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38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9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0.5蓝黑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1.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说:“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据此分析,当时的俄国A.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B.沙皇统治日益腐朽C.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D.十月革命业已胜利2.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C.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法国巴黎公社革命4.“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B.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5.1971年12月,英国首相希斯在同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时明确表示,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已经消亡。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第一次以“自然关系”代替了“特殊关系”。这一变化nA.说明英国开始推行独立外交B.反映出英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C.表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反映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6.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前美国的反应1月9日时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斯发表声明:“十分明显,我们认为,法国如果承认(中国),将不利于我们或其他自由国家。”1月16日美国照会法国,抨击法国“承认中共为不智而有损于自由世界利益之举”。1月19日美国敦促蒋介石不要主动同法国断交,给中法建交制造障得1月21日菲利普斯召开记者招待会证实,美国政府己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国同中国建交分析以上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外交B.美国排斥法国分享中美建交成果C.中法建交加强了多极化趋势D.中法建交严重威胁到美国亚太利益7.一位年轻旅行者在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时说:“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斯大林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A.联邦德国B.俄罗斯C.南斯拉夫D.民主德国8.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B.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C.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D.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9.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A.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B.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nC.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D.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10.据记载,西周时期,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寓意“敬天保民”。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后来,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这反映了A.周天子拥有绝对权威B.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C.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1.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平民地主中数百亩者已极罕见,上千亩者则尚无所闻,出现了“饶裕之家,劝令买地,多以为累,万金之子,身无寸土”的现象。对其解读合理的是,当时关中地区A.重农政策未得到落实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农民起义冲击严重D.土地负担相对较重12.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精耕细作的传承B.人地矛盾的显现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13.《周礼・地官》记载,“大司徒”和“草人”一类农官研究“土宜之法”,即辨别土壤的不同类型及性质,因地制宜确定农作物品种的基础上,指导受田农民“稼穡、树艺”。这一记载说明A.农业生产技术普遍提高B.发展农业是官吏职责C.国家重视生产经验推广D.保证了小农经济发展14.周王灭商以后,在授土授民的同时,还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氏封赐给诸侯。如将条氏(编织工)等六族赐给鲁公,将陶氏(陶工)等七族赐给康叔。这一举措A.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B.保证了官府手工业技术力量C.笼络了门阀贵族阶层D.巩固了士农工商的社会体系15.《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D.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16n.晚明文学家冯梦龙在其小说《醒世恒言》写道:“(苏州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段描述A.可作为明代江南丝织业发展的佐证B.是研究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C.是市民阶层崛起在文学领域的反映D.是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17.东汉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组织大规模的多样化生产,既种植谷物、蔬菜、经济作物,又从事纺织、酿造、制药等生产。此类田庄的增多A.顺应了豪强地主垄断农业的要求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C.可能导致了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小D.提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18.明成祖永乐年间,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种变化A.反映当时政府财政负担沉重B.阻断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C.表明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主要为了防止沿海倭寇骚扰.19.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B.专制皇权受到削弱C.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D.政府鼓励发展商业20.“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B.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D.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21.我国古代漕运方向不断变化。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由东南而西北;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D.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22.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A.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B.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nC.加重农民的赋役负担D.消除了土地买卖现象23.按照宋朝的户籍制度,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而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土地租佃关系,还有部分雇佣关系。在土地租佃关系下,佃户(即客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它方面的义务,地主也无权再向佃户提供任何形式的荫庇。由此可知当时A.土地租佃关系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户籍制度把客户进一步固着在土地上C.客户的人身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村已经产生24.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昆山只好做罢,这反映了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25.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A.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B.爱国人士对洋货抵制C.清政府建织布局展开竞争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26.《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下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27.观察下列“外国在华产业资本控制中国主要产品比重(1936年统计)”表,材料表明n产品生铁产量钢产量机器采煤量铁路运输量比重97%83%66%90%A.清朝政府完全放弃了中国工业化的主导权B.民族资本企业沦为西方殖民主义的附庸C.外国资本控制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主导权D.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28.晚清时期“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29.