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19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六安一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语文(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商品经济以货币为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除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如果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之外,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中国帝制时代大多数时期,政府控制货币的制作、发行、各币种比价。政府对货币的一般控制,包括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这是帝制体系与商业长期共生的基础之一。但货币既被政府权力牵系,更由经济本身左右。即使集权专制的政府,也不能完全控制货币运行。一般说来,商品经济愈发达,货币运行控制的复杂性愈高;市场开放性愈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力愈弱。明代以前,铜钱、纸币、白银皆已经作为货币使用,但相关的理论皆不甚透彻,很大程度上处于经验的水平。明前期参酌前代经验和政府需求,试图以完全由政府发行的纸钞作为主币,以铜钱为辅币运行,通过货币较大程度地控制社会财富。此种企图,盘剥社会的幅度过大,遭遇市场和社会抵抗。各种诉求博弈的结果,出现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伴随政府强行保持的少量纸钞的局面。政府在货币流通领域地位的弱化,实际上部分消解了政府对商品经济的强控制,扩大了市场本身的自由度。稍后,大量域外白银进入中国,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贵金属货币一般比铜币能够支撑更活跃的商品经济。但是明代的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是以银块的形态作为流通货币进入市场,所以,白银在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的同时,通过摆脱政府铸造与发行过程,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这其实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明朝政府难以通过货币发行调控货币供给、物价,更难以运用通货膨胀手段实现借贷或者隐性收取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或者通过赤裸裸的掠夺,于是明朝迅速彻底失去社会支持。明朝后期的财政危机,乃至明朝的崩溃,与此关系甚大。中国帝制国家体系通过各种中央集权机制实现社会控制,然而在明中期市场经济大幅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当口,政府失去了调控市场的最重要手段,因而也就失去了操控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明朝的瓦解,是雪崩式的。当时试图挽救明朝统治的士大夫绞尽脑汁,不惜牺牲生命,但既没有n看到问题的症结,实际上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手段。(选自《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税收政策、货币政策、金融体制和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是帝制国家控制商业最重要的手段。B.帝制体系与商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共生是因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C.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但货币的运行却完全是由经济本身决定。D.界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法规超越经济却可以影响到商业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先指出商品经济中货币的作用,再讲到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影响及其局限性。B.文章后两段主要论述了明代国家控制货币的手段以及最后的财政危机,揭示其崩溃的症结所在。C.文章列举明前期政府想要控制社会财富遭抵抗的事例说明集权专制的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货币运行。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政府失去了调控市场的手段无法操控社会财富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完全由政府发行的纸钞作为主币,实际就是为了通过控制货币达到较大程度控制社会财富,盘剥社会财富的目的。B.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是白银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货币。C.明朝政府难以运用通货膨胀手段实现借贷或者隐性收取社会财富,说明明代国家不完全具备金融运行的能力。D.既掌握不了货币的发行权和流通控制,又受货币、市场经济的重大影响,这些问题当时无法找到从根本上解决的手段。【答案】1.D2.D3.B【解析】【1题详解】n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税收政策、货币政策、金融体制和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是帝制国家控制商业最重要的手段”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帝制国家控制商业的手段,除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如果定商人社会地位、户籍及垄断个别生产与交换部门等之外,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选项多了“超经济强制性的法规”。B项,“帝制体系与商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共生是因为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有误,文章第一段说“政府对货币的一般控制,包括统一货币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这是帝制体系与商业长期共生的基础之一”,可见“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对于维系市场秩序关系甚巨”是帝制体系与商业能够长期共生的原因之一。