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1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交卷时,只交答题卡。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B.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C.战争频繁铜镜难得D.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3.“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九月行将兵法。”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A.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B.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策略不当C.宋仁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D.大地主大官僚势力强大,激烈反对4.日本某藩知事到任后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明治维新这一举措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n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5.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由于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于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据此,“鹿鸣馆时代”的内涵应该是()A.针砭时弊以商开国大计B.推翻幕府以建立近代国家C.学习西方以助文明开化D.尊崇天皇以推行军国主义6.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C.戊戌政变清末新政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7.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光绪帝所发上谕虽然有100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这反映出()A.光绪帝没掌握朝廷实权B.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C.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D.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派往欧洲的14万中国劳工中高达3万余人死亡,长眠异国他乡。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A.中国劳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中国劳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了战胜国n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浩劫,但它并不能泯灭人类的良知。战后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对此,以下相关评价正确的有()①这是对一战进行反思的重要成果②这些反思能够避免战争和世界动荡局势③这些反思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④这是一战积极进步作用的体现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刊登在英国《笨拙》杂志上有一幅漫画。画面上,鹰的嘴中衔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美国总统威尔逊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下列对漫画寓意的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反对美国参与对同盟国作战B.一战中,美国始终奉行“中立”政策C.英国不满美国对德国的扶持政策D.美国打着和平的幌子积极谋求战后世界的领导权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联盟B.联合国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2.电影《我的1919》讲述的是中国年轻的外交官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据理力争的感人故事。那么,顾维钧在会议期间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战胜国与战败国代表在会上发生激烈争吵B.苏俄代表在发言时尖锐地抨击英法美等国的强盗行为C.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D.英法两国在对德处置问题上争论不休13.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其“和平”是指()A.能够消除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和平B.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和平C.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D.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的和平14.有学者认为某一事件“不仅证实了希特勒对中欧东部所怀有的野心,而且更令人不安的n是,它还表明了西方不准备反对这样的野心,并且确实愿意把德国的力量转移到东面更远的地方去。”这一事件是()A.签署《慕尼黑协议》B.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建立“东方战线”D.实施“巴巴罗萨计划”15.1940年5月丘吉尔在议会下院的演讲中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能给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还从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说明英国()A.坚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决心B.倡导与美国共建反法西斯联盟C.已经取得对德作战的制胜权D.放弃绥靖政策,正式对德宣战16.“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B.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C.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D.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但到1948年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美国对日政策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冷战局面的出现B.日本开始采取亲美政策C.朝鲜战争的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8.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共动用70多颗卫星、118个机动卫星地面站、12个商用卫星终端、81台交换机、329条话音线路和30条文电线路,使用3万种无线电频率、4万台电脑。这最能说明()nA.战争是一种灾难B.战争的高科技性C.战争的正义性D.战争的局部性19.以色列总理拉宾曾经说:“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这一讲话说明( )A.巴以之间的矛盾已根本解决B.中东和平进程开始正式启动C.所有以色列人渴望中东和平D.拉宾赞同和平解决中东问题20.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B.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60分)21.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10分)n(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10分)22.二战时期,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逐渐成为“四大国”之一。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美开始有了共同的敌人日本,中国抗日战场的地位上升。1942年元旦,26个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扮演大国角色。1943年12月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表示团结一致,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并规定战后把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摘编自向冬梅《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地位析论》(1)根据材料,概述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确立的主要历程。(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10分)n23.材料(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取胜对中国的重大意义。(10分)n九台区师范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答案参考答案1.A2.D3.B4.B5.C6.B7.D8.B9.A10.D11.A12.D13.C14.A15.A16.D17.A18.B19.D20.B21.(1)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2)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成为亚洲强国);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侵略朝鲜、中国)22.(1)历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开始以大国身份出现;参与签署《普遍安全宣言》,中国获得了作为大国的权益,开始扮演大国角色;发表《开罗宣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原因: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反法西斯的战场,是二战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政府争取大国地位主动努力,如开辟滇缅战场,保持与美苏的合作关系;美国的支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面临共同的敌人,存在共同的利益。23.(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形成,美苏冷战对峙;朝鲜南北建立不同性质的政权。(2)意义: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的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了长期的和平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极大地增加了新中国的国防力量。(任意三点即可)