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历史:“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30.据统计,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这表明A.日本侵华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我国工业不合理布局得到了根本改变C.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31.右表是近代中国民用工矿企业的家数和资本额(1912—1918)统计表,当时民营工矿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32.中国关税税中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的水平,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差等税率,1933年改为抽5%到抽80%的14级。这差等税率的实施A.杜绝了外国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nC.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D.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33.1928年1月,历时64天的中华国货展览会在上海开幕。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亲临会场,参加者5万余众。随后还举办了武汉国货展览会、河北展览会以及1929年的杭州西湖博览会等。这些博览会的举办A.表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B.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C.利于国人更新对国货的认知D.利于改善中国传统的工业布局34.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A.实现中美经济上的互惠互利B.严重冲击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使美国承认了中国大国地位D.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35.从1941年起,国民政府规定田赋一律改征谷麦等实物,后又将征购改为征借,不付现金。到1945年6月,全国征收的谷麦折合法币约为1700亿元。评价上述举措,主要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减轻农民的负担B.发展民族工商业C.稳定持久抗战大局D.遏制日寇经济掠夺3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37.据如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民生问题成为国家财政支出关注的重点nB.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主体的趋势加强D.经济建设支出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38.票证是鲜活的历史。下图能反映出当时中国A.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B.食品结构合理调整C.生活必需品供给充分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39.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和《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些做法A.是对三大改造的继续深化B.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C.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D.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40.有学者指出:“把(中国)大跃进描述成一个仅由极左政策造成的灾难实在过于简单,以致歪曲了历史经过。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发展的关键。”该学者意在说明A.应理性审视“大跃进”运动B.中国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繁荣C.“大跃进”运动的成绩巨大D.中国城乡经济的联系增强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二、材料解析题(30分)4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中后期,政府对书坊刊印书籍的管理相对宽松。出版物的消费也从士大夫向社会各阶层扩散,出版人积极回应,开创了近代以前出版业的黄金时代。明代出版物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更易推广的匠体字,即今天的宋体字,并以方册式来进行装订,更便于印刷装帧。明代的书坊以营利为目的,非常看重畅销书。书坊主雇佣了一批文人,如冯梦龙等佼佼者加入民营出版业。由于贴近市场,书坊主导的坊刻逐渐超过官府经营的官刻和文化精英主持的私刻,成为最有生机的一个。为了更好的销售,书商们在销售中使用了广告宣传的手段,版权意识也逐渐形成,不少书坊主在书上印明自己的商标,并申明翻刻千里必究。正是如此,明后期的出版业效率极高,印制了数万种的书籍。n——摘編自李伯重《挑战与应对:明代出版业的发展》材料二:尽管传统出版还有相当的市场,但是随着机器方式出版的流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出版机构的相继出现,近代中国出版最终完成了向民营新出版方向的演进。一时间民间商办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新出版日益占据主流地位,以出版内容为例,从1902年到1904年,出版的译书多达533种。——摘编自王建辉《中国出版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出版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出版业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42.(16分)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企业名称地点资本雇工所用机器或产量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l万元700人使用蒸汽动力贻来牟机器磨房天津7万元10人机器磨面通久源轧花厂宁波5万两400人新式轧花机40台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广州15万两每周产纸40吨燮昌火柴公司上海5万两800人日产火柴50箱——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材料二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材料三n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4分)(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6分)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部分(1.5分X40=60分)1.A【解析】【详解】“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说明了当时俄国革命存在和平夺权的可能,故A项正确;此时沙皇统治已经被推翻,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故C项错误;《四月提纲》发表月1917年4月,十月革命胜利是在1919年10月,故D项错误。2.B【解析】【详解】n材料“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反映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在落后的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人们改变了物质文明发达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故B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与社会主义的传播没有直接联系,故A排除;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1919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1917年,故C排除;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于1915年,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3.C【解析】【详解】材料“‘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总攻冬宫的序幕”反映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故C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无关,故A排除;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总攻冬宫”无关,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总攻冬宫”,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的过程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A【解析】【详解】在冷战时代,北欧弱小国家保持相对中立的态度,这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故A正确。“北欧平衡”是冷战下的良性表现,而非恶果,故B错误。美苏两强争霸才出现“北欧平衡”局面,故C错误。“北欧平衡”降低了冷战的温度,而非升级,故D错误。5.D6.A7.D【解析】【详解】二战后民主德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制度、国歌钱市等均被废除,因此“铜像折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故D项正确;故联邦德国A项错误;俄罗斯与苏联时期一样使用卢布,货币并未改变,故排除B项;南斯拉夫虽然实行过社会主义制度,但后来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中断了同苏联及其他东n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联系,所以在南斯拉夫不会看到斯大林的铜像,排除C项。8.C【解析】【详解】“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说明美国国内对美国建立单极格局是不认可的,显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C正确;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也是材料中没有提及的观点,B错误;不能单纯根据美国的一个民调结果就能说明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故C错误。;9.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2008年”、“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故C正确。