C项,“货币的运行最终却是由经济本身决定”理解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货币既被政府权力牵系,更由经济本身左右”。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本题的设题区域主要在第一段,只要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比对,即可发现ABC三项的错误所在。【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论证方式、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以及论证结构的分析把握,同时也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错误,该说法过于绝对,文章最后一段说“明朝后期n的财政危机,乃至明朝的崩溃,与此关系甚大”,文中只是说“关系甚大”,选项变成“直接导致”,错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主要原因是白银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货币”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但是明代的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是以银块的形态作为流通货币进入市场,所以,白银在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的同时,通过摆脱政府铸造与发行过程,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这其实是明代商品货币经济长足发展但明朝统治并没有从中汲取到巨大效益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最主要的是“白银货币不是政府发行的”而且“严重瓦解了帝制国家对商品市场的控制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快递只是使用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材料二:n(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材料三: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除此,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n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入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B.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C.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D.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B.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害怕自己的信息遭到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C.材料二图2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D.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答案】4.C5.B6.①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②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③人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④国家缺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的政策。⑤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n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难以形成共识”表述不当。材料中有“达成共识”的信息。比如材料三中说卖家、店家和快递公司的的烦恼,说“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材料四中德国出台的《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美国出台的《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可知: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尤其是材料一的第三节第一句话就明说“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分析不当,因为它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有了这个标准就可解决。C项,“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说法错误。材料二图2表明,认为由包装公司负责的人数第二多,占20.44%,而政府占19.46%,少于包装公司。D项,“比德国的措施更好”说法错误。文中没有把美国与德国进行相比。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材料三说“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这说明我们国家缺乏关于快递包装鹅环保标准。材料二关于《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图2说明包装废弃物应由哪方负责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在快递包装材料技术方面缺乏积极探索,创新力度不够。对于物流快递方面的包装垃圾的处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如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未能形成产业化运作等。材料三的最后一段说“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这说明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够强。材料四中说德国出台了《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美国出台了《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这说明我们国家还缺乏鼓励、提高企业回收包装垃圾的积极性的政策。