.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隋唐将宰相的权力分散,目的是防止相权过重,威胁到皇权,所以答案选A。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23.下图是某收藏家收藏的一张荣誉证书。该证书中林家香同志参与“普选”成立的机构应是A.政治协商会议nB.民族区域自治政府C.人民代表大会D.中华妇女联合会【答案】C【解析】由图片可知,证书中林家香同志参与“普选”的时间是1953年9月,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在选举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时期内,所以可知C符合题意;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949年和建立之后的1954年12月召开,时间上不符合,故排除A;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建立应该是在民族自治区建立之前,也不符合上述要求,故排除B;题干没有说到选举妇女代表,故D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24.《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考查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主导的,是二战开后启了的新时代,所以A项错误。C项是无关,这个体系是资本主义国家体系间的。D项也是错误项,这一时代是美国主导的时代,美国是不会希望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所以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25.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答案】A【解析】n试题分析:70年代经济危机后,西方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所以B项错误,各国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有民营化的潮流的出现,九十年代“全球化”取代了“民营化”说明西欧经济逐步恢复走出滞胀,从而改变了经济发展标语,所以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6.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宋)苏轼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世界处于剧烈的变革与震荡之中。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与当时的现实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义应运而生。材料三早年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特别是《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第五(命运)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人民版必修三教材(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画种?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画种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各举出一位19世纪英法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写出其主要作品。(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些作品蕴涵的时代精神。【答案】(1)画种:文人画。(或山水文人画等)特点:诗书画印相结合;强调个性表现;不求形似,只求神韵;讲究借物抒情。(2)背景:社会动荡;人们对现实不满。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国:雪莱——《西风颂》;法国:雨果——《悲惨世界》。(3)时代精神:向往民主革命,追求自由平等。【解析】n【详解】第(1)问,先判断是中国的文人画,然后结合“诗画本一律”及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剧烈的变革与震荡”“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来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中的“蕴涵着革命的力量”“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即反封建追求自由平等。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齐固宰相管仲就提出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主张:“有三幼者,无妇征;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葆:保姆),受二人之食。”材料二明清西安市人口统计表:材料三英国19世纪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单位%)(1)据材料一,概括管仲鼓励生育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镇人口迅速增加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措施:减免赋税;政府补助。原因:小农经济影响;争霸战争需要。(2)原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有利于解决增加人口的温饱问题;康乾盛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摊丁入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的现象减少。(3)影响: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概括即可,注意语言的精炼和总结性;第二小问结合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小农经济产生和诸侯争霸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方面总结。n(2)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可以从政治局势、国家政策、经济状况等方面总结,结合所学的清朝前期政局稳定,实行摊丁入亩和引进高产农作物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即可。(3)注意题干中所问的是城镇人口增长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城镇人口增长,反之城镇人口增长也会促进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发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的全貌。【解析】试题分析:n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实际上属于观点评述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提出修改建议,观点要言简意赅;第二,提出修改建议(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抗日战争)进行论证说明,可以从观点提出的背景、观点所起的作用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评分标准:第一等: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12~9分)第二等: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5~8分)第三等: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0~4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29.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图1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卢梭: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请回答:n(1)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4)谈谈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答案】(1)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2)变化:从服膺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出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要求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3)自由、平等、人权、法制。(4)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主法制进程;推动科技创新。【解析】【详解】(1)“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据此分析,它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2)从图1到图2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冲击了宗教神学,弘扬了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再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3)根据材料信息“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得出平等,“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得出自由,“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可得出法律至上、天赋人权。(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n提取图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答案】提取信息:示例:1950年中国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至1958年间,对实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以互助合作社取代农民个体生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1958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集体所有制,军事化管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从50年代到70年代,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制,但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70年代末开始,勃列日涅夫政府强调发展重工业,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远远低于中国;80年代中期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与美国军备竞赛升级为“星球大战计划”,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延展:示例:国家的农业政策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的农业政策,鼓励农业创新,进行合理的农业改革,提高粮食产量。【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以结合中苏两国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发展状况加以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依据图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段1950—1953年,1953—1958,1958—1977,1978年及其以后,结合这几个时段农业发展状况加以回答,苏联农业发展状况,也需要结合苏联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并对照图表加以回答,即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加以回答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农业·发展表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农业·发展概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