美国目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军事大国优势依然存在,排除A;当今世界多极化力量分化组合,并未共同反抗美国强权,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排除D。10.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在春耕前,周天子会率领诸侯亲自耕田,举行‘籍田’的耕作仪式”等信息可以看出,周天子重视农业生产;从“这一礼仪逐步成为一种国家礼仪被历代王朝延续”来看,说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周天子具有绝对权威,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地位,排除C项;西周时期没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11.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材料出现了“饶裕之家,劝令买地,多以为累,万金之子,身无寸土”的现象可知,富裕家庭不愿意买地,“多以为累”即认为地多则负担重,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农政策,An错误;材料说的是土地买卖的问题,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农民起义问题,C错误。12.A【解析】【详解】由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均体现了要多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的特点,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多地少的矛盾,B不正确。C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13.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农官研究“土宜之法”指导受田农民“稼穑、树艺”说明国家重视生产经验推广,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不能说明农业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排除。B项,材料反映农官指导农业生产,而非具体职责,排除。D项,此时小农经济尚未产生,排除。14.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把殷商遗民中从事手工业的一些族氏封赐给诸侯”来看,这一做法有利于官府控制手工业者,从而保证了官府的手工业技术力量。故答案为B项。秦朝统一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西周尚未形成门阀贵族阶层,排除C项;材料信息只反映对手工业的措施,不能说明巩固士农工商的社会体系,排除D项。15.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可知,周代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知道官营手工业早在夏朝就已经出现,而民营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排除A项;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是在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营手工业的规模大的信息,排除C项。16.A【解析】n【详解】据材料信息“晚明”“苏州”“俱以蚕桑为业……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描述的是明代江南地区手工业的发展概况,故A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材料中没涉及市民阶层,排除C。材料中没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点睛】本题依据《醒世恒言》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观察明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本题以《醒世恒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的发展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17.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完全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需要与外界进行交换,这种经营模式可能会导致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小,故C选项正确;豪强地主只能垄断自己的田庄,不能垄断自己田庄以外的农业,故A选项说法有误;豪强地主的田庄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但不能限制田庄以外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选项错误;田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显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选项错误。18.A【解析】【详解】郑和六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府财政负担较重。“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说明郑和下西洋导致当时政府财政负担沉重。故答案为A项。“海禁”政策阻断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停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排除C项;实行“海禁”政策主要为了防止沿海倭寇骚扰,排除D项。【点睛】“朝贡贸易”完全建立在明朝的补贴上,导致了明廷财政的缩减;由于“朝贡贸易”主要是宣扬“国威”,影响了正常的海外贸易的发展,导致了中国逐渐失去唐宋以来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19.C【解析】n【详解】从材料中的“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来看,说明宋朝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影响着城市布局。故答案为C项。南宋时期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均在临安,排除A项;“皇宫反倒偏居一隅”和专制皇权是否受到削弱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于商业的态度,排除D项。20.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等信息可以看出,明中期以后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市镇,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出现豪商大贾,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分工的变化,排除D项。21.C【解析】【详解】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是因为首都在长安;从唐代开始,政治中心大多在中原或北方,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漕运主要为南北方向。因此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故答案为C项。A项只涉及秦汉,排除;这一变化还受到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排除B项;这一变化与国家疆域的扩大没有关系,排除D项。22.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北魏至唐朝中叶实行的均田制,均田制下“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夸张,排除;均田制的实行与赋役负担轻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土地私有制仍然存在,土地买卖现象不可能消除,排除D项。【点睛】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n23.C【解析】【详解】注意题干“客户直接编入户籍,成为国家的正式编户,并承担某些国家赋役,”并没有反映政府减少赋税,故A错误;根据题干“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表明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显然政府并不是进一步把佃户束缚在土地上,故B错误;根据题干"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表明地主与客户的关系主要是租佃契约关系,佃户只需按契约向地主交纳地租,而不必承担其他方面的义务,可见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与宋朝这一时间不符,故D错误.24.D25.D26.C27.C28.C29.A30.D31.D32.B33.C34.B35.C36.A37.D38.D39.C40.A【解析】【详解】材料“这一说法无视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些正是后来乡村n发展的关键”反映了该学者认为“大跃进”运动在水利、乡村工业和资本化副业三方面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关键基础,说明对于“大跃进”运动应该理性审视,而不是一味地批判其错误,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繁荣,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大跃进”运动的成绩巨大,而是理性看待,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城乡经济的联系增强,故D排除。41.(1)特点:政府管理相对宽松,读者由精英走向大众,印刷等出版技术有所发展,出版业结构发生变化,民营出版业发展迅速,重视广告营销版权意识增强成就巨大。影响:促进出版业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明朝后期文化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变化:机器印刷取代传统手工生产,近代民营出版机构出现,出版内容转向西方科学技术。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冲击,近代社会变迁和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有识之士投资近代出版业。42.(1)特点: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地区;投资较少,力量薄弱。(2)规划: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如回答“一五计划”也可酌情给分)(3)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改变农村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