n【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笑 嫂陈国炯笑嫂喜欢笑,与人相见微微一笑,高兴时哈哈大笑,有时独自一人也偷偷地笑,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捡宝似的笑个没完。因此,没见过笑嫂发愁时是个什么模样。因为笑嫂爱笑,大家当面笑嫂笑嫂地叫,背后笑嫂怎么笑嫂怎么地夸,好像笑嫂的姓名就叫笑嫂。笑嫂是我的师傅。我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铝轮厂搞宣传,负责人事的小老头陪我到车间,对车间主任说,这小伙子到你车间实习一个月,你给他安排一下。车间主任长着八字胡子,看似匪气十足。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后,说,一个学生娃,哪能干活。反正一个月后要坐办公室的,就去帮笑嫂做点事吧。车间主任唠唠叨叨的一番话中,我知道有个笑嫂,也有些受辱的感觉。车间主任唠叨完,亲自陪我去厂东边一个堆废料的塑料棚下,扯开嗓门喊,笑嫂,我给你送来一个徒弟,给你打个下手。车间主任的一咋呼,我不但认识了笑嫂,还成了笑嫂的徒弟。我很顺从地叫了笑嫂一声师傅,笑嫂听了高兴得咯咯地像母鸡下蛋般笑。笑完了就说,你还真听小胡子的瞎话,什么师傅徒弟。笑嫂停了一下对我说,大家都叫我笑嫂,你也叫我笑嫂吧,我可不敢做你大学生的师傅呢。说完又咯咯地笑,把个笑嫂的雅号笑得名副其实。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臃肿,而是清清秀秀,穿戴n得也整整洁洁,十分素雅。笑嫂的活不笨重,也不怎么脏,她每天整理着送来的废过滤网,那些过滤网是用来过滤铅水的,用过后铝水沾在过滤网上结成了块。因为过滤网是铁的,沾在上面的是铝,铁几百元一吨,铝上万元一吨。把废铁网当铝卖,人家不要;把铝当铁卖,公司不干。因此,笑嫂把沾在上面的铝块铝屑撬下来,分开卖,谁也不亏。笑嫂做事很认真,一块块像翻找金子一般,有时我一不留神漏撬了几块,她会猫着腰,捡回来重新撬。这样一来,我也不好意思马虎了,做得一丝不苟。笑嫂还挺关心人,我进公司时是夏天,南方的夏天贼热,加上在似露天一样的塑料棚下,汗似下雨般流,一把把捋也捋不完。笑嫂见了心疼地说,大学生,你去找个地方凉快一下,这点活我做起来很轻松的。我当然不同意,笑嫂就说,还要我陪你啊。说完就咯咯地笑着,连推带搡赶我走。笑嫂从来不到餐厅吃饭,她每次从餐厅里买来米饭,不打菜,菜从家里带来,等吃饭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就打开饭盒,坐在塑料棚下吃起来。那些走过来走过去的人都会与笑嫂打个招呼,笑嫂吃饭了?今天啥菜?还会有啥菜,这个星期吃咸鸭蛋呗。笑嫂咯咯咯地笑着回答,笑嫂的菜每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等等。那天,我没去吃中饭,笑嫂吃完饭去了洗手间,我想笑嫂经常帮我洗饭盆,我也帮笑嫂洗一次。打开盛菜的铝盒子,里面的咸鸭蛋丝毫没动,完完整整地躺在盒内。当初没在意,后来想想有点问题,以后几天我特意偷看了笑嫂的菜盒,我终于明白,笑嫂一个咸鸭蛋要吃一个星期。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一位同事,同事不满地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我闹了个大红脸。从此我不再看笑嫂的菜盒,也不再提及同一个菜要吃一个星期的事。那次大地震后,公司开展捐款救援,笑嫂捐二百元,工会主席说,笑嫂你要不少捐一点?笑嫂微微一笑说,多的拿不出,捐二百没问题。工会主席不再说什么了。实习期满,我到宣传部搞宣传工作。那天工会去慰问贫困职工家庭,领导让我去拍照片,并写一篇通讯稿。走了几户后,一行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叩开一扇墨绿色的斑驳的门。门一打开,一张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有些诧异地叫道,笑嫂?笑嫂仍在笑,把大家让进屋,屋里灯光暗淡,客厅也逼仄,几个人进去后有些拥挤。这时我才知道,笑嫂的丈夫几年前被车撞得瘫痪,长年卧床不起,公公早年已故,婆婆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需照料,一个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十分拮据。笑嫂照顾两个病人,负担一个学生,又要上班,还从社会上揽来了刺绣,挣几个外快,以补家用。可想而知,笑嫂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我对笑嫂更是敬重了,有事没事总爱往笑嫂的工作场地跑。笑嫂依旧咯咯咯地笑,好像与那个沉重的家没有一点牵绊似的。那次我与笑嫂聊得很开心,我忽然说,笑嫂你的心态真好。笑嫂知道我想说什么,顿了n顿道,家里有这么多病人,谁会不烦,如果我成天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我还活不活?笑嫂叹口气说,我如果整天苦着个脸,人家见了我,也不会有好心情的。因此我得高高兴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心情。说完笑嫂又咯咯咯地笑了起来。7.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段是说“笑嫂”这个名字的由来,同时交代出她和同事的关系、她乐观的精神以及她对周围人的影响,这些都为后面的内容做了铺垫。B.笑嫂自己身处困境,却仍然为地震灾区捐200元,这与她每个星期换一种菜“咸鸭蛋、炒鸡蛋”的心理是一致的,表现笑嫂既热心又要面子。C.“我”关注笑嫂的咸鸭蛋吃一个星期的事,是因为在“我”的心里关心笑嫂,同事却因此“瞪我一眼”,说“就你聪明”。D.“我”开始叫笑嫂师父是“顺从”地叫,但后来却对笑嫂“甚是敬重”,总往她工作场地跑,是因为受到了她精神的感染。8.小说中的“笑嫂”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9.作品为什么以“笑嫂”为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B8.(1)工作认真负责,从撬铝块铝屑可以看出来。(2)乐观坚强,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以“笑”示人,没有怨天尤人。(3)热爱生活,身上收拾得整整齐齐,虽然一周吃一个蛋,但做法不一,让生活尽量丰富些。(4)关爱他人,为地震灾区捐款,每天笑,为了让大家都有个好心情。9.(1)笑嫂是中心人物,起到了线索作用,串起了小说的情节。(2)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笑”是人物在神态上最突出的一点。(3)“笑”既表现人物热爱生活的一面,又表现出人物坚强的一面,突出了主题。(4)笑嫂的“笑”与文章开头“笑嫂喜欢笑”,结尾“又咯咯笑起来”形成了结构上的呼应。【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应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结合人物、主题、作者写作意图等角度分析句意和段意加以判断。B项,“要面子”错,“捐款”是善心的体现,而且同事知道她家里困难,工会慰问她时,她也十分配合,笑脸相迎,说明她并不爱慕虚荣。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本,阅读中注意勾画有n关人物描写的动作、语言、心理以及侧面描写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概括,同时注意分析文章结构层次,从主要方面把握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由文本“因为过滤网是铁的,沾在上面的是铝,铁几百元一吨,铝上万元一吨。把废铁网当铝卖,人家不要;把铝当铁卖,公司不干。因此,笑嫂把沾在上面的铝块铝屑撬下来,分开卖,谁也不亏”可以看出笑嫂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由“门一打开,一张笑脸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有些诧异地叫道,笑嫂?笑嫂仍在笑,把大家让进屋,屋里灯光暗淡,客厅也逼仄,几个人进去后有些拥挤”“笑嫂叹口气说,我如果整天苦着个脸,人家见了我,也不会有好心情的。因此我得高高兴兴,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心情”“笑嫂照顾两个病人,负担一个学生,又要上班,还从社会上揽来了刺绣,挣几个外快,以补家用”可以看出她的乐观;由“笑嫂已是奔五的人了,却一点也没有这个年龄段女人的那种臃肿,而是清清秀秀,穿戴得也整整洁洁,十分素雅。”可以看出她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由“笑嫂见了心疼地说,大学生,你去找个地方凉快一下,这点活我做起来很轻松的。”“那次大地震后,公司开展捐款救援,笑嫂捐二百元,工会主席说,笑嫂你要不少捐一点?笑嫂微微一笑说,多的拿不出,捐二百没问题。”可以看出她很关心别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设置悬念;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标题“笑嫂”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从结构上分析,“笑嫂”是文章的核心人物,通过以“笑嫂”为题目,使得小说情节更为紧凑;内容上,通过“笑”表现出人们对艰难生活的一种释放的态度,展现出中国人民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使得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更为突出,同时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增强文章的结构美感。【点睛】小说标题的作用:(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①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②突出小说主题。③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2)以物件为题:①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③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3)以人物为标题:①突出人物形象,②暗示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①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5)以事件为标题: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n(6)以问题为标题:①设置悬念,引发思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也。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转护军将军。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羕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裁物,颇以此失人心。会南顿王宗复谋废执政,亮杀宗而废宗兄羕。宗,帝室近属,羕,国族元老,又先帝保傅,天下咸以亮翦削宗室。后将军郭默据湓口以叛,亮表求亲征,于是以本官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骑二万,会太尉陶侃俱讨破之。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侃移书曰:“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亮曰:“元帅指总,武臣效命,亮何功之有!”遂苦辞不受。进号镇西将军,又固让。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邾城。会寇陷邾城,毛宝赴水而死。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征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节选自《晋书·庾亮传》有删改)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B.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nC.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D.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老》指的是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庄子》和《老子》。就成书的年代而言,《老子》要早于《庄子》。B.辅政,在封建社会君主年少,或新君嗣位时授命权臣辅弼国政。等到皇帝到了弱冠成年时权臣再把朝政交还给皇帝。C.宗室,特指与君主同宗族之人,也就是皇族。南顿王宗、西阳王羕都是晋朝皇室宗亲,分别叫司马宗、司马羕。D.“辟”和“征”,是中国汉魏晋时期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意义有些接近,常连用为“征辟”,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庾亮十六岁时拒绝了东海王越的征召,跟随父亲在会稽生话,谨慎地守护者自己的领地,严肃恭敬,没有人敢去打扰他。B.皇帝在临终前被庾亮的一番话打动,意识到朝廷的危机,诏令庾亮和王导一同辅助幼主,太后把持朝政时,政事全都交给庾亮决断。C.郭默叛乱时,庾亮上表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出征,庾亮自己担任征讨都督,同其他将领合力平定了叛乱,但他拒绝了给他的奖赏。D.庾亮调兵遣将守卫邾城,但邾城仍被贼寇攻占。这让庾亮很是自责,忧郁得病,并拒绝了朝廷授予他司空、司徒等新的官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2)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答案】10.C11.B12.A13.(1)等到元帝接见他时,看到他风采神情美好闲雅。超过了自己的期望,就持別的看重他。(2)那些奖赏惩罚罢官提职的事,是国家最大的信用,我私下里责怪你矫情,你是想独自做个君子。【解析】n【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题中“右卫将军虞胤”前面是官职,后面是名字,不要断开;“等”前是并列的主语,而且较长,和后面的谓语断开;“西阳王”封号,“羕”是名字不要断开;“入”的对象是“卧内”不要断开;“流涕”的对象不是“帝”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等到皇帝到了弱冠成年时权臣再把朝政交还给皇帝”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到皇帝亲政时,辅政就结束了。【12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谨慎地守护着自己的领地”与文意不符。“自守”是坚持自己的操守。【1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风情:风采神情;所望:自己的期望;黜陟:罢官提职;信:信用;矫然:矫情的样子。参考译文:庾亮,字元规,是明穆皇后的兄长。庾亮相貌俊美,善于言谈。生性喜欢《庄子》和《老子》。风度威严庄重,举动遵守礼节。十六岁那年东海王越征召他为属官,他没有就任。跟随父亲在会稽地区生活。严格坚持操守,当时人们都害怕他的正直严谨,没有人敢打扰他。元帝担任镇东将军的时候,听到庾亮的名声,征召他做西曹掾。等到接见他时,看见庾亮风采与神情都很美好,超过了自己的期望。特别看重他。庾亮连续升迁,做给事中,黄门侍郎,n散骑常侍又转为护军将军等到皇帝病重,不想见别人,各位大臣都没有办法能够觐见皇上。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人向来被皇上亲近,这个时候他们正在跟西阳王羕将有不轨的打算,庾亮直接进入皇上的寝宫,见到皇上控制不住地流泪,接着严肃的向皇上陈述了王衆和王羕等密谋废除大臣,打算共同辅政的情况,江山社稷能否安稳就在今天,说的非常恳切。皇上深切的感到了情况的严重,招来庾亮坐上御座,于是和司徒王导共同接受遗诏,辅助幼主。又让庾亮兼任給事中,升为中书令。太后临朝的时候,所有的政事儿全都交庾亮决断。在这之前,王导辅政凭着宽和很得人心。庾亮按照法律裁决的事物.常常因此失去了人心。正赶上会南頓王宗又密谋废除幼主执政。庾亮杀掉了王宗,并且废除了王宗的兄长王羕。王宗是皇帝直近的亲属,王羕是皇族元老,又是先帝的师博,天下人都认为庾亮这么做是剪除皇族。后来将军郭默占据湓口权乱,庚亮上表请求皇上亲征,于是庾亮以本官身份再兼任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兵骑兵二万,会同太尉陶侃一起讨伐打敗郭默。庾亮回到芜湖,不接受封爵的奖赏。陶侃写信给他说:“奖赏、惩罚、免官、升职是国家重大的信誉,我私下里认为你这样做是矫情,是自己独自标榜为君子”庾亮说:“元帅指挥得当,将士们不怕牺牲,我庾亮有什么功劳?”于是坚决推辞不接受。朝廷又封他为镇西将军,庾亮又坚持推让。庾亮有开拓恢复中原的计谋,于是解除自己豫州的官职,授予辅国将军毛宝,让他和西阳太守樊峻领精兵一万,共同守卫邾城。正赶上贼寇攻陷了邾城,毛宝投水而死。庾亮上表谢罪,自己降职三等。任安西将军。皇上有诏书让他恢复原来的官位,不久又授予他司空的官职,其余的官职跟过去一样.庾亮坚决推辞不接受。庾亮自从邾城被攻陷,忧憤郁闷得了病。又赶上王导死了,朝廷征召庾亮为司徒、杨州剌史、录尚书事,庚亮又坚决推辞,皇帝答应了他。咸康六年庾亮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小寒食舟中作①杜 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n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酒浇愁的复杂心绪。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鹗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D.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15.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A15.①承接第二联,写舟中所见的蝴蝶翩跹、白鸥远翔之景,呼应题目“舟中作”。②与尾联抒情形成反转:蝶鸥自在,与诗人的困于舟中的处境形成反衬。【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A项,结合注释内容“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分析推测,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把握作品内容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应该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诗词结构,尤其是上下诗句之间关系。结构上承上启下。“娟娟戏蝶”承上句“看花”,“闲幔”回应首联中“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蹁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引出下文作者困居舟中、空望长安的忧思,过渡自然,使诗歌结构紧凑。对比反衬。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与年迈多病、困居舟中的作者形成对比,更反衬出诗人的失意和困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n(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常常容易灭亡。(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客人吹洞箫的惊人魅力想象奇特。(3)太白山是秦岭主峰,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为文人学士所向往。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因为这座山太高了,所以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来往。【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舞幽壑之潜蛟(4).泣孤舟之嫠妇(5).西当太白有鸟道(6).可以横绝峨眉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本题中需注意以下易错字的书写:“拂”“壑”“嫠”“眉”“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_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n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答案】17.B18.A19.A【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应改为“检验”。【18题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CD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n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情色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20.下面这张海报有五处毛病,请找出来并进行改正。海 报第28届中学生《希望杯》影评征文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水平,鼓励大家积极参赛,学生会文艺部要求我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来我校作“电影艺术欣赏与评论”的报告。报告时间为12月16日下午4点。欢迎各年级同学届时光临。星辉中学学生会2018年5月13日【答案】①书名号改为双引号;②“增强”改为“提高”;③“要求”改为“特邀”;④补充报告的地点⑤“光临”改为“参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语病和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一般应用类文体常见的错误,然后结合标点符号的用法、语病常见错误类型以及语言得体中谦敬错位、对象场合是否恰当等加分析。“希望杯”为特定称谓,不能用书名号,应为双引号;“增强”与“水平”搭配不当,应为“提高”;“要求”的对象是“我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有命令语气,谦敬失当,改为“特邀”;缺少报告的地点,应加以补充;“光临”是敬辞,改为“参加”。【点睛】得体的具体要求是:(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21.下面是高三某同学陪同爷爷到市中心医院就医的流程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个字以内。n【答案】门诊挂号后到门诊室看医生,按医嘱到不同科室化验并做CT、B超、心电图检查,然后把汇总的检查结果拿到门诊室交给医生,医生开出处方,患者携带处方到交费处支付药费后去药房领取药品。【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到医院就医的流程图”,注意箭头的指向,分析流程。注意字数的要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④命运不能选择,但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⑤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疯狂动物城》)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走在筑梦的路上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它的根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就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题记“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正方辩手双手激动地挥舞着。当他说出这句话,台下突然间一片骚动。n柏杨的这句话,也许是为了批判一部分中国人的以自我为中心,但未免以偏概全。我们更多的中国人,果真如他所说么?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四书五经”……这些鲜活的历史都在诉说着炎黄子孙曾创造的辉煌。这时的中国,走在缔造文明、追寻强盛的逐梦路上。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封建、政府腐败、思想落后和闭关锁国让中国走向衰落,以至于引起了后来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页。然而,不屈的中国人却始终没有放弃,没有卑躬屈膝、下跪求饶!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在美国时,深切地感受到了因为国家的落后弱小而导致国人在外受到的欺侮。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一句“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唤醒了当时多少颓废的中国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建立一个新秩序!这时的中国,走在捍卫主权、争取民主与自由的逐梦路上。走过了风雨飘摇的战争时期,新中国早已不复往日强盛。科技落后、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苦,百废待新。可这时,我们中国人并不泄气。这时的中国,又走上了中华崛起,实现伟大复兴的筑梦之路。于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十一五规划”、“可持续发展观”……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在一点点地苏醒!因此,我看到,今天的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与日俱升。可是这还不够,这还远远不够!千年前的辉煌不甘于沉寂,天生傲骨的中国人不甘于平庸!中国的复兴路,是用一代代革命人的身躯铺就的。林则徐虎门硝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杨靖宇为国捐躯“四岛岂亡华?!白山志雄风。”;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茅以升毅然归国“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断地为祖国的逐梦之路添砖加瓦。为了一个共同的中国梦,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无怨无悔。而这一切,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有朝一日,能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地对全世界呐喊: “我是中国人!”n【解析】试题分析:五则材料,都充满哲理。或劝人奋进,或启发人们面向阳光,都发人深省。第①则材料可以喻指人们的心态和根基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②则材料的道理和第①则材料的辩证关系。第④则材料旨在说明客观的命运与主观努力的关系。第⑤则材料的道理与第④则材料的道理接近,强调以主观努力去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可有以下组合方式:①②两则可以合为一组,警示人们必须要有深厚的生命根基,否则无法结出生命之果;④⑤两则可以合为一组,强调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以弥补客观现实给我们造成的生活缺陷;第③则可以试着与①②两则组合或与④⑤两则组合,但必须能自圆其说,不能生拼硬凑。在引用名言时要与上下文水乳交融,不能生硬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